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春節 >

春節的調查報告精選15篇

春節的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的調查報告精選15篇

春節的調查報告1

調查時間:

20xx年春節

調查目的:

通過觀察家人、朋友的過節方式,體驗傳統節日的意義

調查過程:

一、參考資料:春節傳説——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二、家人準備過春節的過程

為了準備過春節,爸爸媽媽從春節前幾天就開始擦玻璃、洗牀單,直至將家裏打掃的一塵不染。不僅我家,鄰居們也是如此,往常不夠整潔的家在這一番收拾下亮麗起來,好像換了一個世界一樣。街道在保潔員的掃帚下似乎變得寬闊了,因為一塵不染而讓自己有了愉快的心情,因此周圍的人雖忙忙碌碌卻無不喜氣洋洋。

春節購物也是一大風景。沒跟爸爸媽媽進商店,總要慨歎人多為患,收款台前長長的隊伍在傳遞着這樣的信息:購物,是春節一大工程,且是人人必得參與的工程。有錢的買貴的,錢少的買賤的,總而言之,不花錢似乎就不叫過春節。

準備年貨更是讓人忙不迭休。奶奶忙着炸東西,各種炸貨裝了慢慢一籃子。家家各類吃食無比豐富的儲備在冰箱裏,冰箱也變得沉甸甸的。煙火鞭炮更不用説,從小年起就接連不斷,直到十五還是此起彼伏,充滿祥和氣氛。

春節這一天則是大家亮相的日子。人人打扮的光鮮亮麗,連同美好的祝福和喜悦的笑容奉獻給每一個人,人們稱這一活動叫“拜年”。就連春節晚會的第一個節目也是“拜年”,向全國人民拜年,祝福人們事事如意,祝願家家美滿,人人期盼因為祝福讓新的一年更順利,更完滿。

春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凝結在人們的情懷中,即使有那麼多的洋節,卻難敵春節的魅力,沒有哪個節日像春節這樣隆重,這樣深入人心。即使遠渡重洋的遊子也在春節這一天多一些對親人、故國的思念,捎來深情的.問候。

其實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願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着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温暖。春節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澱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

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

春節的調查報告2

春節臨近,對大多數職場人而言,這是難得休息的假日,同時也是一系列開銷集中支出的日子。隨着物價水平每年上漲,以及職場人近幾年裏身份的變化與春節消費觀念的更新,春節消費的金額與用途等都有了不一樣的呈現。前程無憂旗下精英職業發展平台--無憂精英網近期面向職場精英人羣(工作兩年,年薪十萬以上)開展了“職場人春節開銷大調查”。

此次調研的參與人數達到7528人,男女比例持平。受訪人羣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5歲-35歲,佔比79.76%。工作年限3-5年的職場精英達到54.32%,6-9年工作經驗的受訪者也達到28.47%的佔比。

外出旅行成春節開銷大户,職場人觀念更新換代

在職場精英春節主要的開銷方面,我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想象,7528名受訪者中,有50%的人把主要的開銷用於旅行、外出,以前公認的開銷大頭,比如給孩子壓歲錢、孝敬父母的開銷則退居至二三位。

一方面,春節從特有的節日氛圍裏脱離,回家團圓的傳統觀念在當代職場人身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一方面,7天的長假一年只有兩次,並且不少崗位春節期間工作量較少,可以方便的請到年休假,更易於安排行程較長的遠途旅行,都使得選擇外出旅行放鬆身心成了節日的首選安排。當然壓歲錢與孝順金依然在春節開銷中佔了很大的比重,多數職場精英準備了3000元-10000元不等的孝順金,而在孩子的壓歲錢上的支出也平均在1000元-3000元不等。

不同於一線城市旅行外出的`開銷佔了首位,像福州、西安、合肥等二三線城市在春節的支出上壓歲錢與父母的孝順金要遠超過旅行開銷,而且個人娛樂消費購物等佔比緊隨其後。

婚姻狀態影響春節開銷,已婚已育職場人開銷壓力大

職場精英們春節期間開銷的金額,主要集中在5千元-2萬元之間,其中開銷在5千-1萬的有34.9%,開銷在1-2萬的有28.6%,其次是開銷在5千元以下的佔15.1%,2-3萬或3萬以上的則都不到一成。

數據同時顯示,單身的受訪者與已婚的受訪者,在春節開銷方面區別十分明顯。在受訪的單身職場精英里,5千-1萬元檔的開銷佔比最高,為42.5%,1-2萬元檔的佔比其次,為32.2%。

而已婚的受訪者則開銷明顯高些,5千-1萬元檔佔比28.2%, 1-2萬檔的則有45%的比例,另外開銷在2-3萬或3萬以上兩檔的則多數是已婚精英。不論是全家出遊,還是給雙方親朋拜年,家庭的開銷都遠遠高於單身個人的開銷。

此次調研中,我們還關注了年終獎是否夠春節開銷的問題。56.1%的受訪者表示公司提供的年終獎不夠春節的開銷,27.6%的受訪者表示年終獎與春節開銷基本持平,僅16.3%的精英年終獎可以覆蓋春節期間的開銷。同時,職場精英們也表示年終獎還是在分擔春節高額的開銷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職場精英們春節的開銷體現了現代職場人的生活觀念,過節的方式也由全家團聚,開始轉向去遠方看看,錢和時間成為春節過得好不好的最大影響因素。考慮到春節前後也是跳槽的高發時期,企業也可以在這些方面關注到員工的需求,從而起到員工保留和激勵的作用。

春節的調查報告3

調查背景: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一、調查對象:

本村村民

二、調查方法:

聊天

三、調查地點:

自己家,村民家

四、調查時間:

春節期間

五、調查人:

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

六、調查準備:

筆、信紙、照相機

七、調查經過:

1、上網瞭解並蒐集圖片,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

2、訪問附近的街坊、親戚朋友,學會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

3、瞭解當地春節習俗,並寫下詳細的調查記錄。

4、最後總結資料,説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調查結果。

1、春節的起源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有掃塵、貼春聯、包餃子、吃年夜飯、除夕守歲、放鞭炮、發壓歲錢、拜年等傳統習俗。

3、家鄉的春節

在家鄉,除夕貼春聯,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我們孩子就放煙花,快快樂樂的迎接新年。

老話兒説得好“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除夕夜後,就是大年七年級,人們穿好新衣,清晨來來往往的.拜年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都是拜年聲,小輩給長輩拜年,不光小孩,就連老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笑容。大年七年級吃餃子象徵了團圓和福氣。主婦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在餃子裏放硬幣,誰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氣的人。吃完餃子人們都各自出門拜年,給壓歲錢,街上還會有一些奶奶們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九、調查結果:

春節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説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通過這次的關於濰坊春節習俗的調查我對春節習俗的由來和演變也有了更新一步的瞭解。感受我們節日悠久的歷史,人們在過年時的開心,加強了過年的味道。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地很多的春節習俗儘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變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節討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為新的一年做個好的開始,寄託了人們對將來的希望,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十、我的思考:

我們可以通過本次調查活動讓更多的同學瞭解春節文化,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發揚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國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象徵着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由於時代的發展,很多傳統的舊習俗也有了新的變化。但不管生活變得多麼現代化,春節依然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我希望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春節的調查報告4

從各方面統計和估算的數字分析,廣東人過春節花錢越來越大方。在廣州一大學做教師的小彭稱,因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學,所以一家人春節花費還是比較節省,但即便如此,置辦年貨加上親戚、朋友、同學人情走動,還是花去7000元。在白領階層中,小彭的錢花得還不算多。今年天冷,又為逛商場多吃多穿多花費再添一把火,幾乎所有的消費場所全面火爆,春節前後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消費時段。

廣州市的天貿南大、廣百集團等百貨公司,今年春節期間投放市場的商品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而銷售增幅也同樣超過20%。其中,廣百七年級至初七銷售額達3365萬元,增幅達45.5%,這説明雖然供應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而友誼百貨1月前28天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0%,王府井這28天的銷售額已達到去年一二月的銷售總和,相當於去年全年銷售額的1/3。 省經貿委市場流通處羅房樞説,今年春節來得早,從元旦開始市場已開始啟動。在前後持續約一個月的春節消費月裏,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總額上漲約30%,達到600億元。分攤到全省近8000萬常駐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費近800元。這還是一個較保守的測算 數字。

 橫看豎看春節地位有變

消費雖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並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

説到年味,人們的眼前常常會浮現這樣經典的傳統圖景:風雪夜歸,闔家團圓,圍爐夜,守歲至明,開門三聲爆仗。新年遊,看花市,百戲競陣,貨郎蟻集。然而年復一年,這樣的簡單圖景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暨南大學商學系主任楊建華認為,花錢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難的原因很多:

其一,將春節的過去與現在縱向相比,過去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雖然現在仍是這樣,但隨着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過年消費遠沒有過去那麼高度集中。如果劃曲線圖,過去的曲線更陡峭,現在則平緩得多。

