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推薦】清明節國中作文集錦5篇

【推薦】清明節國中作文集錦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國中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清明節國中作文集錦5篇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1

猶記,聽到哥哥出車禍時,那種晴天霹靂,墜入深谷,萬劫不復的感覺,我暈了過去。醒來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哥哥如何了,但是,看見親人們紛紛淚如雨下,我便知,逝者已矣。我跌落牀下,哭着喊着要去看哥哥,媽媽陪我,在醫院的停屍間,哥哥如此安詳,冰冷的軀體使我畏懼,我的淚滴落在哥哥的手上,哥哥,你再起來看我一眼好不好,一眼,只一眼就好,冉冉不奢求太多。

哥哥的離開對我的打擊太大,是我一段時間都處於自閉狀態,關在房間,不吃,不喝,不言語。媽媽沒辦法了,跪下求我出來,我才出來,哥哥的離開,是一道疤,一道誰都不想觸碰,不敢觸碰,更不願觸碰的疤。

從前對清明是沒什麼感覺得,儘管奶奶去世時,我已經懂事,但我對奶奶的感情並不深厚,也許還不及哥哥的三分之一,不是我冷血,而是我懂事時,奶奶就已經卧病在牀,所以,奶奶和我並無什麼感情,對清明,更是覺得,不過是一種節日罷了。

可現在,每逢清明節臨近,心裏總不是滋味,那種心痛的滋味還有那種飄忽不定的思緒始終讓我難以下筆,沒有一點思緒寫文。

早上起來,看着窗外漸綠的景色,感覺思緒稍有穩定,有種想釋放的感覺,便提起筆來。

模糊的記憶中,記得有人告訴我説今年清明節與復活節是一天,哦?清明?復活?清明?復活?我忽然間痴心妄想,如果,清明節,哥哥復活了,那該多好,不過,那只是痴人説夢罷了。

哥哥,你在天堂過的好嗎?那些年,騎在你脖子上,讓你帶他到處玩的小冉,已經長大了,他懂事了,她堅強了,她不哭,不鬧,不任性。他能變成現在的樣子,都是哥哥的功勞,因為,我哭時,沒有人替我擦乾眼淚,我跌倒時,更沒有扶我起來,所以,我學着,把眼淚憋回去,忍着疼痛,自己爬起來。

哥哥已經走了,正如同蘇軾説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哥哥,我想你。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2

清明節 清明節時,人們紛紛去掃墓,踏青。公路上,人們開着車,歡快地回鄉掃墓去,你瞧,各個山頭都很熱鬧。人們翻山越嶺來到了墓前,但內心想的都不一樣,他們分工合作,拔草除根 不錯哦,幹了起來。幹着,幹着,不知不覺天空佈滿了雲,沙沙紗……天空飄起了雨來了。這就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下雨了,那飄着的雨絲給我們帶我了對親人無限的思念。

那時,爸爸媽媽帶我去掃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掃爺爺的墓,爸爸鋤草,媽媽割草,我在一旁拔草,我還拿起掃把雜草和泥土掃掉,接着爸爸也來幫忙,我們掃完一遍後,發現還有雜草和泥土沒掃乾淨,挺髒的,我們又掃了一遍,終於掃完了,我發現我汗都流出來了,我心裏很高興,因為我們好像完成了一個大工程。爸爸説爺爺生前一直叫他要好好讀書。現在爺爺去世了,他的話還在爸爸的耳邊迴盪。

我想:我也應該記住爺爺的話,好好讀書,天天向上。

清明節,你讓我們記住對爺爺的思念,更讓我們記住了爺爺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力量。爺爺,我一定會努力的……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3

清明如期而至。今天的清明節對於我們的意義無外乎三種:中老年人為亡者掃墓,重視者回老家祭祖掃墓;年輕人在清明節未列為法定假日時視若尋常,清明節成為法定假日後則把它作為可出行遊玩的假日。

儘管不同年齡的人對清明節定義不同,但不可否認清明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讓那些掩藏在心底的對於死亡對於失去的恐懼和疼痛和傷感有一個合適的時機釋放出來,它太輕易讓人觸景傷情,一點細雨,一條垂柳,一句詩,一首歌,一通電話,輕易的讓人的笑臉變得僵硬傷感,輕易的讓人流下眼淚。有些故事,只自己去思量的時候大約也只是感動傷心,若是講給人聽,便會在敍述中增添無數的悲苦而不自禁的流下淚水。

