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元旦 >

2023年元旦的來歷

2023年元旦的來歷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1

元旦節來歷簡介

2023年元旦的來歷

今天所説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為“春節”。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國外1月1日稱為新年,中國把陰曆正月七年級稱為新年,為了區別陽曆1月1日的新年和陰曆正月七年級的新年,中國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陰曆正月七年級稱為春節。

元旦的`由來

元旦是西元紀年歲首的第一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曆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為元旦。

元,就是“始”,事物開始就是“元”;旦,是“日”;“元旦”就是開始的日子。49年建國的時候採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將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現在元旦是國家法定紀念日。

“元旦”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這個元旦是指農曆正月七年級。

關於元旦有一個傳説,在三皇五帝時期,堯帝勤政為民,一生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但堯的兒子是個沒出息的,堯就沒有把部落傳給兒子,而是選擇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堯在死前,也叮囑舜要把位子傳給德才兼備的人,後來舜又把位子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這幾位首領都對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後來人們把舜祭祀堯的那一天當做一年的開始,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2

元旦在古時候稱為元日,據説“元旦”最初的稱呼起自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顓頊以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而後來的夏、商、周、秦、漢各個朝代對元旦的規定各不相同。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七年級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七年級為元旦。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佈了統一的歷法,規定十月七年級為元旦,一直到漢武帝時,才又重新按遠古夏代曆法規定,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所以把夏代的歷法稱為“夏曆”,也就是常説的“農曆”。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他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以公元記年的.曆法,稱為公曆,並規定以公曆1月1日為元旦,沿用到今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3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而以西曆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我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由來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説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為“春節”。

中國元旦的習俗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説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並不見的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4

1.元旦的來歷

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為一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七年級為元旦,秦代以十月七年級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規定每年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等的不同,過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樣,如,陰曆的祖先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則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這也使世界更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辛亥革命後,我國把正月七年級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

2.元旦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的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這寓意着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七年級。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都是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七年級”的,有叫“大天七年級”的,有叫“年七年級”的,一般又叫“正月七年級”。

正月七年級從哪一天開始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非常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者是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説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3.元旦的傳説

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説:“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悦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4.元旦習俗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説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並不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等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放假了,隨你怎麼玩都行。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説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在部分農村地區還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圓,聚一餐。

5.有關元旦的作文

12月31日下午,勝利勝採國小校園裏歡歌笑語、洋溢着一派喜慶、歡樂、祥和的氣氛。我們三、二班的教室已經被大家用五顏六色的綵帶和氣球裝飾得好看極了,黑板上用彩色筆寫着幾個醒目的大字:元旦快樂!周圍用氣球、綵帶、中國節加以襯托,顯得喜氣洋洋。李若彤、尚布耕是這次聯歡會的主持人。別看他們沒有經過訓練,站在台上大大方方,語言流暢,動作自如,還真有點主持人的味道呢!大家自編自演的節目形式多樣,有舞蹈、歌唱、猜謎語等等。他們迎着新年的曙光,帶着真誠的祝福,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歡慶元旦。

聽説低年級教室內學生還進行穿衣服比賽,小選手們個個不甘落後,贏得了陣陣掌聲。高年級節目更是精彩不斷。從場地佈置到節目的策劃、編導;從組織串詞、節目主持到攝影、照相等統統由學生自己來做。如果你不親臨現場,或許根本想象不到這些十左右歲的孩子能把聯歡會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條、有聲有色:雙簧表演令人捧腹大笑,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曲,英語倆倆對話展特色,詩朗誦、獨唱、古箏與小提琴獨奏、葫蘆絲、竹笛表演精彩紛呈。班級也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讓大家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了很好的放鬆。

辭舊迎新,班級聯歡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歡笑,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鍛鍊了學生的能力,增進了班級的凝聚力。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5

同學們,你們知道“元旦”的由來嗎?我來告訴大家吧!

每年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節。元旦又稱為元日,在漢語裏“元”是開始、起始的意思,是指第一;而“旦”是指一天和早晨的意思,把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了。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定居在尼羅河兩岸,從遊牧改為農耕。他們的農牧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洪水有着很大關係,根據觀察發現,發洪水的時間相隔365天,便把時間刻在竹竿上。同時還發現尼羅河初潮的潮頭漲到開羅附近的時候,也就是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就是最早的“元旦”的由來。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法”,也就是陽曆。而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在農曆新年前後。因此,把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七年級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同學們,你們説這些知識有趣嗎?讓我們共同學習和了解吧!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6

傳統節日元旦的來歷

古代中國的元旦,並非如今的公曆一月一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為歲首,到漢代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期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把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為“元旦”。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公曆,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拓展:中國元旦有什麼習俗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説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並不見的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元旦的慶祝方式一:

