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春節的調查報告15篇

春節的調查報告15篇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春節的調查報告15篇

春節的調查報告1

總之,新年新開始.我相信在充滿激情、熱鬧的20xx年裏,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裏面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在這個節日裏面也有很多的習俗.借這個調查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霄,這年才是過完了。那麼我們追溯古人的“年步”,先來祭灶——灶王爺可是年節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臉的一尊,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説中,黃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後世流行的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長得象個美女。他有一個叫“卿忌”的夫人,有六個都叫“察洽”的女兒,還有好幾位兵將。他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人們還用酒糟、飴糖、粘糕等“賄賂”灶神,同時還喃喃禱祝,求他上天講好話。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今天,不過時間是在臘月二十四,祭食也簡化成了“灶糖灶餅”,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話,一定還會聽到奶奶、媽媽在叮囑灶王:上天説好話,不好的可別説……

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飯、守歲。除夕夜的家是一個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間,在歷史上甚至連監中的犯人也釋放回家團聚。全家人團坐桌前,開始了“團年”、“守歲”的進程。先是一餐“團年飯”飯後闔家團坐守歲。

此時小輩兒人向父祖家長行禮辭歲, 老人們則要分壓歲錢。壓歲錢也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原是用來 厭勝驅邪、幫助小孩子過年的,後世則多借此表示親情愛意。

春節的調查報告2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法

調查時間:20xx年2月6日至2月15日

調查人:劉聖祥

抽樣人羣:來九寨溝旅遊的人

12年年初四川省災後重振和危機應對政策初見成效,解脱降落趨勢,今年“春節”逐漸有回熱徵兆。我組於12年2月5日至2月15日“春節”黃金週期間對遊客在九寨溝的旅遊情形進行抽樣調查,現將所調查的有關內容綜合並剖析如下:

四川暗藏着一處桃源仙境――九寨溝。那裏有重重的山巒和茂密的森林,;有彩色的湖泊和奔湧的飛瀑;還有各種鳥類和珍禽等。九寨溝的獨特和它出色的神話故事如夢如幻,因此人們習慣的將它稱之為“神話世界”。在春節黃金週旅遊安全上,節前和節日期間,成都市假日辦和相干部分,加大了對重要景區(點)的旅遊安全的領導檢討,從源頭上確保了節日期間的旅遊市場安全有序。春節期間,全市無重大旅遊安全義務事故和旅遊投訴,實現了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同一”。

1客源市場呈上升趨勢

5.12汶川大地震產生,九寨溝有震感,但並沒有對景區的自然景觀和旅遊服務設施造成損壞。地震過後,九寨溝治理局馬上組織全局所有職工對景區各景點、步遊棧道、觀景台、景區公路、護欄進行拉網式排查,沒有發明破壞和安全隱患。九寨溝地域的賓館、飯店、公路、娛樂、購物等旅遊基本設施均完好無損。統計剖析表明地震後願意來九寨溝旅遊的佔86.65%,以為地震對九寨溝沒有任何影響色遊客佔59.12%。從此可看出九寨溝已經解脱降落趨勢客源開端升温。

“20xx中國生態旅遊年九寨溝首遊式”將於2009年1月1日在九寨溝景區舉辦。今年的“生態之旅”包含:“相約世界最豔麗湖泊―五花海”新年祈福、“新年賀禮―走進躲寨”、“九寨畫院”成立等各項運動,。這一運動增添了客源量,據工作職員先容:九寨溝景區從12年11月16日到年今年3月31日履行淡季票價80元,觀光車票也降至80元;同時還履行二次進溝政策(即假如要二次進溝,只需多買一次觀光車票外加20元工費),二次進溝總費用為260元(不含保險),比旺季節儉360元,目前春節期間天天旅遊人數已經超過XX人.

2營銷力度加強

這次遊客基礎情形的調查,共計發出調查表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統計剖析表明,在九寨溝旅遊遊客中按性別構成分,男性遊客佔47%,女性遊客佔53%;按年紀構成分,80後和70後遊客佔92.4%,90後和60後遊客佔7.6%;按職業分,公司、事業單位職員佔53.6%;由上可見,九寨溝遊客羣中,以80後和70後遊客為主,公司及事業單位職員為主。無須多加説明,這樣的一個顧客羣主體,在假日休閒購物餐飲上,七天大假對購物餐飲、花費市場具有較好的拉動作用,全市重要貿易、餐飲業企業銷售額較同期均有必定水平增加。隨着九寨溝營銷力度的加強,特殊是實行了有效的冬季營銷,加強了九寨溝冬季旅遊對遊客的吸引力,當天九寨溝招待的進境遊客同比增加達345%。遊客多了自然收入額就上往了。

3旅遊地商品價錢與質量

人們旅遊對其旅遊地購物動機必定是請求商品檔次高、購物環境好、商品德量好和服務好。在統計分析中表明佔62.96%的遊客以為旅遊區購物是個“被宰”的運動,商品價格往往比一般商場高出一倍到數倍以上,而且還可能充滿着假冒偽劣商品,所以一些遊客為了不在旅遊區購物而願意多付30%以上的旅遊團費加入所謂的“純玩團”,不過他們在九寨溝旅遊購物中,彼此對

