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的隨筆【熱】

清明節的隨筆【熱】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隨筆【熱】

清明節的隨筆1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時間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時間,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關鍵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的隨筆2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的隨筆3

今天,咱們全家和姨媽一家去看姥姥。到了姥姥家,我就和姐姐在院子裏高興地玩了起來。我先是用放大鏡觀察地圖,再是用放大鏡困住螞蟻,還在放大鏡上放上樹葉,是害怕曬死螞蟻。從姥姥家走的時候,我放掉了螞蟻,又和姐姐、媽媽玩了一會兒老鷹捉小雞,和姥姥告別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去給太爺爺掃墓。

咱們來到一個墳墓前,裏面埋着太爺爺和太奶奶。媽媽用打火機點燃了紙錢,又是燒錢又是燒紙,嘴裏還唸唸有詞,直到紙錢都燒成灰了。咱們又去看田地裏種的麥子,綠油油的,就像野草一樣。吃過午飯,咱們就去看望媽媽的姑父了。

媽媽的姑夫已經九十歲了,他給咱們講了他年輕時的經歷,他去_參加過開國大典,見到了毛某某。離休以後,還打門球得了個第一,我真是太羨慕他的生活了,不用做作業,一天還可以隨便出去遊玩兒。

好了,我的清明節就是這麼快樂,見到了姥姥和姥爺,學到了很多歷史。

難忘的清明節隨筆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凜冬漸逝。當點點翠綠綴上柳枝,片片粉紅覆於桃枝。清晨再現聲聲鳥鳴,微風不再凜冽,略帶和煦。春定是悄然而至,靜無聲息。在這多情的四月,多愁善感的不僅只有古代的文人墨客,如今又有誰能靜觀這無盡春光後不為之所動。生思,起念?

清明將至。天氣陰沉,接連數日細雨不絕,小路已滿是泥濘。遊人杜牧行走在這小路之上。目及行人,皆雙目縹緲,悲現於面,若有所念。故心念消沉,愈發悲傷。欲借酒消愁,遍尋無果。終遇得一牧童,穿一蓑衣,戴一斗笠,手握羌笛,騎一青牛。便上前詢問酒家何處,牧童沉默不語,只是抬手指向前方開滿杏花的村莊,便悄然離去。看着那開滿杏花的村莊,獨自前行,低頭不語。到時,清酒入口,目至窗外。詩人杜牧輕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一夜生春意,清明一暮生相思。曾經在一座古橋之上,一對文人一見如故。只因那日,細雨紛紛。他低頭輕吟‘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的招手做別西天的雲彩。她抬頭輕誦‘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字裏行間的相思,想念。亦是無可替代的。詩情隨着那一場細雨紛揚到康橋的每一個角落。那場相思隨着時光的推移,更多的是留痕於書籍。一場春念,亦因為細雨的停止,悄無蹤跡。正如別時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因為你在春季,亦擁有春光的無限柔情。因為你有雨意,亦擁有細雨的無限悲寂。因為你有《清明》,亦擁有杜牧的陣陣惆悵。因為你有《再別康橋》,亦擁有徐志摩的款款深情。因為你為清明,誰能不因你而起一場春念?

清明節的隨筆4

我向來喜歡春山如黛、泉水叮咚的春天,與生俱來害怕寒冷的我,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就開始期盼温暖的春天,盼望可以甩掉棉衣卻也不再凍傷手腳的美好日子。

我的生機是屬於春天的。生在西北,不像四季温暖如春的南方,於是春天在我的心裏顯得彌足珍貴。兒時的記憶裏,瀰漫着好多春天美好的往事。喜歡用報紙糊風箏,起風的那天,定會帶着堂妹去山上放。西北老家春天的風可大了,有一次還把家門口一顆老杏樹攔腰折斷了,所以風箏糊的再笨重,也一樣可以飛上天。跟鄰居家的孩子去焦溝河裏抓蝌蚪,用瓶子兜回家倒在門口的一個廢棄的石槽裏,盼望着它們早些變成青蛙……

