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議論文

端午節議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議論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端午節議論文

端午節議論文1

今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就是相同的。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大家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説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説起端午,大家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大家先開頭説起他吧,可此人到底就是何方神聖?他就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就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就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別人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就是再來説説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麼樣這就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就是不就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就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大家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就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就是悲壯的詩歌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端午節議論文2

屈原投江的故事,據説就是因為古時候有一個皇帝非常喜歡屈原,而其中有一個大臣忌妒他,那一個大臣就向皇帝一直説屈原的壞話,讓皇帝把屈原開除,屈原因此過度傷心,農曆五月五日中午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屈原投江的故事從古自今流傳着,也有悠久的歷史了,這個故事在我心中,也一直給我深刻的印象。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就是農曆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一邊包粽子,一邊談天,包着包着,也到晚上了。親戚朋友全都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享受着天倫之樂。玩累了,大家就決定留下來住一晚。第二天,也就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今天的行程,經過一番討論之後,終於有個結論了,中午先去看龍舟比賽、下午去溪邊玩水、晚上再去吃當地小吃。爸爸説:“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二話不説,快走吧!”,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早上大家開了一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剛好中午十二點,大家就坐在湖邊看龍舟比賽,我聽到畫龍舟的人喊着“加油!”“加油!”非常賣力。我要感謝畫龍舟的人給大家看這麼精彩、好看的龍舟比賽。接下來該去一探究竟溪邊的景物到底長的怎麼樣子?到了溪邊,果然就是景觀優美、碧水縈迴。這裏讓大家身心放鬆,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表姐用石頭打起“水漂兒”,有趣極了!玩着玩着,到晚上了。大家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嚕”“咕嚕”的叫着。當一桌豐盛好吃的菜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着、吃完以後,大家一起逛夜市、買東西,最後一起拍照,為今天,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這次的端午節讓我非常開心,希望下次也能像這次端午節一樣快樂。

端午節議論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現在國家已將端午調整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樣有利於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因為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是中華民族出色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將這些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我國出色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增強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有利於人民羣眾開展各種與節日主題內容相符的活動,如清明節掃墓、祭祀祖先,端午節的賽龍舟、嘗粽子,中秋節人相聚、賞明月、品月餅等。

希望大家也能牢記傳統節日,勿忘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得到發揚!

端午節議論文4

過了芒種,就是端午。

天氣一天天熱起來,掐指算算,夏季已過了三分之一。雖然還不到最熱時候,然而南寧已暑熱難耐,尤其是白天強烈刺眼的陽光,讓人只想宅在家裏,不願出去。好在夏天總有節過。

端午有幾點很像中秋,不是大節,但在漫長的一年中,倒是我們娛樂遊玩,放鬆心情不可或缺的驛站;都有特色食品,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兩個節都在收穫之後,端午前收麥子,中秋前則是收玉米、高粱等作物。中秋望月懷遠、閤家團圓的意味或許要深過端午,然而端午似乎有着更多的名目與講究,比如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帶香包等等,都是中秋所沒有的。

周作人在《兒童雜事詩·端午》其一中寫道:“端午須當吃五黃,枇杷石首得新嘗。黃瓜好配黃梅子,更有雄黃燒酒香。”點出端午要吃的五種食物來。其二曰:“蒲劍艾旗忙半日,分來香袋與香球。雄黃額上書王字,喜聽人稱老虎頭。”點出的節目就更多了,掛菖蒲艾草,配香袋香球,還有畫額,即是用雄黃在小孩的額頭上畫“王”字,據説可以驅避毒蟲。記得以前看過一幅民俗畫,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手裏握着桃木大刀,腰裏掛着香袋,媽媽蹲在他面前,正在他額頭上寫“王”字。想來這個小男孩如果出去,應該有好多人用“虎頭虎腦”這個詞形容他吧?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電視連續劇《新白娘子傳奇》,白娘子就是因為在端午節喝了幾杯雄黃酒,現出原形,嚇死許仙,着實讓我唏噓了好久。這也是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對南方人過端午節的最初認知。

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在北方就沒有那麼多名目和講究了。那些時鮮果蔬和雄黃酒在北方自然是沒有的,就是賽龍舟也因北方夏季乾旱少雨,少有地方可賽。可是在我的記憶裏,端午是那樣的温馨,讓人懷念。

按照我們那兒的風俗,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大門兩旁都要插上艾草。這項工作自然由小孩們自告奮勇承擔。艾草並不難找,田野裏一片一片的,隨便折幾棵回家插上即可。只是這種草的味道留在手上很不好聞,然而這種氣味卻對驅蚊蟲很有效果。小孩在這一天手腕上還要系綵線。大人事先選五種顏色的綵線搓成一條,系成環狀,戴在小孩的手腕上,有的還加個小鈴鐺,一直要戴到節後下第一場雨,方可解下來扔在雨水裏。只是雨水並沒有那麼及時,節日已過,孩子們就把這條禁忌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我小時候聽大人講,綵線扔到雨水裏會變成蛇,心裏很害怕,可從來沒有見它變過。其實系綵線的'風俗很早就有了,南朝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説:“以五彩絲係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可見也是大有講究的。

