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元宵節 >

元宵節美文

元宵節美文

今天是元宵節

元宵節美文

早晨七點,被一陣陣鞭炮聲將我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感覺有些莫名的煩躁。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記憶中小時候的元宵節應該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包湯圓,煮湯圓,吃湯圓,然後一起放焰火的節日。但人越成長,對節日就越感到莫名的恐慌和憂傷。或許是因為年齡和環境的原因,現在再也找不到以前過節的感覺和興奮感。站在陽台上通過窗户往下望,小區裏嬉戲的孩童不時燃放的鞭炮聲和嬉笑聲不由得將我帶入了兒時的記憶。

兒時的家鄉,元宵節,除了全家一起包湯圓、煮湯圓和吃湯圓以外,農村的小孩子們白天會到自己家地裏去收集柴禾。收集起來的柴禾堆積在一起,等到晚上吃完湯圓之後,大人們就會領着小孩們到地裏一起點燃白天收集起來的禾堆,然後圍着火堆,點燃火把,唱着童謠:“蟲蟲螞蟻趕下河,趕到村前河……”整個山坡和田地裏,全是柴禾燃燒照亮的景象,孩童們放着鞭炮,燃着焰火,唱着童謠,流連在元宵夜晚的狂歡童稚之中……

經過很多年,離開家鄉在外闖蕩,才知道外面的湯圓是圓形的,與我們家鄉自己手工製作的湯圓不管從形狀或是感覺上都有很大的區別。“一羣鵝,飛下河,漂的漂,落的落。”這首童謠裏所唱的應該就是家鄉湯圓的真實形狀寫照。小肚如鼓的“三角體”湯圓撒入滾水鍋中,沉沉浮浮,的確像一羣淘氣的小鵝在河塘裏自由嬉戲。家鄉的湯圓是有菱角的,看上去下圓上尖,感覺有點端午節包的粽子的外形,但它沒有粽子的方角,它要比粽子圓和看上去更加精緻。家鄉湯圓的做法很複雜且餡料種類很多。一般來説,糯米在做成面的工序就很複雜和費力氣,家鄉人一旦到了臘月十五過後,每家每户都會在一種石頭雕鑿出來的“硯鐓”裏槌研糯米麪。糯米麪做的湯圓,餡是用豬板油、花生、核桃、芝麻、白糖、冰糖、陳皮或紅糖酥麻等多種東西混合製成的。高粱面做的湯圓,餡是酥麻紅糖舂混合在一起做成的.。童年的記憶裏,後者當然沒有前者香,沒有前者爽口。由於那時生活條件和經濟的原因,前者主要是招待來拜年的客人吃的,後者大多是主人自己吃。但不管是什麼材質和餡料製作的湯圓,包制時候難度都很大,稍有不慎,將會導致包製出來的湯圓很難看和漏糖。小時候一直很不能理解為何家鄉人要這樣做湯圓的外形和不厭其煩的教我們學會如何製作。老人們也沒法説清楚為何要將湯圓包製成有菱角的外形,也沒法解釋究竟這種外形的湯圓傳承了多少代。

湯圓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的主要吃食,但在我的家鄉,吃湯圓,是從正月七年級早上開始的。這一天,幾乎家家户户包湯圓,吃湯圓。年七年級這一天,男男女女,一家老小全都團聚在一起,包括已近出嫁了的女兒一大早領着丈夫和兒女們回來拜年,全家特別的高興。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天,那些油膩的、酸的,辣的,麻的,鹹的……都會暫時放到一邊,最佳的選擇,當屬湯圓。因為湯圓的餡是甜的,暗喻着生活是甜美的,暗喻着大家在新的一年裏,生活像湯圓一樣甜甜美美。當然,在包湯圓的時候,如果哪家有調皮的小妹,包制湯圓時,就會偷偷故意包上幾個鹹辣味道(鹽巴辣子餡)的湯圓,專門盛給她姐夫們,讓他們出出不傷大雅的洋相,逗樂一家人。在笑聲中,全家老少親情融融,其樂融融。春節過年,有了這樣的歡聲笑語才算是喜慶多多。

現在猜想,家鄉的老人之所以將湯圓包成有菱角的形狀,估計跟祖輩的遷徙有關。家鄉大多人都非本地土著居民,祖輩大多都是從江浙一帶隨軍徵遷而來,戰爭結束了或所處的王朝被推翻後,就地解甲歸農,入住鄉里。但家人和親戚都還在征戰前的家鄉,帶着對家鄉的思念和無法回去與家人團圓的遺憾,家鄉人的祖祖輩輩才將湯圓包製出了有菱角的形狀,以寄託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將湯圓包製成有菱角的形狀,是為了寄託對祖輩所曾經生活的地方的一種記掛,是一種思鄉的情懷,是一種無法迴歸的遺憾……

窗外的風很大,陽光很強烈,風聲將我的思緒重新帶回到了現實。樓下小區裏年前被霜雪凍壞的景觀樹,在春風吹喚中慢慢正抽枝發芽,散發出勃勃的生機,一切都看上去是那麼和諧和有希望。我想,人生和生活也應這樣。

標籤: 美文 元宵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yuanxiao/3k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