其二,將春節放在全年中橫向來看,過去的文化較為傳統單一,春節地位高企,現在東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現代文化薈集,一年大小節日隔三差五就有一個,衝擊了春節的傳統地位,使得春節在人們的心目中已不再那麼神聖化。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傳統觀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該買的總是要買!和其它日子一樣,春節只是給了自己一個花錢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換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擺上以前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時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極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沒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們越來越體會不到“年”有什麼特別。 別樣消費沖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許多傳統過年習俗,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文化符號和標籤。在新興消費觀念的支撐下,日益興起的別樣消費正在

逐日沖淡年味

當然,過年辦年貨,全家老少買新鞋新衣等傳統消費需求仍然存在,且還在增長。以廣州酒家集團為例,其年宵品市場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應求;傳統年貨一條街也是各商場、超市的保留“節目”。但是年貨製作的社會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飯的酒店化,極大地衝淡了傳統年味。或者説,這過年味“不地道”了。

雖然如此,“年”的“舊瓶”中更添進了許多“新酒”,別樣的消費更是沖淡了傳統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這一大過年的重頭戲大大簡單化,僅廣州移動除夕一天的短信發送量就達3500萬條以上。拜年在許多年輕人眼中已經淡化為一種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遊計劃使得廣州傳統年節市場上部分消費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堅持“風雪夜歸,一家團圓”。廣州市假日辦的調查顯示,在1960位被訪者中,春節黃金週期間有意出外旅遊的比重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個百分點。根據測算,出遊者人均花費552.9元,預計全市居民旅遊總花費21.6億元。同時,隨着私家車擁有量的增多以及節前掀起的一股購車熱潮,今年春節不少市民自己開車回家過年,而選擇自駕車遊的人也明顯增多,自駕遊已成為一種過年時尚。

傳統的“年味”還轉移到了車市、樓市。除夕日,在汽車市場仍可以見到不少人在看車買車。他們是懷着節日購車會有優惠的心理來到這裏的,而商家也想盡量回籠資金過年。而廣州春節的樓市從早年的“7天不賣樓”到“九年級、初四啟市”,到去年的`“春節照常賣樓做展”,雖然一年一變,但基本上都是銷售之前的尾貨。今年春節樓市再有新突破,眾多樓盤都將一批保留單位或者新貨在春節期間拿出來入市。不少廣州市民乘春節相互拜年時候順便來看看樓盤,體驗小區的良好居住環境,即使拜年期間不成交,節後也可能付諸行動。 因

春節而拉動的像家電、傢俱、樓房、靚車、旅遊等部分消費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因此傳統型消費雖然也有所增長,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變得十分微弱了。

關於春節消費的調查報告20xx:篇二

今年的春節七天樂是否依然是人之所至,蓬蓽生輝?不同年齡段的消費方式又有哪些不同呢?我見過許多農民工朋友,他們常常説:“這一年的辛勞賺來的錢,就是為了能夠好好過一個大年。”所以也就是説,這是一年中花錢最多的一次節慶,堪稱中國最“貴”的一個節日。這個寒假,我利用了三天的時間對泉州市區的市民做了一個隨機調查,以瞭解人們的春節消費觀。

 消費對象在哪裏?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各種方式都在選擇之列。不過,送禮以微弱優勢拔得頭籌。其次是餐飲,再次是添置新裝,接下來還有文娛活動、壓歲錢、購置日用品、旅遊等。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春節期間的消費熱點。

人情消費為新貴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在消費需求逐年攀高的當下,在社會關係愈加錯綜複雜的當下,送禮已經成了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在我的調查中甚至成了多數人春節開銷中的領頭羊。據我對聖湖小區一些居民的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五千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禮券,給晚輩們的壓歲錢等。一位小區住户蘇先生説,過年是一年一度的,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是不能忽略的,總不能空着手去,現在的人品位是越來越高了,送低檔的東西也越來越顯得寒酸,拿不出手,光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至少要兩百塊。春節期間光送禮的開銷就有三千來塊了。

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社會變化的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非節假日,人情類的消費也佔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為一項主流消費。誠如廣告裏所説“送禮就要看檔次,送禮也要送健康,送禮更要送出品位。”於是隨着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四千多元的陳先生很無奈因為他如今的人情消費總額已經超過了孩子的學費,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但是這又是不能不作出的消費。

 新衣裳,新面貌

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一位在電信部門工作的堂姐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因為工作關係平常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基本很少能有機會搞什麼集體活動,而在春節假期期間她們剛好可以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據瞭解,有堂姐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的休假正好是補償自己平日乏味繁忙生活的一個機會。我採訪了一位平日幾乎不曾踏出家門的鄰家大嬸,她對於春節的來臨喜形於色,説,“往常在家裏就是跟着髒衣服和髒碗筷轉,老公兒子在家時又圍着他們轉轉,都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放鬆放鬆,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一番。” 此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乃至一種樂趣。

 飲食春節

對很多人來説,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家鄉人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百匯商場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二十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峯,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三百元至七百元之間,還有許多是在千元以上,而且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而且有一次,一個六口之家買了一千五百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吵着説不夠。收銀員笑了。

在食品的選購上,據我瞭解,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蜜餞等各類小食品是眾多家庭選購的食品中必不可少的,其中源和堂、鹽津鋪子等泉州老字號是本市民眾所青睞的甜果食品。其中葡萄酒所佔花銷較大,約達到五六十元,其餘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的範圍內搖擺。

餐飲消費也是家鄉人民春節的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説,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親訪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從我在春節所去過的一些酒樓瞭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十幾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據一位酒店大堂經理稱,這期間在他們這的訂製酒席的平均消費大多為六七百元,不少還超過千元。“中國人在過節時總免不了要扯上些吃的,再過春節時當然更不會含糊了。”這位經理笑稱。為什麼春節酒宴現在越來越成為風潮而供不應求了呢?據我調查瞭解到,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願親自下廚,這是時代變化帶來的社會風氣直接造成的。但是依然有大多數人堅持追求一家過年的和樂氛圍,而選擇在家裏設宴招待親友。一位住在豐澤新村的洪先生説,“過年了,不就是讓大家聚在一起開心開心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這才是真的年味,上酒館子是花冤枉錢,又沒什麼感覺。”

過年不在家

近年來,春節遊可以用“火爆”一詞來形容。我在市裏的一些旅行社瞭解到,一些旅遊線路基本排滿。在宏泰興客運的一張報表上,大年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海南遊已“滿座”,而前來問票的市民仍是絡繹不絕。而我所認識的一位上海商人也選擇了在春節期間南下海南島,途中還會回泉港老家祭祖。據一位旅行社工作人員稱,一旦天氣晴好,春節外出旅行的人會更多。一位羅先生説:“我是一名驢友,但不知道春節期間天氣怎樣,如果天氣不是很壞,帶着親戚朋友一起自駕遊也是件快樂的事。”對於很多人來説,春節既是個團圓的的日子,也是一個闔家遊玩的日子。調查顯示,在旅遊形式上,有六成的人選擇隨團出遊,四成的人選擇包括私人自駕遊的自助旅遊。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冬季温暖氣候宜人的話南方地區最受歡迎,其中尤以廣東、廈門、深圳、雲南等熱帶亞熱帶氣候區為最。而氣候相對寒冷的北方城市同樣深受遊客青睞,尤以哈爾濱和長春為首。同時香港是境外遊目的地中的翹楚。

 春節打算怎麼過?

相對於端午、中秋等其他傳統節日,春節是最受人關注的節日,是中國公認的最隆重熱烈的傳統節日。在我發佈的一項網絡調查中中,85%的人認為,在所有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節日。61%的被調查參與者表示要在家度過春節,14%的調查參與者表示要在遊山玩水中度過春節,29%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四處拜年走親訪友的方式度過春節,而只有4%的參與調查者稱,他們會在知識的海洋中或者在健康的揮汗中度過春節。

 除夕夜怎麼過?

今年的除夕人們傾向於選擇什麼方式去度過呢?59%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裏吃年夜飯並且閤家觀看春晚節目,41%的被採訪者表示會選擇時興的除夕夜過法,在酒店裏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並在飯後回家觀看春晚節目,還有11%的人在飯後前去進行唱歌等娛樂活動。在飯店裏吃年夜飯,51%的消費者消費預算在20xx元以下,26%的消費者消費預算在20xx~3000元,14%的消費者消費預算3000~4000元,有7%的消費者稱,他們的消費預算在4000~5000元,有2%的消費者打算在年夜飯這一項上花費5000元以上。

我在我市一些四星級大酒店瞭解到,酒店推出的1888元、2666元的年夜飯在除夕之前兩個月就被訂購一空,甚至有的在半年前就已經訂罄。而“貴賓級”的六千元以上年夜飯的預定量較比前幾年有所下降。這説明了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改變的同時,消費習慣變得更加務實經濟,更追求綠色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再盲目追求“天價”,在春節“拒絕浪費,吃出健康”。

過年送禮都送些什麼?

