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精選】清明節習俗作文合集10篇

【精選】清明節習俗作文合集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習俗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清明節習俗作文合集10篇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1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相傳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一起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有個插柳習俗,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羣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羣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羣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因此,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小孩子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總會有一些忽大忽小的風,在這樣的天氣情況下很適合放風箏,小孩子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星辰,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用剪子剪斷牽引風箏的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一年的好運,由於好玩兒,後代也有人把它流傳了下來。

不過在給親人們焚燒紙錢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一定要等灰完全失去亮光的時候才能離開,不然死灰復燃的時候會引起火災,那樣這個清明節可就充滿罪惡了呢!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2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清明節到了,我們要時時刻刻記的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他們為了保衞我們的祖國,捍衞祖國的尊嚴,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沒有烈士們的英勇犧牲,怎麼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時光?有句詩這樣寫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忘記歷史!在和平年代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讀書!振興中華!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作文。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殊死拼搏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會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吧!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蹟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蹟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去了烈士陵園掃墓。當我們站在烈士碑前,心中感慨萬千。並不是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歎,是被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們,因為他們不愧為炎黃的後代。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好好讀書,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3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説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説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説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着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説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鈎(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説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鈎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着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傳統民俗吧!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還是掃墓,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希望大家都來參與到清明節的活動中。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文 清明節的習俗。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説着思念與哀傷。清明節就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就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着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着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國小五年級作文《作文 清明節的習俗》。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就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就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就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説,無論家裏多窮,清明節都就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 吃白麪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裏,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就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就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6

清明節,在陰曆四月五日,最適合農耕。其前後氣温回暖,最大機率下小雨,杜牧寫的《清明》就讚頌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中午,回到奶奶家裏。本來想着能大吃一頓,但奶奶只是端出了一盤饅頭,旁邊還有一碟鹹菜。我跑過去拿了一個大的,以為是饅頭糕。結果,咬了一大口。“怎麼這麼硬?好涼啊,跟冰塊是的好難吃。”説着就要扔到水泥地上,卻被奶奶一把抓住,説:“你就將就着吃吧!”我死活不吃,腦裏卻閃出一個想法:四月四日為什麼要吃涼的?我搶來爸爸的手機,在網上查了查。原來,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所以這天要吃涼的。到了晚上,吃了幾個饅頭,我便悻悻地睡了……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7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就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就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就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就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就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就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就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8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9

清明節前一天為什麼不能上墳

清明節即將到來,清明節上墳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呢?

從時間上講,民間流傳着前三後四的説法。也就是説,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其實這種説法是不對的,這是工作事業較忙的人為自己找的藉口。

傳説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着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清明節當天上墳可以麼?可以。但應該早一點,通常應該在早上8點鐘之前。不然就失去意義了。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説法。這一天有人稱寒食節。最好也不要在這一天上墳。

清明節上墳是一種祭奠先祖體現孝心的很好的形式。平時很少去祖先的墳上,借清明節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

但是清明上墳可不要亂動,不能把那些東倒西歪看上去不整齊的石頭扔掉,換成漂亮整齊的石塊。總的原則是不要亂動,只加不減。就是不要輕易亂動祖墳,泥土和石頭只增加不要減掉。不好看不整齊的石頭可以在其外面再加一層將其包住。

還有一點,將祖墳修得金碧輝煌並不是件好事情。很多興旺的家庭因此敗落下來。

上墳是有禁忌的。

第一,下午之前去上墳,因為那個時候還屬於六陽時,陽氣比較足,不容易在分地被一些陰性的東西騷擾到

第二,不要隨意吃肉、大蒜等味道大的食物,這些東西比較腥氣,傳統上都歸為葷菜。一般祭祖的時候為了表達對祖先的敬重,都應該戒食一日

第三,衣着不要太過鮮豔!一些女孩子穿着大紅、大紫的衣服去上墳,或者穿着太暴露。有一種可能是惹怒自己的祖先,還有一種就是撩起別人祖宗對你的興趣。我就曾經遇到過一名女孩子,因為某年清明時候穿着大紅的風衣去拜山,最後出現很多不適症狀的情況。

第四,在墳地不要隨意亂走、亂跨。尤其是一些男同胞,表面上膽子比誰都大,也絲毫不講究尊敬與否,在別人的墳頭上跨來跨去。有一些人因為這種亂跨,導致那一年好幾個月都觸黴頭,生意慘淡。這種例子很多,有機會可以單獨開個帖子來講。