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頂為法頂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慶祝方式二:

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説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慶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至於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拓展:有關元旦的古詩

1、《元日》王安石〔宋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説此年豐。

譯文:昨天夜裏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裏耕作的農夫,扛着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説這一年是豐收年。

3、元日〔唐代〕司空圖

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譯文:如今年歲漸長,自己懷有滿腔抱負卻都未實現,空剩自憐。

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陽落山後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將到來。

4、元日〔宋代〕成彥雄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裏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

譯文:

夜晚歸來與大家舉杯同祝又已增歲添壽,不經意卻看到鏡中的自己已兩鬢斑白。

正對着鏡中自己偷偷笑了起來,看來這屠蘇美酒怕是無法率先品嚐了。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7

元旦的來歷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曆年”“陽曆年”。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而以西曆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中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的傳統美食

“餃子”前身是“餛飩”。餛飩是指麪食中帶餡的食品。北齊人顏之推曾説:“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錄》注引)類似今天的餃子。明代《正字通》説:“今俗餃餌,屑米麪和飴為之,乾濕大小不一,或謂之‘粉角’。北人説角如矯,實即餃耳。唐人謂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湯中牢丸’,即今水餃子;其‘籠上牢丸’即今蒸湯餃也。

食畢出門拜年,由近及遠,元午直到燒燈後。”據此則唐牢丸近似餃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現角子一詞。元代把餃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説,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麪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元旦吃餃子興盛於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曆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説,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為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製扁食包金,邀婿爭福。”元代扁食一詞在民間流傳下來。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誌》説當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誌稱“節糕”,明正德廣東《瓊台志》記載當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為年茶,以相饋答。”其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説將黍粉和糖為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為“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於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送。

元旦其他傳統美食

雞蛋

出現時間:吳晉時期

綜合簡介:元旦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時期就已經有了。據説當時吃雞蛋是為了長生,不過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時候就沒有了,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梁武帝信奉佛教。

歷史記載: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

椒柏酒

出現時間:東漢時期

綜合簡介: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樹葉浸跑而成的。據古書記載,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而元旦節飲椒柏酒的傳統習俗,主要在山東歷城、浙江嘉興一代。

歷史記載: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湯餅

出現時間:後魏時期

綜合簡介:湯餅在古代指的是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也就是類似我們現在吃的麪條。

歷史記載: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

中國元旦節的`意義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即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

“元”、“旦”二字加在一起,就是新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早晨的意思了。元旦之稱,始於古代計時和農業生產。殷商時期,人們為了把握時間、節令,以利耕作,當時的“天文學家”們,已懂得以月亮的活動來計時,月亮圓缺一次,定為一個月,七年級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月亮圓、缺十二次,也就是十二個月,為一年。

那時還沒有“年”的説法,但已將十二個月的頭一月定為正月;正月朔日子時,是一年的開始。當時叫“元日”,也叫“元旦”。據《爾雅》的註解:“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這樣解釋是否準確,是值得研究的,因為周代之前,在改朝換代之中,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分得那麼清楚。

每年的1月1日為元旦,是新年的開始。“元旦”是合成詞,按單個字來講,“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着新生,是一種對冉冉升起希望的寄託。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8

元旦節日的來歷

古代中國的元旦,並非如今的公曆一月一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為歲首,到漢代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期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把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為“元旦”。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公曆,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公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元旦節日的習俗

習俗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習俗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説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習俗三: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

元旦的傳説

元旦的傳説一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

元旦的傳説二

陰曆的祖先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曆,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為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後10天。

元旦的傳説三

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七年級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七年級為元旦,秦代以10月七年級為元旦。

元旦的`傳説四

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元旦的傳説五

在中國,元旦這一名稱,都説起自傳説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為元,七年級為旦。據《史記》載:夏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七年級為元旦;秦以十月七年級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我國把正月七年級稱作春節,公曆1月1日叫新年,不稱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才又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9

元旦的來歷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的歇後語

元旦出門除夕回——滿載而歸...

元旦放假——年息

元旦寄信——首日封

元旦社論——文明

元旦結婚——重慶

元旦寫景——年畫

元旦翻日曆——頭一回;頭一遭

元旦的詩詞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介雅》蕭子云

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白居易

眾老憂添歲,餘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

《元旦》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裏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

《回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説此年豐.

元旦祝福語

冷冷的冬天像個壞蛋,忽視天氣就會完蛋,我説你是傻蛋,偏愛風度就是笨蛋,早晨暖暖身子吃個雞蛋,聽説象徵圓蛋,短信在説元旦,祝你快樂相伴!

