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精選22篇)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精選2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精選2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精選22篇)

  端午節的作文1

當庭院裏和廚房裏瀰漫着艾草粽子的香味時,我感覺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看着孩子們吃着可口的飯菜,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我不禁又想起了小時候的端午節,那時候,家裏窮,到了端午時候,恐怕糧食早就有些接濟不上了,端午前夕,麥子收到了家,裝在笆斗裏,金黃金黃的瀰漫着麥香,父親就照例挑着一擔到幾裏外的社裏加工,等父親滿臉是汗而又堆滿笑容回來時,笆斗裏一邊裝滿了麩子,另一頭卻裝滿了白花花的麪粉,一頭的繩上,還栓了一大壺香油,我們知道今晚可以吃上白白的饅頭了,明兒過端午時,父親會為我們炸些油條,油餅。於是我們渴望着。

第二天,油鍋起了,滿院彌散着菜油香氣,我們在鍋下添柴,父親和母親在上面忙着炸,(炸油條的面須是昨晚和好的)有時候,面沒起好,或是炸時火候沒有掌握好,油條就會像兩根細棍一樣,吃在嘴裏硬硬的,然而總是覺得香噴噴的,細嚼起來還滿有味道,就像父親所説的:“我炸的點心看起來難看,吃起來好吃。”母親這時總是笑着説:“技術不過關,還有理由自誇”我們這時候也都照例跟着笑,廚房裏洋溢着過節的喜悦與快樂。

每每此時,父親就告訴我們端午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初五就叫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音一樣,“五”又為陽數,所以端午又叫端五,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為了救楚國,遭受了奸臣迫害,最後跳江自殺了,屈原死後,楚國百姓為了紀念屈原,每年在屈原投江這一天吃粽子,划龍舟等。我們一邊聽父親説着,一邊吃着點心,心裏想着,我們為什麼要炸點心呢?父親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心思笑着説:“炸點心是我們的獨特的紀念方式吧!”我們聽後又都笑了,我們都喜歡這種紀念方式,年年都盼着。

有時候,母親也為我們包一些粽子,趕上沒有那麼多的粽葉,母親就用布袋子裝,説裝個“老母豬”,你別説,那胖胖的圓圓的,還真像。現在的粽子裏面都包上紅棗,葡萄乾等,那時可什麼也沒有,可我們吃着也覺得香,特別那大大的豬一樣的粽子還別有一番風味,等涼了,放點白糖,甜津津的,蠻有味兒的。

昨天,由於下雨,我獨自一人回家,父母都在田間幹活,只有癱了三年的的奶奶一個躺在牀上,她已經九十五了,眼已經花了,看不清,但是耳朵還行,只是需大聲説才行。我説,我回來了,奶奶聽出我的聲音。告訴我,她的渾身痛,這幾天飯量不太好,吃過肚子脹,嘴沒有味兒,我把買來的桃子杏子香蕉拿出來,奶奶説杏子行,桃子要放一放,不然吃不動,我説,那我幫你洗洗吧,當我回來時,只見奶奶已經拿着一個杏子吃將起來,我慌忙奪過來,重新遞過去一個。看着奶奶吃的津津有味,我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端午節的作文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户户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户户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説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

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3

在我的家鄉,我最喜歡的節日就屬端午節了。我的家住在北方的一個邊陲小鎮上,這裏沒有江南的大江大河,沒有南方厚重的文化底藴,所以便沒有划龍舟、賽船的盛大場面,也沒有喝雄黃酒的雅緻,更沒有書上黃煙“一筆虎”的興趣。但這裏有的是讓人一生也忘記不了的醇厚的鄉情,淳樸的民風。

還有三五天才到端午節,街上就五彩繽紛了。靠近一看,香、香角子、紙葫蘆、燈籠、五彩線,還有不知名的用竹子編的奇形怪狀的東西,真是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人們比劃着精心地挑選着,為過一個多彩的端午節做準備。市場上小販們也不甘示弱,吆喝聲此起彼伏,我尋着聲望去,長粒的黏米亮晶晶,還有精裝的、散裝的粽子葉,那深邃的綠讓我頓時涼爽了許多。還有包粽子的配料:大棗、蜜棗,現在大多選蜜棗了,因為經過加工、浸泡了的蜜棗格外香甜。

每年我們家都要買上幾十斤黏米,要買最好的,不摻一點大米的,這樣做出來的粽子才會好吃。粽葉要挑選寬厚的,深綠的。最後還要準備粽子餡兒,餡兒可分為好幾種:蜜棗、五花肉、排骨,酸菜也可以,種類可真不少。每年端午節,鄰居們總會湊在我家一起包。每家的餡兒換着用,每種都用不同的線繩捆着,這樣種類就多了。他們也會相互傳授着技巧和手藝,看看誰的手更巧。大家絮叨着談論着家常,真是其樂融融。晚上,粽子就燜好了。從外面回來的我,遠遠地便聞到了香味,真是“香飄十里”阿!粽子象小山也似的堆在盆中,個大飽滿,有我的拳頭般大,象吸足了水的水牛挺着大肚子。粽子一般有三個角,但也有四個角的,線扎得緊緊的。我顧不得洗手,挑選一個肉餡的急忙剝開,只見一粒粒米緊緊挨在一起,晶瑩透亮,如一座水晶寶塔。我的不爭氣的口水早已如“滔滔江水”了。咬上一口,鬆軟可口,既不粘牙,也不生硬。米中透着清香,再一看,餡兒便露出來了,排骨油香四溢,即便吃過後,一股股肉香也久久纏繞在舌齒間,我只吃了一個便彎不下腰了,媽媽看着我,笑呵呵地説:“你這隻小饞貓,可別撐壞了。”還要不停地為我擦去嘴角的米粒。那時,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端午節當天,人們早上3點便起來了,因為要趁着朝陽還沒升起,要去麥地洗臉,踏青。我們拿了一塊乾乾的手巾便出發了。早上的空氣濕漉漉的,清新極了,不久眼前就出現了一片綠油油的麥地。麥子剛剛一尺多高,就在這吧。我們掏出手巾,輕輕地揮打着麥尖。待露水打濕了手巾後,再用手巾擦臉,聽老人們説,這樣可以洗去晦氣,一年沒病沒災。玩夠了,回到家,我們就要相互系五彩線了。脖子上、手腕上、腳踝上我們都要繫上。“我的好看!”“我的才好看呢,你看!”我們相互比着,誰的五彩線更漂亮,那歡聲笑語與燦爛的朝陽一同升起,籠罩着家鄉的每一寸土地。

