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寒衣節 >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的由來

據《荊楚歲時記》、《清嘉錄》等記載,“十月一,送寒衣”的風俗是起源於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傳説故事。

民間傳説,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在農曆十月七年級這天,孟姜女尋到埋葬丈夫的那段長城,長城腳下哭祭丈夫,並把帶來的棉衣燒掉。後來,人們就有了送寒衣的風俗。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傳説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説之一,形成於唐朝。這個故事的藍本是流傳於春秋戰國時的“杞良妻”的故事。

民俗專家認為,雖然這是個傳説故事,但卻提供給我們一個信息:送寒衣的風俗極有可能就是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但民俗專家們認為,早期人們送寒衣時燒的.是真棉衣,後來才演變為燒紙衣。但又是什麼時候發生這一變化的呢?

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説明什麼時候改用燒紙衣,但有許多民俗專家認為,唐朝以後人們才改燒紙衣。最早送寒衣燒紙是要到墳上燒的,但後來由於人口流動速度快,許多人離開原籍到外地謀生,“十月一”這天無法到墳前燒衣,故而產生就在自家院落或路上燒紙送寒衣的民俗。

早在宋代,周密所着《武林舊事》中就記載“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明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十月朔,紙坊剪紙五色,作男女衣,尺長有咫,曰寒衣。奠焚於門曰送寒衣。”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同樣説“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節的貢品準備與祭拜

準備供品

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台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

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唸叨:“某某呀,你活着時辛苦操勞,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開寶馬,風風光光,氣死閻王!”生怕親人在陰曹地府過不上好日子。

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標籤: 寒衣 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hanyi/0ev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