這是我在異鄉蘭州的第一個春天,恰逢清明學校放假,便約上故友去郊外踏青。

春水初生,春林初長。漫步在黃河岸邊,聆聽黃河水滔滔的歌唱,夾雜着這個城市白天的喧譁,那種小時候在農村隨處可尋的寧靜似乎是那麼的遙不可及。遍地都是“城市化”的綠草地,方方整整的。所有的草全是一個品種,一樣的個頭,清一色的色彩,如出一轍。這使我又想起故鄉的春天:每到這個時節極其的熱鬧,滿山遍野挖野菜的人特別多,嫩嫩的苜蓿,苦澀的苦苦菜,還有微帶辣味麥喇喇……那裏的山川草木是上帝的恩賜,人們不分你我,按需分配,婦女們挎上一個竹籃,哼着小調,領着自家頑皮的小孩,往山上去了,不用費多大功夫,便能摘上滿滿一籃子,於是在黃昏時分,各家的飯桌上都會有幾盤醋溜的野菜,是那麼的可口,雖不像周作人江南故鄉的馬蘭頭的薺菜,卻也是另一種風味。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放眼望去,黃河岸邊的楊柳都吐出新嫩的枝芽,在嬌柔的陽光下更是春意融融,料峭的春寒終將向我們揮別,其實,再和熹的春光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城市生活追求的腳步,不過終有一天,還將回歸自然。就像王安憶在《憂鬱的春天》裏談到的那樣:“城市是混凝土的世界,本沒有鮮明的顏色和格調,只有等到憂鬱成為生理的病症,才會正視春天的感傷。”回眸人類走過的歷程,從一開始就上演着征服自然的大戲。遠古的刀耕火種已經腐爛,農業文明的斧子已經鏽跡斑斑,我們自豪而倉促地踏進了工業文明的新天地,被那裏的世界矇蔽了雙眼,頭腦充斥着金錢與勢力。於是,有了遍地的工廠,滾滾的煙霧,沒有了清澈的河流,碧藍的天空,如今,連春天也更難尋覓。不過,憂鬱的背後總還是好的吧,我相信這樣的現狀不再久遠,若干年後的春天一定花紅柳綠,遍地芬芳。

郊外四野裏的桃花,此時是如此激奮,誇張地吐出粉紅色的花瓣,進襲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須經過憂鬱的歷練,才有對自然的崇敬之意,才有抵抗力,抵抗這樣的春天。

清明節的隨筆5

清明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人們都會早早的起牀,到祖先的墳前去祭奠。我也不例外,因為清明節學校放假一天,一大清早我就跟着媽媽去了陶山。

清明節想去叫輛出租車都有點困難,好不容易才攔住了一輛出租車,我們剛把大姨接了過來,出租車就一轟油門,朝陶山奔去。車窗外面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車特別的多,離陶山已經不遠了,可是最不願意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堵車了。司機見勢不妙,趕緊調轉車頭朝馬嶼那邊的高速公路開去。

一路上,司機嘴裏不停地罵罵咧咧,還想把我們趕下車去。高速公路也開始堵車了,我們只好拐進了老路。歷經了“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到達了外公家。舅舅、舅媽還有弟弟都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了。鋤頭、鐮刀這些缺一不可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着我們出發了。這是,天空又開始了哭泣,一顆顆“淚珠”滾落下來,我不禁想到了詩人杜甫寫的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説不定呀是老天爺為了替杜甫圓這個謊才每年清明都下雨。

按照現在的天氣,想要步行走到那裏是不太可能的。三輪車立即騎到了山腳下,我過去一看,呀!外婆的墳墓都快不見了。旁邊雜草叢生,都快把墳墓給淹沒了。舅舅的鋤頭馬上起了作用,雜草被一一斬除。其實我知道,這是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要花很多力氣,有些草上還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到。

草鋤完了,花早就已經買好了,最後我把花籃擺在了墳頭。走的時候我又看了眼墳墓,現在的人已經不再那麼迷信,不會亂燒紙錢使大山上發生火災,只要送上鮮花和祝福就夠了。

清明節的隨筆6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一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的隨筆7