被訪者中有33%的人表示給朋友春節送禮會選擇茗茶,25%的被訪者表示如果送禮對象是長輩,傾向於選擇保健品,極少數被訪者表示會選擇其他有意義或對方真正需要的禮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節送禮還是停留在送傳統禮品上,並沒有深入實際的考慮。

年味如何尋?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而如今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我所採訪的人中有六成的人認為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更加傳統的春節,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有利於人們追尋古老祖先的印記;四成的人認為現在的過年方式簡單輕鬆,比過去的過年方式要好,據我瞭解,這麼認為的大多數為年輕人,基本上都以短信拜年和qq拜年作為拜年方式,許多人在春節當天足不出户。

我市常年舉辦的新年燈會,集民俗風貌、文化演出、傳統飾物於一體,成為百姓過年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消費方式,也是今年市民歡度春節的方式之一。在燈會上我瞭解到,百姓對這種過年的方式十分滿意,認為這是泉州市的一大悠久傳統,是讓市民瞭解本地的傳統文化,使這個春節變得年味濃濃的一個有效方式,對於“新泉州人”們來説這也是一個讓他們真正瞭解春節傳統的渠道。

不少人丟掉了自己的傳統。物質的豐富帶來了對物質的盲目崇拜,開放的世界對傳統價值觀產生了巨大沖擊,風俗正在簡化,人情日漸淡薄:關注的重心是位子、房子和票子,而絕少問津健康、慰藉和快樂;寧可手機發短信,卻懶得打電話;能在互聯網上泡一天,卻不願到親朋好友家中坐一會兒,這樣過年與平時沒有區別,甚至帶來更多的沉重和疲憊,結果只能讓人們對春節產生更多的淡漠。有人願意到農村尋找“年味”,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吧。

到哪裏去尋找“年味”?到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去找。傳統文化不是傳統觀念,更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創造符合時代的精神追求。其實“年味”就是這麼簡單:吃喝追求健康、綠色,為什麼非要大魚大肉?親友們多在一起嘮嘮“知心話”,不一定非要摻雜那麼多的物質?在風俗上多來點講究,日子才會增添生機。如果每個家庭都如此,過大年就能紅紅火火,中國人就能感受到越來越濃烈的“年味”。

春節的調查報告5

調查人員:王坤,趙春光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方式:

調查對象:

調查內容:

調查目的: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皖北農村(花園村),鄂西南農村(九毫堤村)實地調查,查閲資料,尋訪老人等當地村民農村地區春節風俗瞭解農村春節風俗文化,傳成傳統文化

南北方農村地區春節風俗調查報告

——以皖北和鄂西南農村地區為例

【調查人員】 王坤,趙春光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調查地點】 皖北農村(花園村),鄂西南農村(九毫堤村)

【調查方式】 實地調查,查閲資料,尋訪老人等

【調查目的】 為響應院系對寒假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激發學習體驗,並與專業緊密結合,增強專業素養,我們於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別在各自家鄉開展了體驗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新春的契機,依靠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順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會調研活動。通過此次調研,我們能夠了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及民俗民風,並進行比較,從而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調查內容】

【前言】

春節是最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都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域廣袤,不同地區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節亦是如此,春節的習俗在不同地區有着不同的特色。而春節民俗文化是一個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今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春節的習俗逐漸被新一代人所淡忘。我們通過此次調研就是希望能夠具體瞭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和民俗文化,進行簡單比較,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周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期間,漢族及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予以慶賀,近些年,東北亞的韓國,東南亞的泰國,南亞的馬來西亞等中國周邊國家也開始注重春節舉行各種活動或儀式。在中國大陸,這些活動也

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祈求豐收等為主要內容。在皖北地區,廣義的春節是指臘月初八至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而在鄂西南地區,春節在廣義上只指每年的最後一天加上新年的前三天,廣義的春節則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一般鄂西南地區的民眾過春節的時候都只過四天,過完就算是春節完畢,開始新一年的準備和活動了。等過過完了十五,大人們都會説年也過完了,節也過完了,忌諱也可以除掉了,同時,小孩們也不能調皮了,不然就不會像過年那些時間不管孩子怎麼淘氣也不會責罰的那樣簡單了。一江之隔,南北差異總是明顯的,究其根源,還是各自當地自古就延續下來的文化傳統在發揮作用。

臘月初八,即我們平時俗稱的“臘八”。皖北地區的農村,在這一天早上,要吃臘八飯,就是把幾種雜糧(大米,小米,饊子,豆腐,豆皮等)放在一起熬成粥,鹹淡皆有。關於臘八粥的傳説,有一種是朱元璋(安徽鳳陽人)當皇帝后,為不忘從前的艱難經歷而教育後人 的,也有別的相關的傳説,但大都與勤儉節約相關,這也表達了不忘先祖的勤儉之美德。而在鄂西南地區,當地居民是不過臘八節的,這樣的猜測可能和臘八節的起源中的主人公朱元璋不是湖北人有關,反正鄂西南地區的民眾是沒有臘八節的概念的,這也符合南方地區的飲食上主產大米有關。臘八節畢竟是八中糧食的綜合食用,這在鄂西南地區是沒有生存的飲食文化土壤的。

小年,皖北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鄂西南則是臘月二十四。稱為“辭灶”。舊時,家家都有“灶王爺”神位,受玉帝敕封“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簡稱“九天司命”,而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辭灶這天是灶王爺上天面見玉帝的日子,所以要在他走之前要對其進行祭拜,望其上天后多説好話,以此保佑一家人來年豐衣足食。記得在小時候,農村多要放鞭炮,吃水餃,大掃除,並在庭院中置供桌祭祀。但是現在全國各地的大部分農村中的小年似乎已經名存實亡,沒有任何的活動,只有少數老年人嘴上唸叨。這樣飛春節習俗的改變也當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有關。快速的生活節奏下,人們日益受驅使於豐富的物質,對繁瑣而單調的春節習俗而能免則免,加上農村地區青壯年大部分開始脱離土生土長的土地,而開始去城市打工,留守農村的老年人則不再有充沛的精力去講究這些習俗,再加上就算遵循了,也覺得沒人理解而怠倦,久而久之,小年的習俗則開

始丟棄了。

臘月二十五——二十八,在這幾天才能真正感受到春節的氣息,因為這幾天的在農村的活動並沒有固定的哪一天,所以在一起進行闡述。在皖北農村這幾天要蒸饅頭和包子,並不是像平時一樣,首先數量上要多的多,其次蒸好第一鍋饅頭的時候要放鞭炮,並拿兩個饅頭,兩個包子(一個饅頭一個包子在放在一個碗裏)分別祭祀玉帝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天老爺”和灶王爺。所以在這一天很多家庭都要從前一天半夜就起牀,而忙到很晚,從時間上的'忙碌也凸顯對春節的重視。另外在皖北農村地區多自己做很多面食,多為油炸,有丸子,面葉等,俗稱這一天為“過油”。鄂西南地區則是開始準備長達四天過年的食物、鞭炮和走訪親戚的禮物了而到如今,禮物則開始用簡單實用的現金代替了,這和現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平時不在家,過年匆忙趕回來過個年,在對年長親戚表達感情的務實觀念有關。同時,一年一年的,農村地區打工返鄉過年的青壯年對自己的顏面也是越發的看重了,這體現在對除夕夜對鞭炮和禮花的使用數量和質量上有所體現。如果一家中的鞭炮放的時間越長,放的禮花越貴,則表示這一家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財源很旺盛,家庭鬧的很好。新年即將來臨之際,要置辦年貨,洗衣,洗被等,在此我就不贅述。

臘月二十九,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鄂西南地區上墳的習俗則是在正月七年級清晨,即“出行”,表示新年早起勤奮的意義。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説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皖北農村仍保留這一風俗,去上墳的多為家裏的長者,但是現在也有年輕人,沒有女性,這也是古代重男輕女的表現。同樣的,鄂西南地區的上墳多是每家每户的壯年人和小孩,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保佑家人平安的心願。婦女則是沒有資格祭祖的,同樣的這是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但是今年在鄂東南地區則有所改變,體現在家族女性開始進入族譜中了,這是社會上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現之一,代表了現在文明的進步。

除夕,多為大年三十,是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20xx年春節沒有大年三十,臘月二十九為除夕)一般這一天為吃、喝、玩、樂的日子,張貼春聯,福字等。皖北地區當地有個風俗,如果這一年家裏有人去世是不能張貼春聯的,去世一年兩年分別紫色和黃色春聯,去世三年以上方可重新貼紅色春聯。許多地區在當天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守歲,在凌晨時吃餃子。在皖北農村過年豐盛的正餐為除夕中午,而晚上是吃餃子。吃飯之前燃放鞭炮,多為一年之中燃放最長的鞭炮,表示對這一天的重視和紀念。鄂西南地區則不同,在這一天之前,家中必須有人燒紙錢給祖先,即“包包袱”,表示祖先的陰間也要子孫為其準備過年的錢,讓祖先過個好年,表達子孫後代的孝順之意。這一天家中人必須早起,小孩們做家中衞生的全面打掃,寫、貼對聯和福字,大人們同時準備中午的團年飯,飯準備好後,家中男性成員必須洗手靜臉,準備香燭鞭炮和祭祀食品,去當地土地廟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的賜福。完畢後,家中開始吃團年飯,在擺放碗筷餐具時候,都要多準備一到兩幅,菜餚中也必須要有魚,以示年年有餘之意。家中如果有成員未回家過年,堂屋大門則只能半關,後門全關,只有全家人吃飯都吃完比後才能開門,然後年飯吃完了則開始個人的活動,所謂個人的財路而已。走訪拜年此時可以開始。同時,家庭成員這天必須洗澡,所謂洗盡污穢,迎新發財之意。

