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推薦】端午節週記模板五篇

【推薦】端午節週記模板五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轉眼一週又結束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實,收穫良多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週記吧。但是週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週記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端午節週記模板五篇

端午節週記 篇1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着包粽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和粽葉,接着將粽葉放鍋裏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粽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粽子。“動手吧!”奶奶説。我和媽媽相視一笑,因為媽媽是第一次包粽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是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和媽媽各自拿起粽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為是初次包粽子,媽媽笑着説:“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裏那不成形的粽子,哈哈大笑起來,和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粽子就來煮粽子,我將奶奶包好的粽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接着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粽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着我愛吃的蜜棗粽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

端午節週記 篇2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説説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説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 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説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了。雖然在商店裏的粽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悦、充滿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 篇4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家一起包粽子。媽媽早上很早起牀,到市場買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後,我把一塊綠豆沙塞了進去,再放一點糯米。

最後,我想用竹繩把粽子包起來,但是糯米總是從下面的小孔露出臉來,我用夾子把那個小孔夾住,可是媽媽説:“不能這樣,待會兒怎麼煮啊。”我把夾子取了下來,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孔縮小。

最後,我順利的做好了第一個粽子,我越做越有勁,一共做了18個。我把我的幾個優秀作品拿去煮。一會兒後,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開竹葉往嘴裏送,頓時,一陣芳香在嘴裏飄來飄去。吃完粽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們一家人吃完了粽子,便舉行了一個小遊戲:把三個不同的人包的粽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嚐出那一個是自己做的。我一開始,總是品嚐不出我做的粽子。最後,我發覺了最後一個粽子的`底部,有一塊綠豆沙露出了來我高興的指着它,爸爸開翻下面的答案,結果被我猜中。

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週記 篇5

“蘆葉裏包着一隻小白狗,扎一槍咬一口。”這個迷語你能猜到是什麼嗎?答案就是粽子。説到粽子,大家就會想到一個節日——端午節。因為只有在端午這個我國的傳統節曰裏,家家户户才會吃粽子。那麼,你知道端午這個傳統的節日是怎麼來的嗎?那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離騷》《九歌》這兩首偉大的詩作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的作者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丹陽人(今湖北秭歸),是楚武王的後代,他對當時的國君楚懷王忠心不二,可是國君對他卻不信任,而一些不懷好意的大臣又對他進行排擠,苦悶與不得志讓他選擇了一條不歸路——投汩羅江而死。

因為屈原在老百姓中有很高的聲望。屈原死後,老百姓為了懷念他,擔心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人們就把米飯和其它魚蝦愛吃的東西裝在竹節裏把竹節投入江中。久而久之,演變成了用蘆葦的葉子把米包好,外面用細線把它紮緊,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吃粽子的模樣。

端午節還有很多其它的活動,比如: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等。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活動,一直流傳到今天。而掛艾草,這當然也是端午節一種必不可少的活動,因為古時侯艾草的含意就是保平安,為了讓屈原平平安安地走,家家户户都把艾草掛在家門口。

通過以上的介紹,你是否對端午節瞭解了呢?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的端午節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nn50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