父親 您看到了麼

門前的那一排白楊

悄悄的 冒出了絨絨的芽包

石板路的縫隙裏

有嫩嫩的葉子 探頭探腦

您在笑着看我麼 父親

這樣的日子 天堂裏也會是春的味道

這滴答聲 也不是女兒的眼淚

是細雨敲打着您的屋檐

我對着您微笑呢 父親

您説過 最愛看女兒翹翹的嘴角

枝頭的一隻鳥兒 嘰嘰喳喳

您是不是想起了

女兒嘟着嘴 跺着腳

那細細長長的一聲 爸

(説過了不哭 不哭)

(可這一聲卻如重錘擊心 一時熱淚湧流)

父親啊 不老的春風

綠了 老屋門前的楊柳岸

小草兒 在風中輕輕顫動

林間飄着淡淡的 令人微醺的氣息

在這明淨如洗的碧空下

枕着家鄉的鬱郁青山

安然入夢罷 父親

夢裏 沐着春風歡笑奔跑

您還是個 小小少年

清明節的隨筆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想起這首字裏行間都透着淒涼的小詩,我的心頭,總會劃過一絲莫名的哀傷,這哀傷會頃刻間煙消雲散,可那留在心間的,卻是永遠抹不去的傷痛。

今年清明,天氣分外晴朗,可家裏每個人的眉間都透露着與天氣不符的憂傷,因為我們要去緬懷我已逝去的爺爺。

車緩慢地開着,彷彿時間靜止在這一刻。半小時後,我們到達了墾利陵園,順着一條寂靜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着,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不知不覺,我們已走到爺爺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佇立,目不轉睛地看着墓碑上的字,那個名字,陪伴了我多少個春秋;那個笑容,給予我多少幸福;那個聲音,給了我多少鼓勵。記得很久以前,爺爺告訴我,每個人都有離開的時候,當他離開的時候,叫我不要傷心,他只是去了另一個地方,那裏,是比人間還幸福的地方。當時,我笑着答應,卻沒有看出爺爺臉上的悲傷。可是現在,我竟沒有辦法讓他再回到我身邊,叫我怎麼不傷心。這漫長的等待,這無垠的痛苦,像是一根針穿透了我的心,但一點兒也不痛,因為早已沒了知覺。不知什麼時候,淚水浸滿了眼眶。等我回過神來,爸爸媽媽已為爺爺放上祭品,點了三炷香,之後我也畢恭畢敬地給爺爺鞠了三個躬,默默祈禱,祝他在天堂安心,快樂!離開的時候,我又順着小路望去,覺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氣的,因為他們的家人來看望他們,他們遠在天堂,也不會孤單。

清明節並不是人們迷信鬼魂的存在而過的節日,而是為了對故去親人和烈士們的思念之情,這個節日把生者和逝者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哪怕時間不長,也可以表達那份悲傷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祭祀者的淚珠串成一段段濕漉漉的回憶。從現在開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們離去再説後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次想起這首小詩,心中卻沒有了悲傷。

清明節的隨筆9

清明時節,灰暗的天空佈滿愁雲,濛濛的細雨似蒼天哭泣的淚水,肆無忌憚地散落在幽深的油茶林裏,淚光閃閃的樹葉在陰冷的微風中顫抖着;墳前,那一堆堆青草,一叢叢野花淚眼婆娑;如血的杜鵑花,也在風雨中哽咽着,那哭紅了雙眼的片片落紅,倦縮在草叢裏低聲哀歎。

佇立於母親墳前,心潮起伏,淚如泉湧,往事一幕又一幕地在眼前浮現……

村前,那條彎彎的小河,正在悄悄地流淌,年年歲歲、朝朝暮暮,就像我心底裏最深切的懷念。暮色裏,我看見母親揹着魚簍在河邊撿田螺,捉小魚;那凍得通紅的雙腳,那單簿的背影,曾無數次闖進我的夢裏,醒來時,淚水早已打濕了我頭下的枕巾。