大年七年級,除夕夜晚,春晚成為了全國家家户户的一頓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談笑風生,守歲過節。當凌晨的鐘聲敲響,寂靜的夜晚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鳴,這也昭示着新的一年的到來。大年七年級,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説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皖北農村地區仍保存着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早飯是伴隨着鞭炮生開始的,吃的是除夕下午的包的“素餃子”,在當地俗稱“扁食”,七年級的早上不能吃葷。早飯過後,給老年人拜年,會象徵性的收到壓歲錢。隨着通訊技術的進步,電話,信息,網絡也成為拜年祝福的重要手段。

正月十五,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

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元宵節全國各地都有燃放煙花炮竹,點燈過節等共同習俗。在這裏我只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皖北農村的一些特色。如臘月底一樣,要蒸饅頭,數量較多,但是與其不同的是,這次也蒸麪燈(用麪粉做成燈的形狀,有燈座),還要單獨蒸“月燈”,代表十二個月(每個“月燈”上都有花邊,花邊的數量代表月份)。據老人説,剛蒸好的十二個月燈裏蒸餾水代表着來年所代表月份的降水量,而且比較精準。如貼春聯一樣,當年家裏有人去世的,在這一天也是不能蒸饅頭和麪燈的,到傍晚時分,村莊裏其餘各家都會給他們送去兩個饅頭和兩個面燈,在茅山派術數中據説是需要“集萬家燈火,藉以還陽或者轉世”。鄂西南則簡化些,食物跟春節一樣,加上在祖墳上點燈籠,和自己點燈籠之外,與皖北地區無異。

【結論】

隨着現代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春節有着新的內涵,同時春節也面臨着新的挑戰。作為文化遺產專業的學生,自身存在着對民俗和民風的敏感性,我們身處於一箇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本應是大眾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春節,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在保持傳統文化和接受現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契合點,構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在與時俱進中解讀我們的春節文化,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

歷史文化學院 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

春節的調查報告6

我的家鄉濟南又稱泉城是山東省的省會,因泉水滿城而得名。但是這次要介紹的不是濟南的聞名遐邇的泉水而是我們過年的習俗。其實過年這個概念指的不只是大年三十這一天,而是從大年三十之前的“小年”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十五。我將從年前、年中、年後,來講述濟南的過年習俗。

首先是年前。年前指的是從小年這一天開始到過年的這一段時間。過小年我們又叫送灶,據老人們説老年間的講法是灶王的權力很大,不但管千家萬户飯碗的稀稠,還管人間的善惡禍福,如果觸怒了他,便要上奏天上玉皇降禍人間。因此,每逢過年過節,都要用大魚大肉好酒供奉,燒冥幣填實他的腰包。所以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準備象年三十一樣豐盛的酒菜好好吃一頓,我想這就是過小年這個名稱的由來吧。當然了,我們家是在城市裏已經沒有了傳統山東人往灶上帖對聯的習俗了,只是大家找個理由一起聚聚。而且這一聚不是白聚的,因為小年之後的第二天(年二十四)就是我們要大掃除的日子了。

從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各家各户在送灶以後就開始進行大掃除置備年貨了。大掃除的時間長短要視房子的大小而定的。爺爺奶奶健在的時候我們一般去他們那裏過年,我們總是先給他們屋裏屋外打掃乾淨,忙活完了以後再打掃自己家。因為這次的掃除一定要徹底,連牆頂什麼的都要掃到,所以會持續1-2天的時間。掃除之後就是置備年貨的日子。

我記得小時候並沒有什麼超市、大賣場的,所以用的年貨一般從濟南一個四里山的地方買。用的年貨幾乎是每家的男人出去買的,由於四里山熱鬧所以每年我也都跟着,主要是買些家裏給小輩的禮物玩具,給長輩送的衣服鞋帽。對了,還有春聯、福字、擺設、鞭炮、新衣服。用的年貨只是年貨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當然是過年的重頭戲,食物!由於過年的時間長又沒有人再賣菜了,所以各家各户都要在年前把所有的食材都買好。雞啊、魚啊、菜啊、糧食啊、油啊都是十幾斤,幾十斤一買的。冰箱裏能放多少就放多少,放不了的就放在儲藏室裏。山東天冷,每家每户都有儲藏室,這樣才可以保證買回來的東西不會凍壞(天這麼冷,腐壞的事情就更不會發生了)。用的吃的都買好以後就開始做吃的年貨了。

這吃的年貨花樣繁多,待我慢慢回憶慢慢道來。

第一樣,香腸,別看這香腸看起來黑不拉及的沒什麼相貌,但是吃起來香味十足回味悠長。做它需要用七成的精肉,三成的肥肉,放大料醬油喂制一天。等顏色都透進肉裏以後,拿一個漏斗在漏斗的一頭套上腸衣,將肉放入漏斗中用筷子一點點將肉塞入腸衣中。肉不能塞的有空氣,但也不能塞的太緊以免將腸衣擠破。做完了以後要放到户外背陽的地方晾,而且一定要是小年以後才能晾,估計是因為這個時候才夠冷肉不會壞吧。等個五六天吧香腸差不多就晾好了,吃的時候放在籠屜上蒸熟就可以。一般香腸還會作為禮物,街坊鄰里的互相贈送,你嚐嚐我家的,我嚐嚐你家的各取所長等到來年再改進。 這個東西年年灌,今年草莓奶奶搗鼓了30斤的香腸,現在就開始沒事吃一根,意猶未盡啊。

第二樣,臘八粥,剛開始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回家問了父母以後才知道,這臘八粥就是我們山東的八寶粥。這八寶粥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紅棗、花生、不知道名字的大紅豆、大米這八寶熬成,喝的時候小孩們還喜歡放點糖這樣更好喝。

第三樣,臘八蒜,在臘八這一天除了要熬臘八粥以外還有一個重頭戲是醃製臘八蒜。這蒜在這一天醃也有一個講究,説是因為在其他的日子醃蒜醃出來的蒜都是白色的,而只有在臘八這一天醃出來的蒜是綠色的。大人們將前幾天從市場上買回來的新蒜在臘八這一天放到罈子裏倒上醋什麼的(再有什麼我就忘記了)蓋上蓋子,這裏面是絕對不能沾生水的,沾水就壞,所以吃的時候先要把筷子擦乾才能撈蒜。這是過年時候吃的鹹菜之一。

第四樣,蘿蔔乾,這是在過年時候吃的另一樣鹹菜。做法是把青蘿蔔切成一指半寬、一指長的.條狀,洗好、晾乾,再在每條蘿蔔上抹辣椒粉、自然粉、五香粉、鹽等等不同香料然後放在户外,隨吃隨拿。洗洗就好,這時的蘿蔔已經完全沒有了辣味只剩下蘿蔔的香氣。我很喜歡吃。

第五樣,炸貨,這是一個統稱,其中的花樣其實有很多,包括翻花、饊子、麻花、藕合、茄合、炸肉。翻花的做法是將面壓成薄面餅,切成一條條長方形的條,在每條的中間切三條縫,將麪條的一頭從中間的那條縫中翻出來放在油裏炸就行了。其他兩種東西估計都有賣的,就不細介紹了。濟南出藕,所以藕合也就成了濟南人過年風俗裏不可缺少的一個美食,做時先要將藕切片,在每兩片藕中間放入由肉與韭菜等東西做成的餡,再將塞進肉的藕裹面放油裏炸,出鍋。茄合的做法類似,就是將藕換做茄子就是了。炸肉沒什麼可以多説的,這些東西現在過年我婆婆家,孃家都會做很多,不過我婆婆做的要比我媽媽做的種類多,婆婆還會做面魚之類的。

第六樣,蒸饅頭。饅頭雖然是山東人的主食,但是過年時候蒸的饅頭是不一樣的,裏面要放進一定的糯米麪讓饅頭軟糯香滑,而且一定要放在木模子裏做出一個形狀。那些形狀大多是兔子、魚、蓮花與福童,很小的時候家裏還這麼做,到了國中後就改成做個大饅頭上面放很多棗之類的,簡單化了,主要是開始有賣的,直接年前買好現成的留着過年了。

第七樣,蘇鍋。這又是一個美食,但是做法很煩瑣。先要找來一個大鍋,在鍋底放一層白菜一層香料,一層藕一層香料,然後再放一層肉一層香料上面再撲一層魚一層香料,一到兩隻雞一層香料,而且每層的中間一定要放煮熟的花生、黃豆做間隔。其中的東西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增減,但是擺放的順序是一定不能亂,這樣菜的滋味才能一層一層滲透下去,最後產生一種難以言寓的美味。再將鍋內放水,大火燒開,調小火煮一整天。煮好以後放在户外,等過裏的水都成膠制了就可以吃了。吃的時候用刀子切下一大塊放在盤子裏吃。雞中有魚,魚中有雞,葷中有素,素中有葷,滋味絕了。我到現在逢年過節都讓我婆婆準備材料做,我特別喜歡吃這些。