商品價格與質量發表自己的看法,仍然在縱情購物......。

因此,今後的義務還須要在經營商品和服務上再下一番工夫,以更好地逢迎不同的客羣,在鞏固和發展有必定檔次和個性的顧客的同時,爭奪精力文明和物資文明的雙豐產

春節的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乞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名族特色。

地分東西南北,我國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風土人情,在春節習俗上也各有特色各有看點。重慶市地處西南,是遠近聞名的靚麗內陸山水城。重慶市東北部地區臨近湘西、陝南,主要居民為漢族和土家族,包括萬州、雲陽、開縣、奉節、巫溪、巫山、城口等,直轄前被稱作川東地區。此地區內各區縣居民生活習俗、民風民情基本一致。雖不能觀一隅而知天下,但卻可觀一城而曉一地區。現以萬州、雲陽兩地為基,通過調查,瞭解重慶市東北部地區居民的春節習俗,曉其傳統,尋其特色。

二、調查對象

1、區域

本次調查區域為重慶市東北部山區,以萬州、雲陽兩地的城鄉為重點調查對象。

2、人羣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瞭解當地的春節習俗,調查人羣為當地居民,對人羣年齡等不再細分。

三、調查經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實地調查方式,走訪萬州、雲陽兩地的城鄉,觀察當地居民在春節期間的行為,並向其詢問具體習俗。

調查的第一站是萬州區枇杷坪某街道居民葉先生家,時間是農曆臘月二十六,距離除夕大年夜還有三天時間。葉先生家剛剛喬遷新居,正在宴請賓客慶祝,當地人稱“賀房子”。從葉先生口中得知,由於臨近春節,臘月裏許多都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擺酒席的人特別多,酒樓至少得提前一個月預定。另外在萬州王家坡地區,調查員走訪了幾家大型商場和超市,發現裏面都是人頭攢動,生意十分火爆。一打聽,人們都在忙着置辦年貨。給自己和家人買身新衣裳,給家裏添置些紅紅火火的裝飾品,買些待客用的糖果、瓜子、飲料等。

第二站是萬州區郭村鎮某村居民王婆婆家,時間是農曆臘月二十九,正是20xx年的最後一天。王婆婆平時和老伴兒兩個人住在家裏,兒孫們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今年過年,兒孫們都從外地趕了回來陪老兩口歡度春節,老兩口樂得嘴都合不上了。王婆婆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都在為年夜飯忙碌着,有説有笑,其樂融融。

第三站是雲陽縣濱江路張女士家,時間為農曆大年八年級,張女士一家正準備

出門去拜訪孩子的外公外婆。張女士夫妻二人提着為二老準備的新年禮物,簽着他們的女兒,樂呵呵的出了門。

最後一站是雲陽縣江口鎮某村居民黃先生家,是時間是農曆正月初六。黃先生一家基本結束了走親訪友,回到自己家裏,收拾收拾準備投入新一年的奮鬥之中,向着幸福生活繼續努力前行。

此次調查共經十天,從節前到節後,觀察瞭解到了重慶市東北部地區居民在春節期間的習俗,為調查結論的得出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調查結論

經過調查,關於重慶市東北部山區的春節習俗,得出以下結論:

1、該地區居民和全國所有羣眾一樣都十分看重春節這一重大節日。由於該地區的外出務工人員特別的多,尤其是在農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臨近新春佳節,許許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親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熱騰騰的年夜飯。比較有特點的是,該地區居民十分看重除夕當天的午飯,菜品十分豐盛,豬頭肉、雞和魚是必不可少的。吃飯前會先在屋外點燃一掛爆竹,在屋內飯桌旁先燒幾張紙錢,桌上擺好三葷三素三碗飯三碗酒,請祖先來吃頓團圓飯,撤掉後才能開飯。相鄰的幾家人之間還會比比誰家更早開飯,搶個步步爭先的好彩頭。

2、當地人在祭祖方面十分看重,節前一定會給自家祖先“上墳”,即除掉墳上的雜草,給墳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還會讓每一個成員都來添土,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同時乞求祖先的保佑。在過年的時候會給祖先燒紙錢、上香、放鞭炮、掛墳票,隨着經濟實力的提升,一部分人會同時在墳前放煙花。當地人十分看重風水玄學,據説明年也就是20xx年是閏年,閏年不能動墳,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燒些紙錢之類的。

3、該地區居民在尊重傳統的情況下也會有些變通,比如説守歲,現在很少有人會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會等到零點鐘聲響起,燃放過爆竹煙花過後便去睡了。聽説先前當地還有在零點時放十二個大炮仗的習俗,由於安全係數實在太低,出現過很多起被鞭炮炸傷的事故,這個習俗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繼續堅持了。