屋後,那連綿的羣山,黃了又綠,綠了又黃,山風吹來,煙波渺渺,正在訴説着母親勤勞的一生。晨霧中,我看見母親提着籃子在林子裏採蘑菇、扯小筍;那鮮美的蘑菇湯、那香脆的臘肉炒筍子,至今還在我的眼前飄香。如今,大酒店、小餐館多如牛毛,但我再也嘗不到那種帶有濃濃母愛的美味佳餚。

徘徊在芳草青青的田間地頭、聞着泥土的淡淡清香,我似乎看見母親拖着瘦少的身軀,在烈日下在寒風中辛勤勞作;那憔悴的面容,那長滿老繭的雙手,永遠地烙進了我的心裏,伴我走過了生命裏每一個春秋夏冬。

走進破舊的老屋,撫摸着沾滿灰塵的灶台,我彷彿看見母親正站在灶台旁燒火、做飯;凝視笨重的石磨,回味着逝去的童年,我彷彿看見母親正在吃力地磨着豆花。那陳舊的扁擔,那鏽跡斑斑的鋤頭,那熟悉的風車…無不記載着母親一生的艱辛。

日落西山、倦鳥歸林,滿頭白髮的老母親,坐在門前的竹椅上,痴痴地眺望着村口那條唯一通往外面的小路,盼望着她的女兒早點回家;十五年過去了,母親眼角映着的牽掛,那思兒的點點淚花,依然在我的心頭縈繞……

雨還在浙浙瀝瀝的下過不停,猶如我傷痛的淚水在心中流淌。強忍心中的悲痛,擦乾臉上的淚水,懷着一顆虔誠、感恩的心,跪在母親墳前,燒上幾摞紙錢,點燃幾根香燭,表達女兒對母親深深的思念;鏟上一堆新土,插上幾支鮮花,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願:天國裏的母親好好安息吧!

清明節的隨筆10

沉悶灰暗的天空,壓迫着世上的人們沉重傷感的心靈。連綿不斷的細雨,象是世人懷念悲傷的淚泉在清明節前後噴現。多少次撕心裂腑的呼喊,喚不回消亡的親人。滴答的鐘聲不停地向前運行,青春隨着消失後,接着聽到的是死亡跟隨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荒山野嶺的亡墳,是青春消失後的結局。竹杆上晃動的白旗彷彿是幽靈在向走完青春的人們招手示意。歷史的記憶中,留下了多少青春年華時寫下卓越的篇章;多少青春無知荒廢年華,白頭悲切。天空閃爍的星晨,是青春無悔的見證。捧一撮黃土祭奠青春。

時光不會倒移,但靈魂深處的記憶,還是留給了青春。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盛”。捫心自問,是否唱出了青春無悔?

談笑風聲,意氣風發一路拼過,雖然淡泊也無悔於追求過青春的人生。

平淡的生活,平靜的工作,温暖了家庭,甜蜜了愛情,雖不瀟灑,卻也安心於青春。

一路走過,還記得,十七八歲的衝動,是上天攬月下海捉鼈的鴻皓之志。二十幾歲是人生知識的積累與機遇巧合。三十幾的時光是人生的膽氣拼搏和財富的斂積。平凡的歲月裏,仍然是無數前赴後繼的青春在湧動。

譜一曲讚歌,獻給無悔的青春。

驀然回首,自己卻走過了青春,站在人生道上的中央,望着漸行漸遠的年青,心中一片愁悵。沒有激情的生命,總是惦念青春怕它遠行,擔心消失,歎一聲無奈,灑一縷烏墨,祭奠平凡的青春,不想它埋沒,讓它留在自己的心海。

雨還在下着,那是愁思綿綿;淚仍在流,已是悲慼憂憂。沉痛的心裏歎惜往事不堪回首。

奶奶三年搖籃前的煎熬,是用壯年生命的堅守,換回我瘦弱生命茁壯成長。怎是每年三柱香一紮草紙一個長跪所能報答的恩情?那是感恩淚的源泉。

淚水漠糊了雙眼,忘年的記憶中,暢開心懷,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激那些無私奉獻的青春永不消逝。

清明節的隨筆11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此時的清明雖沒有春雨紛紛,但空氣中瀰漫着的灰色調顯得感傷濃重,花兒似乎也憂憂黯然。

