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元節 >

關於中元節的作文2000字

關於中元節的作文2000字

剛剛進入農曆七月,自七年級那日的鞭炮聲後,每日的清晨,便是被一聲聲“篤、篤、篤”的敲擊聲給喚醒的。大概早晨五六點的時候,東邊山頂上的天空,已經有了暗灰色略帶微金或微粉的雲彩霞光在流轉,這時,屋後那户人家的老漢就會拿出一把長條凳、一個馬紮,正襟危坐在自家門口的屋檐下,左手執一管鐵器,右手揮一把木錘,在粗劣毛糙的黃裱紙上,敲出一排排外圓內方的錢印子,條凳邊上一摞摞的黃色糙紙,打好錢印的香票紙放一邊,空白的黃裱紙放在另一邊。“篤、篤、篤”的聲音就此綿延開來,似佛堂裏敲木魚的聲響,沉悶中透着清亮,規律的節奏彷彿無休無止地悠遠漫延,時刻提醒着人們,七月半中元節就快要到了。

關於中元節的作文2000字

記得小時候,每到陰曆七月,父親也會早早地起牀,漱口淨面後坐在廊下打紙錢,説是給過世的先輩們在陰間流通所用。打紙錢有很多的禁忌,外婆常教導我們,不得喧譁吵鬧,要凝神屏氣、肅穆恭敬,還説女人打的紙錢不值錢,男丁打的紙錢才頂用,清晨打的紙錢最牢靠,下午打紙錢不得懸空敲打,得伏在地上打才能接地氣。就連錢印的個數都是很有講究的,她煞有介事地説,紙錢中豎列3排的是敬神,豎列4排的是敬鬼,橫排的個數按“金、銀、銅、鐵、錫”的順序,視紙錢長短,以“16、11、6”的個數為佳,這樣,每個橫排不論從哪邊開始數起,頭、尾都是“金”字,最為金貴、實誠。打好香票紙後,還得一張張對摺碼好,放在早已買好的竹製籠屜裏,説這是先人的錢箱,用封條貼上名字,七月半時燒給他們一併帶走的,其餘的紙錢要分別打包郵給不同的前輩,再多餘的,就用來打發那些無子無女的遊魂野鬼。小時候幫着大人碼紙錢的.時候偶爾會偷懶,一次將好幾張紙錢對摺,母親發現了便會訓斥,説是幾張紙錢重疊對摺只能當一張用,馬虎不得,到時前人用度不夠,要託夢算賬的,於是只好老老實實按部就班操作,再不敢偷工減料了。待到七月十五日那天,父親就打包好一個個“包袱”,準備燒寄給早逝的先祖,一般上溯三輩至曾祖輩,再加上一些過往甚親卻無兒女的早亡親戚,年年都得有十七八個包袱。用不經裁剪的一整張約一尺見方的黃裱紙,將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元寶、紙衣等一併包好,對照民俗書上的古文格式用毛筆書寫好,署上郵包人和子嗣的名字,通常是“今據孝男***攜孫***等虔備財包一封恭憑中元大會化上”,再將先祖的名諱(男稱老大人*氏**,女稱老孺人*氏**)寫在包上,註明“魂下冥中 往生利用”字樣,最後落款“某年七月十五日跪焚”,好似一封寄往陰曹地府的郵件專遞。後來,父親着人按照鬼節郵包的格式給刻了一塊“中元板”,每年打好包,只要在印刷板是抹上墨汁,往黃裱紙上一印,再拿毛筆填充姓名即可,省了重複書寫的麻煩,還顯得工整美觀。如今,各行各業都實行專業化運作了,小縣城開了多家賣壽衣、花圈兼營香燭的店面,紙錢、冥幣、包袱封、竹扎紙糊的小洋房、小家電一應俱全,連僕人小偶都配齊了,近些年,更是湧現出了不少用金泊硬紙板製作的全套金飾、蘋果手機、豪華轎車等時興玩意。

七月是秋夏時令鞭炮燃放較為頻繁的一個月,也是宰殺秋鴨較為集中的時節。七月七年級的大清早,各家各户就燃放起鞭炮,殺雞宰鴨迎接“老祖宗”回鄉團圓過節,自當日起至七月半這期間的每日晚上都叮囑家人無事避免夜間外出或晚歸。七月初七,人們念着“七月七,毛雞毛鴨殺一批”的諺語,又放鞭炮又灑血,既為七夕乞巧,也為祭祀祖輩護佑得平安、得豐收。七月十五是送諸鬼踏上歸程的日子,更是隆重熱鬧,清早殺雞斬鴨將血灑在紙錢和包袱上,中午大魚大肉、雞鴨滿桌祭祀自不必説,傍晚時分的燒包、禱告、點爆竹送先輩上路是那天的重頭戲,還要一再叮嚀一家老小待夜一擦黑便一概不準出門了。十五那日的黃昏時分,母親會在房子靠西北的角上,放一捆乾枯的稻杆均勻地平鋪成一米見方的祭台,然後將那一個個臌脹的包袱鄭重其事地小心排列在其上,燃燭、點香、敬獻酒菜果盤後,開始燒包、放鞭炮。每次我都陪在母親身邊幫着燒包,父親則負責點燃鞭炮。母親一邊燒着包,一邊唸叨着:“爺孃啊,你們又在山上聽了幾年的鳥叫了,要保佑子子孫孫平安啊!”説着,總要揉揉腥紅的眼睛,卻説是讓草灰給迷了眼。由於紙錢包袱打包時較為嚴實,常常燒得不完全,需要用小木棍略微挑起,才能完全燃燒。我這才發現,那些叫不上名的遠親的包袱稍顯輕薄些,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的包則更厚實,金元寶也更多些,可見骨肉血緣的親疏分別。暫且不説人生是否真有六道輪迴、靈魂不滅的説法,但那種對已然故去的親人的懷想和追思,卻是每個人都無法捨棄的。除此之外,母親每年都要備下許多散裝的紙錢,焚燒時口裏還唸唸有詞,無外乎祝禱那些遊魂孤鬼普渡超脱、早登極樂的絮語,據説這是篤信佛教的外婆交待下來要多行義舉、安撫冤魂的。

經查閲資料方知,中元節也稱鬼節、盂蘭盆節,居然還有個“目犍連救母”的來歷。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連,欲報答已故母親的養育之恩,用神通尋找母親,卻發現其投生餓鬼道。目犍連異常心痛,送飯飼母,可飯菜未及母口,即化為火炭。目犍連悲痛萬分,將此事告訴佛,經佛祖指點,目犍連在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梵意為“解救倒懸”),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使得其母脱離了苦海。可見中元節風俗的流傳,不僅僅寄託了世人對先人的哀悼和追思,也教導世人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更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除卻其鬼神迷信之説,從慈悲的角度出發,中元節存在的意義,還是很有期勉世人互助博愛的人情味的。

七夕之後,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也沾染了一些憂思,久旱無雨的小縣城竟然開始淅淅瀝瀝飄灑起“金豆豆”來,這可是近兩個月來的頭一場及時雨呀!看着天幕中灑下漂浮的細雨,如傾如訴,聽着那有節奏的打紙錢的聲音,無止無休,心裏思忖着,這久旱逢甘露,不知是神鬼護佑的作用,還是中華子女全民祭祀先祖、孝感動天的結果呢?

標籤: 中元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hongyuan/l3wj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