4、正月七年級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一天會有很多的忌諱,不能説不吉利的話,不能做不吉利的事,總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為新的一年求個好的開始。有趣的是大年七年級這一天,家長不能吵吵着叫孩子起牀,那樣不吉利,很多家長會在睡覺前叮囑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懶覺的小孩兒家長可就沒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罵,只能由着他了。

5、在該地區走親訪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八年級是回孃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隨着父母去拜見外公外婆。從大年八年級開始,大家便忙碌着走親戚了。為了避免客人來了主人卻走親戚去了這樣的尷尬情況,一般會約好某一天去某人家裏拜年,這樣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當然了,壓歲錢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長輩給晚輩給壓歲錢,晚輩也會給長輩錢,但不叫壓歲錢,只能説是晚輩的一點心意,孝敬長輩的。如果初次帶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話,幾乎會收到所有長輩的壓歲錢。初次隨父母走親訪友的嬰兒也一樣,不光長輩給,已經工作的哥哥姐姐也會給壓歲錢。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地很多的春節習俗和全國其他地方的習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節討個大吉大利的好彩頭,為新的一年做個好的開始,寄託了人們對將來的希望,對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春節的調查報告4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據民間傳説,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古代每逢這天,各家各户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現代,由於物品豐盛,人們早已不做這項習俗了。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

是説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街上也十分紅火熱鬧。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題寫桃符”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和窗花。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後來,造紙術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習俗。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對於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大年七年級早晨,家家户户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説。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説這樣才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年八年級,媳婦回孃家

農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是出嫁女兒回孃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孃家,所以這一天孃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孃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後,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在現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年九年級,呆一天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

●年初四,接神遲

俗話説“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户户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趕窮無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

三、結尾:春節的意義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調查報告5

首先對於萊州市藍關戲的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隨着時代推移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電視、電影、網絡等新興文化的衝擊,藍關戲的生存環境正在逐步惡化。

第一是人們對藍關戲的認知性不足,重視不足。社會各階層各界人士對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不足的現象嚴重。這需要政府單位機關對人民羣眾進行長期、複雜的宣傳工作。第二由於缺乏專業人才,導致工作落實不到位。

第三政府部門的投入不足,普查搶救以及保護經費的嚴重缺乏。第四是由於文化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傳統民族民間文化項目參與人員越來越少,傳承者和受眾羣體出現明顯斷層。第五宣傳力度不足,沒有在全社會形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力。

對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萊州藍關戲我提出一些建議:應當明確政府責任,完善其保護機制;其次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搶救和保護萊州藍關戲;要多渠道籌集資金,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與事業協調發展;最後要注重培養和使用專業人才,加強對藍關戲的發掘保護研究和傳承。

在校期間進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課程的學習,讓我瞭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相關知識,並且提高了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在假期期間大概用了半個月時間調查寫報告,部分資料來自萊州市博物館。

春節的調查報告6

調查對象:海南省萬寧市民眾、東澳鎮厚福村村民、海南省臨高縣臨城鎮美當村村民

調查主題:春節節日習俗

調查方式:實地考察,電話採訪,上網查詢

調查時間:20xx年1月1日-2月25日

調查地點:各調查小組成員家中、萬寧市厚福村、臨高縣臨城鎮美當村

調查人:萬寧中學高一八班歷史調查小組成員(陳怡慧、陳小豔、黃德德、李雯雯)

指導老師:歷史老師曹紅梅

調查目的:探求海南春節的祕密,深入瞭解海南的本土文化。此次的調查報告為感受家鄉的文化魅力,重新整理了海南地方春節的文化習俗。

調查背景:讀當代詩人陳振家的《看海南人過年》:

納新送舊各張羅,或殺閹雞或大鵝。

香飯能供諸路客,美醪可醉百顏酡。

鮮衣賀歲粧兒女,爆竹迎春積笸籮。

坐守元辰交正點,看誰燃放炮聲多。

該詩道出了海南春節的爆竹聲脆,恰使得空氣中洇染的年味漸濃,彷彿依稀可見春節前奏正在慢慢敲響。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南人,從咿呀學語到翩翩少年,我見證了海南春節的熱鬧淳樸,對先人的尊重以及對歷史的慨歎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調查結果

①“祭灶”:首先,若要問海南春節的開端是什麼?就不得不説起另一個民俗:“祭灶”,雖然這是許多地方都有的習俗,但是每個地方的風俗不盡相同,各有千秋。

具體流程:在海南的傳統祭灶中,在祭灶的過程中是不允許吃飯的,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吃完晚飯。村落裏每户人家都有灶,祭灶前要先把灶灰打掃乾淨,祭品為當地特色的糯米條、堅果類食品或者糖等各類蜜餞,點燭,燒香,禮拜,焚燒紙錢。灶壁上掛着一個紅色的小旮,裏面就是用來放點燃好的香的,另有兩隻燭,燭火徹夜照耀,上方則貼上“小聯”。門上彆着三炷香,待香燒盡後方可點燃炮竹,寓意着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歷史背景:使用簡便的祭品是因為古時候貧窮的人們因為買不起昂貴的祭品,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甜果蜜餞,價格便宜,口感甚好,適用於祭祀。體現出了當地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習性。