到這裏,在我記憶中年前要準備的東西就基本齊了。隨着人們一邊置備年貨,除夕就一天天的到來了。除夕這天早上各家人就要到今年過年的地方聚在一起,小孩子吃備好的炸貨,男人們在聊天、忙活貼年畫、掛鞭炮什麼的,女人們就在廚房裏聊天包餃子。這一天人們一般中午不吃飯,中午就吃點備的年貨,晚飯是最主要的。晚飯上,除了年貨的大集合還有很多的雞鴨魚肉。老人上主座坐好,小輩們按輩分依次入座。如果過年的人多,一桌人坐不開就開兩桌。喝酒的男人們坐在客廳的一桌,女人與小孩坐在靠廚房一邊的一桌,這樣既不掃興又方便端菜,席間兩桌敬酒談笑好不熱鬧。到了12點就是該放鞭炮的時候了,一家人都到户外聽着鞭炮聲除歲。放好鞭炮以後就回屋裏吃餃子,山東的餃子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裏面有硬幣,吃到最大面值的人來年會有最大的運氣,大家都喜氣洋洋。吃過餃子,大家也都喝的差不多了,桌子簡單一收拾就上牀睡覺了。這是年中,等到了第二天就開始拜年。

山東拜年也不是隨便拜的, 大年七年級,這是大家拜年的日子!拜年也是有説頭的,老人要給小孩子壓歲錢!所有壓歲錢就是為了不叫“年”禍害自己的孩子!因為古代人們把年稱為“年獸”,俗話説年獸是吃小孩的!所以給孩子點錢不叫“年獸”禍害孩子!拜年也是大家互相的報喜!告訴大家“年獸被”嚇跑!這一天也是最忙的一天!

年八年級,這是媳婦回孃家的日子!也是姑爺跟老婆回家的日子!這天幾乎與30一樣1樣!也是很快樂的哈!

九年級初四沒有什麼大的活動!是休息的日子!初五被濟南人俗稱為“破五”,這天我不是很明白!只知道這天應該是放鞭炮最厲害的一天!也是有點送年的意思!因為大家初八就要上班了!雖然表面上看是送年的意思!但是真正的年還沒過完!

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這天大家都穿的喜氣洋洋到大街上,公園裏看花燈、猜燈謎、放荷燈。這天或是一家人、或是年輕人出來玩的日子有些老人並不參加。只見得這大街上的帥哥美眉各個打扮一新,三三兩兩遊走於花燈之下,如玉美膚點綴着人間紅塵,讓人如痴如醉。

正月十五吃過了元宵,這年就算過去了。第二天,該上班的上班該忙活的忙活,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春節的調查報告7

調查時間:20xx年2月7日

調查內容:春節習俗

調查渠道:上網查詢

問詢長輩

調查情況:

春節習俗:

年前:

祭灶: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裏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貼門神

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前。

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年後:

拜年: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裏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

團圓飯:一年一次的團圓飯充分的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詳見圖1)

祭財神(開齋日):北方在正月八年級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拜佛:春節拜佛祈求好運,歲歲平安,為了討個好吉利。(詳見圖2、3)

春節的調查報告8

春節將至,1月14日國內最大的旅遊集團攜程旅行網發佈了《20xx中國人春節出遊意願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八成人希望用旅遊來度過20xx年春節,出行意願遠超往年,因害怕國內過於擁擠,超50%有出行意願的旅遊者計劃出境旅遊,出境遊意願首次高於國內遊。在預訂渠道選擇上,超過8成客户傾向於通過旅遊網站來選擇、比較旅遊產品。40%用户青睞在手機端選擇和預訂旅遊產品,春節出遊正在走向“移動化”。

此次調查面向來自全國30多個城市的網民,共回收有效問卷1331份,報告全面展示了今年春節國人旅遊在出行意願、費用、時間、目的地、關注點等諸多方面的傾向。

攜程旅遊專家分析,受到出境旅遊門檻放寬、國內高鐵自駕航空便利化、互聯網旅遊技術創新與價格競爭等重大利好因素影響,我國旅遊者在20xx年的旅遊意願將進一步提升。今年春節預計將成為遊客規模史上最高、“旅遊”程度最高的春節黃金週。今年旅遊的性價比也創新高,攜程等大型旅遊網站和APP已經推出數萬條線路以及“買一送一”、一元門票等優惠活動。從目前春節假期的預訂情況看,出境遊、高鐵與自駕遊、跟團遊與自由行、門票等產品,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國內的東北、海南、華東、雲南、四川,出境的日本、泰國、台灣地區、澳洲、美國等將是春節旅遊的熱點,熱門線路遊客量有望增長50%以上。

春節旅遊意願超八成九成是家庭同遊

距20xx年春節黃金週假期只有1個多月了,調查顯示,有出行意願的網民達到八成。17%的網民已經訂好了出遊計劃,65%的網民仍在考慮中。18%的客户表示沒有出遊計劃。

春節是中國人每年最重要的節日,近9成旅遊者傾向與家人一同出遊。選擇一個人出遊的只有5%。閤家團圓、走親訪友也是大部分人極為重要的安排,因此36%的客户傾向於年九年級或初四出行。其次是春節前(23%)、年七年級或八年級(20%)。在出遊天數的選擇上,大部分人傾向在3-6天,兼顧休息和出遊時間。 25%的遊客選擇春節旅遊6天以上。

攜程旅遊專家分析,目前處於春節國內遊、出境遊的預訂高峯,出境遊已經預訂過半,歐美、澳洲等部分長途熱門線路的名額已經很緊張。建議有出遊計劃的旅遊者儘快安排。從訂單分析家庭遊客是主力,報名攜程旅遊團的兩大一小或者三代同行比例很高,私家團、爸媽放心遊、高端小團遊等很受歡迎。

出境遊意願首次高於國內遊

在目的地的選擇方面,約4成客户傾向於境外旅遊,37%偏好境內旅遊,選擇出境遊的客人比例略高於國內遊,另有23%的客户表示“不確定”。超過一半的客户不考慮境內出遊,主要是因為境內目的地在節假日人較多。調查發現,男性客户更傾向境內旅遊,而女性則更傾向於境外。

國內目的地集中在傳統、熱門的旅遊勝地,如三亞、雲南(麗江、昆明、大理等),其次是廈門、東北(哈爾濱、吉林等)。境外目的地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無論是較近的港澳台、日韓、東南亞,還是中長線的美洲、歐洲、中東線等都有不同需求的客人進行選擇。

春節網友最嚮往的國內目的地前十是:三亞、雲南、廈門、東北、九寨溝、桂林、成都、杭州、張家界、上海

春節網友最嚮往的出境目的地前十是:泰國、巴厘島、馬爾代夫、歐洲、澳大利亞、日本、港澳台地區、新加坡、新西蘭、韓國

攜程旅遊專家分析,從調查看,出境遊意願首次超過國內遊,將是今年春節的旅遊熱點。這主要是受到眾多目的地國家簽證條件放寬等利好的影響,攜程網上相關國家的線路產品遊客量都出現大幅增長的趨勢。很多報名的.遊客是第一次出境遊或者首次在網上預訂,説明越來越多國人有條件走出國門。

超過8成傾向網上選擇、比較旅遊產品 40%青睞在手機端預訂

旅遊者調查顯示,今年春節旅遊消費方式的最大變化是網絡化、移動化。超過8成客户傾向於通過旅遊網站來選擇、比較旅遊產品,4成客人在手機端用旅遊APP做出行準備,比例遠超通過傳統旅行社的客人。調查顯示,透明度高、產品豐富、預訂便捷是客人選擇在網絡和移動端預訂的主要原因。

攜程旅遊專家分析,在移動信息技術的助推下,客人的旅遊預訂習慣從線下向線上轉變,現在正在向手機端遷移。攜程等大型旅遊網站與各家旅行社合作把產品都搬上網,今年旅遊者在一個網站就可以完成比價、比產品。從目前春節假期的預訂情況看,出境遊、高鐵與自駕遊、跟團遊與自由行、門票等產品,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其中通過APP預訂的比例將創新高,比如攜程門票訂單預計80%以上來自APP,跟團遊產品手機預訂比例在部分城市也可能達到40%以上。

春節旅遊花多少錢?三分之一花每人5000元以上

春節出行,客人關注的問題仍主要集中在價格、線路安排、服務幾方面。71%的客人關注價格問題、68%關注線路安排、49%最看重服務問題。另外春節出行的安全、天氣等因素也是客人特別看重的方面。

在消費水平上,國人也越來越有錢,在春節相比平時旅遊更願意花錢, 30%客户認為3001-5000元是較為合適的人均消費,有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將花每人5000元以上在旅遊上。調查還發現,旅遊者對價格的關注度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降低。這主要因為40歲以上國人的消費能力相對較強,且更為看重春節出遊對家庭的影響,願意投入更高的旅遊費用。