今天的小樹林比往常安靜了許多,我和刑姐照常一起練習太極步伐。暖暖的空氣流動着,此時還有一種異樣的聲音蒼涼傳來:“由悲痛的凝噎,變成沉悶的哭泣”。我發現這悲愴是一個男人的眼淚:他説他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妻子就在幾天前,離他而去,在這花開的季節,卻像落花一樣消逝了,從此天上人間兩相隔。不思量,自難忘,田間孤墳話淒涼……思妻心重,忍不住失聲痛哭。寂寞石凳,孤苦仃影。我不由得感歎清明美麗的悲傷:人間四月繁花萬種,芳菲濃;陽光明媚滿面春風。也是思念親人悲切時,離愁別緒亦悠悠。滴滴淚水的哭訴,讓我感覺歲月無情,人生無常又無奈,時光如梭,歲月輪迴有始有終;在世人生,一秋草木,最終迴歸自然成泥做塵。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勸慰似乎顯得蒼白無力,徒增傷悲……只希望請春風把温暖帶給他,散盡悲傷,放眼春光無限,珍惜以後的生活。

我們離開小樹林,刑姐,我、老師默默無語的走在返回的小路上,樹蔭下,地面草叢,星星點點無數朵藍色的花兒突然晃動着我的眼睛,我驚喜地説:好多漂亮的小花!刑姐説:滿天星;老師説:滿天的星星都跑到這裏來了……呵呵、是啊!真好,你看它們眨着清亮的小眼睛,露着迷人的微笑,和着春風舞動,温婉雅緻。有時的美好不是在遙遠的前方等待,而是就在我們的腳下,只不過腳步匆忙錯過而已。這小花兒多麼神奇,就這麼一小點兒,集聚一起載歌載舞,驚現清明。原來是她輕柔地告訴我們:清明雖是哀思親人的季節,卻也是美好的季節……請珍惜沾滿雨露的青春年華。

清明節的隨筆12

兒時,故鄉紀念先人的時候只有七月半和大年三十的下午。後來,人生就像一幅漸漸展開的畫軸,我也越走越遠了,才知道,紀念先人的時間其實很多,方式方法也很多。至少,有許多地方在清明節那一天,在冬至那一天,在小年那一天,都有紀念先人的義務,甚至還有燒紙錢的習慣。

我從來都不相信迷信,曾經有十幾年,我都總是以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自居,雖然這樣的人很多很多,可是,我還總是覺得這樣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鳳毛麟角,我算是一個。

不管是算命、打卦、菩薩、神仙、道士等等的土迷信,還是禱告、禮拜、借耶穌治病趕鬼的洋迷信,我都一視同仁,統統不理。可是,對於祭祀先人,特別是祭祀我那個曾經十分善良的母親,我是十分虔誠和莊嚴的,無論是在故鄉,還是兩百公里之外的新家,或者是幾千裏地外的外地,我都孜孜以求。

對於清明祭祀,説這個傳統值得發揚的很多,當然也有説這個節日意義不大,甚至會造成山林失火。我也曾經間接地感受過山林失火的哀痛,但是,在傳統習慣面前,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若問我對於清明節燒紙錢的看法,我還是用我的詩話來做個回答吧。春節放鞭炮,清明燒紙錢,傳統已不多,該傳萬萬年。”我認為,清明節承載了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清明祭祀是很必要的,它表明活着的人們延續着一種良知,追尋着一種希望,敬畏着一種神聖。

我的母親埋葬在故鄉的墓地,加上故鄉的農民對於清明那並不強烈的印象。

故鄉的人們只在農曆七月半和大年三十下午給逝去的先人進行祭祀,所以我很少會在清明節回家給母親燒紙錢的。但是,無論離開故鄉多遠,只要是有母親的照片在身邊,我都會請出母親的照片,然後在一個合適的'場所,先給母親磕三個頭,然後,取出買好的香火和紙錢,燒給母親,請她在那邊多享受些。今年,我燒給母親的紙錢總不下十萬元冥幣吧,但願母親在那邊活得出彩,至少可以算作是天堂裏的出彩中國人吧。

