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除夕 >

[精華]除夕的故事

[精華]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

一、除夕守歲的意義

[精華]除夕的故事

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二、守歲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三、守歲的原因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會在在吃過年夜飯後,將茶點瓜果擺滿一桌,全家人圍桌談話。

關於守歲,有三個不同的傳説。一個為,迎接灶王奶奶。相傳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孃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從臘月23開始,“灶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東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齊,為了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連夜趕回人間,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

還有一個傳説為“守歲熬年”。這也是人們最常聽説的一個傳説,即為了一年來一次的年獸,每到除夕之夜,人們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後,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

守歲還有驅走邪瘟病疫之説。傳説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

四、守歲要注意的東西

1、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那麼,請務必在自家大門口外面的門框上掛兩個中國結,以趨利避害。

2、大門上的“福”字,千萬不要倒着貼。

3、家中破損的家居要處理:該扔的扔、該修理的修理。千萬不要屆時坐在搖晃的椅子上。

4、晚上所有的燈要打開,一直開它三天三夜。

5、晚上八點之前要燒香拜佛。

6、要穿紅衣裳、掛紅燈,放鞭炮。以圖吉利。

7、大年三十這一天千萬不要罵小孩,更不能爭吵,否則來年不利。

8、自己單獨過年的朋友,大師建議你將你的電視機全天全夜開放,以增加自己的“氣場”。

除夕的故事2

又到了大年三十,就是通常説的除夕,那天晚上,我小姑媽家特別熱鬧。一張大大的圓桌上圍滿了人,有爺爺、奶奶、父親、小姑夫、大姑夫、兩個姐姐和在杭州讀書和工作的兩個哥哥,各自説着今年快樂的事。

一會兒,小姑媽、大姑媽和母親端着燒好的菜放到桌子上,我媽提議了一下,“來,大家先端起酒杯,來個大合唱,有酒的喝酒,有飲料的喝飲料,但必須是全心全意把杯中酒喝完。”大家一起站起來,共同説着“新年好”,一咕嚕全把杯中酒喝完了。接着,大家都先後向我的.爺爺奶奶敬酒,祝他們健康長壽。不一會,桌子上擺滿了很多菜,真香啊!有油燜大蝦,有燉全雞,有大黃魚……還有叫不上名字的炒菜,太多了,真不知道從那下手,最後我還是拿起筷子,把自己最喜歡吃的一隻大蝦給“消滅”了。

吃着吃着,也不知道,是誰説了一聲,“開始了”,我回頭看了一下電視,原來是“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父親提議了一下,“大家舉起杯,再祝新年快樂,喝完酒,再吃最後一道大餐,看聯歡晚會”。我那晚宿在了我爺爺家,也是我們的農村老家。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睡夢中感到那晚的煙火和爆竹聲特別亮、特別響……

除夕的故事3

除夕的習俗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除夕的習俗2、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除夕的習俗3、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為“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除夕的習俗4、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複用。

除夕的習俗5、踩歲活動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的習俗6、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説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鬆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説吉祥話,不可説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黴。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除夕的習俗7、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七年級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裏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除夕的習俗8、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着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並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除夕的習俗9、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除夕的習俗10、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着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裏,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除夕的習俗11、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除夕的習俗12、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除夕的習俗13、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錶的指針走過12點後,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除夕的習俗14、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的故事4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了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躲在洞穴裏睡大覺,可是一到陰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兇作惡。夕的胃口大極了,恨不得把所有的豬、羊、馬、牛一口都吞了,甚至連人也不肯放過。

人們很想把夕制服,可是想了許多辦法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所以每到臘月最後一天,人們都十分懼怕夕的來臨。

後來,人們終於想好了一個辦法——

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做又黏又甜的糖瓜兒,請灶王爺吃了,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

玉帝從灶王爺那兒聽説了夕在人間造的罪孽,就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辦理。

神農最小的兒子叫年,年聽説爹爹領命去人間除夕,便對神農説:“爹爹,你年紀大了,除夕的事交給我好了。”神農一聽非常高興,於是取來兩件寶貝交給年:一條紅綾子和一個竹筒。

就在臘月的最後一天,年持着兩件寶貝,跟着灶王爺直奔人間而來。

太陽落山以後,夕又來到了人間,正當它又要行兇作惡的.時候,被從天而降的年碰上了,年與夕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鬥。

年一面躲閃着夕的進攻,一邊悄悄摸出紅綾子,用勁抖着。紅綾子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紅光,刺得夕眼睛什麼也看不見了,慌忙逃去。

這時,年趁機走遍村村寨寨,將一條紅綾變成了無數條,散發到千家萬户,告訴人們要是夕來了,就趕緊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夕就不敢進門了。人們紛紛照年的囑咐,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又點起了一支支紅蠟燭,等着年和夕的搏鬥。

夕不甘心敗在年的手下,到河邊洗好了眼睛後又回到村裏,一看年手裏沒有了紅綾子,便兇狠地撲了上來。這時,年不慌不忙地從懷裏掏出竹筒,對着夕點燃起來,隨着劈劈啪啪的爆響,竹筒中噴出濃烈的煙火,燒得夕在地上直打滾。

夕想逃走,可是村裏的人們把它包圍了,有的拿着紅綾子,有的拿着竹竿,有的拿着趕牛的鞭子,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夕終於被年和人們除掉了.