攜程旅遊專家分析,因為需求旺盛、熱門的酒店和航空資源較平時緊張,春節出遊價格一般都有30%以上上漲。不過今年春節在線旅遊網站爆發促銷戰,網上特別是手機APP預訂的性價比創新高。攜程等大型旅遊網站已經推出數萬條線路以及500元免費紅包、“買一送一”、一元門票等優惠活動,以及99元國內遊等最低1折的爆款產品。消費者獲得的優惠力度最多可以達到50%以上。“春節爆款”的出現,説明消費者對價格依然非常敏感,也體現了市場競爭的激烈。但建議消費者除了價格,也應該在品牌、行程安排、服務保障等方面綜合考慮。

1、 出遊計劃安排

17%的客户已經訂好了出遊計劃,65%的客户仍在考慮中,而18%的客户表示完全沒有出遊計劃。

2、出遊同伴

近9成客户傾向與家人一同出遊,另有28%的客户選擇與伴侶一同出遊。

3、出遊天數與時間偏好

超6成客户認為春節假期合適的出遊天數在3-6天,36%的客户傾向於年九年級或初四出行,其次是春節前(23%)、年七年級或八年級(20%)。

4、出遊方式與人均消費

超8成客户偏好自由行;且30%客户認為3001-5000元是較為合適的人均消費,其次是5001-8000元、20xx-3000元。

5、目的地偏好

約4成客户傾向於境外旅遊,37%偏好境內旅遊,另有23%的客户表示“不確定”。

6、境內遊偏好

境內出遊目的地方面,大部分客户比較偏好傳統、熱門的旅遊勝地,如三亞、雲南(麗江、昆明、大理等),其次是廈門、東北(哈爾濱、吉林等)。

而在其他項中,超過一半的客户不考慮境內出遊,主要是因為境內目的地在節假日人較多。

7、出境遊偏好

客户偏好的境外目的地比較分散,可能是受出遊天數、預算等的限制,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海島相對較受歡迎。

8、 春節出遊關注因素

價格、線路安排是客户春節出遊時較為關注的因素,其次是出行安全、天氣等。

客户對價格的關注度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降低。

9、 預訂渠道

超過8成客户傾向於通過旅遊網站來選擇、比較旅遊產品。

春節的調查報告9

一、前言:瞭解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稱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別稱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説裏,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二、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

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小年——臘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據民間傳説,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這天,各家各户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現代,由於物品豐盛,人們早已不做這項習俗了。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是説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街上也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題寫桃符”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和窗花。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後來,造紙術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習俗。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大年七年級早晨,家家户户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説。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説這樣才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年八年級,媳婦回孃家

農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孃家,所以這一天孃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孃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後,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年九年級,呆一天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年初四,接神遲

俗話説“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户户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趕窮無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三、結尾:春節的意義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調查報告10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一起來看看關於春節的消費調查報告,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春節開封消費市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金銀首飾、散裝商品、服飾、家用電器、智能小電器、智能手機等商品暢銷。從調查情況看,春節期間,商家推出各種促銷活動,“春節不打烊”、快遞歇業、居民春節傳統消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店面銷售傳統模式依舊火爆。一是服飾類商品依舊暢銷。商家在推出春季新款服飾同時,開展冬季服飾促銷,消費者購買踴躍。二是金銀珠寶需求較旺。猴年主題珠寶、婚嫁系列首飾、賀歲金銀條等銷量攀升。三是中低價商品熱銷,尤以煙酒、飲料、副食、茶點等商品最為明顯。像食用油、糧食類、肉禽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奶及其製品類、煙酒飲料類等類消費增長明顯。四是家用智能小電器、智能手機銷售較好。這類消費品由於更新換代週期較短,對於年輕一族尤其有着較大的吸引力。

二、與去年春節相比,部分高端禮品遇冷淡。從調查情況看,一是消費者消費趨於理性,高端的禮品套裝、高檔消費品遭到消費者的冷遇,與之相反,中低檔商品、散裝商品銷售趨旺。二是兒童電教產品、圖書類銷量略有下降。三是低端家用電器銷售下降。隨着人們收入的.不斷提高,消費者選擇家用電器時更多的是注重品牌、環保、智能、高端、新型、智能,這類家電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低端家電銷售下降明顯。由於受到春節外出務工者回家過年,居民春節放假休息等因素的影響,家庭裝飾材料,建材等銷售略有回落。

三、農村消費取向向城市靠攏。隨着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民自主創業等,農民現金收入增加,農村居民消費取向逐漸向城市靠攏,務工人員從大城市帶來了新的消費觀給與消費方式,衝擊了農村傳統的消費觀念,消費趨向於品牌化、中高端化。

四、中檔餐飲企業生意興隆。從調查情況看,高端餐飲企業紛紛放下身價,走平民路線,經營形勢好於住年。中檔餐飲企業的經營情況看,高檔菜少了,家常菜多了,小份菜、拼盤菜多了,就餐人數明顯增多;受到消費觀念、方式改變的影響,原來的家庭聚餐、走親串友,現在都搬到了賓館、飯店;小型餐飲店停業過節,而大中型餐飲企業抓住節日、旅遊消費旺季,紛紛推出不同檔次、不同品味的菜餚,吸引不同層次的消費羣體。但是,各餐飲企業消費不忘節約,在“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號召下,很多餐館、酒店在餐桌上擺放文明就餐提示卡,引導消費者適度訂餐,避免浪費。

五、住宿業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春節期間,市區各大飯店、連鎖酒店、家庭賓館的房間被預定一空,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面;開封中心較多,價格低於連鎖酒店,由於兼營住宿,出現排隊等房間甚至是在大廳過夜的局面,服務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由於開封龍亭景區的燈展至正月十六結束,組團旅遊、自駕遊客絡繹不絕,房間爆滿狀況一直持續到了燈會結束。

六、從瞭解的情況看,今年春節黃金週對開封來講是真正的“黃金週”,消費品市場異常火爆。今年開封萬歲山景區、翰園的春節大廟會,龍亭景區的燈展,鐵塔景區的燈光秀、清明上河園景區等吸引了周邊省市消費者蜂擁而至,帶動了開封消費市場的火爆;加上開封有着遠近聞名的小吃,鼓樓、西司、武夷夜市、上河小吃城,市區街頭巷尾規模不等的夜市攤點,黃金週期間,四大夜市人頭攢動、人滿為患,來汴的外地遊客飽了眼福後,又飽了口福,拉動了開封消費市場增長。至正月十五,市區交通近乎癱瘓,外地遊客不得不將車停到市區周邊選擇公共交通甚至步行進入景區參觀。總之今年的春節黃金週,開封着實火了一把,中央電視台的新聞報道,更吸引了外地遊客來汴旅遊的衝動,更為開封的旅遊、消費市場“火上澆油”。

春節的調查報告11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裏面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在這個節日裏面也有很多的習俗、借這個調查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貼春聯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説,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户都要貼春聯。

2、年夜飯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裏吃,也可以在長輩家裏吃、對於團年飯的菜式和菜數都是有很嚴格的規矩的、在我們家、每年的團年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徵年年有餘,而雞又是廣東人最喜歡的食物、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

3、徐夕夜晚上0時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着"辭舊歲,迎新春"。對於迎接新春還有一種説法叫做"守歲"這麼説吧,"守歲"其實就是指從大年30到七年級期間不睡覺。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説,這是玩的最好時間。當然這也不是盡然的,有些老當益壯的老年人也會和着年輕人們一起鬧新年呢!

4、應節活動

七年級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八年級、九年級日鄉鎮會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如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5、給紅包

給紅包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6、拜年

給家人鄰居拜年也是有規矩的,在大年七年級,必須去爺爺奶奶家拜年,八年級的時候則必須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九年級和初四才能外出給街坊鄰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總之,新年新開始、我相信在充滿激情、熱鬧的20xx年裏,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春節的調查報告12

調查人員:xxx,xxx

調查時間: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調查地點:xxx農村(花園村),xxx農村(九毫堤村)

調查方式:實地調查,查閲資料,尋訪老人等

調查目的:為響應院系對寒假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空間,激發學習體驗,並與專業緊密結合,增強專業素養,我們於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別在各自家鄉開展了體驗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新春的契機,依靠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順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會調研活動。通過此次調研,我們能夠了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及民俗民風,並進行比較,從而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調查內容:

前言:

春節是最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在每個華夏子孫的心中都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域廣袤,不同地區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節亦是如此,春節的習俗在不同地區有着不同的特色。而春節民俗文化是一個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今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春節的習俗逐漸被新一代人所淡忘。我們通過此次調研就是希望能夠具體瞭解各地春節的節日特色和民俗文化,進行簡單比較,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摒棄封建迷信。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周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期間,漢族及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予以慶賀,近些年,東北亞的韓國,東南亞的泰國,南亞的馬來西亞等中國周邊國家也開始注重春節舉行各種活動或儀式。在中國大陸,這些活動也