活動圖片:

②“過年”:《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道:“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形象地描繪了古人過年時的熱鬧場景,而今的海南春節也有過之而不及。

具體流程:大年三十這天,家家宰雞殺羊,準備好豐盛的筵席全家人圍坐一起暢飲美酒品嚐佳餚。當然,在此期間,還要先經過“祭祀”。而此次的祭祀是為了紀念祖先,已逝的親人的。當地人用的祭品,一侓採用公雞和豬肉,捏好的小飯糰。同樣的在門上彆着三炷香,點燃炮竹已告知祖先和已逝的親人前來享用。祭祀過後,人們開始享用筵席,話家常。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淌過,激盪起一片一片的水花。夜晚的大年三十,象徵着團圓,也是孩子們的快樂源泉。

總結感受:祭祀的傳統禮節展現出了百姓對本地習俗的敬重,帶有“天人合一”的文化色彩。

活動圖片:

③“守歲”:俗話説得好:“十二點一到,家家户户放鞭炮。祭品一放,一祭二拜三守歲。”守歲的流程大有名堂。

具體流程:八仙桌被擦拭的澄亮,水果和糖果是今晚的重頭戲,海南本土的檳榔驚豔亮相,糯米條緊隨其後。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的選取文化,海南人尤其注重祭品的選取,選擇水果靠的是水果諧音在海南話中的獨特意義。就比如説:“柚子”海南話讀成“優”。這就與優秀這個詞不謀而和了,海南春節獨特的習俗更多的是海南文化的體現。除夕一直到初八每晚都要開燈,第一天的守歲要到第二天早上六點。這守歲也是大有名堂的,守歲越久,寓意家人越健康長壽。

部分地區有除夕這天“開門”的傳統,除夕那晚快要到零點的時候把自家的門户全部緊閉,然後再給自家祖像上香還有點蠟燭,大人小孩都換上新衣服,到零點之後先開祖像正對的門,然後放鞭炮煙花,就是表示過除夕之夜,迎接新的一年,祝家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總結感受:“守歲”有兩個意義:1、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2、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祈福延壽。體現了節日風俗中包含着濃濃的親情和中華傳統美德。節日背後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④“領紅包、走親戚”:大年七年級這天早上起來要在八仙桌上拿紅包,而這天也有有很多禁忌,比如説:不能向爸媽要錢、不能打架不能罵人、不能掃地(儘管瓜皮鞭炮紙屑散落一地,也不能清掃。因為這意思着會把“財神爺”趕跑)、要吃茄子、芹菜和一種海南本土菜(茄子的讀音在海南話中寓意着比別人優秀)、不能挑水所以家家户户都會選擇在除夕那天挑好水、一整天都不能幹活(不能去農田,菜園子等)。接下來的八年級、九年級是走親訪友,拜見街坊鄰里,回鄉探親的好日子。拜見親朋好友時,都要準備好鞭炮、糖果餅乾,飲料水果等禮物。剛出嫁的女兒,要在八年級帶着丈夫和孩子會孃家拜年,這一天裏孃家人必須都得在家接受拜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回到祖宅,給舊房子換上新的香,再放一響鞭炮。

總結感受:紅包文化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體現中國人注重禮尚往來的美德。

活動圖片:

⑤“村廟祭拜”:村落裏有一個最重要的習俗,就是要回到村廟裏進行祭拜。為此,我們特意地詢問了村廟裏的老人。以厚福村下村的福江廟(姓氏:陳)為例進行村廟祭拜介紹。該廟具有民間道教主義色彩,和百姓的供奉信仰傳統。遠觀紅漆牆,黃綠瓦,廟兩旁有兩棵百年古榕樹,榕樹上掛滿彩旗,下圍可乘涼卧談。

廟前有一處寬大的場地,有一座“靜心亭”坐落於此,此處常年響徹當地有名的瓊劇,正對門有一張壁畫,過了這堵牆,便可見屋內景象。屋裏供奉着四位“神仙”,分別是:掌管子孫後代功名祿位的文昌公(也就是常説的文曲)、保護子孫平安的武神浮石大王、掌管土地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的福德正神(土地公)(爸爸説一個村只有一個土地公)、還有最初創造此村落的祖師爺,稱為村主公,他們受村民們的世代供奉。

具體流程:首先準備好十五支香,在每位神前的香灶裏各插上三支香。然後,在跪拜枕上拜三次,一次念一願,也可行鞠躬禮。最後出門要在門旁的小灶壁上上三香。

活動圖片:

總結感受:這跪枕為金黃色,上面繡滿了卐字,體現了民間所推崇的道教文化。從屋內的擺設不難看出神化色彩,為廟會增添了神祕感,也表現出了現實地方百姓的精神寄託。

總結/建議:過春節這一思想已經在無數海南百姓的心中紮根,一種精神的力量推動着人們將這美好的傳統習俗代代相傳。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即便是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過法,但是人們的美好祝願都是相同的,其中體現出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值得我們一直學習。但在這樣有關快速發展的時代中,許多古老的民風民俗正在漸漸消失,我們不能忘記先人們的思想和智慧,要主動了解我們身邊的文化,繼承併發揚傳統精神,經典永流傳,保護文化遺產,從我做起。