母親,您知道嗎?我現在已經有一百多萬文字在網絡上看得見了,這應該是您十分欣慰的事情吧!您雖然識字不多,那三百多字還是您常常問我才認識的。天下的母親雖然很多,可是,我可以肯定,人到七十歲,像您這麼不恥下問的人十分稀少。您問字是為了看懂耶穌教的經文,雖然這個我不贊成,甚至和你吵過,但是,我理解一個母親的心,您信封耶穌教,至少在您看來也是為了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啊。 母親,您知道嗎?我的女兒,還有您的外孫子都上了大學,而且即將要從大學畢業了。母親,您知道嗎?您的大孫子李勝武已經是一個新廣州人了,他在那裏奮鬥了十幾年,那裏有他的房產和一家人。母親,您恐怕會擔心我們對於父親的孝道吧?如果是那樣,那麼您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們這五個做子女的,不但沒有對於父親的不孝,也許是攀比着盡孝吧,我們幾乎個個都是“寵爹一族”,大魚大肉幾乎把父親寵出一些毛病了。

最後,讓我留下一些詩話,就算是李氏詩話吧,算作對於母親的祭祀吧:“清明對影看母親,紙錢瀰漫人斷魂,親孃離世六年多,常記媽媽深深吻。”

清明節的隨筆13

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在某所高中一個五十多人班級裏,老師問:清明節是幾月幾號?全班竟然沒有一個同學答對的,老師又問:情人節是幾月幾號?話音未落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高呼"二月十四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中國傳統節日逐漸冷淡,不得不令人擔憂啊!

又到清明,此時的四月,細雨綿綿,時雨紛紛。撥下一片亂草,灑下一杯冷酒。遠山雲霧,分離一堆哀愁,清明的雨,悼念孤獨的魂,燒上一把紙錢,瀰漫悠悠愁緒,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悼念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路上欲斷魂。清明,這樣的日子,無論有多忙碌,無論有多遙遠,生者都會前續趕來,拿上已故親人生前喜歡的飲食,物品。燒一把紙錢,讓在天的親人不為衣食着憂。陽間與陰間相隔,誰也不知道有多遙遠,只願燒來的紙錢和物品讓在天國的故人都能收到。

清明,四季中非常重要的節日,是中國人緬懷先祖、祭奠已故親人的傳統節日。

無論身處何地,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帶着對逝者無盡的思念儘可能的回到自己的家鄉,即便不能回去也會在他鄉為自己已故先人祈福!好多海外華人懷着對祖先無限敬畏不遠萬里迴歸故土,寄託他們魂牽夢縈的追思。

關於清明的傳説很多,最具感染力的當屬春秋戰國時間的介子推,當年晉文公遭追殺,大臣介子推割肉救主,晉文公登基後忘記了曾經捨命救己的介子推,後來經大臣提醒才想起了介子推,遂命人尋找。介子推不願再糾葛與名利,背起老母躲入綿山,久尋不見晉文公命人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熄,在一棵大柳樹發現了介子推和母親燒焦的屍體,介子推屍體背後的柳樹洞裏發現了一塊白布,上面用鮮血寫了這麼一首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就是清明,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這一天不生明火,只吃涼的食物,所以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在江蘇的一些地方清明節這一天還會折來柳枝,掛在門頭或是戴在胸前以此表示對逝者的敬意。

時至今日,清明節已沒有從前那麼多講究了。當下好多人更在意的是踏青賞景了,對於清明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卻很少去探究。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到處都能看到人們踏青賞春的身影,古人將這個時候定為清明節可謂意味深長......當我們享受美好之時,不要忘記我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一些人對清明節真正的意義逐漸模糊,甚至淡忘!

政府意識到了"文明危機"於是將清明節等幾個傳統節日列為國家法定假日。有假期當然受歡迎,可是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廣東、福建、浙江還有全國其他一些地方流行"豪華葬"所謂"豪華葬"就是花巨資將親人的墳墓建的豪華、氣派,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一些人發了家的人希望老得到祖宗庇佑,於是花錢再多也是心甘情願的!去年,某地一老闆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清明節這天花了四百萬元請來道士、樂隊、歌手為去世一年多的父親做法事祈福,為了營造悲傷的氣氛,這位老闆還以伍佰元一個僱來幾十人哭場。浩浩蕩蕩的祭奠隊伍剛上大街立刻引起圍觀,一度交通癱瘓,整個縣城的交警都出動了才勉強控制住局面,其場面之宏大令人咋舌!