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祈求豐收等為主要內容。

在xxx地區,廣義的春節是指臘月初八至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而在xxx地區,春節在廣義上只指每年的最後一天加上新年的前三天,廣義的春節則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一般xxx地區的民眾過春節的時候都只過四天,過完就算是春節完畢,開始新一年的準備和活動了。等過過完了十五,大人們都會説年也過完了,節也過完了,忌諱也可以除掉了,同時,小孩們也不能調皮了,不然就不會像過年那些時間不管孩子怎麼淘氣也不會責罰的那樣簡單了。一江之隔,南北差異總是明顯的,究其根源,還是各自當地自古就延續下來的文化傳統在發揮作用。

臘月初八,即我們平時俗稱的“臘八”。

xxx地區的農村,在這一天早上,要吃臘八飯,就是把幾種雜糧(大米,小米,饊子,豆腐,豆皮等)放在一起熬成粥,鹹淡皆有。關於臘八粥的傳説,有一種是朱元璋(安徽鳳陽人)當皇帝后,為不忘從前的艱難經歷而教育後人的,也有別的相關的傳説,但大都與勤儉節約相關,這也表達了不忘先祖的勤儉之美德。而在xxx地區,當地居民是不過臘八節的,這樣的猜測可能和臘八節的起源中的主人公朱元璋不是湖北人有關,反正xxx地區的民眾是沒有臘八節的概念的,這也符合南方地區的飲食上主產大米有關。臘八節畢竟是八中糧食的綜合食用,這在xxx地區是沒有生存的飲食文化土壤的。

小年,xxx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xxx則是臘月二十四。

稱為“辭灶”。舊時,家家都有“灶王爺”神位,受玉帝敕封“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簡稱“九天司命”,而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辭灶這天是灶王爺上天面見玉帝的日子,所以要在他走之前要對其進行祭拜,望其上天后多説好話,以此保佑一家人來年豐衣足食。記得在小時候,農村多要放鞭炮,吃水餃,大掃除,並在庭院中置供桌祭祀。但是現在全國各地的大部分農村中的小年似乎已經名存實亡,沒有任何的活動,只有少數老年人嘴上唸叨。這樣飛春節習俗的改變也當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有關。快速的生活節奏下,人們日益受驅使於豐富的物質,對繁瑣而單調的春節習俗而能免則免,加上農村地區青壯年大部分開始脱離土生土長的'土地,而開始去城市打工,留守農村的老年人則不再有充沛的精力去講究這些習俗,再加上就算遵循了,也覺得沒人理解而怠倦,久而久之,小年的習俗則開始丟棄了。

臘月二十五——二十八,在這幾天才能真正感受到春節的氣息,因為這幾天的在農村的活動並沒有固定的哪一天,所以在一起進行闡述。

在xxx農村這幾天要蒸饅頭和包子,並不是像平時一樣,首先數量上要多的多,其次蒸好第一鍋饅頭的時候要放鞭炮,並拿兩個饅頭,兩個包子(一個饅頭一個包子在放在一個碗裏)分別祭祀玉帝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天老爺”和灶王爺。所以在這一天很多家庭都要從前一天半夜就起牀,而忙到很晚,從時間上的忙碌也凸顯對春節的重視。另外在xxx農村地區多自己做很多面食,多為油炸,有丸子,面葉等,俗稱這一天為“過油”。xxx地區則是開始準備長達四天過年的食物、鞭炮和走訪親戚的禮物了而到如今,禮物則開始用簡單實用的現金代替了,這和現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平時不在家,過年匆忙趕回來過個年,在對年長親戚表達感情的務實觀念有關。同時,一年一年的,農村地區打工返鄉過年的青壯年對自己的顏面也是越發的看重了,這體現在對除夕夜對鞭炮和禮花的使用數量和質量上有所體現。如果一家中的鞭炮放的時間越長,放的禮花越貴,則表示這一家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財源很旺盛,家庭鬧的很好。新年即將來臨之際,要置辦年貨,洗衣,洗被等,在此我就不贅述。

臘月二十九,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xxx地區上墳的習俗則是在正月七年級清晨,即“出行”,表示新年早起勤奮的意義。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説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xxx農村仍保留這一風俗,去上墳的多為家裏的長者,但是現在也有年輕人,沒有女性,這也是古代重男輕女的表現。同樣的,xxx地區的上墳多是每家每户的壯年人和小孩,表達對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保佑家人平安的心願。婦女則是沒有資格祭祖的,同樣的這是古代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但是今年在鄂東南地區則有所改變,體現在家族女性開始進入族譜中了,這是社會上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現之一,代表了現在文明的進步。

除夕,多為大年三十,是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

(20xx年春節沒有大年三十,臘月二十九為除夕)一般這一天為吃、喝、玩、樂的日子,張貼春聯,福字等。

xxx地區當地有個風俗,如果這一年家裏有人去世是不能張貼春聯的,去世一年兩年分別紫色和黃色春聯,去世三年以上方可重新貼紅色春聯。許多地區在當天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守歲,在凌晨時吃餃子。在xxx農村過年豐盛的正餐為除夕中午,而晚上是吃餃子。吃飯之前燃放鞭炮,多為一年之中燃放最長的鞭炮,表示對這一天的重視和紀念。xxx地區則不同,在這一天之前,家中必須有人燒紙錢給祖先,即“包包袱”,表示祖先的陰間也要子孫為其準備過年的錢,讓祖先過個好年,表達子孫後代的孝順之意。這一天家中人必須早起,小孩們做家中衞生的全面打掃,寫、貼對聯和福字,大人們同時準備中午的團年飯,飯準備好後,家中男性成員必須洗手靜臉,準備香燭鞭炮和祭祀食品,去當地土地廟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的賜福。完畢後,家中開始吃團年飯,在擺放碗筷餐具時候,都要多準備一到兩幅,菜餚中也必須要有魚,以示年年有餘之意。家中如果有成員未回家過年,堂屋大門則只能半關,後門全關,只有全家人吃飯都吃完比後才能開門,然後年飯吃完了則開始個人的活動,所謂個人的財路而已。走訪拜年此時可以開始。同時,家庭成員這天必須洗澡,所謂洗盡污穢,迎新發財之意。

大年七年級,除夕夜晚,春晚成為了全國家家户户的一頓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談笑風生,守歲過節。

當凌晨的鐘聲敲響,寂靜的夜晚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鳴,這也昭示着新的一年的到來。大年七年級,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説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xxx農村地區仍保存着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早飯是伴隨着鞭炮生開始的,吃的是除夕下午的包的“素餃子”,在當地俗稱“扁食”,七年級的早上不能吃葷。早飯過後,給老年人拜年,會象徵性的收到壓歲錢。隨着通訊技術的進步,電話,信息,網絡也成為拜年祝福的重要手段。

正月十五,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

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元宵節全國各地都有燃放煙花炮竹,點燈過節等共同習俗。在這裏我只首先簡單介紹一下xxx農村的一些特色。如臘月底一樣,要蒸饅頭,數量較多,但是與其不同的是,這次也蒸麪燈(用麪粉做成燈的形狀,有燈座),還要單獨蒸“月燈”,代表十二個月(每個“月燈”上都有花邊,花邊的數量代表月份)。

據老人説,剛蒸好的十二個月燈裏蒸餾水代表着來年所代表月份的降水量,而且比較精準。如貼春聯一樣,當年家裏有人去世的,在這一天也是不能蒸饅頭和麪燈的,到傍晚時分,村莊裏其餘各家都會給他們送去兩個饅頭和兩個面燈,在茅山派術數中據説是需要“集萬家燈火,藉以還陽或者轉世”。xxx則簡化些,食物跟春節一樣,加上在祖墳上點燈籠,和自己點燈籠之外,與xxx地區無異。

結論

隨着現代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春節有着新的內涵,同時春節也面臨着新的挑戰。作為文化遺產專業的學生,自身存在着對民俗和民風的敏感性,我們身處於一箇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自然應為春節這個古老的節日增光添彩,因為民俗本應是大眾生活中自發形成和傳承的,來體現民眾的文化訴求。春節,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在保持傳統文化和接受現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契合點,構建一個新的民族文化體系,在與時俱進中解讀我們的春節文化,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的精華。

春節的調查報告13

調查目的:

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瞭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日——春節,現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調查時間:

20xx春節期間

調查地點:

甘肅省天水市

調查對象:

家中及附近男女老少,風俗習慣,網絡,書籍

調查方式:

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瞭解,通過書籍網絡,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春節節目“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縣的春節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網絡書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1、臘月二十三—“送灶爺”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下午,家裏的婦人,尤其是經常在家做飯的女人會準備好“獻飯”(是一種由小碗盛裝的、用土豆絲,粉條,炸豆腐片,炸雞蛋等做出來的色香味美的飯菜),通常家裏廚藝好的婦女會將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過,婦女們將會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廚藝獻給“灶爺”。讓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廚房裏打掃的乾乾淨淨,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穀,這是給灶神坐騎的草料。然後拿來獻飯供奉在鍋灶的正中心,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燒香畫馬,磕頭作揖打發灶神上天彙報主家一年的善惡好壞。在燒香化馬時,唸唸有詞,最為普遍的頌詞“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頌灶神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見到玉皇説好話,回到家裏降平安”然後放炮以示歡送。之後每天早晚要燒香磕頭。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説説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2、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

這兩天家裏人都會忙着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乾乾淨淨的年,萬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