吃完早飯,到街上逛逛去,細心的你會發現每家每户的大門上都掛上了綠油油的艾蒿和五彩繽紛的手工紙葫蘆,清風微微地吹着,這些傢伙就搖晃着,舞蹈着,美麗極了,同時還瀰漫着淡淡的清香。艾蒿還是一種藥材,孩子們身上起了紅疙瘩時,把它放在水中煮一煮放入澡池中,洗一洗,小疙瘩便會神奇地消失了。人們還把它掛在大門上,聽説還可以辟邪呢。

家鄉的端午節雖沒有驚心動魄的龍舟比賽,也沒有煩瑣的禮節習俗,但它淳樸而厚實,就象一首輕音樂,和諧而温馨,時刻流進我心頭。

  端午節的作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

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説到端午節,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説,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外婆説:"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

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説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説:"

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説:"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在位子上,説:"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説:"看你這隻小饞貓,好!

  端午節的作文5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粽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為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粽跟涼粽。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為粽子的清香跟家人團聚的温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為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歎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為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為後世典範。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説,好好享受那一份祥跟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跟,處處跟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為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粽,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温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節的作文6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們的風俗,但在我小的時候卻不知道粽子是何物。倒是端午節吃雞蛋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八十年代末的鄉村,雞蛋真是稀罕物。一年能吃幾次雞蛋呢?怕是屈指可數。在我的記憶裏,生病的時候,母親會煮個雞蛋給我補補身體。其實是讓我高興高興,一高興病就散去了大半。再就是過生日的時候,蒸兩個雞蛋糕,吃起來可比現在的蛋糕香多了。或者來客人了,炒幾個雞蛋當菜,那是吃不了幾口的。而最能盡興吃雞蛋的時候就是端午節了。

端午節那天,母親老早就起牀了。我常在睡意朦朧中聽到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聲音。其實,每一個早晨母親都會早早起來為我們做飯,母親總是躡手躡腳的,生怕驚醒我們。那??的聲音成了我兒時最温暖,最甜蜜的記憶。等到我們起牀時,母親早已煮好了一筐雞蛋,偶有幾個鴨蛋,鵝蛋。伴着艾草的薰香彌散在一個個端午的清晨,真讓人驚喜和陶醉。

農村的五月是繁忙的季節,田野裏,滾滾的麥浪在陽光下閃耀着金黃的光芒,像鄉親們那舒展的額頭般溢滿了喜悦。端午時節多是麥收時節,這一筐雞蛋是積攢了很久的,為着端午,也為着這麥收時節犒勞自己。揣着雞蛋,跟着大人去碾壓打麥場,去地裏拾麥穗,去打麥子。那是我關於勞作最初的記憶,那時卻不感到辛苦。常隨着大人一起高興,一起憧憬着稻穀滿倉,憧憬着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裏當然得有雞蛋吃,而且能隨便吃。其實孩子的願望就是這麼簡單而具體,端午的雞蛋能吃好幾天,那就是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了。況且吃幾天也不感到膩歪,剝開雞蛋仍是清香饞人。我常想,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個玩具,一種零食,就能帶給孩子莫大的驚喜與快樂。而那又不僅僅是物質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滿足。

這也常常讓我感慨現在的孩子,他們的快樂在哪裏呢?物質極大豐富似乎吸引不了他們。我女兒上一年級,雞蛋變着法子也不想吃,糖果挑着吃,牛奶喜歡這種,不喜歡那種,玩具擺滿了房間……她不會理解一個雞蛋為什麼會給我們的童年帶來那麼大幸福感。他們是在城市裏圈養的一代,寫作業,上輔導班是他們的最重要的事情。六一節沒佈置作業,女兒高興的蹦得老高,看着她那麼高興,我卻感到了一絲的悲涼,為他們的童年。這更讓我眷戀與懷念我們兒時散養的歲月,也感謝那個時代。廣闊的鄉村任我們馳騁,鑽麥垛的興奮,採桑葚的快樂,捕知了的驚喜……

又是一個端午節了,我會在街上買些粽子,收拾一桌菜,和家人圍坐在一起,細數着過往的歲月。不會煮雞蛋了,在這個雞蛋幾乎成主食的年代仍會常常想起,想起兒時的端午,想起母親煮的那香噴噴的雞蛋,也想起那割麥時節勞動的場景。

  端午節的作文7

端午節又有許多別名,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解粽節、女兒節、端禮節、菖蒲節等等。端午節的來源不確定,有很多説法。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説。