諸不知這位老闆的父親是如何去世的,據知情者透露,這位老闆是獨生子,母親早年去世。父親含辛茹苦將其養大,成家立業。為了支持兒子創業,父親一直獨居鄉下,可是兒子只知道做生意賺錢,一年到頭難得回去探望父親。儘管後來在城裏有了大別墅兒子還是不願將父親接來享福,因為兒子覺得父親是個鄉下農民,如果來到城裏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其實,就算兒子不説,老爺子也心知肚明!

那年端午節前兒子忽然接到老家鄰居電話,説老爺子大門緊鎖幾個月沒看見他人了。兒子驅車趕回老家,果真大門鎖着,敲門也無人應答,兒子感覺不妙,上前幾腳將門踹開,只見地上白茫茫一片,全是蠕動的蠅蛆,老爺子只剩下一堆白骨.......父親活着時沒有享受到兒子一點孝心,直到臨死也沒看到兒子最後一眼!或許,老爺子只是摔了一跤,或許,只是高血壓發作,再或許是更嚴重些的疾病.......可是無論怎樣都沒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的救治。況且好幾個月沒人來看望過他。

人活着不去關心、愛護,死後卻花巨資來祭奠,自己沒有眼淚還花錢僱人哭場!如果在老人去世前將這些錢花十分之一在老人身上,也算是孝子了!清明節是神聖的節日,這一天是我們活着的人對逝去的親人一種追思、緬懷、敬仰......千萬不要拿這個節日往自己臉上貼金,否則,會被所有忠誠於中華文明的人恥笑、唾棄!

敬上有下才是人生之道,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祖的日子,還是教育我們的後代如何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最佳機會。我們要讓我們的後代看到在這樣一個傳統節日裏,我們是怎樣對待逝去的人和活着的人的!人都有逝去的那一天,從生下來就已經確定了答案。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過程中,人類像是夜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不斷地出現不斷地隕落、消失!也許,是因為感歎生命的短暫,所以我們無比珍惜情親、愛情、友情!有了這些情感我們人類才有了文明,得以繁衍生息!

春去春回草木更新,我們在這美好的季節中徜徉,又到清明,還是追思.......

漫天飛舞着片片紙花,擦亮着碑前的三尺方台,緬懷追思的心緒,潮濕傷感。陰陽兩界,逝者就這麼靜靜長眠於地下黃土,閉上眼,除了淚水,也只有哀傷滿腹。

布衫被風吹起,紅花紙錢滿地,裊裊青煙上升,清明,人世間的兒女趕來送上紙錢,為天國的故人噓寒送暖,添置綵衣。

柏鬆長青,梧桐夜伴冷雨,清明祭奠,我也來送上紙錢。千里萬里,陰陽兩界把生命分成兩個境界,塵土皆歸,百年陰陽,從此兩個世界。清明時節,把綿綿的悲切相送,把樸實的話語唸叨。山孤煙霧,斷魂掃墓,雙膝跪地,恭恭敬敬灑下一杯酒,孤魂荒郊,灑下陰陽兩隔的牽掛和祝福。世事紛紛擾擾,三尺方台,安息着一方淨土。

細雨疏落霧更重,柏鬆長青水常東,荒冢之下是九泉,吟詠離上是黃土。雨瀝瀝順風而過,此生起起落落,親切悽雅迷夢,遙遙相望,紙灰杯土帶愁,千言無語無從説起,憔悴裏殘留哀思悠悠,荒冢飛揚的紙灰,飄念雜草叢生,千里孤魂,風吹哀愁,蕭瑟老蒼松,何處再與話淒涼?

