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春節 >

春節習俗作文集合15篇

春節習俗作文集合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習俗作文集合15篇

春節習俗作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裏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牀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後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非常好,就能夠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由於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葱葱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後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後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隻,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餘(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是每日一次的午後休閒時光,但是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台,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由於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夠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由於今後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製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呢?

春節習俗作文2

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而來的。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每個節日也都有自己的慶祝形式,內容豐富多彩,這些也都屬於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春節這個傳統節日也是從遠古發展而來的,從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掃塵、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守歲……但是由於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春節的習俗也會有所不同。然而,不管在哪裏,春節的習俗含義是相同的——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喜氣洋洋,閤家歡樂。

我家過春節的習俗與大部分的南方人是一樣的。過年的前幾天,我們全家人就一起忙上忙下的打掃衞生,把家裏打掃得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因為按着民間的説法“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一切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所以我們家每一個人都出了一份力,目的就是為了使新的一年家中財源滾滾,一帆風順。

於此同時,爸爸媽媽也從網上、超市、菜場等地打年貨,購買了:各種酒水、牛奶飲料、蔬菜水果、雞鴨魚肉、乾果雜貨……使家裏的儲物櫃堆得滿滿的。就連從來不愛吃零食的奶奶也從儲物櫃裏拿了一包餅乾放在房間裏。

在大年三十白天,我們全家還忙裏忙外地貼春聯、粘年畫、放鞭炮……忙得不亦樂乎。雖然有點兒累,但是每個人的心裏都樂開了花,臉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令我這個吃貨最開始的莫過於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這一頓團圓飯。這頓團圓飯爺爺奶奶燒了很多菜:冬筍炒腰花、清燉土雞、羊肉火鍋、清蒸鮭魚……每一道菜都是那麼得豐盛,每一道菜都是那麼得美味,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真是令人垂涎三尺,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嚐嚐。在吃飯的時候,我與家人們一起喝起了飲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家裏到處洋溢着幸福與温馨。飯後,大人們還給了我壓歲錢,我樂得合不攏嘴。

看着家人過春節,使我不禁想到了宋朝大詩人王安石所寫的千古絕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真希望在生活中能夠月月過春節,天天是新年。

春節習俗作文3

雲南的春節習俗

大家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其隆重程度不亞於外國人的聖誕節。中國各個地區的春節習俗都與眾不同,有着自己的傳統色彩。今天我將要與大家説説關於我的故鄉——彩雲之南的春節習俗。

雲南的春節習俗與北京的春節截然不同,從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間才是春節,元宵過了,春節也便完結了。雲南沒有臘月之分,也不吃臘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沒有嘗過北京的臘八粥和臘八蒜的味道。

先來説説大年三十這天吧!這天早上我們必須去集市趕集,購買年貨和做團圓飯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撿松葉。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還有把渾身上下都洗乾淨,因為我們那裏有個禁忌——從正月七年級到正月九年級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這是過春節的高潮。大家忙做團圓飯,家家户户的煙囱直冒白煙。團圓飯做好後,大人把孩子們撿的松葉鋪在地上,當孩子們看見自己的戰利品被大人誇獎時,總是要驕傲地手舞足蹈。吃團圓飯前我們還得燒紙錢祭祖,飯後才把紙灰倒掉。等這一切準備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節的團圓飯。吃完後,大人忙着撿碗,收桌子。小孩子歡歡喜喜的開始他們的“鞭炮大戰”,大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守着春節聯歡晚會,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擺桌子打麻將。這其樂融融的景象持續到深夜十二點,昏昏沉沉的人們點燃爆竹,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雲霄,迎來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們倒牀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點時,人們又得陸陸續續從牀上爬起來,做飯吃飯。這是四點鐘的“迎春飯”,因為正月七年級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飯迎接。吃完飯人們又回到被窩,一覺睡到大天亮……

正月七年級不能去別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這也是雲南一大奇怪習俗。八年級我們就去逛縣城,就跟逛北京的廟會一樣,縣城裏琳琅滿目的商鋪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兒讓我們留戀不已。元宵節大家不吃湯圓,照樣好酒好菜,不掛燈,但照樣熱鬧,一家人去山上跳腳,也看別人跳腳。

春節過後,該幹活的幹活,該回深圳的回深圳。熱鬧過後的鄉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和諧。

