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實用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集合6篇

實用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集合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集合6篇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不只是因為巧合還是因為什麼,只要每到清明節總是會淅淅瀝瀝的下着小雨。

我望着窗外,看着雨珠“滴答,滴答”打在窗户上。走到外面,一滴,兩滴,三滴……滴到脖子上,感覺冰冰涼涼的,讓昏昏沉沉的我清醒了不少。站在空地上,抬頭向遠處望去,天空依然不知疲倦的下着。想再看遠一點,可是老天好像故意和我作對,給她穿上了潔白的輕紗,神神祕祕的。

清明節來了,我準備了一些小白花和紙錢。小白花你可以在商店裏買到,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非常簡單。只需三個步驟——1.將一張張長方形的紙放在一起,角和角之間對齊,再折成波浪狀。2.找到中心,套上鐵絲。3.將紙分開,在進行調整。一多漂亮的小白花就呈現在了我的眼前。之前和其他東西當然是媽媽準備啦,媽媽做這些東西可都是老手了,眨眼間,媽媽就完成任務了。

萬事俱備,該去掃墓了,我們拿起了我們早已準備好的東西,去“爺爺家”了,到了“爺爺家”爸爸就拿起鋤頭開始為“爺爺家”清除雜草,我和媽媽也在一旁幫忙。這些都是我們這兒的規矩。

打掃乾淨了,可以開始獻花了,燒紙錢了。媽媽點燃了一些香,分了一些給我和爸爸。媽媽在輕聲禱告,我和爸爸在心裏禱告。禱告儀式結束了。我激動得把我親手做的小白花獻給了爺爺,我想爺爺應該會很開心吧!

開始燒紙錢了,是我和媽媽一起完成的。在我們這兒有一個奇怪的規矩——燒紙錢的時候必須點過,這樣才是你獻給祖先的錢。

清明節,人們都來來往往的掃墓,真是“路上行人慾斷魂”。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2

清明節那天,我和媽媽、姑姑、弟弟、表妹和表弟一起去踏青。

吃過午飯,我們就一起去踏青了。我們來到了普羅旺世。看到了那裏有很多很漂亮的房子。然後,我們就來到了那裏,門前站着一位保安叔叔,他説必須有票才能進去。然後,媽媽就去買票了。姑姑領着我們先進去了。

來到裏邊,我們先是看見了好多,好長的滑滑梯,我之前還覺得奇怪,心想:不是説來踏青的嗎,怎麼有這麼多滑滑梯呢?不管啦,還是先玩個痛快吧。我們玩了好大一會兒。

玩完之後,媽媽也過來了,我們一起往前走了。我們來到了一片草地上,我心想:原來後面才是草地呀。我們在草一地上一會兒玩沙包,一會兒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我們在草地上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走了,姑姑對我們説:“那邊有一個圖書館,我們去看書吧。”我們都同意了。

到了圖書館,我在上面看了一會兒,覺得沒意思,就下去到甘草地上玩兒了。到了草地,我先用石頭擺了一個小人,讓它和我一起踏青。草地像一個斜坡,表弟躺在上面滾下來,接着我們一個個也滾了下來。

這一次踏青覺得大人都變成了小孩,做小孩子做的事,踏青真是太有趣了。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介休是定陽大地上的一座名城,原名定陽。介休的得名,卻是源於一個傳説。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重耳的王子,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跟隨他的臣子中,有—個叫介子推的人,“割骨奉君”。重耳做了君主後,卻忘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重耳親自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不願見他,揹着母親上了介休的綿山,最後重耳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抱樹而亡。晉文公重耳便下令介子推死的日子,定為寒食節,但寒食節與清明節相近,便兩節並一節。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固定在農曆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之間。

清明節的習俗非常多,比如盪鞦韆、蹴?、踏青、植樹、放風箏等等。但在這裏面最重要的是祭相和掃墓。而今,綿山又成為清明寒食節的一個必到之所。

瞧!媽媽把那用白麪做成的活靈活現的“蛇盤兔”,還有“小蛇、小兔、小燕子”等打裝成一個包,還時不時找些香、紙錢。爸爸在一旁又趕緊裝起了糕點、酒和飲料。看着他們忙碌的身影,我打趣地説到:“原來你們這麼迷信啊!”爸爸在一旁鄭重其事地説:“這不是迷信,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它是讓生者紀念死者的一種活動。是告慰亡靈的-種活動。”

“走,兒子!”隨着一聲吆喝,弟弟活蹦亂跳地出去了。

“我也要去。”我着急地説。

“你一個女孩子家,不能去。”爸爸説。

“為什麼不能去?”我問爸爸。

“那好吧,你去了也只能在路邊看。”

終於到墳地了,我停在路邊,只見爸爸和弟弟虔誠地擺上供品磕頭、燒紙錢,嘴裏好像還在説着什麼。我心裏憋了一股火,憑啥我不能靠近?也不知老祖先是怎麼留下來的規矩!我真替女人抱怨叫屈!

過了一會兒,爸爸、弟弟出來了,漸漸地路上上完墳的行人也多了,一路上天氣陰沉沉的,好像連空氣也是濕潤的,再看看行人們,個個都沒有先前來時那麼興高采烈,這時我不禁想起一首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它不正好和了這首詩的意境麼?