然若要讓我回憶,我想的會是誰呢?我不願意流淚,那便在記憶中尋找一些温暖的顏色吧。我八歲的時候爺爺去世,關於當時的記憶已經變得遙遠而模糊了,冷風,飛雪,黑棺木,哭聲,這幾樣構成了我對死亡有了最初的印象。年幼者有着歲月的恩賜,很快便可遺忘悲痛。然而,有些鮮豔活潑片段卻永駐腦海,每每想起,便有股股暖意湧起。那個我已忘了是高大還是矮小的瘦瘦的老頭,曾經充當我的保姆抱着我四處溜達,用身上僅有的兩角錢給我買一包餅乾。

曾在我摔得鼻青臉腫的時候親自給我熬他的土方黑黑的燻人的膏藥,不顧我的反對貼了上去,啊,效果槓槓的`好-現在再也沒有膏藥了,只有老家那口黑黑的熬藥的鍋催我想起那時的情境;也曾在我闖禍離家出走的時候收留我。雖然我已忘了他的模樣,連照片也覺得陌生,但我永遠記得他。

春節,元宵,清明,中秋,以及每年的祭日,我陪着奶奶到家墳挨個的燒紙錢,這個是大太爺爺,旁邊是二太爺爺,那個是太太爺爺,那片屬於我家的墳地,陸陸續續增添了爺爺,三爺爺,大爺爺,還有爸爸。每一塊墳我都去燒過紙錢,磕過頭,放過叫醒的鞭炮。每一塊墳我都去填過土,插過柳,然遺憾的是沒有哪一個長出一棵樹。不過鄉野裏從來都不缺野草。

春天有綠色的小草,夏天有黃色的蒲公英和紫色的紫花地丁,秋天有漫地的金黃的野菊花,我曾一個人在墳地的附近採摘野菊花---泡茶,做枕頭,我一點也不害怕,至於冬天,也沒有人會燒去枯萎的野草,在加上旁邊樹林飄來的落葉,一個個墳頭被遮着護着,又有什麼可擔心的?

在這個本應念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的時候,我卻想起了陸游的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頓覺悲傷。死亡會帶走很多,我們會忘記亡者的許許多多的事,但不可忘記銘記。唯有銘記方能證明先人的存在。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4

又然而一個清明節,前一夜,又恍惚聽到故去英雄們的呼喚,他們又在想念我們了?目視着一塊塊的石碑,也目視着其間一些無碑的墳頭------英雄們的事蹟然而不能用碑來表達的,更何況一座土墳。似乎然而想使烈士們明白自我的功績之大、之重,不錯,他們的功績無限大,碑墳也許然而象徵。

我們去懷念英雄,必須要懷念,他們的血和我們的光明永遠成正比,沒有前者即沒有後者,我們實在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偉大,對不起,英雄!

眼淚模糊中望着那些當之無愧永垂青史的名字。昔日的拼殺,吶喊覺得又浮在眼前,血一向在流,流到墳裏。黑土下的壯士們,你們還在擔心戰鬥勝利嗎?你們還在擔心侵略者嗎?你們還在手握鋼槍怒視敵人嗎?不必了,不必了,壯士們,你們好好安息、放心安息吧。世間已經安定,太平。我想,每個英雄的嘴角都必須泛起微笑。為了和平,為了尊嚴,他們犧牲了太多太多,我們何以報答?何以補償?!

明媚的陽光映照着他們幾許成熟又幾分稚嫩的臉龐,他們永遠偉大!烈士們,你們看到了嗎?祖國的盛世火焰永不停熄,偉大造就偉大這句話決不會出錯,世界東方將永遠閃耀着紅星。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5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思念,讓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藴含着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為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思念着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姥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思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和姥爺,大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姥爺經常會陪我和大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姥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和大姐感到振奮,所以,從此以後我和大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姥爺的清明節,看見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大姐便思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那樣愛孫女的姥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姥爺帶着我和大姐去小山坡上栽的。因為姥爺説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着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姥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孩和大姐在前面抬着小樹苗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姥爺嗎?

小女孩和大姐聽着姥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大姐和小女孩卻不知道姥爺眼中的憂傷,姥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孩和大姐最後的快樂。

姥爺走了,在思念和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姥爺卻不再回來,陪我和大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標籤: 集錦 清明節 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5vdl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