端午節家家總會飄來陣陣粽香。各種口味的粽子總會博得人們的歡心。尤其是小孩子,總是圍在大人們身邊,津津有味的學着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看過白蛇傳的人都對雄黃酒有一定的印象吧。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説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更應該發揚廣大。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

  端午節的作文8

端午節由來已久農曆五月對應地支中的“午”。“巳”、“午”、“未”三個月是夏季,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巳”是火的出生狀態,“午”是火的極盛狀態,“未”是火的衰墓狀態。火氣到了極盛的狀態,也就是陽氣達到了極盛狀態,就會物極必反,陰氣開始產生。五月初五是五月的開端,從此之後,陰氣開始產生,並逐漸增強,是陽氣強盛的頂峯,又是陰陽變化的開始。大家都知道“否極泰來”這個詞,否卦(三陰在下,三陽在上)是七月,它的極限就是代表十月的坤卦(六爻全陰);但是,與此相對應的還應該有個“泰極否來”,只是因為人們喜歡事情從不好到好,所以,不大提這個詞。泰卦(三陽在下,三陰在上)是正月,它的極限就是代表四月的乾卦(六爻全陽)。因為到了五月初五時,已經開始“泰極否來”,所以,中國人很重視這個轉變,而且要通過一些方法來消除陰氣開始強盛可能即將帶來的不祥之氣。

為什麼又把時間定為“初五”呢?一方面因為“五”與“午”諧音,“五”字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氣相交合,與“五”相對應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轉化與過渡;另一方面,中國的“陰陽合曆(即農曆)”每月的開端並不是“七年級”,而是根據那個月的“節”(二十四節氣中的節)來確定,比如一年的開始不是從正月七年級開始,而是從立春那天開始,夏季不是從四月七年級開始,而是從立夏那天開始,因此,夏季的開始結束是到夏至,初五前後正是夏至的時候。

從五月是陽氣極盛、陽氣是正氣來説,“端”是“正”的意思;從五月是陰氣開始的時候,所以也可以説是“初”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可以稱為“初五”。因為“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五月正是“午”月,因午是陽氣極盛而同時轉衰的時候,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稱重五或重午。因為端午是天地之氣陰陽轉化的過渡點,此前是一年中陽氣由初生到極盛,此後是陰氣從初生到極盛,所以又叫天中節。如此等等,還有很多,不再多加解釋。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等等。其中,紀念屈原説為這個節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是後起的;三代夏至節説是與我國的歷法緊密相關的,應該是較早的,雲塵子主張採用此説;惡月惡日驅避説與我國的歷法和術數觀念有關,與第二説並不矛盾;吳越民族圖騰祭説帶有明顯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圖騰作為切入點來加以説明,是近代以來的説法。

  端午節的作文9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來了又去了。

看到粽子,我總是在不經意間想到了端午。

時光總是過得好快,白駒過隙,一晃即至。兒時總覺得人生的路太長,時間總是太多,總是不緊不慢,沒有想得那麼多,日子總是悠閒,心情總是舒暢。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童年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段完美與快樂的時光。對於我而言,今年的粽子不比兒時的香。

好懷念兒時的粽子啊,是那麼的格外香甜,那麼的鬆軟可口,回味悠長。沒有今天的食品添加劑,沒有進行人工造色,不用防腐,隨煮隨吃,總是帶着片片新鮮粽葉的縷縷清香。

記得兒時每年端午,就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而去外婆家總是我們兄妹倆最快意的事情了。既好玩,又有好吃的,雖然就是極為簡單、極為平常的,一些外婆親自炒作的地瓜片而已,放到口裏嚼起來卻是那樣的香。

還在出發前,腦海中就已浮現出了外婆的身影,早就依在門口,靠在門框上,用雙手搭在眼眶上,做成一個望遠鏡,兩道慈祥、和善和深帶笑意的目光向遠方眺望,穿過片片田疇,越過那長長的山坳,迎接我們的到來。

終於出發了。一路上,歡呼雀躍,你追我趕,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用不夠的勁了。還只到中途,就已體力不支,連問媽媽,“還有多遠?”“還要多久?”真是望眼欲穿,心早就飛到外婆的身邊了。

好在爸爸早有準備,挑了一副竹蔑製作的籮筐。連忙跳入籮內,一路悠悠晃晃。一時興起,在籮內歡歌笑語,一路欣賞風景,一路唧唧喳喳,指指點點。興致一來,還故意攀着籮筐的繩子晃來蕩去,全然不顧爸爸的汗水在白花花的陽光下默默流淌,晶瑩發亮……

好不容易,終於到了。一段十八里的路程,十八道山彎彎,好似過了幾日的時光。可以噓一口氣,我們終於見到外婆了。外婆早就靠在門框上,看到我們,第一句話就是“洪兒,怎麼才來呀?”

此時外婆正在鍋裏煮第一鍋粽子,鍋內水聲鼎沸,還在屋外幾十步外就已聞得那一絲絲沁人心脾、爛熟於心的清香。

於是,我們又吵着外婆“我們也要做粽子!我們也要做粽子!我們也要做粽子!”。外婆連連應聲道,“好!好!好!”,於是我們兄妹兩人和早就到了,亂作一團,滿屋亂竄的表兄表妹們忙拿起砍刀,跟隨着外婆到屋後的堪上,砍取扎粽子所用的棕葉,再摘來粽片,清綠綠的一片片粽葉子,摘後用剪子去掉尖尖的頂角,剪平葉頭,然後一片片放入腳盆中用清亮亮的山泉水一泡,仔細清洗後,更加地綠得閃閃發亮。

當外婆調製好經浸洗後的山糯米後,一端出盆子來,剛一現眼,我們就跳了起來,搶着圍攏過去。我們早就急不可待了。學着外婆的樣,“鬼畫符”般的紮起粽子來。有的是全然扎不攏去,翻來覆去就是不像一個粽子,有的是扎得稀稀鬆鬆,一下鍋煮就散了。外婆也不責罵,總是笑意盈盈,誇我們“扎的好!扎的好!扎的好!”