我對端午節最深的記憶是吃雞蛋。那時候麥子已經割了,脱粒後在麥場裏曬着。早上起來,見桌上放着一籃熟雞蛋,老媽已經早起煮好了。這些蛋都是家裏養的雞下的,平時捨不得吃,攢起來,到端午便都煮了,一人吃上十來個,彷彿是要等着這一天來揮霍似的。記得我七八歲時,家裏養了三十多隻雞,老媽鹹雞蛋、淡雞蛋煮了兩個籮筐、上百個,連吃了幾天,吃傷了,一年多看到雞蛋就反胃。自家養的雞下蛋很小,白皮,味道清而香,嫩而滑,很好吃。若是用一種土語叫“天補棵” (學名不瞭解) 的草來煮,雞蛋皮發黃,吃起來便有一種淡淡的中草藥的香味,不僅改善了味道,還有一定的藥用。有時老媽會煮上幾個鴨蛋和鵝蛋,只是鵝蛋太大,味道木木的,並不比雞蛋好吃。吃過雞蛋,兜裏再揣上兩個,我便去麥場看麥子。麥場一片片的,家家都在曬麥子,聞着新鮮的麥秸的清香,吃着用“天補棵”煮過的雞蛋,構成了我童年最好的記憶。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一直以來都以為是為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投汨羅江而死。後人在五月五日這一天為紀念他,便划龍舟,並用五彩絲纏粽子投之江中,以防屈原被蛟龍所食。後來看到聞一多的《端午考》,才知道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風俗,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至於拯救屈原的故事,最早的記載也只是見於六朝。聞一多先生的考證很有道理,儘管如此,經過千年演變,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意義早已覆蓋了它的本來意義。端午節來了,我們也慎終追遠,對傳統文化來一次認祖歸宗。畢竟節日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也是文化記憶。泱泱中華,有着幾千年的文明,過好傳統節日,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念及此, 翻出司馬遷所著《史記》,重温《屈原賈生列傳》,既悲其所遇,也為屈原能遇到司馬遷這樣的知己而感欣慰。屈原“被髮行吟江畔”,其瘦長的身影,勾勒出一個真正的詩人站在人生邊上的決絕姿態,“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念着《楚辭·招魂》的末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去歸來兮哀江南”,心生敬慕,不覺默默為屈子燃上一炷心香。

端午節議論文5

五月初五,淚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湧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歎,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歎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歎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湧,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起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為中國的傳説。為了什麼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着這耐人尋味的端午節,為的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議論文6

端午節來嘍!我左盼右盼終於盼來了五月五日,這一天來的可真遲啊!我等它等的都快急死了。你問我為什麼這麼盼端午?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為端午節這一天有得吃有得玩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到端午我們就要放假了!

五月五,端陽節,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而我最喜歡的是吃粽子了!我偷偷告訴你我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幾個呢!你可千萬別説我光會吃不會做哦!我也會包粽子:在包粽子前,現將包粽子必備的糯米置於水中泡上一段時間。把採來的箬竹葉放置於水中洗乾淨,然後把箬竹葉捲成圓錐狀,將糯米放入其中。卷好,用線將粽子捆起來便做好了!如果在粽子里加入幾顆蜜棗,那麼粽子大味道就會更好了!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還會佩香囊、懸艾草菖蒲。不過,賽龍舟在我們這裏並不常見,我們喜歡在家門口懸艾草菖蒲。用銀杏葉與艾草泡水洗澡。父母還會在孩子的耳朵裏,鼻子裏點上幾滴雄黃酒。在做完這些之後,父母會在孩子的手上扣絨,這些都是人們用來祈禱來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方法。

説到端午節,我們不禁想到屈原,這個節日就是因為他而得來的:此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其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説,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對了,剛剛説完了懸艾草菖蒲,還沒説掛香囊呢!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緻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着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而且掛香囊對身體也有好處哦!香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以往由於醫藥不發達,這些有有殺菌作用的香包被帶在孩子們的身上,起到避邪正氣、防治蚊蟲和不祥之物騷擾的作用。現代的香包中填充用的香藥成分有所突破:薰衣草、馬鞭草、迷迭香、乾花都可以用來做香包。

看完了上邊,我確信你和我一樣喜歡端午節。因為它又好玩又有好吃的。不過,韓國居然和我們爭端午節,你説這有什麼理由?不過,我們的確沒有韓國重視這個節日,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

標籤: 議論文 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vn12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