煙裊裊,雨霏霏,紙灰在煙雨中飄蕩,香靈在空氣中斷魂,凝重的心情只有黃土一堆。活在人世間的兒女孫輩,對着另一個境界的故人抽噎抹淚。站在陰陽兩界,訴説着天底下最悲痛的別情,雨落烏啼,從此天人永隔。也許清明註定是個悲傷的日子,所以每到清明,都是細雨綿綿,雨落紛紛。

此時清明,山花已謝,柳葉泛綠。尚看祭拜掃墓的碑前,煙似流亡的魂,天國故人的身影,在紙灰煙雨裏飄蕩,孤獨的亡魂,濺起火花的燭,一大把紙錢,淋濕着絲絲的雨,無盡的悲情哽咽喉嚨。碎煙輕語,天下人同一時刻,"斷魂"滿腹的悽楚,看着忽聚忽散的紙灰,靜靜凝視這一堆黃土。

追憶往事看祭台,時雨霏霏清明節。燒一柱高香,人生起起落落,酸甜苦辣全嚐遍,見過太多的生死別離,人來世上一遭,誰也不知自己的哪一天迴歸黃土,百年歲月,誰人再來碑前,傾訴陰陽兩界,素心道安?

傷踏清明,朽永着憂傷的主題,陽陰轉閣,伴隨塵土,點點都是離人淚,千門煙火流雲天,流星斬落,音容猶在,卻是天各一方,永不相見。

踏往前行四月,看櫻花滿天,看悲傷流轉,燃盡的風華,畫籌自己的百年。淺淺絮語,空對冷月,年年清明,離殤滿地,靜卧流年,墨淡冷煙,誰來前送安暖?冷風呼至,離塵赴安然,清明上墳,忍顧陰陽相隔。悽悽風乾的裂痕,百年之後,與塵揮手而別,我的靈魂,何時入土為安?

離別隔斷了天涯,人生的篇章就如盛世煙花,清明的悽迷,那一抹雲霧遮住了世人的望眼,奈何橋的遠景呈現在尋覓不見,緬懷追思,一步一回頭,繚繞的清寂,多少光景已不在。陰陽兩地,經年一去,再見便是無期。天國的人,幻變成零零散散的落英,留給世人撕心裂肺的疼痛。

風中飛揚着塵埃,清明的雨,祭祀人生的畫卷。一載流年的印記,清香一盞茶的光陰,一滴天堂的清淚滌散着流年,多少歡笑已不在。青煙裊裊上升,細雨紛紛飄零,歲月隔開了生死,隔開了陰陽兩界最無奈的永別。扒開墳前的雜草,沾染清明的哀思,此時的四月,世界的另一端,天國可下起了雨,可也是清明時分?

心中所念,清冷無韻的步調,回首那一堆墳前的土,雜草叢生,天國之人,再見亦是飄渺無期。清明哀思,陰陽兩地之隔,孤魂薄葬,悲涼落幕。

頭上絲髮已濕,衣衫已潤,生命,猶如微細的塵埃,一份迷離,兩眼憂傷,飄走了,就再也回不來。琉璃一程,浮萍一場,終究帶淚歸去,落裏幽靈的荒冢,從此光陰收場,再見無期。

萬般的哀思,濕潤了悽悽離別,今生一程,只留無限傷感。記憶的皺褶,從那以後,徒留人生的惆悵,命運安排了身後,人生無可戀,亦無可戀。時光的杯盞,選擇了遺忘,生命靜靜地來,悄悄的走,最終以無言結束。

哽咽的淺唱,清明的哀思。山風呼呼作響,揮手告別那陰陽相隔的親人。風聲細碎,繁華只是一瞬,歲月沉澱,清明惹傷了親人牽腸掛肚的惆悵。荒冢無人跡,蓬篙茅草長,命運給每個人安排了最終的歸宿。四月天的鐘聲,在月缺月圓的暗夜裏回望,離去,百年之後,終究歸離去。

清明,惹傷一地的哀思。

清明節的隨筆14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因此,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根據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

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所以,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的隨筆15

星期四,是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我並不覺得,因為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説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説,接着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説話,但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説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這裏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好像是烈士的精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為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裏面記載着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為,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為,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標籤: 清明節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lgk1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