當粽子出鍋後,撈出水面,透着滾蕩的熱氣,剝開清香的粽葉,一個黃燦燦的粽子就一覽無餘地展現在你的眼前了,不待你張口,口水早就流了出來……

外婆去了好多年了,再也沒人親手扎粽子了。市場買的粽子,已經不再是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放到嘴裏,無論如何也品嚐不出童年記憶中粽子的那般韻味,那股清香……

現在的孩子和外婆也沒有那麼親近了,連一個小小的粽子也吃不出什麼味道來了。

平日街頭隨意可見的粽子,我總覺得沒有端午的香,心頭總是少了一股端午的氣息與韻味。

年年端午,可現在的孩子們似乎已經不屑於吃粽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10

這是記憶中飄香的端午,放在心裏溢滿了馨香,今兒把艾香散飛,凝成一隻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題記

青青艾香飄端午,濃濃情思粽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萬家歡樂樂萬家。

端午時節梅雨紛飛,龍舟競渡江河湖海。急鼓聲聲震天響,萬水千山“粽”是情。一年一度的龍舟節,粽子節,在中國神州大地各處沿襲上演。端午趣事,還是童年時最為好玩,我的思緒又隨着粽香,回到了歡樂的兒時記憶深處。那裏有我可愛的家鄉,歡樂的童年往事。艾葉青青門前掛,粽香濃濃四處飄。憶起童年家鄉事,幾多歡樂幾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菖蒲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們最為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為家裏做點事啦,我們成羣結隊,興高采烈地上山採青,把那一簇簇綠色青翠的散發着草木清香的艾葉菖蒲等青藤採下來,順手用一根青藤綁起來,紮成一小捆,拿一根樹枝或竹枝穿插着,兩小夥伴一組,快樂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趕。然後把摘來的艾葉等青藤分了,因為不夠高,拿上個小板凳墊在腳下,把採摘的艾葉菖蒲掛在自家的門前,那綠色青翠的艾葉,散發着濃濃的植物天然香味,好聞極了。我們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裏,喜上心頭,也為那些獨居老人家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邪什麼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麼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這種傳統,到今天媽媽每逢過年過節的,都會像以前那樣,到青草涼茶鋪買來給我們弄葉子水來洗澡。只是現在遠離了鄉土,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採摘的樂趣了。童年端午樂趣,也唯有在夢裏依稀了。

端午節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時我們家鄉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麼多種類,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裏。做成的粽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粽子,輕沾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味。

包粽子時,我們小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哈哈,因為不在包只在吃,那時的我們確實是好吃的,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平時沒有什麼好吃的,逢年過節的,就最高興了,因為有好吃的在等着我們了。不像現在的小孩子,吃什麼都是長不好,也不知吃什麼叫滋味,像童年的我們,吃嘛嘛香,多簡單多快樂的童年啊。

  端午節的作文11

端午的味道,是盛開紫羅蘭的芳香,淡而優雅。

端午的味道,是綻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

端午的味道,是開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

端午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記憶憂新,

臨近端午,就會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學才子,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氣質過人。他在戰國時期創下業績。他不光創下業績,還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轉變為個人歌獨立創作的新紀念。他是文壇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棄兒。他每次都想一心報國,讓自己的國家像一隻雕聳立於大地上,卻總是遭遇小人的妒忌與報復,是自己的辛苦遲不被採用,最後在自己臨死前創作了一篇,用血和淚寫成的憂國之恩的柔情長詩《離騷》。

詩創作後,他帶着滿臉的憂傷和憤怒來到了江邊看着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彷彿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沒有被人發現。他帶着冷笑,縱身一躍跳入這冰冷的河水中,讓他沖洗着自己的身軀。他走了走的淒涼與悲傷,只是他對國家的愛太深了。

他熱愛祖國,堅貞不屈的精神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坦然面對以,死報國,顯出他是多麼地熱愛自己的國家他打意凜然的豪傑氣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深思。

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報國情懷為祖國為人民的安居樂業以幸福做出我顯得努力。端午的味道是有氣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樣甜。

端午節這天,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日子,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品嚐這美味的粽子。今年我的叔叔嬸嬸都回來團聚,共度端午。我們家的粽子都是母親自己親手抱的,母親在廚房裏忙來忙去,我和姐姐在屋裏看書,可我的思緒早就飛遠了,想起了去年我們家的粽子不是母親親手抱的,而是從小攤上買來的,蒸好之後,我滿懷希望,可剛嘗第一口,我想被潑了一瓶水一樣這個粽子一點也不好吃,我嘟囔這,母親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我,温柔的説:"吃都吃了,還是下回母親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淚都流出來了。突然聽見母親那清脆的聲音,粽子好了,我的思緒才飛回來,我看着桌子上熱騰騰的粽子,臉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飯桌旁,邊吃邊講着端午的來歷與意義。大家都是興高采烈。我看着這樣一桌團圓飯,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就是遊子們回家團聚的喜悦與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開的花團;頑強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練的意志與頑強,綻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種種傳統的習俗,是那衷心報國,是那家家户户團圓,弘揚了端午的主旋律。