春節的調查報告7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七年級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其於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以後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接財神

民間傳説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七年級,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一一一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説: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説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説法。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髮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説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餵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説、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們追溯爆竹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變的歷史。 《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段記載説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實,這完全是由古人的誤解所致。據《神異經》説,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人們為了對付這種動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裏所説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説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裏,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隨着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麪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貼福字

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樑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户,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説。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説:"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説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節的調查報告8

春節介紹: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説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説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七年級,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課題:

家鄉春節風俗的調查

地點:

合陽縣某村

對象:

村內老黨員

方式:

問卷調查及親身體驗

時間:

20xx年1月26日

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這個極具中國傳統文化意義的時間區間,是民間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興旺,是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中國人把過春節叫“過年”。

我通過走訪,詢問村裏老黨員關於家鄉春節的風俗習慣。同時,自己也參與到春節的活動中,感受濃厚、喜慶的氣氛,瞭解家鄉純潔的風俗。

聽老人們講,中國人過春節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他起源於商代的“臘祭”。到年底,辛勤耕作的勞動人民舉行對天神、地神和祖先的答謝和祭拜。祭禮時,人們歡快起舞,氣氛非常熱烈,與現在的春節大同小異。村裏還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四掃房日,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

臘月二十六燉大肉,

臘月二十七宰公雞,

臘月二十八白麪發,

臘月二十九貼門聯,

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七年級拜親友。

這首歌謠形象的反映了家鄉過年的熱鬧景象。

為了迎接這個節日,家家户户常在春節前的很多天就開始做過年的準備工作,如進行衞生大掃除,貼春聯、年畫和窗花,購買和製作豐美的食品等,人們都忙極了。

春節前一天晚上叫“除夕”,在這一年的最後時刻,一家人要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麪條是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它俗稱“錢串子”,吃了它的人來年都會工作順利,賺錢多多。除夕之夜,很多人整夜不睡覺,等候新年的到來,這種習俗叫“守歲”,這也説明了中國人對時間的珍惜。除夕零點,也就是子時,人們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餃子,這是“更歲交子”的意思是。除夕夜最盛行的活動還是放鞭炮,這是為了驅散邪魔,祈求全年吉祥。

近年來,春節文藝聯歡晚會的節目精彩紛呈,也已成為除夕夜的一項重要內容。

春節的早晨,人們都是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新訪友,相互拜年,説些“過年好!”,“恭喜發財!”一類的吉利話。孩子們還會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以示對他們學習的鼓勵。

春節的拜年要持續半個月,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又形成了一個歡慶的高潮,那就是歡度元宵節。

正月十五時,人們鬧社火,有耍獅子的,踩高蹺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還有那鏗鏘有力的鑼鼓聲。

元宵節,顧名思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也叫“湯圓”,象徵着一家人團團圓圓。在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放煙花,喜猜燈謎,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元宵佳節還有精彩的戲曲表演……

近幾年來,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通過村幹部的正確領導,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推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使人們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實,使中化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以展。這些可喜的事情都是在家鄉的春節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我衷心的祝願家鄉的經濟、文化生活越來越繁榮,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春節的調查報告9

調查目的:

主要是為了將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注,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調查時間:

20xx年1月27日

調查地點:

陽泉市郊區蔭營鎮西堖村

調查方法:

上網查詢、詢問村裏中老年人

調查內容:

我看語文書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南北地區有所差異。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四川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

我們西堖村有一種習俗,正月十六晚上全村人會聚集在台底,每個人都拿上花燈遊村。遊村前先放煙花,放完煙花就開始遊村,繞着村走一圈。我記得走的時候還會拿到差不多8個牌子,集齊後可以領獎品。現在,為了保護環境,煙花禁放了。今年受疫情影響,也不遊村了。

這些年俗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它也成為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調查感受:

對我來説,沒進行這個調查之前,我對年俗沒有特別的感受,調查之後我對傳統習俗的態度有所改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正是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勾勒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

春節的調查報告10

汪清新年的氣氛十分熱鬧,最近,我們進行了考察,報告如下:

一、 中心市場等各個營銷店

市場裏可以説得上是人生鼎沸,貨物是應有盡有,舉不勝舉。人們都在忙着辦年貨,這可是把賣年貨的老闆樂壞了,他可是藉着過年大發呢。市場門口也擠滿了人,這可是人歡馬叫,水泄不通呀,再説其它的營銷店,也是很熱鬧了,裏面擠滿了人,都要購的滿載而歸呀。

二、 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夜晚,五顏六色的禮花把晚上的天空裝扮起來,有的像龍,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別像閃閃發亮的聖誕樹。伴隨着一聲聲巨響,巨大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綠色的、粉色的,十分美麗,有的花還帶着響聲。天空的禮花五彩繽紛,地下的人羣一片喝彩聲,大人們看着,説着,笑着,孩子們跳躍着,呼喊着,熱鬧極了。

三、 大年七年級

大年七年級那天,無論大人們,孩子們,還是老人們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燦爛的笑容。聽説,在這天,媳婦都要帶着孩子和姑爺回孃家,説是這樣做吉利。還有七年級早上要放鞭炮,貼桃符,因為人們説這樣做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

四、步入新的一年

我們共同走進新的一年————20xx年。20xx年意味在新的一年裏,會有更多的是發生,會有更多的運氣和命運走向你。20xx年裝點了我們美好的生活,20xx年伴隨着我們去迎接新的明天!我們多麼幸福啊!

