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元宵節 >

【精選】元宵節的湯圓作文四篇

【精選】元宵節的湯圓作文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湯圓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元宵節的湯圓作文四篇

元宵節的湯圓作文 篇1

今日是元宵節,是吃湯圓的日子。因此,我們準備了揉好的麪糰、餡料、湯勺等一些包湯圓的材料,準備包湯圓。

“叮鈴鈴”下午第二節課開始了,我和小組的同學攤好枱布,把準備好的材料放上去,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麪糰,可是捏捏卻是硬的,這下我傷了腦筋,怎麼辦呢?就算現在抓緊時間柔軟了恐怕也沒有時間包湯圓了,就在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時,我的組員説借我一點麪糰,我謝了又謝。我抓起一把麪糰揉成球,用大拇指往球心按了幾下,再用其它手指輪迴轉圈地按,等面球變成了一個小碗時我用湯勺挖了一點餡料放入“碗”中,然後把邊上的麪皮往裏一擠再放在手心上搓搓。我很期待我的完美成果,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結果慘不忍睹,湯圓要麼餡料快透出來了,要麼就是皮破了,組員們不但不幫我,還在那沒心沒肺地笑。我不服氣又抓起一把麪糰開始揉、搓、按、擠,但結果……我試了幾次都是以失敗告終,我徹底沒了信心。這時郭子璇看到我這麼多的敗品心中不忍,過來細心的教我,我終於學會了。我胸有成竹的抓起麪糰按照她教的方法:餡料不要太多,大拇指和十指握住沒有封的口,另一隻手在下面慢慢轉,大拇指和十指慢慢把麪皮往裏捏,再把湯圓搓成圓球就可以了。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做出了一個個的成品,還明白了什麼叫失敗乃成功之母。

這個元宵節在我們的喜悦中度過。

元宵節的湯圓作文 篇2

在今天下午,小姨叫我們給弟弟開家長會。在2;00的'時候去了弟弟的幼兒園, 到弟弟的幼兒園已經是2;50了。進了幼兒園,到了 弟弟他們班。我們找地方坐下,然後就開始包湯圓。

下來我教大家包湯圓過程,首先拿一坨糯米麪,揉成球,壓成餅,在裏面放上餡,把它揉成球型。

然後他們老師叫他們 去户外活動,我們也去了。他們玩呀玩呀,玩到了吃飯時間,就上吃飯了。他們老師吃飯。我們吃完飯了,就回家了。

元宵節的湯圓作文 篇3

今天我起得特別早,因為我要學包湯圓,並且要吃自己包的湯圓。

我先拿出湯圓粉,把湯圓粉倒進小盆裏,再放些熱水,把湯圓粉攪拌均勻,然後用手大力地揉捏湯圓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痠疼了才捏揉好。接着在湯圓麪糰中揪出一個小麪糰,放在手掌上搓圓,用大拇指在中間按一個小窩,然後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餡放進窩裏,再包起來。我因為把餡放得太多,餡容易露出來了,我再輕輕地把餡拿走一些,再把麪皮補上。媽媽説:"你真粗心,包湯圓時餡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話餡會流出來,太少的話就沒味道。"我覺得媽媽説得有道理。第一個湯圓做出來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來。又開始包第二個湯圓。這次有經驗了,我把湯圓麪糰搓成一個圓形,再按個窩,把芝麻,花生和糖放進窩裏,這次放的餡不多不少,剛好合適。我用均勻的力把湯圓粘好搓圓。這個湯圓比上一個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塊湯圓把麪糰做起來。真是熟能生巧,反覆幾次,我終於學會了包湯圓。

湯圓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進燒沸的鍋裏煮。媽媽説:"湯圓浮上水面來就熟了。"我心裏一直想,做湯圓並不是一件小事,認真做才能做得成功。過了幾分鐘後,湯圓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兩碗給爸爸媽媽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着自己親手包的湯圓,感到特別有滋味!

元宵節的湯圓作文 篇4

寒假裏,每天我都過得很充實、有意義,最難忘的要數元宵那天。

在我們家鄉,元宵有吃湯圓的習俗,意味着一家團團圓圓。一大早,我和爸爸早早的起牀,為包湯圓做好一切的準備工作。

第一步:搓麪粉。我們把一袋麪粉倒下,邊搓邊放熱水來搓,搓好麪粉後,一切準備就緒。

第二步:包湯圓。我把麪粉搓成一個圓柱形後,把麪糰弄成一小團一小團的,再把少許麪粉撒在桌上,好啦!包湯圓正式開始啦!

剛剛開始弄的時候我不是很熟悉,漸漸地就會了。

第三步:把麪糰壓成圓形,但皮不要太保,把它弄成一個帽子的樣子,之後,把配料放下後,搓成圓形,就這樣我的第一個湯圓就包好啦!

兩個小時後,我和爸爸齊心協力把湯圓包好了,爸爸包的湯圓明顯要大,而我的卻很小。無論如何,卻是我用了心去包的。

下鍋啦!下鍋啦!湯圓要下鍋啦!我開心的不得了!

眼看我的湯圓就要熟了,我趕忙把碗準備好。

開吃啦!開吃啦!終於開吃啦!我的心裏樂開了花。

吃着自己包的湯圓,心裏一陣甜蜜。雖然技術不太好,也不大好吃,但那卻是自己的一份成功一份收穫,自己為此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可謂吃在嘴裏甜在心裏呀!

元宵節我真開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yuanxiao/6gwe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