端午的味道,與眾不同。

  端午節的作文12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説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説起。

傳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説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粽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為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阿,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阿!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粽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13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今年開始,端午節那天要放一天的假,這是讓很多過“洋節”的人返璞歸真過傳統節日的一種方式。端午節是星期天,是公曆6月8日,城裏會有很多鄉下人把艾和菖蒲背來賣給城裏崇尚端午節習俗的人們。到城裏生活後,以往的端午節,都要按照“端午”的習俗,一早到街上買艾和菖蒲回家懸掛或者插於門楣和中堂,以驅魔驅鬼,吃點早飯後,一家人找個地方去爬山遊百病,把一身的病遊掉,讓自己身體健康、快樂平安。

小時候過端午節,父母還要按照最傳統的習俗,兑雄黃酒來飲,之前就要購買一些獨圓蒜,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晚上,晚飯之後,用飲剩的雄黃酒來灌獨圓蒜,把灌了雄黃酒的獨圓蒜,用布包裹好,讓每個人都有一個,揣在上衣的荷包裏,以避邪驅瘟。這些都是小時候的記憶了,成年後回老家過端午節,父母會給我灌雄黃酒獨圓蒜的,我會放在上衣的荷包裏,揣到噴香乾癟也捨不得丟,那是父母給我的護身符啊。

端午節是忙碌的,因為這個節日正是插秧的季節,小時候,我們不懂忙緊,還沒有到端午節,就要提前琢磨節日那天到哪裏去遊百病,實際是就是藉口不做事情,藉口出去玩,父母早知道我們的心事,對我們出去遊百病,從來沒有責怪。

農村的端午節,在我們老家沙家馬場那裏,既沒有賽龍舟的活動,也沒有其他慶典活動開展,而遊百病是傳統,應該説絕大部分都出去遊百病。當然,在城裏要懸掛和插的艾、菖蒲是到街上去買,去晚了還不一定買得到,而在老家,滿田坎都是,去挖幾兜,折幾株就行了,不像城裏顯得緊缺和珍貴。而城裏的端午節雖然熱烈,但和老家那裏的比,就是不熱鬧,氛圍也特別淡。因為端午節要吃的粽子,老家那裏喊叫棕巴,這些都不用自己做,去買就行,吃的鹹蛋也一樣。至於喝雄黃酒,很多知識人士在各種媒體上説那會有損身體的健康,所以,就很少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了。到了城裏生活的父母是比較頑固的,所以依然堅持他們對端午節過的習俗,一絲也不改。

父母的固守,有他們的理由,該不該固守呢?

也許就是我們不像父母那樣頑固而去固守那些本來就是健康而又是有紀念意義的節日習俗,甚至忘記了,去追求一些刺激的“洋節”風尚,所以韓國人才把本來就是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為他們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是抱石跳的汨羅江,以身殉職的,那汨羅江沒有在韓國啊,這麼多年弔祭屈原的習俗,怎麼就成了韓國人的了呢?這不能説不丟我們的臉啊,自己的東西,不珍惜,變成了別人的,我們如今要開展類似的活動沒有的專利,能怪韓國人嗎?

端午節真的來了,還有一天假期,我們該怎麼過呢?

  端午節的作文14

這個端午節對我來説比較特殊,從小到大第一次離開家鄉在外地過端午節,雖然沒有親人陪伴在身邊,卻有一羣真心的夥伴,有着不同的感觸。

記得小時候,母親總會在端午的時候給我煮個鹹鴨蛋,吃着金黃流油的鴨蛋黃,心裏總有一種説不出來的美麗。那時候還就行鄰里間互送食物,我最喜歡隔壁嬸嬸家送來的糖糕了,一大早嬸嬸會把剛出鍋的糖糕送我家來,我總是還沒醒,然後後再媽媽的叫喊聲中我很不情願的起牀了,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到嬸嬸手裏的糖糕,頓時就精神了,來不及説謝謝就要拿着去吃,這時總會被媽媽笑着罵我沒禮貌。然後嬸嬸就在和媽媽的説説笑笑中離開了。用不了多久,媽媽也會讓我送東西去嬸嬸家,或是兩個鹹鴨蛋,或是幾個糯米粽。童年的生活真是美好啊。

轉眼間,我上了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沒有聽媽媽的勸報省內的學校,一個人去了千里之外的城市,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直到現在媽媽還總是抱怨我離家太遠,跟我説隔壁的誰誰端午節放了3天假都回家了。每每聽了我都要難過半天,但是我不曾後悔我的選擇。在這裏我也遇到了一羣真心的小夥伴,他們如親人般真誠待人。

在假期的第一天也就是端午節那天,我們宿舍沒有回家的一起去華強北體驗了一次VR,感受科技的魅力。晚上的時候我們還一起吃了烤魚,我們宿舍的小可愛還説餓死了,這次我要扶着牆進,扶着牆出,你們都不要攔着我,我們都笑着罵他沒出息。總之,氣氛很融洽,我們玩的很開心,吃的也很開心,愉快的一天過去了。