春節習俗作文4

今天是大年初四,按習俗我家要請家裏的親戚吃飯。這是個很好的採訪機會,我問了家裏的三奶奶和輩份比我小但年齡和我媽媽一樣大的姐姐。

我問三奶奶:“三奶奶,你能告訴我一些春節習俗的來歷嗎?”“好的,那就講講壓歲錢的來歷吧!”奶奶笑着對我娓娓道來:“從前呀,有個鬼叫壓歲,每年大年七年級,就要到村子裏來吃小孩,這一年呀,又到了大年七年級這一天,壓歲鬼又來吃小孩了,有個母親很聰明就放了些金光閃閃的銅錢在自己剛生下的寶寶的牀頭。等壓歲鬼來到了這個嬰兒的家,準備吃這個寶寶,可是被錢的亮光照得睜不開眼,它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東西,被嚇得逃跑了。以後,人們就學會了這種給壓歲錢的好方法,大年七年級這一天就給孩子壓歲錢用來保孩子的平安和健康。”

“姐姐,你能接受我的採訪嗎?“當然可以”姐姐疼愛地摸着我的頭。“請説説春節習俗的來歷吧”“嗯,我們説説放爆竹吧!以前,每到冬天就會有野獸在最冷的時候??大年七年級,出來找東西吃,人們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所以人們要想辦法把野獸趕走,人們發現野獸很怕特別響的聲音,又發現竹子用火燒就會爆炸,能發出巨響,於是人們就會準備很多竹子,等七年級這天野獸來就用竹子的爆炸聲把它們嚇跑。這方法十會管用,一直沿用到今,雖然現在沒有野獸,但放爆竹成為人們驅邪的習俗。”“哇!太精彩了,再來一個”“好的,我們海安每到大年二十九,做麥芽糖,等麥芽糖熬成糖昔時,就用筷頭挑些塗在灶王爺的嘴上。”“為什麼呢?”我迫不及待地問,“是讓灶王爺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務時,多説好話,嘴巴甜甜的,不能説不好的話,就用糖把他的嘴給粘住。”我和姐奶都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太有意思了!“謝謝姐姐”!

其實每個地方過春節的習俗都不完全一樣,很多習俗都是很有意思的,讓我們的春節過得很快樂。

春節習俗作文5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習俗,春節的習俗有貼春聯,包餃子、吃元宵、扭秧歌、舞龍燈、燈展、逛廟會等等。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圍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裏面還包郵硬幣,誰吃到硬幣餃子預示誰有好運。

春節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晚輩收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緊接着又迎來了熱鬧非凡的元宵節,正月十五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象徵着團圓、幸福、安康。

每年的元宵節都有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文藝表演,場面真壯觀。晚上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中心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盞盞紅彤彤的小燈籠,還有用燈光做成的各種動物造型,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栩栩如生、好像在人羣中游動。

春節習俗最有趣也是最有收穫的就是逛廟會,正月十六上午,大約經過四十分鐘的路程,到了我的老家去趕倉頡廟會,廟會上人山人海,在碧波盪漾的人海里,一隻調皮的小龍在追逐着一顆寶珠,那寶珠好像故意戲弄小龍,小龍怎麼也追不上,隨着人們的搖旗吶喊,我知道這是在舞龍燈呢,看得我心花怒放。

沒等我看夠,就隨着鬧嚷嚷的人羣來到了小吃攤旁,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吸吸鼻子,各種美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舔舔口水,一種種、一樣樣地吃,什麼也不用想,儘管吃,一直吃到撐,真是飽了口福。

另一旁石工藝品的攤位,每件看上去都精雕細琢,有小猴上樹、孔雀開屏、嫦娥奔月等等,每一樣都那麼晶瑩剔透,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

還有兒童遊樂園,過山車、海盜船、蹦極、魔鬼世界等等好多好玩的項目。

這次逛廟會,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春季還有許多習俗,我就不一一講了,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習俗作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滿入屠蘇”春節終於來了,壓歲錢,年糕,廟會……這些讓我們喜愛的習俗也開始了。可讓我最喜歡的是……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表姐,表姐,該起牀了!你不去土地廟了嗎?”淘氣的表弟的樓下大聲吶喊着。我不耐煩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廟這個詞猛然閃過我的腦海,我立刻跳起了牀,回答道:“來咯來咯!等等我!”我手忙腳亂的穿好衣服,打着赤腳跑下了樓,衝到衞生間,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飛快的拉着表弟的手,向土地廟跑去。

剛到土地廟,我們便衝到大門後,急切地用眼睛尋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閃現出兩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憐我,給我了兩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們緊握在手裏,跑去告訴表弟。

“噹噹,噹噹”樂隊開始演唱起來,歡樂的歌兒在我們的耳邊響起。我們拿着彩旗在她們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們的身邊連連響起,我們連忙左蹦右閃。在快樂的氣氛中,我們連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嚕,咕嚕”,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飯鈴響了,正巧,我們勞作了半天,終於可以到一户人家蹭飯了。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為,就在上一年,我們是到我外公家。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一習俗是一家輪一家的呀!