春節的調查報告11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春運客流總體呈上升趨勢,交通運輸部門壓力較去年有所增加,但相關單位已經做足準備,有信心打好這場持久戰。

從今天起,《浙中城事》推出春運專版,為準備回家的你提供服務。首先我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份剛出爐的“金華XX年春運客流調查報告”,以便你瞭解今年春運的“大勢”,更合理地安排出行。

運管部門預計,今年春運道路旅客運輸總量為3 0 .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

預計旅客週轉量6.9億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長.6%;

預計高峯日客流量預計在8 .2萬人次左右;

預計全市春節黃金週旅遊客流量將達到5.9萬人次。

返鄉流分2個方向,在外地經商、打工的金華人,準備春節回家的預計有65萬左右。另外,在金華做生意或務工的外地人大約有260萬,預計六成左右將返鄉過節。

探親訪友流將在大年八年級至初六時達到高峯,短途客運班線在這個時段會比較緊張,出行的市民要提前做好準備。

學生流主要由大專院校學生和民工子弟學生構成,預計人數約為27.2萬人。由於今年各類學校的放假時間普遍比往年提早一週,因此學生的離校時間大約在月3日前後,而返校高峯將出現在元宵節之後。

中轉流是金華地區比較特殊的一種客流,作為全國23個民工中轉地之一及全國37個民工輸送地之一,金華有着特殊的交通地位。運管部門預計,節後來金華中轉的人員大約有28萬,高峯主要集中在節前0天和正月初八之後的2天內。

春節前後有冷空氣容易出現霧霾天氣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XX年~2月冬季天氣趨勢預報,春運期間,金華地區氣温變化幅度較大,有階段性寒冷、冰凍和降雪天氣。

其中,月28~3日、2月5日~9日2個時段均有強冷空氣影響,2月22日~24日則會有冷空氣影響,總降水量比常年偏少。

由於氣温變化幅度大,冷暖變化交替出現,氣象部門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容易出現霧霾天氣,影響公路、航空的正常運行。

鐵路:預計不會實行實名制

今年春運客流高峯期,火車票“一票難求”的狀況依然會出現。全市幾個火車站特別是義烏火車站,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火車客站擁堵現象。

為了緩解客流壓力,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增加臨時加班旅客列車,如鐵路遇突發事件造成旅客滯留,將根據實際情況在旅客壓力較小的線路上抽調客運運力和機動運力應急。

不過,具體的春運計劃目前尚未公佈,火車票實名制預計不會在金華實行。

公路:運力充足,措施便民

今年春運期間,全市可投入營運客車共有74 2輛,客位47622個,營運車輛數與去年相比有所增長,基本能滿足我市春運期間道路旅客運輸週轉需要,如遇到特殊情況,還可從城市公交、農村短途、旅遊包車等處調配運力。

記者從運管部門瞭解到,最近,全市客運站都已開始逐步推行各項便民措施,如送票下鄉、延長預售票時間、在流動人口集中點設流動車、上門售票、增設候車棚等。

以浦江為例,月4日起,浦江縣汽運中心專門開通了“農民工返鄉客運專線”,共投入20餘輛豪華旅遊客車,並主動與用工企業聯繫,協助辦理包車客運業務,只要農民工返鄉團體包車,中心將提供優惠客票,並隨時發車,做好便民服務。

民航:義烏正在申請臨時航班

為了應對春運,義烏民航正在向上級部門申請增加春運臨時航班,平時停航的航班也準備復班。運管部門預計,春運期間,義烏飛往汕頭、廣州、香港等方面的客流量將有所增加。

春節的調查報告12

今年我是在農村過的春節,看到家鄉修了公路,通了公共汽車一些可喜的變化,我心裏十分高興 。春節前後,走訪了武漢市黃陂區長堰鎮周家石橋,田家畈,侯家村,玉枝店四個村,發現:

一、農村變化較大較好的方面

(一)長堰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環境比以前有很大的變化,路面乾淨整潔,每天早上,村子裏都有人打掃。村村建了公共廁所,以前每家的一個廁所大多拆了,只有少數幾個較好的私人廁所還在。家養的牛、豬都圈養,不像以前那樣到處跑,隨地可見,牛糞、豬糞。養得多的雞也實行圈養。