假期第二天,因為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的原因,我去聯繫開展活動的社區,雖然一直下雨,但是並沒有阻擋我的熱情,我一個小夥伴一起去社區的居委會和他們溝通,很幸運,他們對我們的項目也很感興趣,所以不費力氣的談成了。我和朋友一看時間還很早,於是我提議出走走。想想,用騰訊的產品這麼多年了,如今來了深圳,怎麼能不去看一下呢,於是搭地鐵來到了高新科技園,離得很遠就能看到“騰訊”兩個大字頓時被它宏偉的建築所折服,果然是財大氣粗啊,但是遺憾的是騰訊大廈並不接受外人進入,所以沒能進到裏面參觀一下,很是遺憾。其間我還百度怎麼才能進入騰訊大廈,可是都沒有實用的答案。

看完騰訊大廈,我們就來到了深大,深大的校園很大,沒有能好好看一遍校園,下次一定要再去接着參觀。

從深大出來時間已經不早了,於是坐公交車回到了學校。

假期第三天,我哪裏也沒去,待在宿舍一整天,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立項書給完成了,很累,比出去走一天還累,但是看到自己親手帶了一個團隊,心裏還是很開心的。

  端午節的作文15

每當快到端午節,媽媽和外婆採辦過節的東西時,我這個小饞貓就忍不住央求外婆多買點糯米。因為每次過節,外婆包的粽子總吃不夠。

在我們這兒流傳一首歌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們這兒都要賽龍舟,家家户户還要包粽子、吃粽子,整個小鎮都飄散着粽葉香、糯米香。

每到端午節,外婆就忙碌起來:到山坡上採摘粽葉、選糯米、泡糯米。一切準備就緒,外婆就坐在院壩裏包粽子,我們一羣小孩就圍在一旁觀看。只見外婆隨手拿起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再熟練地左手一彎,右手一扭,粽葉瞬間變成了一個“小漏斗”,舀幾勺糯米放入“漏斗”中,再將“漏斗”上的粽葉往下折,蓋住糯米,迅速用一根細細的棉線將粽子紮緊,一個三角形的、胖乎乎的“小娃娃”便魔術般地誕生了。每每這個時候,我們都在一旁看呆了,手也不自覺地拿起粽葉學起來,每次把糯米撒的到處都是,手裏也長不出一個三角形。我泄氣地坐到椅子上瞪着外婆那雙靈巧的手,好奇地問:“外婆,你的手有魔法嗎?怎麼到了你的手裏三角形就立起來了?”外婆總是拍拍我的小腦袋,神祕地一笑。不一會兒,幾十個粽子就在外婆的巧手中誕生了。我興奮拉着外婆的手,嚷嚷着:“外婆,快!煮粽子了!”外婆慈愛地捏捏我的小鼻子:“小饞貓,就知道吃!”煮粽子的過程是最難熬的。一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去了,我簡直度秒如年,坐如針扎,一會兒跑去廚房瞧瞧,一會兒又問外婆到底好了沒有?忽然,一縷純香撲鼻而來,我欣喜地跑進廚房,剛想揭開鍋蓋,外婆攔住我,説:“看你猴急!粽子一定要用細火慢慢煮,這樣才軟糯,耐心等吧!”我和哥哥姐姐們只好聽話耐心等待,忍受着棕香的折磨。

“粽子好了!”隨着外婆的一聲吆喝,我們立刻撲到廚房,只見盆子裏的粽子一個個脹着肚子,冒着熱氣,好像在招呼我們快上。我們迫不及待地伸手一抓,“呀!好燙!”“燙死了!燙死了”我一看,哥哥姐姐們和我一樣的遭遇,一個個都使勁吹着被燙紅的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哈哈大笑起來。

終於吃到粽子了。我們幾個迅速拿起粽子,剝開粽葉,白白胖胖的身體滾到碗裏,顆顆糯米飽脹、泛着油光,飄散着粽葉和糯米混合在一起獨特的香味。忍不住大咬一口,軟軟的、滑滑的、綿綿的,慢慢地嚼,還有一股香甜味。如果在蘸上白糖味道更好,更鮮美。

現在粽子的口味越來越多,有臘肉、豆沙、蟹肉……每到端午節,超市裏、商場裏都擺滿了各種包裝精美、各種口味的粽子。可我最愛的還是外婆親手包的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16

臨近盛夏時節,在我的家鄉伊犁,河谷總以它極富層次感的面貌醉心於人。正當大片的薰衣草盛開時,我們也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提及端午會讓你想到什麼?它不似清明微雨,滲透出緬懷故人的肅穆與情思;也不似中秋月圓,總是照亮遊子的漫漫歸途。它只是不緊不慢,出現在萬物生長麥浪翻滾的炎炎六月。在我所生活的邊城小鎮,當這個以紀念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在龍舟前的.鼓聲和碧波中浩瀚前行‘到達’這裏時,既無菖蒲艾葉在屋檐下的迎風飄擺,也無雄黃酒熱辣的餘味縈繞心間。然,它卻成了我們童年記憶裏最清涼的回憶。

既言清涼,自然無狂語,兒時無忌的我們自那一日伊始,便挽起褲管和衣袖,開始了潑水的狂歡。小城被縱橫交錯的溪流所環繞,它們源自天山融水,清冽又涼爽,成了我們歡慶這個節日最重要的‘工具’——我們完全把端午當成潑水節來過啦!母親自那日在孩子背起書包上學堂前,便早早備下舊衣,這樣就算被哪個不安好心的傢伙潑了髒水也無礙,因為知道自己的孩子免不了捲入一場‘浩劫’,索性就破罐子破摔。想想那時我的母親簡直可愛極了,現在依舊記得她目送的背影和話語的回聲——可記得打濕了的衣服儘早脱了,穿上揹包裏的乾衣服……