從此,人們為了慶祝臘月的最後那天晚上除掉夕的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七年級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拜年慶賀。

後來,人們把紅綾換成了紅紙,並寫上吉利的話,貼到門上,演變成了對聯;爆竹筒和甩響鞭也演變成了放鞭炮。

除夕的故事5

除夕守歲的由來

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説。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中華民族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

除夕守歲的傳説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習俗的傳統文化

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2、傳統座次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3、飲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為“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4、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5、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6、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説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

除夕的故事6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了。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着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物,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七年級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裏,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裏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户户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裏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7

它們如一部部電影,隨意截下一個畫面,便將你對我的愛定格在那一瞬間,他們如一首首音樂,隨意一個音符,便是你愛的語言,我珍藏着他們,就如同珍藏着寶藏一般。

從我記事起,故事就已經開始了。那是我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只知道光着腳丫搖搖晃晃的在地上亂跑,你沒有辦法,只能端着小碗,拿着勺子跟在我的後面,説:“寶寶乖,別跑了,來吃點飯……”,我不聽,你抓住我,裝出一臉生氣的樣子,這時,我總是調皮一笑,但這個笑卻總能讓你怒氣消散。

等我長大了些,上了幼兒園,學會了怎樣吃飯,但總是會不小心將飯打翻在地上,濺到衣服上,你卻總是不厭其煩,跟在我後面幫我收拾殘局,那時候的故事,是我最喜歡的。

時光飛逝,我如一顆萌芽,經歷了破土而出,在你的營養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我上了國小,性格變得沉默,即使是在家裏,也不願多説一句話,吃飯時更是不勝從前有樂趣。你偶爾會問起我的學業,也都被我一句敷衍的回答而帶過。那時的故事雖有些無趣,卻必不可少。

我上了中學,沉重的學業壓在肩頭,一回到家,就如回到了有你庇護的港灣。餐桌上,也開始侃侃而談,談我的未來,與你討論我的規劃,你總是説,“有夢想就去闖,盡一切努力,不要害怕失敗!”。我一直把這句話記在心中,每當想起,就有無窮的力量。這時的故事如同將要帶着遠行的'行囊,你正在為我積攢着遠行的動力。

我即將步入高中,故事仍將繼續。我憧憬着故事情節,其中總有你的身影,那時的故事我不會預知,但我知道,那其中一定融有你的支持和關愛。我想自私一點的説:“媽媽,我希望未來的故事一直有你在!”。

除夕的故事8

夏曆臘月除夕,人們喜歡貼紅對聯,放鞭炮,這也有個來歷。

傳説,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裏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着。“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拍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

除夕的故事9

除夕守歲的由來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漢族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相關詩句 元日玉樓春(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辛巳除夕(當代)錢鍾書

不容燈火盡情明,禁絕千家爆拜年(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鬆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除夕的故事10

在很長時間很長時間以前,大家就有了一個習慣,就是把每年的陰曆十二月30號定為除夕。在除夕這匡大家就不會睡覺,會放非常多煙花爆竹,還會掛非常多的紅燈籠。這是為何呢,就讓我來講給你聽吧。

相傳在遠古年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的體形和牛一樣龐大,頭上長着一隻角,一張血盆大口,行走如飛。它本來只是以牲畜為食,後來冬季食物短缺,就開始吃人了。由於它常常出來傷害人畜,因此天神把“年”鎖進深山,只允許它一年出去一次。有一次在大年三十那天,“年”出來了。它來到一個山莊,聽到甩牧鞭的'聲音,嚇得匆匆抱頭鼠竄,於是大家就知曉了“年”怕響聲,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從此將來,每到年末歲首大家就用放煙花代替甩牧鞭,用貼紅聯來代替大紅衣服,用掛紅燈籠,點旺火來代替火花。久而久之就成了春節的風俗。

如此大家就有了除夕如此的風俗。

除夕的故事11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過大年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貼春聯,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我看大家那麼忙就去問母親有什麼要幫忙嗎?母親説:“那你去幫父親和爺爺貼春聯吧。”我説:“好的,母親。”於是我就拿起了一張福字遞給父親。父親把“福”字倒着貼,我看到了大叫道:“父親,父親,貼倒了。”父親笑着説:“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氣到了!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

吃晚飯的時間到了,桌子上的晚飯可豐富了,我們一家團團圓圓吃着美味的晚飯,有説有笑的。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那個電視可好看了,有跳舞,唱歌,還有小品······當我們看到12點時,忽然一片噼噼啪啪的響聲震耳欲聾,我嚇的站了起來,跑到窗口看外面全是各種各樣的.鞭炮。哦,原來是人們用放鞭炮來迎接新的一年呢!