中午時,下了一場小雨,但依舊沒有影響我們蓬勃的興致。我們下午的目標是一家飯店,還聽説他們家的手藝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貨表弟已經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為在飯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難走。但我們又尋找到了一些樂子,我們把彩旗舉得高高的,用力的揮舞着彩旗。在綠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現了十幾只小鳥,有紅,有黃,有藍,有黑……它們在山林中穿梭着,嬉戲着。在我的家鄉這也代表着一個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樣,跑得快,看得遠,就是成績好,有見識,成為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彩旗,是一個很普通的一個東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樣,有本事。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可以實現的願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一個習俗,你呢?

春節習俗作文7

一提到春節,眼前便浮現出一幅幅喜氣洋洋紅紅火火的畫面。春節不僅是中華民族舉國同慶的日子,也是韓國人民的傳統佳節。那兒過年的官方用語不叫春節,叫舊正。

大年七年級,天還矇矇亮,家裏就已經開始忙活起來。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興奮地隨着大人忙活,女孩子梳着髮髻,穿着新的民族服裝在鏡子面前磨蹭着,男孩們也在鏡子前理髮整衣臭美,好一會裝扮得堪稱完美才離開。隨後,大家偷偷摸摸去嘗料理,大人看得嚴,可沒有一次讓他們“奸計得逞”。

大人們忙得熱火朝天做料理、擺祭台、打掃,終於迎來了今天最鄭重而莊嚴的儀式——“歲拜和祭禮”。第一個拜祖宗,客廳上方掛着祖宗端正的畫像,供桌上並排長長的放着一碟碟祭品,擺放規則及其嚴格,“魚東肉西”、“頭東尾西”、“左飯右羹”……

祭禮跪拜的順序也有規矩。奶奶已是耄耋之年,皺紋爬滿眼角,銀絲早已取代烏髮,雙腿彎曲的時候多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但依然由爸爸扶着標準地跪下,彎下駝背第一個給祖宗磕頭。爸爸那一輩人的動作明顯利索,六個人迅速排成一橫列,端正姿勢給祖宗磕頭。而我們小孩子卻是一擁而上,倒地就拜。

拜完祖宗小輩就給長輩行禮,奶奶穿着新的韓服,臉上掛滿了祥和的笑容給小輩發壓歲錢。儀式結束,男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邊,等着新年的第一頓飯——“米糕片湯”,寓意是迎接太陽光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甜糯香溢的味道加上非凡的寓意,不顧平日的形象,什麼都往嘴裏塞,到最後就差伸脖子捶胸了。

吃完一家人圍在一起把音響和電視打開,把聲音開得超大,彷彿是在和鄰居比誰家的音量大,一家人開始唱民族歌,説唱得越好,今年越旺。瞧叔叔唱得臉都紅了,哥哥唱到最後多快成叫的了。為了增添一點藝術氛圍,家裏會書法的要獻一手,在紙上刷刷就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會畫畫的也要秀一秀,鬆,竹,梅什麼的都畫了。小孩會玩一些傳統遊戲“拋木四”,幾個一起玩輸的人氣得叫還要玩,贏的人樂得叫還要“抓神”……玩得額頭上沁出了汗珠,心細的老人便知道大家是玩累了,便拿出準備好的蜜糯油果、棗皮湯、八寶飯和肉片等食物來吃,大人孩子們一邊吃一邊唱,還不忘説説笑笑。

