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必備】清明節踏青作文合集四篇

【必備】清明節踏青作文合集四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踏青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清明節踏青作文合集四篇

清明節踏青作文 篇1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説要帶我去踏青,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媽媽騎車帶着我,我們便高高興興地出發了。

今天的天氣真好,陽光暖暖的,風兒柔柔的,藍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在路上,我和媽媽有説有笑,高興極了。剛到野外,我就看到了一叢桃花,它們含苞欲放,從遠處看,它們顯現出來的是暗紅色,像天邊的晚霞一樣好看。

又走了一會兒,我們下車步行,我看到了嫩綠的小草,那些小草在微風的吹拂下好像在和我招手。我們來到公園的湖邊,湖面上波光粼粼,非常耀眼。我們向前走了走,看到了一叢叢的黃色的迎春花。它們面向着春風,面向着太陽,面向着我的臉龐,好像真的在歡迎春姑娘的到來。之後,我們又欣賞了北方很少見的玉蘭花。它們怒放在枝頭,沒有綠葉的陪伴,嬌嫩的花瓣迎着北方還有些涼意的春風,是那麼的堅強。藍天下,白色的玉蘭是那麼嬌美,粉色的又是那麼鮮豔,不由得讓人心生幾分敬意。

返回的路上,我還看到了好幾株早開的桃花。它們擠在枝頭上,一簇一簇的,非常好看。在花與花之間,還有幾隻小蜜蜂在不停的飛着,久久不肯離去。我想:蜜蜂一定是被這美麗的花兒吸引住了。遠處,一羣小朋友正在放風箏,一隻只五顏六色的大風箏也競相在藍天上“開放”了。

這次踏青真有意義,既讓我體驗了踏青的樂趣,又觀賞了這麼美麗的風景。

清明節踏青作文 篇2

哦!放假了!咦?今天怎麼沒有往常過節的氣氛,但賣燒紙、冥幣的還不少,於是我迷惑不解地問媽媽今天是什麼日子。媽媽答道:“是清明節,古時候又叫踏青節,陰曆三月清明,正是春回大地,陽光明媚的好季節,人們不僅在節日裏掃墓祭祖,也進行踏青郊遊活動。”

第二天,媽媽就帶我乘着大巴車去郊外踏青。一路上我別提多高興了,跟小朋友們一起有説有笑,不知不覺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奔波,終於到了目的地——黃河濕地。這裏柳樹姑娘垂下的柳枝像她漂亮的長辮子,而柳枝上的點點嫩芽則像她美麗的頭飾。這裏還有金燦燦的油菜花、黃色的迎春花、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等等。抬頭仰望天空,柔軟的幾片白白的棉花糖似的白雲,像是在輕聲給我們説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白雲上的那一片黑白相間的是什麼呢?

哦,原來是一羣大雁向我們邊招手邊説:“小朋友們,我們回來了,你們想我們了嗎?記得去年我們伴着蕭瑟的秋風從這裏飛走,現在春暖花開我們又從南方飛回來了。”午飯後,我們依依不捨地準備告別這個美好的踏青之地——黃河濕地。

通過這次踏青,讓我真正地觸摸到了春天,聞到了春天,觀看到了春天。啊!我喜愛這個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

清明節踏青作文 篇3

不知這算不算踏青呢?由於下雨天的關係,星期六我和父親母親都呆在家裏看電影,從上午11時多,一直到下午5時才結束(兩部電影)。父親突然説要去高淳的一位朋友那兒去吃飯,順便玩一玩。我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到史叔叔那裏。見母親點頭同意了,我也只能夠默許了。

高淳離東山是有些距離的,所以我們開了一個多小時車子才抵達目的地。史叔叔是個生意人,開了德天肥牛和美食城店,他帶了我們去武俠館的一個餐館來飲食,當時已是20時多了,許多店都已打烊,差不多在老街上只有武俠館仍是生意興隆,燈光不滅。

史叔叔和父親去點菜了,我、母親、阿姨和另外一個叔叔(是史叔叔的助手)找了一個空餘的包間等待着香味撲鼻的食物來。不一會兒,他們點的菜把整張桌子都擺滿了,有牛排、紅燒雞塊、豆乾燒芹菜、蝦子等等,聽我的講述,對面的你是否已飢腸轆轆、垂?V三尺了呢?

21時左右,我們結束了飲食,史叔叔買了單,我們準備出去了,卻還發現有兩對人在吃飯。哇!傾盆大雨直泄下來,我們沒有帶傘,頂着大雨衝進車裏。雖然已經22時了,但是父親母親還是去了史叔叔的辦公室聊了會兒天,我拿着課外書靜靜的看,等待着他們。

23時了,父親母親和史叔叔告別,這時間不禁讓我嚇了一跳,想象回到家裏差不多24時多了,便立馬上了車,躺着睡着了。

這次的“踏青”時間真是長啊!

清明節踏青作文 篇4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説: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説就是來源於此。

標籤: 四篇 踏青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q4q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