每個村子在最顯眼的牆上都貼有文明標語的牌子:“不隨地吐痰”、“文明是立村之魂,美德是立村之本”、“不亂潑污水”、“良好習慣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等標語。其中周家石橋村因為是一個有40多户的大村,還建了廣場,裏面有籃球場,乒乓球枱,村支書發了籃球,乒乓球,羽毛球供農民使用。春節期間許多大人、小孩都集中在這裏鍛鍊身體,遊玩很是熱鬧,在水塘旁建了一個休閒場地,那裏大樹雲集,是夏天人們乘涼的好場所。

以前村中有三個水塘,現在就剩一個大水塘,四周都用水泥圍着,還修了六個洗衣、洗菜的台子,水塘不像以前那樣是死水,而是流水,從一個水溝引進夏家寺水庫的水,從另一個地方排出污水,塘裏的水清亮透明。村長告訴我今年五月周家石橋村,田家畈,侯家村將會有自來水,家裏有的井都要拆了,使家家吃上乾淨的自來水,怕農民不願意,一年不收水費,以後再看。長堰街早就有了自來水,玉枝店因為是一個小集市08年11月就來了自來水管。我看了一下我走訪的三個村,水管都安到村中央了,看來真是村長所説的今年五月就能吃上自來水了。我問十幾個農民對有自來水的看法:他們都説自來水乾淨、沒有污染,要安上才行,井水雖然好,但有雜質,沒有經過進化,水是一輩子的事,花600元安自來水都願意,再説國家也鼓勵農民安,村裏離夏家寺水庫近,一年肯定不收水費,家裏都要安自來水。

以往農民大多使用柴灶,這次調查了20個人家後,我發現家家都有柴灶,煤爐子,電飯鍋,有12家有液化汽灶,其中經常使用柴灶的有15家,其餘5家則偶爾使用柴灶,大部分用液化汽灶,這樣村裏也少一些污染。

農民生活有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中,比以前舒適多了。

(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幾年國家扶植農業,讓農民得到了很多實惠,農民切實的感到農村也有發展的潛力。周家石橋村竟有兩個大學生主動從武漢市回鄉辦起了養雞場、養蝦場。他們蓋起了樓房,裏面有太陽能熱水器,筆記本電腦等現代化的先進設備,在農村是一大亮點。農民家家都有彩電,他們絕大部分都知道今年省裏取消了農業税,知道中央一號文件的部分內容,例如兩減免三補貼等,但對中央提出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具體政策不很清楚,對中央決定5年解決通鄉通村公路的政策比較瞭解,對目前國家對農村的水利建設也很清楚,積極性很高。

春節期間大家聚在一起談起國家政策,都喜笑顏開,感受到國家給自己送來的温暖,就連村中的聾啞人,盲人也吃上了低保,每月拿100元錢,也知曉國家對農村的某些政策。

農民通過電視、收音機、報紙等媒體專注着國家新出台的政策,有的是通過交談了解到的。村中上了八十歲的老人看到家鄉的變化,越來越知足,説自己趕上好年頭,沒白活。

(三)、尊老愛幼。春節農村最能體現尊老愛幼。家庭和諧,分家的農民,春節也要講年邁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吃個團年飯,無論以前有多少矛盾,春節也似乎化解了。春節在農村是不準打罵孩子的,那樣會帶走一年的好運,所以孩子們過的也十分開心。

一個村的都要給村中的長輩,年齡大的拜年。我外公在村中的年齡大、頗受人敬重,村中的老老少少大年七年級都來給他們拜年,就連村支書也來了,還談論國家政策呢。我也被村中的小朋友們約着給村中不大相識的爺爺奶奶拜年。

二、農村春節不好的方面。

(一)、水塘污染嚴重,因為農村尚未使用自來水,加之春節期間人們要洗的東西很多。水塘中的魚鱗、魚腸、雞腸、菜葉隨處可見,塘水雖然清澈,但塘底那些魚鱗等雜物卻一目瞭然,塘面漂浮着的菜葉、塑料袋成了一道退色的風景。

水塘利用頻率很高,又是洗菜、又是洗衣、洗雜物,還有人在那洗拖把,雖然是流水,但這也不衞生。

(二)、垃圾成堆,無人清理。村中現在建了一個垃圾站,專門在那倒垃圾。春節期間因為家家打掃衞生,那裏垃圾成堆,村長告訴我過完春節就有人用車拉走,但時間也太長了。

(三)、成風,麻將桌隨處可見,因為春節期間天氣好,好多人把桌子搬到外面打牌。農村沒有什麼娛樂,只有打牌,有的玩,輸贏達到上千,連小孩都可以在旁邊釣魚。

通過調查三點感受。

一、中央農村政策温暖了農民的心,農民打心眼擁護,城鄉差別越來越小,農民不再瞧不起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再立足於跳出農門,在農村立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農民的養老問題還是一個大事。尊老愛幼雖然在春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聽説平時就大相徑庭,農村的媳婦不大孝順公婆,只敬重孃家。這需要好好的改變。

三、解決問題從上面做起。

通過和村幹部交談,我切實地感受他們的確肯為農民辦實事,他們還虛心地問我有什麼建議。我真希望他們能夠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過,農村現在很重視教育,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個人卻很難扭轉乾坤,希望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農村基層幹部也能為農民着想、務實,起模範帶頭作用。