當地政府為了讓舉國同慶的氣氛更濃,便免費開放一些公園,大街上拋繡球,假面舞劇表演不斷。這讓一些不能與親人團聚的人也同樣能感受過年的喜慶和温暖。

整個國家洋溢着喜慶,家家熱鬧歡騰着,直到深夜,漸漸平息,迎接又一個新的開始。

春節習俗作文8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段快樂的時光,它永遠留在我心中。

那就是在我的老家——泰順過大年。今年春節假期跟往年一樣,我們一家回泰順老家陪爺爺、奶奶過年。

過年嘍!家家户户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掛起、春聯貼起,整個村莊看起來更加喜氣了。在我們老家正月七年級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是吃素的,跟以往一樣,一大早起牀就看見餐桌上擺滿了瓜子、花生、餅乾、開心果、湯圓等等,吃飯前要先喝一杯糖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甜甜蜜蜜,心想事成。這一天,在我們的家鄉是少不了去仙翁洞或寺院燒香拜佛的。我們一家跟往年一樣去離家不遠的仙翁洞燒香。可能是天氣晴朗的原因吧,仙翁洞裏的人似乎比往年多了很多!人山人海真熱鬧,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鞭炮聲連續不斷,更是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整個山頭被煙霧瀰漫着,大家都被薰得眼淚汪汪。

燒好香、抽完籤,我們去仙洞裏取仙水,聽説用仙水洗臉能去邪、會讀書。取仙水是自備容器的,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瓶子,裝了滿滿一瓶,幸福滿滿地下山了。

這就是永遠留在我心中的快樂時光。

在我老家福建,每年春節人民都要組織參加舞龍節目;舞龍可好看了。聽爸爸説:舞龍是當地人過春節時傳統文化活動,通過舞龍活動來表達對今年豐收的期盼。 今天是農曆元月初六,是20xx年春節舞龍活動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一節龍身及一個龍珠。晚飯後大人們扛着點着燭火的龍身、龍身接在龍頭後面,小朋友們舉着龍珠到村委廣場集合,一節節連起來;有100多節可漂亮了,比電視裏的龍還漂亮。 鞭炮打起、轟天炮轟起、龍頭走起,一條像是活起來的龍在空中飛起來,小朋友們拿着龍珠跑在前面,圍着村子走一遍,龍經過誰家,誰家就於鞭炮和煙花來迎接今年的好運的到來。

跑完全村回到村委廣場,我拿着龍珠等待分龍糕,説是吃了龍糕今年就有好運,可我更沉浸在舞龍的興奮中,期盼下一次舞龍時我還能參加。

春節習俗作文9

“過年”是中國人經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為一年中所有節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各個地方過年的'習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到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户户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家裏變得煥然一新;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到年三十(除夕),清晨時,在門口掛上紅紅的大燈籠,貼上新的對聯。主婦們便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説傷心事或吵鬧。將至新年的鐘聲,每家每户把掛着的衣服都摺好,免得日掛夜掛。然後趕着熬糖水,每條小巷都飄着糖水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點時,鞭炮聲逐漸響起,人們爭先恐後地去寺廟,看舞獅表演。每個小孩爭着摸龍頭,象徵在新的一年裏龍精虎馬。大人拿着美味佳餚,誠心拜祭廟裏的大王,託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個寺廟人山人海,擁擁擠擠,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七年級,不許掃去鞭炮紙。以免掃去財氣,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人們從外面掃到裏面,把財氣掃進屋來。我去衣櫃拿新衣服準備換上去拜年,因為新衣服肯定有線,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麼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為年七年級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去親戚家拜年時,要説一些吉利的話,千萬別説“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説出口來。正月八年級,人們買一條鯉魚,用來拜神後,就帶鯉魚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們放鞭炮迎接財神爺。正月十五,是春節最後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長壽麪。鬧元宵,吃元宵,骨肉團聚滿歡喜!

結尾:喜氣洋洋的春節,雖然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朵爭奇鬥豔的鮮花,心連心,開心度過一個有一個的春節。因為春節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

春節習俗作文10

新春佳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新春佳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新春佳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着《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新春佳節。新春佳節是中國農曆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新春佳節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新春佳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户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新春佳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説好話祝福語。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新春佳節。

新春佳節是我們太倉地區一個傳統的節日。

每年新春佳節,人們都要歡歡喜喜地慶祝一番。新春佳節將至,我們這兒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希望來年生活節節高。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團圓飯、放煙火,守歲到深夜。爆竹聲聲,從黃昏一直響到天明。大年七年級早上要吃“百歲圓”,還有菠菜和黃蘿蔔絲,“百歲圓”寓意長命百歲,永遠健康;菠菜希望人們勤儉節約,生活“把把細細”,吃黃蘿蔔絲表示祝人們財源滾滾,收入越來越多。

