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

導語: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端午節、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以下是小編特意給大家準備的關於中秋節的由來,歡迎大家的借鑑!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的風俗是怎麼形成的

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並將農曆每季中的每個月的十五日,分別稱為“孟”、“仲”、“季”。8月15日,屬於秋季的正中,古文稱為“仲秋”節或“中秋”節。

由於長期戰爭烽火綿綿不息,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常常以月寄情。這種情狀在歷代詩文中常見,諸如:唐代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間生死。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以及民間廣泛流傳的“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流落在外頭”等。可見月亮在古時就作為光明、純潔、美好的象徵。

古時候,由於人們對宇宙缺乏科學的瞭解,便將“月缺月圓”作為“悲歡離合”的象徵。

由此幻想到月宮裏,一定有什麼神仙菩薩關懷他們,保佑他們;同時,也由於人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常將自己美好的理想寄託於天上月亮中的月神,以求其降臨幸福,這就有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白兔搗藥”、“廣寒宮玉蟾”以及“唐明皇遊月宮”等種種神話故事傳説。

所以,在民間就逐漸地形成了祭月、拜月的儀式和賞月吃月餅的風俗習慣。

標籤: 由來 中秋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qiu/dqjg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