我們或拿着臉盆,條件好些的自備水槍,還有拿飲料瓶在蓋子上戳幾個洞,見了熟悉的身影便一溜煙似的衝上去,用力擠出一道長長的水線。而我的小心臟還沒走到校門口就提到了嗓子眼

兒,眼前的混戰已一發不可收拾,我儘量在混戰的人羣中努力抽身,可到了教室便再難逃無處可躲的水花了。他們從你能想到的所有角落噴湧而出,尤其第一股水灑在後背,那種直入心懷的刺激與透心涼,便將那僅有的矜持都踩在了腳下,渾身都着了魔似的狠命潑回去。迴盪在人羣裏的釋放和大笑,閃躲與偷襲,即便平日裏不怎麼搭話的同學,此時都熱烙起來,只是在無盡的歡顏裏擺脱課業的負累,因為那一刻,只充盈着我們心裏最簡單的快樂。

每一年都逃不過班主任老師的怒目與責罰,卻每一年都甘心情願去擁抱那難得的國小時光。等回過頭在看,我們竟忘了那些年正飛快地遠離我們,成了永遠無法交匯的夏日時光。

我們撿拾着過往時光的碎片,那些最美好的部分,或多或少都與不同的節日相關。而後的每一年,當熱騰騰的粽子擺在眼前時,它們或改變着味道——從最初的紅棗糯米演變成肉餡兒、紅豆餡兒甚至海鮮餡兒……而我總會想起那些年,想起我最親愛的同學們。

多少年過去,我仍舊最無法忘卻的端午時光,還是與‘潑水’有關的日子。

  端午節的作文17

對於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端午節其實是為了紀念一位非常偉大的人——愛國詩人屈原。那是,屈原被敵人抓去做俘虜,於是選擇了跳河自盡。以後,人們為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朝江中扔食物給魚蝦們吃,之後便有了粽子。説到粽子,我便記起了去年的端午節——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藍藍的天上只飄着幾片薄薄的雲,太陽照得到處都是暖洋洋的,不時刮過一股小風,給人們又添加了幾分清涼。在這麼好的天氣當然也會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悦的心情並不只是因為天氣好,還因為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端午節必備的東西——粽子。在外面,人們一般都是在外面買,但是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樣了,家裏的老人早早的就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繩子,糯米。一切準備就緒後,大家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粽葉,把其中一頭捲成一個漏斗狀,往裏面放一些糯米,然後在想一個方向包粽葉,把最後一點小尖包進粽葉裏,最後用繩子包一下,一個胖鼓鼓但有稜有角的粽子就做好了。看到這裏,我手也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片粽葉就開始包起來。我一步步仔細地做着,學的有模有樣的。只差最後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繩子把粽子綁了起來。終於大功告成了,看着我的作品,心裏美滋滋的,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推移,粽子也越來越多了,最後就差把粽子煮熟了。

大家都陸續醒了過來,粽子也下鍋了,一股濃濃的粽香味飄在空氣中,吸入的空氣滿滿的都是粽香。我們幾個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不等粽子煮熟出鍋,我們就圍住那個鍋,圍成了一個圈。過了一會兒,粽子要出鍋了,大人們要我們往後退了幾步就開始拿粽子。一揭開鍋蓋,鍋裏熱氣直冒。一股股白氣升到空中,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股粽香,濃濃棕香直往我鼻子裏鑽,讓我更加的迫不及待。等着等着,終於等到了。

桌子上有四五個碗裏都裝着粽子,那一個個粽子真是誘人啊!胖鼓鼓的,還散發着濃濃的香味。還有幾碗小菜放在旁邊,都很爽口。大家都圍着這個大圓桌,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看着人都齊了,就開動了。我手疾眼快挑了一個大的遞給奶奶,因為這些粽子大部分是奶奶包的。然後又遞給了爺爺、姨奶奶、舅爺爺……最後我才拿起一個開始吃。我先解開繩子,在慢慢的剝開粽葉,對着那香噴噴的、軟軟的粽子咬了一口,嗯!真的好好吃啊!那濃濃的粽香一直留在我的脣齒之中,難以忘懷。最後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這次早餐。

讓那濃濃的粽香永遠飄在端午節吧!

  端午節的作文18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着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薰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着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裏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裏,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着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着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説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點評:本文很有解説詞的味道。作者用飽蘸深情的筆墨將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些夾裹着端午節濃厚味道的傳統習俗一一給我們奉送出來,不僅看着美,而且聞着淳,讓人心馳神往。

  端午節的作文19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為紀念這位為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粽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為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打開粽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眾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咱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為“粽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泱泱大國,在這期間,有許多值得沿襲的傳統和文化。當然,咱們的思維不能一成不變,要進行適當的篩選,適當的改進。但將它們統統淡忘是萬萬不可的,有人會説:咱們每年也都在過端午節,不能算淡忘。這話聽起來不錯,可是仔細想想,咱們除了在“過”端午節之外咱們還做了些什麼,還由於節日有過什麼樣的心靈觸動嗎?節日總歸是要過去:庸庸碌碌,平平常常和往日一樣消磨一天的時間,只是食譜變換,增加了一道“粽子”,還要被挑三揀四。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也許人人都會在那天想起屈原的投江,但不知能有多少人真正為他投入江水時飛濺的愛國情緒所震動?咱們正在腐化歷史的精髓,壓縮古人的情操,折斷傳統的翅膀。