奶奶告訴我,年七年級不能掃地,據説七年級掃地要掃走財運的,到九年級才掃地,而且要把掃的垃圾倒在自家的田角頭,這叫“發田財”。初五早上“接財神”,要放爆竹把財神迎進家門。到了正月十五圓宵節,家家吃圓宵,吃餛飩。吃完晚飯,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高高興興地去田頭“旺田財”,預祝來年糧食大豐收。

啊,新春佳節的習俗真多,讓我搞也搞不清。

春節習俗作文11

有一種糕點,它小巧,它玲瓏;有一種糕點,它軟糯,它香甜;這種高顏值的糕點便是我家鄉的方糕了。人們在新春佳節時互相饋贈,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福,過年吃糕成了我們上海本地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一種習俗,如今也是家家户户必備的“年貨”之一了。

美味的方糕,甜糯可口,教人一吃就停不下嘴,不過,最讓我回味的,還是自己親手做的方糕。

那是在松江的幸福老人村。春節前夕,我們應邀為那裏的百歲老人親手製作方糕。一路上我就興奮不已,因為從小方糕吃了不少,親手做還是第一次!

安靜的村莊,此時卻熱鬧非凡,大家都熱火地忙碌着。雪白的麪粉已經篩好,就等着我們把它們壓制出來。

在師傅的指點下,我興沖沖地上陣了,先把麪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四四方方的大磨具裏,裏面有一個個小格子,要將他們一個個填滿,然後加上豆沙、芝麻、棗泥等各種餡料,最後再覆蓋一層面粉,雪白的麪粉撒上去,好像天空中輕舞飛揚的雪花!麪粉倒完就開始要壓制了,師傅再三叮囑,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了,必須要壓得緊實,不然一會兒脱模的時候可都要灑了。我小心翼翼地壓制完,但脱模的時候還是失敗了,灑了兩塊。師傅邊做邊笑着對我説,脱模講究的就是“快準狠”,因為麪粉太柔軟了,手一抖就會灑。話音剛落,只聽“啪”的一聲,脱模成功,一塊塊雪白晶瑩的方糕就做好了。

在幾次的失敗後,我的方糕終於做成了。看着師傅將它們放進蒸籠,我不僅期待萬分。這小小的方糕,想要做好還真不容易呢!

半小時後,我的方糕出爐了,它們小小的,白白的,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清香的味道撲面而來,讓人不忍下手。我第一時間和村裏的爺爺奶奶分享了親手製作的美食,看着他們享受地品嚐着方糕,我覺得嘴裏的糕更香甜了。是啊,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方糕在商業化的生產下,變得“唾手可得”,但吃在嘴裏卻總好像缺少了什麼。我想,應該就是少了那份温暖的味道吧。

在那個寒冷的冬日,這份糕,讓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温暖。我想,不管未來我身在何方,這份方糕的温暖,家鄉上海的温暖,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春節習俗作文12

明天就是春節了,我非常高興,想着能吃到美味的飯菜,香噴噴的點心,還能得到很多壓歲錢,我越想越高興,當晚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腦子裏想的全是飯菜,點心、壓歲錢,還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愛的玩具

春節的早上,我第一個從牀上跳起來,抖擻抖擻精神,活動活動筋骨,然後高高興興去叫爸媽,爸爸見我起得這麼早,也不甘落後,從牀上翻身便爬了起來了,媽也陸續地起牀了,洗完臉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個痛快!一想到吃,我就來勁,忙向爸媽建議做這做那,媽媽是我家的主廚,因此做什麼由她這位裁判來決定,媽媽説:“很久沒吃過餃子了,包些餃子吃吧。”我們都非常贊同。

決定做什麼以後,我們便分工進行了,爸爸做肉餡,媽媽揉麪,我燒水。我們幹起來都十分有勁,不到半個小時,肉餡弄好了,餃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燒開了。媽媽便熟練地包起餃子來,我和姐姐也學着包起來,我好不容易包了三個,還個個難看死了,還真難學啊!媽媽説:“我就天生會做啊,不吃點苦,努力學,怎麼能學得好呢?”我聽了有點慚愧,便吸取教訓,重新揚起風帆,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這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什麼都應該刻苦。

過了大概二十多分鐘,揉的面已經全部做成了餃子,我和姐姐燒的水也已經在鍋裏翻江倒海了。媽媽便把餃子放進鍋裏,煮了起來。媽媽在中途還加了一些佐料,使餃子更加好吃,約摸過了十多分鐘吧,媽媽便把餃子撈起來,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還放了一些湯。我媽剛弄好湯,我便搶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個痛快!由於吃得太快,舌頭都火辣辣的。

我們個個都吃得滿嘴是油,便歡天喜地去看精彩電視節目了。

啊,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啊!