過了不多久,我們這些小孩兒們才耐不住沉悶呢!我們個個手拿柳條,頭戴柳環,踩着那剛剛探出腦袋的小草,一路歡蹦而去……

這就是我的家鄉——介休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節也叫寒食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年清明節都會回老家祭拜祖先。我們當地把掃墓稱為“上墳”。早上,吃完早餐後,大人們就為了準備祭品而忙碌開了,奶奶忙着準備祭祀用的酒飯、香燭、紙錢、墳頭紙、果品等,爸爸和伯伯忙着殺雞,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清明節祭祀一定要用公雞。婦女們忙着做艾粑粑。

艾是我們這裏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用它的嫩葉和糯米打成漿,瀝乾水後用手捏成球狀,放在芭蕉葉或者柚子葉上蒸熟,蒸熟後的艾粑粑成了墨綠色,滑嫩爽口,非常好吃,它可是必須的祭品。

奶奶把祭品一一裝到籮筐裏,我們就出發了。

一路上,大人會告戒孩子們祭拜祖先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比如要等祖先“吃”完(就是祭祀結束)後再吃東西,不要在祖先的墳上亂踩,不要説一些對祖先不敬的話等。大人們的態度都很虔誠,也許對於他們來説,清明掃墓是一件很嚴肅、很神聖的事吧。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5

“清明季節雨紛紜,路上言人慾銷魂。”底着受蒙細雨,踩着泥濘小路,我追隨着父母來到老家掃墓。

一眼看往,一片悲涼:折斷了的球在雨中飄揚,純草叢生的墳堆,墓碑上含混不清的刻紋。彷彿良久沒己去功了。但乏味的是:這墓碑上居然有十多少個大小不一、色彩各一的蝸牛。爾想可能它們是博門來跟老爺爺、老奶奶聊地的吧!

拿着祭祖的臭燭,我一根根拔在墓前,由於風挺大的,點了惡幾回,費了不多勁,才把香燭點焚,鞭炮聲過後,咱們齊家肅穆在墳前。

爸爸用消沉的聲音説:“祺祺你知講清亮節是怎麼來的嗎?”

“我曉得野面有一標先容官俗的書,我望過。”我有點自得。

“那你説説!”爸爸好像要考考我。

“你不信?那你聽我説:清明節又鳴冷食節。相傳沉耳在亡命期間,果餓飢難耐,他的一位大臣——介子推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煎給重耳吃了,才讓他復原精力。起初,重耳幹了晉文公,對那些赤膽忠心的我逐一犒賞,唯獨忘卻了介子推。等到想訖時,介子推腹着母親避到了綿山。為了讓介子推出山,重耳決議,縱火燒山,燒二點,留一面。可大火燒了很久,介子推仍是不沒來。重耳急忙讓人點燃山火,可已經晚了,介子拉和他母疏已燒逝世在一棵柳樹下。隨從從柳樹洞裏取出一首帶血的詩——————”我撓撓腦袋,不好心念的説,“是什麼內容?我不記得了?後來,重耳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又改替清明節。”

爸爸立刻説:“你説得未經很不錯。值得表彰!那首詩是這樣的——割肉奉臣絕赤忱,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息鬼末不睹,強似陪君作諫臣。假使主私口有我,憶我之時常從費。君在九泉心無愧,懶政清明覆清明。望執政者勤政廉潔是每一集體的宿願。這些或者你還不懂,佳賴讀書吧……”

爸爸望向遙方,眼光有些迷茫又有些動搖。遠處,鞭炮聲此伏此伏,裊裊青煙隨風飄遠,所有皆在雨中靜默着。

“好美讀書!”爸爸的話始終在我耳邊歸響。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6

在我們家鄉,清明節有吃素食的習俗。每逢這一天,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還有孩童都會傾巢出動。攜帶挖野菜的傢什(籃子、小鏟)去湖地的田野邊、麥地的田埂上、菜園的畸梗上,去挖一種叫“薺菜”的野菜來食用,以此來過一個清氣的`“清明節”。

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藥。具有明目,清涼,利尿,治痢的藥效。花和子可以止血,治療血尿,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昏,目痛等症。它的藥用功效最早還是從村中老中醫先生傳説來的,然在清明這一天,家家户户食用這一野菜的習俗卻流傳了很久,很久。

至於這種傳説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鄉親們都沒有去證實過,然這一習俗卻是流傳下來了。薺菜的吃法,家家户户也是不一樣。有包水餃的,也有煎雞蛋吃的,也有涼拌吃的,不管怎麼吃法,但薺菜的野味都在嘴中品嚐,只有煎鍋雞蛋的薺菜會在村中酒館的飯桌上野味飄香。

家家户户的午飯基本上都是這樣過來的。等到午飯過後,人們才會走出家門,買上兩刀上墳紙,在家中備置一些酒食、涼菜飯,帶上上墳填土的鐵杴,陸陸續續趕到村中西南夾老祖墳地膜拜燒紙,以此方式紀念先祖。整個下午,你會聽到鞭炮的震鳴聲、看到墳前燒紙的火苗在林中傳遞的呼呼聲,還會看見人們揮掀填土飛揚的壯觀場面。偶爾也會傳來幾聲啼哭的聲音!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路上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蘇牧的一首清明詩,以此描寫人們清明節祭掃先祖墳墓的的景象。然今年家鄉的清明節,遠遠沒有看到清明雨,但祭掃的場面依然是那麼壯觀!尤其是晚輩對先祖的思念和寄託下一代的情思,總是遊離在迴歸故鄉的親人期盼中。在我的腦中,恰然有了一份清明時節關於家鄉的清明的季節圖:“清明時節不見雨,期待後人承先祖。墳前燒紙寄情思,林(墳)中填土有萬語。”

離開故鄉,走在村中大街的時候,仍然聞到野味飄香的“薺菜”的絲絲味道,也看到忙碌的人們從墳地填土回來的泣喪神情,還有不時落淚的家人。只有孩童歡蹦的嬉笑着,跳躍着,給這個清明節帶來“不相協調”的音符,然對孩童的祝福和期盼卻深深的寄託在這一輩人的身上。

標籤: 清明節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6yrn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