春節的調查報告13

春節社會調查報告1地球是我們的母親,但是我們一點都不關心她,我們隨意毀滅她,比如砍伐森林,排放廢氣……這些都是人類的行為。

其實過低碳生活很簡單。我們可以在衣、食、住、行中過低碳生活。服裝:一件普通的服裝,從原材料到成衣,最後廢棄。他們不斷排放二氧化碳,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減少2.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想想看,如果中國13億人一個月少買一件衣服,簡直是天文數字!食物:生產一公斤牛肉排放36.5公斤二氧化碳,而水果和蔬菜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只有這個數值的1/9。可以説,多吃水果蔬菜也是低碳生活。此外,如果一個人一年飲酒量少於0.5公斤,可以減少二氧化碳64.3公斤。同學們,你們應該從這些數字中看到,只要我們一點一點的開始,就可以一起努力。房屋:減少一公斤裝修用鋼可減少二氧化碳1.9公斤,使用0.1立方米木材裝修可減少二氧化碳64.3公斤。OK:一個月開不到一天的車,每年可以減少98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選擇公交車或自行車出行,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更少。

學生們,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危及了我們的生活。在過去的200年裏,隨着人類工業化的深入,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未來40年、60年和1xx年枯竭。根據芬蘭和德國學者公佈的最新調查,如果全球氣温在21世紀末前上升2度以上,全球至少有30%的物種將會消失!我們必須從頭開始,每個人都可以一起努力保護我們的星球!我們應該採取什麼實際行動來保護地球?別擔心,繼續讀!

低碳生活就是迴歸自然,迴歸人類活動,可以從以下生活開始:

1.少用餐巾,撿手帕,保護森林。

2.關燈拔插頭。

3.每張紙兩面都印着,相當於保留了原來砍伐的一半森林。

4.少用一個塑料袋,不僅節省了0.5元錢,還減少了它造成的污染。

同學們,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保護地球和我們家園的合力。讓我們行動起來,努力成為低碳生活的實踐者和宣傳者。

春節的調查報告14

掛着紅燈籠,唱着快樂的歌,伴隨着噼啪作響的鞭炮,春節如期而至。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關於春節的社會調查。

春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巨大喜悦的一天。大多數人都是走親訪友,互贈禮物。

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在春節期間送禮是很常見的。有多少人認為“送禮物”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調查顯示,68.5%的人認為“送禮”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8.9%的人表示“送禮”不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2.6%的受訪者表示難以判斷。

根據我們的調查,既然大多數人都認為送禮物是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麼這個春節應該送什麼樣的禮物呢?其中,50%認為送飯合適;35%認為送保健品高雅;11%認為送煙酒茶很時尚;5%認為送什麼無所謂。

從與受訪者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知道“送禮”往往會讓人在人際關係上有點累,這需要人民幣的能量和支持。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縣一箇中等家庭月收入在800元左右,調查中受訪者春節消費額度在400元以下,佔19.5%;400-600元佔35.8%;600-700元佔21.5%;700-800元佔12.2%,800-1100元佔9%;在1100元以上的佔2%。調查顯示,23.2%的家庭會在春節期間花費一個月左右的家庭收入。

春節期間,當然要給孩子壓歲錢。如今,40%的孩子壓歲錢在600元以上,50%在500元左右,只有11%在300元以下。

在“春節黃金週”期間,少數人會藉此機會出去散散心,去一些風景優美、環境優雅的地方去過這個一年一度的春節。當然,這也是人民幣支撐不可或缺的。旅遊消費金額1100元左右。20%,3000元左右,45%左右,5000元左右。

你看,在大街小巷,在村裏的木材社,各種各樣的藝術混雜在一起,非常熱鬧。聽着,鞭炮聲和笑聲,一起編織春節的歡歌!

春節的調查報告15

一、過年長輩為何要給孩子壓歲錢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將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為何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這裏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説,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一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熱,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往,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顛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着孩子永夜守祟。半夜裏,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知了大家。大家也都學着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不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在我國曆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類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外形的避邪品。這類錢幣情勢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昇平、往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庭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風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裏説的洗兒錢除道賀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往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七年級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很多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化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風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賞給孩子。以後,則演化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意味着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成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賞給孩子們,由於聯與連諧音,預示着後代連財、連連高升。

從上面的敍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祥。

二、過年時為何要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外形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類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依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裏放些香菜、葱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變得和現在的餃子如出一轍,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代餃子一詞的詞源。這類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七年級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説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風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候正是農曆正月七年級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説,一説是為了記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食糧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冷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輕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外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着,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記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外形,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緣由: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看。

在包餃子時,人們經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祥。如吃豆腐,意味全家幸

福;吃柿餅,意味事事如意;吃三鮮菜。意味三陽開泰。中國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意味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麪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三、少數民族是怎樣過春節的

中國傳統的春節不但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少數民族和漢族同胞一樣,舉行各種民間活動,豐富多彩,喜氣洋洋。

標籤: 調查報告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p3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