第五,絕對不要在青壯年的墳前逗留、歎息! 他們的早夭固然很可惜,但是他們由於似得太早,或多或少都帶着怨氣。而青年的死亡中,相當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和感情有瓜葛,你如果在他們的墳前逗留、歎息,他們對你產生的感情、怨恨乃至羨慕嫉妒恨,甚至半夜來敲你的門,都是你自己惹的。切忌不要隨意歎息,有話留在心裏比説出來更好。

第六,吐痰、大小便,不可大意。一些人吐痰吐習慣了,一不小心就吐到了別人的墳前。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道理一樣,或許你只是一個習慣,但對方或許會覺得你這是在挑釁,尾隨你而行,那就大為不妙。大小便則不用説,雖然很多農田、山林就是個天然廁所,但是沒有輪到你上,不該你拉的時候你就是得憋着。而且,在這裏我要説明一下,我們很多所謂被鬼上身的現象的入口,就是我們的陰竅。在清明節的時候,你膽敢菊花外露簡直是自尋死路,沒有鬼跟着你也有山精野怪跟着你,切忌切忌。

此外,可能有一些朋友對拜山的業務不瞭解,不清楚如何處理那些祭品。祭品是可以帶回家吃掉的,但僅限於自己家的人,傳統上是沒有把祭品分給別人的習慣。但所有的祭品,都應該在自家的灶台上拜訪一個小時,以免吃下去對自己有害。

清明節習俗作文 篇10

由於種種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墳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墳在一座低矮而又蒼翠的小山上,從山頂到腳就是一片竹林,踩着有些殘破的青石台階步步而上,很快就到了墓旁,墓的兩旁就是青草野藤,墳頭上有幾棵竹筍在成長,我們為墳鋤了草,清理了墳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墳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墳在一座較高的山上,路很窄,雜草叢生,媽媽告訴我她的奶奶就是一個很慈祥很和藹可親的老人,媽媽兄妹三人都就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後,我們便下山了。

下山時,我們邊走邊拔艾草,媽媽説要給我們做清明餃吃。等我們走到停車的地方時,我們已摘了很多艾草了,只就是我的手已傷痕累累,都就是在摘艾草時被野草割破的。

到了家,我們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乾淨,切碎,再煮糊,然後把它拿來和粉,弄好後,我也學着爸媽的樣子一起做艾餃,先就是做了一頭活靈活現,VOA英語網呼扇的小豬,可愛極了。不出一分鐘,我又做了一隻肚裏甜蜜蜜的糖餡小豬。接着我又做了一隻大公雞,因為皮薄餡多,所以被“撐”破了。

這就是快樂的一天,就是有意義的一天。

清明節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中午吃過飯,我問奶奶:“奶奶,我們掃墓了沒有呀?”“沒呢!”奶奶應聲道。“我們準備下就去。”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隨着家人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清明要掃墓呢?”於就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就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就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爸爸頓了頓接着講道“清明節掃墓的習俗就是從秦漢以後才開始的。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掃墓,扶老攜幼的情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我和媽媽去姑婆家吃飯,回來的路上,看到有很多的人在學校後面那條巷子裏燒紙,我過去問那位老爺爺為什麼燒紙?老爺爺説:“七月十四,俗稱鬼節,傳説會有很多鬼出沒,今天燒紙就是為了祭奠死去的親人。”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經過上網查詢,我知道了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就是三月三、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七年級。傳説,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冤魂厲鬼走出地獄,在人間遊蕩。每到這幾個節日,人們都會在一些較偏僻的地方燒紙,祭奠死去的親人,送去對先人的祝願,讓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輩子平平安安沒有災難。

鬼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燒紙、焚香、施食,還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兒、水旱燈,等等。這些習俗都就是為了祭奠或保佑。這裏面都包含着人們的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對死去親人的無限思念。祝願來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親人朋友。

所以鬼節並不可怕,那些傳説都就是不真實的。其實這個節日就是個很美好而又悲傷的節日。美好在人們許的那些願望,而悲傷在那些死去親人的生命無法挽回。

鬼節,名字雖然可怕,但就是它也藴藏着許多傳説故事。同時也提醒大家要珍視生命,愛護生命。

標籤: 清明節 習俗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nmv1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