3、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

家裏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於是大多數人都去甘谷縣城裏,有的還去天水市裏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説到肉我們甘谷縣人大多是自家養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小夥子,姑娘們都打扮得神采飛揚、花枝招展。説不定就找個好對象,等到年後初五、六就準備定親。

4、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炸“塊塊”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塊塊”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酵好的,要看家裏婦女的廚藝怎麼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幹,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塊塊”做得最好。得到正月裏來的客人、親戚的贊。

5、臘月三十日—“耙對紙”,“接先人”,“年夜飯”,“守歲”。

“耙對紙)”即春聯,在我的家鄉,家家户户要貼上新的春聯,其含義是以示辭舊迎新,期冀度過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來甜甜美美的新春佳節,它也暗藏着每個家庭對新一年的期待;家裏有當兵的:“人軍屬門上光榮匾,戰士胸前英雄光”等等。“對紙”一般是由村裏的老師,老文化人寫的。一清早孩子們就拿着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紅紙,去老文化人家去寫;

“接先人”是一種北方的祭祀活動,也是活着的人懷念先人的一種方式。屆時,一個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點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長者拿着香盤(有香,斟餞即漿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着紙錢(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着鞭炮等等。人到齊後就出發到大路上朝着埋葬先人的方向,磕頭祭拜。之後大家一起邊放炮邊回到那一家在門口跪拜並燒香放炮,表示將先人接回來了。之後知道十五將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會做好獻飯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飯有餃子,煮骨頭(其實是煮豬肉),等等;

守歲是全家都在一起吃着瓜果,看着春晚,聊着這一年來的見聞及收穫,青年們打着撲克,喝着酒,吃着菜,等着00:00點的到來。等到00:00是準時放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6、大年七年級—“去拜年”,“迎喜神”,“壓歲錢”,“去廟裏燒香”

“去拜年”:早上6點起來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們一起去各家的親房(家族的人)給先人燒香,給長者拜年。

“迎喜神”其實是迎喜神和財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麥場上拿着香,斟餞,去迎接喜氣和財氣。

“壓歲錢”,“去廟裏燒香”和平常一樣。

7、大年八年級到初六—拜丈人,走親戚

8、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體時間各個村子都不一,我們火石屲組是在大年九年級。我們村子裏沒有“老人家”的神像,我們村人信仰的是龍王爺,去隔壁河南村“抬”,這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老一輩人説是認為將神像抬出來遊街,與民同樂,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驅散邪魔。

9、正月初九—煙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正月初九這天我們貫寺村廟上有好看的焰火表演,因為這天是眾神的節日,也可以説是我們貫寺村的廟會,到時會有周圍3個村子的社火表演齊聚一堂,甚是好看。焰火表演更是火樹銀花,精彩絕倫。

10、正月十五—元宵節,“送先人”

過元宵節就是吃一個“餃團”也是一種麪食,有漿水的(酸的),有湯水的。

還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來的地方送別先人。

調查心得:

通過這次寒假社會實踐,我想,春節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願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願中積聚力量,春節,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還意味着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温暖。春節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澱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節的調查報告14

今年寒假期間,我與我的同學就XX區部分地區春節垃圾的處理情況做了一番調查,在這十多天的實地調查中,我們瞭解了現在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我們還詢問了一些居民和環保工作者,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垃圾在人們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僅就生活垃圾來説,XX市每人每天要生產一公斤左右的生活垃圾,每人每年就有近三百公斤的生活垃圾要處理。從整個市區來看,每天將有七十萬公斤垃圾急需處理。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大量垃圾隨意堆放,長期囤積,就會佔用土地,產生臭味,造成對大氣、水域和土壤的嚴重污染,而且導致蒼蠅、昆蟲及鼠類的滋生,威脅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的一大負擔。

但是垃圾處理起來並不容易,春節過年,最辛苦的往往是夜以繼日地工作着的環衞工人們。他們的日常工作本就繁重,春節期間更是如此。熱鬧的“鞭炮大燃放”累壞了環衞工人。大年初我們在街上看到,許多環衞工人正忙着將成堆的鞭炮屑清理到手推車上。環衞工人們以鞭炮聲為令,哪裏響,他們就往哪裏“衝”,迅速將燃盡的鞭炮屑清理成堆,一條街要清理出十幾車鞭炮屑。 我們通過調查瞭解到,今年春節期間,許多的`環衞工人放棄了休假,全部上崗,加大了幹道清掃保潔力度,加快垃圾處理,確保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保障重點道路、商業街區和各個公共場所的環境整潔,只為讓我們度過一個整潔、祥和的新春佳節。

通過環衞處相關負責人的介紹,我們又瞭解到春節期間,環衞工人們人均每天清理的生活垃圾有約400多噸,爆竹殘屑共清運500噸左右,可以想象,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

我們還進行了一段時間內的實地調查。調查發現,社區內整體環境狀況良好,街道上鮮有亂扔垃圾的現象,一條條寬敞整潔的道路,一處處美麗清潔的街巷,在環衞工人手中梳粧打扮的儼然成為一幅秀美的畫卷。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首先我們明確了社會調查活動的意義和方法,即:社會調查活動是為了走出教室,直接參與並親歷各種社會生活,體驗性地進行學習,發展實踐能力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合作精神和為社區服務的精神;其次,我們瞭解到了許多有關春節垃圾處理的情況;更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知識。例如, 垃圾的種類主要有:食品垃圾、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清掃垃圾等,對不同種類的垃圾應採用相應的處理方法才行。處理垃圾的主流方法有三種:衞生填埋(成本低,佔地面積大,易造成土壤污染)、焚燒(成本高,可以用來發電,易造成二次污染)和堆肥(佔地面積大,污染也大,在經濟方面不很划算)。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同樣發現了一些問題。

1、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給節日帶來了紅火與喜慶,但是喜慶之餘也給環衞工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由於燃放不當也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人身傷害事故。

2、許多居民並未真正對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現在居民還把分類垃圾桶當作普通垃圾桶,街頭的分類垃圾箱形同虛設。市民對垃圾分類標準不清楚也許是導致垃圾分類無法有效施行的重要原因。調查發現,許多分類垃圾箱裏經常都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危險物品混合在一起。打開垃圾桶後,經常能發現標明“不可回收垃圾”的桶裏,卻有紙張??有居民反映“即使家裏把垃圾分好了,但運的時候還是混在一起運的”。

3、社區內仍存在許多衞生死角,垃圾總是“躲貓貓”,難以及時進行處理。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

1、燃放煙花爆竹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在指定區域進行燃放,燃放時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同時也為了辛苦的環衞工人們,儘量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

2、垃圾分類,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需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瞭解並倡導垃圾分類。推行垃圾分類,不僅是一種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是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的象徵。

3、對於衞生死角,我們建議死角處最好放一些直角的籃子或簸箕,或將死角處做成圓弧狀,也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同時也對我們所生活地區的垃圾處理問題進行了瞭解,也對環保性的除理辦法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等待我們探究的東西還有很多。我們要呼籲,我們要倡導垃圾的環保處理方法。這不僅僅對我們的環境,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同時對我們整個社會也有着長遠的意義。

春節的調查報告15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老家——潮州的春節習俗吧!

潮州的春節習俗,説起來還真不少。最有特色的當首推新年送大桔了。在潮州 有“新年贈桔 大吉大利”的講究。在民間,在我國的廣東地區,人們習慣上把橘字寫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時節民間用橘子相互饋贈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區就流行着新春佳節互贈橘子的.風俗。

下面是潮州的春節習俗

↓ ↓ ↓

1.送桔送紅包

在潮州,與中國各地的風俗一樣,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自然要犒賞小輩。至於用什麼食物贈給小輩,自然是要選擇孩子愛吃並且有吉利意義的物品,於是,橘子便被選為這種有特殊意義的食品了。至於賞賜紅包,則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買些他們愛吃,愛玩的東西,這是後來為簡化手續而變化的,雖然意思相同,但還是不如傳統的送個橘子更有意義。

2.帶桔走親戚

潮州揭西縣客家地區每年從正月七年級到元宵節,是走親戚最熱鬧的時節,路上人來人往,稱為“遊正”。所帶的禮物必要有生柑一對,蒜子二條,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着與回禮一起帶回。

3.送桔賠禮

假如新春佳節期間甲家的孩子打了或罵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須送一對大桔去賠禮,而甲家的爸媽也不責備自己的兒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諒了甲家的孩子。這説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賠禮以吉祥獻給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沒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了。

4.帶桔走親戚

潮州揭西縣客家地區每年從正月七年級到元宵節,是走親戚最熱鬧的時節,路上人來人往,稱為“遊正”。所帶的禮物必要有生柑一對,蒜子二條,表示新正大吉,主人不能收受客人的柑和蒜,必留着與回禮一起帶回。

除了這些特色的潮州習俗,春節哪能少的了放鞭炮,吃團圓飯?!每當春節,人們高高興興的聚在一起,把手頭上的活放下,回家陪家人吃個飯,看春晚,小孩吃完飯急忙跑去高高興興的放鞭炮,慶祝春節的來到。這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享受,也是多麼有意思的一個節日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njie/33n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