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重陽節作文錦集6篇

重陽節作文錦集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作文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陽節作文錦集6篇

重陽節作文 篇1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着中華人民的喜悦、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呀,登山呀,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着説:“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説,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呀。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着各種花紋,有的是嵌着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象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作文 篇2

農曆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快到了,這可是我敬愛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節日!我今天可一定要好好表現一下!

吃完晚飯後,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小剪刀,跑到爺爺身邊説:“爺爺,今天我給您剪指甲好嗎?”爺爺聽了一愣,帶着懷疑的神情説:“乖孫女,你也會剪指甲?”我説:“會!”話雖這麼説,可心裏卻沒有把握,畢竟我從來沒有剪過指甲呀!不過我相信自己能行的。不是有句老話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説幹就幹,我拉着爺爺的手,開始剪了。哇!爺爺的指甲可真硬呀!萬事開頭難,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剪了第一刀。我問爺爺痛不痛?爺爺説:“不痛不痛,這哪會痛啊!”爺爺滿意地坐在沙發上説“這是在享我孫女的福啊!”我高興地説:“這要謝謝重陽節呀!”

重陽節作文 篇3

今天,老師告訴我們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我們要為長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放學回家吃完晚飯,我幫媽媽洗碗,看到媽媽上課那麼辛苦我給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媽媽高興的説:“謝謝。”我還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打電話,向他們問好祝願他們節日快樂。

重陽節作文 篇4

我真幸運,今天的10月26日是重陽節,輪到我寫作文了。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從温暖的'被窩裏拖了出來,媽媽笑着對我説:“今天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所以我們今天要尊老。”我記住了媽媽的話。我先到廚房間去看奶奶,奶奶在蒸重陽糕,我叫了聲奶奶早,然後到客廳去看爺爺,叫了爺爺早,準備做下來品嚐奶奶做的早餐,吃完早餐,爸爸便送我去上學。到了學校,我先晨讀,再聽老師講晨會然後去參加升旗儀式,在升旗儀式上,二(4)班的王老師給我們講了關於重陽節的間接,接着,她又説了一遍跟媽媽一樣的話,又説我們是否可以回家給爺爺奶奶捶捶背,這是我想起了在家的爺爺奶奶,想到他們辛苦的樣子,我真想説:“爺爺奶奶你們辛苦了,長大以後我一定要報答你們!”就這樣,升旗儀式結束了一節、二節、三節,一節節課就這麼上完了。

終於,放學了,我到家之後飛快地把作業做完,接着給奶奶捶背、捶腿、捶肩,奶奶撫摸着我的頭説:“我孫女真懂事,長大了!”我笑了。就連嚴肅的爺爺也笑了,爸爸媽媽也笑了。就這樣,我們一家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度過了一個重陽節夜晚。

重陽節作文 篇5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説,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敍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裏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製成。清人筆記中説“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於垓下,以牛皮製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裏所説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製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始有紙製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唐以後,風箏盛行,並定清明節為風箏節,宋已後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後,風箏的形狀已不侷限於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後,風箏製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製作極為簡單,採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於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重陽節作文 篇6

還過幾天就到了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

到了重陽節我該為我的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呢?

我想我既然從媽媽那兒知道了農曆9月初九是重陽節的來歷,以及媽媽講的要在那天陪爺爺奶奶登高爬山,吃重陽糕來年長命百壽,我有功夫一定做到陪他們玩。

我還要去敬老院去慰問敬老院的爺爺奶奶祝福他們晚年安慷!福如東海!

標籤: 錦集 重陽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l6p0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