點評:文章雖然語言樸實,但是文章把包餃子的過程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彷彿身臨其境。讀了文章,能深深感受到其樂融融的氛圍,快樂>幸福不就是這麼簡單嗎?

指導老師 吳以如

春節習俗作文13

回到老家,心裏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悦,開心地忙碌着。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裏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説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説,説工作,説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説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隨着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説了!

這天,是七年級,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則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裏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着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春節習俗作文14

承德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户户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七年級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八年級請姑爺、姑娘回門、九年級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正月十六以後,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邯鄲——除夕扔愁帽

古趙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着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裏,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説,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相傳,這一習俗,起自戰國末年。秦始皇打敗齊、楚等國,派大將章邯出兵趙國。趙國軍民堅守陣地,英勇抵抗,給秦軍以重大創傷。秦將章邯大怒,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後,對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婦孺,房不分官商民賈,大肆燒殺擄掠。趙國人為了逃避秦軍的殺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離鄉,四出逃亡。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了統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趙國人不忘亡國的奇恥大辱,每當夜深人靜,就紛紛把秦王規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時的邯鄲已在秦的統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橫遭殺戮。從此,趙國人對秦王更加怨恨。他們為了避免無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換舊為名,把頭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説是驅趕一年的晦氣,扔舊愁、迎新喜。官府也就無可奈何了.

久習成俗後來,秦國雖已滅亡,邯鄲人並沒改變習慣,把它作為一種地方風俗,稱之為“扔愁帽”,流傳至今。不過,今人扔帽,已沒有當年的憂愁,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應景的樂事了

春節習俗作文1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首詩大致講述了春節的景象。今天呢,我就帶領你們,一同瞭解春節的習俗,領略春節的特點。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節中,有不少習俗,比如備年貨呀,貼春聯呀,年夜飯呀,壓歲錢呀,看春晚等等,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還算拜歲了,有句老話説得好:“拜歲拜到月半後,弗像猢猻弗像狗”。拜歲通常從正月初四開始,一直到元宵節前,到正月半,也就是元宵節之後拜歲或回拜,則是不太合適、不像樣子的。

我們家拜歲是在正月初五,這一天,全家人上上下下忙活着呢,我作為家庭的一員,當然也少不了幫忙,首先我幫爺爺切了海蜇,仔細看看,原來它分為兩個部分,偏透明的一邊和深色的一邊,深色的一邊有一粒一粒大顆粒的感覺,透明的一邊則很光滑,切的時候要橫着切,既有顆粒的一邊,也有光滑的一面,這也是一種技巧,一種實用的方法。

説起青團,它也是拜年幾乎必不可少的主食呢,先把艾草最鮮的一端採下,用熱開水過一遍備用,然後加入適當的開水和麪團,最後放入艾草,使它均勻地融入麪糰中。接下來就開始炒餡料了,放入你喜歡的各種蔬菜,如:冬筍、豆腐乾、豬肉、蘿蔔、葱等等。下面就開始做了,揪下一小塊麪糰,揉圓,大拇指往下壓,形成一個小孔,慢慢讓空心的地方變大,放進餡料,最後收尾是關鍵,左手轉,右手捏,小心翼翼地將它合攏,一個青團就包好了。

晚上,親朋好友都來我家拜歲,熱鬧的場景難以言狀,大傢伙親切地敍述着家常,談談去年的好光景,以及對新一年的美好期望,“開動!”隨着長輩的一聲令下,我們紛紛拿起筷子,餐桌前一片熱鬧的景象,餐桌上大大小小的菜式應有盡有:鯧魚、黃鱔、冬筍、紅燒肉、鴨舌頭、牛肉,美味動人。晚飯後奶奶還給孩子們派上了紅包,這拜年可真有意思啊,這個難忘的夜晚就這樣圓滿地結束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不少,還等着我們慢慢去體驗。

標籤: 習俗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njie/2mnp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