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節日節氣:冬至節

節日節氣:冬至節

作為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之一,冬至節也被稱為“冬節”、“賀冬節”、“長至節”等。早在先秦時代,便有冬至祭天的節俗。到了漢代,冬至成為民間流行的節日。東漢時,老百姓會在冬至節到來前幾天就開始清潔齋戒。到冬至那天,用黍米和羊羔祭祀玄冥之神(北方水神)與祖宗。

節日節氣:冬至節

後來,冬至節發展成為與新年並重的節日。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編)》中錄有《吳中歲時雜記》,記載了民間的冬至風俗:“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節。先日,親朋各以食物相饋遺,提筐擔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盤。節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迭燕飲,謂之節酒。女嫁而歸寧在室者,至是必歸婿家。家無大小,必市食物以享先,間有懸掛祖先遺容者。諸凡儀文,加於常節,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謠。”

宋朝最重視冬至節,有“肥冬瘦年”的説法。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這樣記錄宋時開封的冬至節:“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人們在冬至節前不僅互相贈送禮物,而且還會在冬至前夜像過年守歲一樣守冬,冬至前夜也有着與“除夕”類似的名字??“冬除”或“除夜”。

在冬至節這天,人們為了給家中的老人祈福延壽,會由家中婦女為長輩新作鞋襪,稱為“履長至”。中國古代有人與自然同稟一氣的民俗觀念,講究人與自然的步調一致。為家中老人新作鞋襪,既幫助老人過冬,同時也希望長輩們在新年之始,能夠以新的步履與時俱進。

慶賀節日,不僅要添新衣,食物也有講究。俗語云:“冬至餛飩夏至面。”據乾隆年間《河南府志》的記載,人們在冬至這天先要祭祀先祖,然後會吃餛飩,意在“取陰陽胚胎,包孕渾涵”。餛飩的發音與混沌有些相似,人們吃掉餛飩(混沌),希望越來越聰明。在南方,人們會在冬至節這天吃“湯圓”。

人們在冬至節這天還要走親訪友,互相拜賀,尤其是要拜賀尊長,稱為“賀冬”或“拜冬”。唐代時,日本僧人釋圓仁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記錄了唐代人們“賀冬”的情景:“十一月廿七日,冬至之節。道俗各致禮賀。住俗者,拜官,賀冬至節。見相公即道:‘晷運推移,日南長至。伏惟相公尊體萬福。’貴賤官品並百姓皆相見拜賀。 出家者相見拜賀,口敍冬至之辭,互相禮拜。”

冬至時期,雖然還未到最冷的日子,但嚴酷的寒冬已經來臨。民諺雲:“算不算,數不數,過了冬至就進九。”這裏的“九”,就是民間的“數九九”遊戲,數過九九八十一天,就會冬去春來。

大雪是一年中的第21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此時小雪轉大,降雪的可能性增加,範圍更廣,天氣也更冷。

古人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説因為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大雪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因為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農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等説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婦們幾乎要連着做三頓飯的.程度。

冬至是一年中第22個節氣。在冬至這一天,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冬至之後,北半球的白晝變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説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温熱。

古人把冬至前一天或冬至這一天稱為“小至”。古代陰陽之説認為,陽為大,陰為小。冬至達到了小的極限,所以稱為小至。

舊時江南,人們在冬至前一天會飲酒慶祝節日,這種酒被稱為“分冬酒”。清代史學家錢大昕在《竹枝詞六十首》中有一句“令節分冬一醉休”,他在詩注中寫道:“冬至節前一夕飲酒,謂之分冬酒。”

國際大形勢,從中西文化的接觸中,我進一步看到非歷史主義的社會科學存在的許多缺點。回過頭來看看中國文化,從中看到過去的中國學者對待歷史是十分認真的,是具有立身之道的。

從我這一代人一生所經歷的變化,看中國歷史從被重視到輕視又被重視的過程,我意識到的確到了要靜下心來反思和審視中國文化的寶貴之處,認識中國歷史在文化中的地位的時候了。因此,大學教育必須形成重視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風氣。在漫長的經典教育時期古人給後人留下了歷史寶庫,要向新一代人開放,要讓他們接觸到,並引導他們學習,產生興趣,重新建立起重歷史的風氣。

標籤: 冬至節 節氣 節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ongzhi/y91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