啊!今天真是個美好的日子。

除夕的故事12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常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大家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大家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親們有些封窗鎖門,有些拾掇行裝,有些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個時候,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小孩,只見這小孩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愛。這孩子子來到村東頭見着一位妻子婆問起大夥為什麼驚慌。妻子婆無奈告訴小孩夕又來做亂,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小孩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肯定把‘夕’獸攆走。妻子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説,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氛圍與往年不一樣:村東頭妻子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忽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個時候,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大家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個時候,妻子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年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妻子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到來,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非常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大家都瞭解了驅趕夕獸的方法。為此,大夥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目前的`“拜年”,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除夕的故事13

除夕的來歷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勐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枴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塬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除夕的禁忌

1、燈長開不關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七年級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裏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2、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裏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説這樣才有利於來年的.身體健康。

3、吃餃子不能説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後,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台。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後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説話,不許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經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4、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複用。

5、忌倒污水、倒垃圾

據説,隨意亂倒污水、垃圾,亂丟雜物,隨地便溺的話,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的話,就會降禍到人。

6、進餐忌諱有人來串門

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7、不能動“魚”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8、忌過早睡覺

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後一天。

除夕夜不能關燈嗎

民間有這樣的説法。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七年級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裏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通宵開燈趕跑窮鬼來年就順順利利了。而且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户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着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説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鬆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説吉祥話,不可説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黴。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除夕的故事14

在河北省滄州一帶,年年夏曆臘月,家家户户都從二十三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還要熬夜,叫做“守歲”。這個風俗,跟灶王奶奶有關。

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窮人。她偷偷地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着窮小夥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兒,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地給窮小夥封了個“灶王的職位”。窮小夥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孃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本來就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説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就規定只准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迴天宮一趟,其餘時間不準迴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過年了,可是窮百姓們還是缺這少那的,有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灶王奶奶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臘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孃家去給窮百姓們要點吃的東西回來。可是,自己家裏連點面星星也沒有了,路上沒幹糧咋辦哪?百姓們知道後,就你湊一把我湊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兩張餅,給灶王奶奶帶着上路了。

關於除夕守歲熬年的傳説故事介紹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講了人間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還嫌女兒帶回一身窮氣,讓她當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氣得立即就要走,轉念一想,不行,兩手空空回去怎麼向百姓們交待呀?再説,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親。這時,正好王母娘娘也過來相留,她便順勢説:“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掃帚帶回去掃掃窮氣。”

二十四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掃帚,玉皇來催她快回去。她説:“催啥哩,眼看要過年了,家裏沒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明天俺還要割肉哩!”

二十六這天,灶王奶奶剛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説:“催啥哩,家裏窮得連只雞都養不起,明天俺還要殺雞哩!”

二十七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殺雞,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路上帶點乾糧,明天俺還要發麪蒸饅頭哩!”

二十八這天,灶王奶奶正蒸饅頭,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過年要喝喜酒,明天俺還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這天,灶王奶奶剛打酒回來,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兒回去。她説:“催啥哩,俺們一年到頭連頓餃子都吃不上,明天俺還要包餃子哩!”

三十這天,灶王奶奶正包餃子,玉皇大帝大動肝火,要她今日必須回去。灶王奶奶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了,就沒有多説話,只是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離開天宮。這天夜裏,家家户户都沒有睡覺,等着灶王奶奶回來。

人們一看灶王奶奶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過年的`好東西,就都點起香火、紙碼、鞭炮迎接灶王奶奶。這時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們為了紀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裏不睡覺,叫做“守歲”。也有叫做“熬百歲”的。這是為了等着迎接賢惠善良的灶王奶奶從天上回到人間來。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15

除夕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在我們大興安嶺的一個小鎮裏,那裏四面環山,到處都覆蓋着厚厚的白雪,這就是我的家。我和哥哥就放起了爆竹。

一開始,我害怕得點完了就扔,結果都沒有響。後來,我哥哥提示我:“一定要看見線上有火才能扔。”慢慢地,我不怕了。我照我哥哥説的去做,一試,這一招果然很靈,每次我都用這一招,結果每次都有響聲。後來,放雙響雷陀螺等了。我應回家往窗户外面看,“砰!”“砰!”“雙響雷太響了”,我説,忽然,地上的陀螺一個勁兒地發上綠光來,“酷!”我喊,“該我了!”我興奮地拿出如意金箍棒來,我爺爺把火點燃,“轟!”“轟!”連繼響了二十下。我又拿出了小花,我到處甩,像拿着二個火花錘一樣。

一會兒,奶奶端上了香噴噴的'餃子説:“開飯了!吃飯了!放桌子!搬椅子!端飯菜!”大家都行動起來了,為吃年夜飯做準備。一會兒的功夫,一桌子熱氣騰騰的飯菜就擺在那兒等着我們享用了,54321。電視裏傳來了新年的鐘聲,這時,我們舉起杯來,迎接新的一年。我們高興地吃着這餃子,等我們正在找包硬幣和糖的餃子吃時,奶奶説:“我吃着硬幣了!”大姑説:“我吃着糖了!”説完,我們大家異口同聲地對奶奶和大姑説:“恭喜!”

啊!除夕太好了!雖然沒有吃着硬幣和糖,但是,我也非常高興,新的一年到了!

標籤: 除夕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xi/vwnk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