反觀韓國,不論端午節的起源是非,先看看他們對傳統的尊敬:孔子所宣揚的禮儀在很久之前傳入韓國之後再也沒有中斷過,韓國人對禮儀的遵循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他們對孔子的崇敬也超過了中國人,咱們只會死記硬背那論語,而韓國人早就將論語付諸於行動。在10年動亂期間,中國人批判孔子精神的年代,他們卻對者這為禮儀之父頂禮膜拜,也真正將孔子的精髓拜入信仰之中。咱們辨證多年之後,才發現孔子精神需要取捨地保留,而黃海彼岸的國度卻將其日益完善。近年來韓流之風颳得國產電視劇站不住腳,從他們的電視劇中,很多中國人驚歎那裏的禮儀,要去學習,效仿,但那其實是咱們的祖先創設的傳統啊!那咱們還有什麼理由批判端午節的歸屬呢?自己不珍惜傳統,把傳統的歸宿交給尊重崇敬它的民族真是理所應當。

引用一句論語:“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在題目中寫下“我家鄉的…”就是想讓大家明白,傳統不能丟,不能全盤否定。由於,端午節永遠是咱們家鄉的節日,是每個中國人懂得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20

“嘿,譚馨懿,快點起牀,快點!”在媽媽的催促下,我很不情願地從牀上坐了起來,滿屋子都是雄黃酒的味道,窗外傳來了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他們正在院子裏嬉戲打鬧。

原來是端午節到了。

意識到這點,我興奮地翻身下牀,發現外婆和媽媽已經在廚房裏忙碌,灶上的鍋歡快地冒着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彷彿也在慶祝這美好的節日,外婆一轉身發現了我,趕緊笑呵呵地把我拉到跟前,用粗造的手指蘸了雄黃酒,在我腦門上端端正正地寫了一個“王”字,我“咯咯”地直笑,同時嘴裏也被媽媽塞進了一個黏糊糊的東西。

“啊,是蛋黃粽子!”我津津有味地嚼着,真香。“可是,為什麼端午節總要吃粽子呢?”心中的大問號不聽話地冒了出來。

“傳説當年屈原投汩羅江自盡後,愛戴他的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掉他,就用糯米和其他的食物做成一個包子形,裹在清香的荷葉裏,再用絲線纏好投入江中(現在俗名稱粽子),以祈求屈原的完整形象。”背後傳來舅舅解釋的聲音。

“快來看,快來看,龍舟賽快要開始了!”弟弟在客廳裏大聲地吼着。我來不及怕燙抓起兩個剛起鍋的粽子衝到客廳扔在茶几上,電視裏划龍舟的盛況讓我激動不已,因為我們剛學過課文《樂山龍舟會》,這次轉播的正是樂山龍舟賽況。

江邊已是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在攝像頭的帶領下,我看到了江岸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綵帶,綵帶在空中歡快地飄蕩,十幾張長案上擺滿了鹹鴨蛋、粽子和各式各樣不知名的、五顏六色的食物和水果,我能感覺到這些食物發出的香味,我和弟弟不約而同地相視大笑,趕緊用手擦拭嘴角邊快流出的口水,抓起茶几上的粽子美美地吃起來。

在主持人激動的解説聲中,十隻美麗的巨龍飛奔入我的眼簾,鑼鼓聲聲,吶喊聲聲,每條巨龍上一二十個健碩的漢子揮臂如飛,“加油、加油”弟弟已是仍不住大聲嘶喊,外婆和媽媽捂着耳朵也跑到客廳,“快,關點聲音,耳朵要震破了。”弟弟抓住遙控板躲到沙發後,舅舅用手剛關小了聲音,弟弟又按大了,外婆跑到沙發後抓弟弟,弟弟笑呵呵地躲閃着,一時間客廳也熱鬧了起來,我也興奮地在沙發上上竄下跳,媽媽似怒非怒地看着我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又回廚房了。

“三號贏了,三號贏了,耶!”弟弟抱着我使勁地又搖又吼,在這熱烈的氛圍中,我竟感動到熱淚盈眶。

“明年我帶你們去看真正的龍舟賽。”舅舅激動地説。

五月初五的天空,可能是一年中最燦爛的,人們以這樣的方式慰籍愛國詩人屈原已是再好不過,我站起身走進書房,取出《屈原詩集選》默默地品讀起來……

  端午節的作文21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親人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每年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商州地下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範圍,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回憶,尤其是端午節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年輕女子。

是她一個幼小生命需要奶水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懷抱,我她懷中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需要,她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距離把我拉離了她懷抱,但我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種子深深種了我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期盼,通往鄉下小路和小橋,奶媽家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圖畫。

那時候每年端午節,我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清香和香包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着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棕子,裏面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吃起來軟軟,甜甜,香香,我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這幾天,我主食就是奶媽棕子,我一直到現都認為奶媽棕子是最好吃,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藍子上還掛着奶媽親手做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小棕子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脖子上學校向女同學炫耀着,高興着,美着……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大盆子邊上,拿着棕葉包着米和豆兒,拿着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一邊包着手裏,一邊教着我,還把我包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棕子不是找不着,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媽媽,女兒現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記憶中,那是什麼樣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美記憶,美味道,美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22

在我們中國,一年當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有國慶節、端午節、兒童節、教師節……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中國過端午節那可是大有講究的:據説,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愛國人士,聽到自己的國家已經被其他國家攻破時,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汩羅將,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現在,人們便有了過端午節時,吃粽子、賽龍舟的民俗。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奶奶教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三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四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暈!感情粽子包出三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啊,我終於學會了。

標籤: 端午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l3mnp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