節日臨祝福送,信息傳要講究,髮型講究新潮,穿衣講究時尚,生活講究品味,短信講究真心,元旦即將來臨,友誼彌足珍貴,祝君笑口常開,享受美妙滋味。

等不及了,我決定代全國人民提前祝你和家人元旦新年快樂!身體健康!你以後幾天收到的`短信都是我安排他們發的,我為人很低調的,你知道就行,不要聲張!

用真心起筆,用關懷和呵護描繪過程,用風雨同舟收筆,世上最美的圓就出現了,因為360°全方位的祝福,是獨一無二的啊!元(圓)旦快樂啊!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10

1、元旦的歌聲飄蕩着團圓的喜氣,元旦的燭光搖曳着快樂的福氣,元旦的道路綿延着不竭的財氣,元旦的燈籠照耀着萬千的瑞氣。元旦到了,願你一年到頭都有好運氣!

2、昨夜星辰昨夜夢,今日許願今日圓,日出東方曙光現,幸福就在你身邊,福星高照豔陽天,歡聲笑語樂心田,良辰好景慶元旦,歲歲年年送祝願,元旦到了,祝你在新的一年裏事事順利,快樂每一天。

3、你我相擁傾聽新年的鐘聲猶如年輪的呼吸,簇擁着我們共同的.夢,滿心的愛意化作真摯的祝福:元旦快樂!

4、元旦來恭喜你,發個短信祝福你,成功事業屬於你,開心笑容常伴你,健康長壽想着你,最後還要通知你,財神爺爺也要拜訪你!元旦快樂!

5、光輝燦爛息怒哀怨都是昨天,好夢實現成功再現是明天,走吧,奮鬥拼搏就在今天。元旦快樂充實生活。

6、流星是天空的表情,願望是他的心情,鮮花是春天的表情,美麗是她的心情,幸福是時間的表情,快樂是你的心情,元旦,祝你平安如意。

7、我決定率領全地球人,祝你元旦快樂,夢想成真。你以後收到的新年祝福都是我安排人發的,我為人很低調,你知道就行,不要聲張,感謝的話就免了!

8、花朵把甜蜜的愛戀給了花蕊,雪花把綿綿的情意給了大地,斜陽把一世的温柔給了青山,夜風把温暖的回憶給了明月,天地把最美的節日給了元旦,我把最真的祝福給了你,祝你元旦快樂。

9、元旦了,送你一件外套:口袋叫温暖;領子叫關懷;袖子叫體貼;釦子叫思念;讓這件外套緊緊伴著你渡過每一分每一秒,一定要幸福喔!

10、元旦快到了,我準備給你拍張頭部照片,你橢圓的腦袋像雞蛋,你微笑的臉蛋甜蜜燦爛。我把照片當做送給你的新年禮物,寓意非常明顯:快樂圓蛋(元旦)!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可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好!

日月穿梭,寒暑交迭,倏然間歲月的年輪在不經意中乂多劃了一個圈。一個新的一年伴隨着寶寶們慢慢的長大悄然而至了,值此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僅代表小二班的全體家長和我本人向各位老師道一聲:“您,辛苦了!”向各位家長和寶寶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

回憶已逝歲月,倍感自豪欣慰。過去的一年,在各位老師和各位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咱們的寶寶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可愛的寶寶們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得以健康、快樂、幸福、全面、和諧的'成長,幼兒園的特色教育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得到了各位家長的認可和好評。在這裏,請允許我代表小二所有家長以及小朋友們感謝各位老師一年來的辛勤勞動,你們的心與愛同在,你們把愛心、細心、關心、耐心、責任心全部奉獻給你們熱愛的教育事業。是你們無微不至地呵護着這些嬌嫩可愛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從孩子們的笑臉中,我們看到了快樂的源泉,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最後,祝願我們的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健健康康,茁壯成長;祝願我們的家長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裏,心想事成,萬事如意!祝願我們的老師在新的一年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12

元旦的來歷是什麼

每年陽曆的1月1日為元旦,“元”表示開始,“旦”表示日,即“初識的日子,新的一年的第一天”。現在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説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關於元旦的傳説,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的堯舜時期,還要從堯舜時期的禪讓制説起,堯帝在位時,勤政於民,治理天下有方,深得百姓愛戴,但其子無能,所以將帝位讓給德才兼備的舜,後來舜把帝位傳給治水有功的禹,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或“元正”。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説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説的陽曆。

元旦有很多民俗習慣,比如吃團圓飯,拜年,新年賀詞、貼對聯,貼窗花、穿新衣等等,不過元旦和春節相比,重視程度上還是有差距。

元旦節又被稱為什麼

上日、正日、正朔、正旦、三始、歲朝、履端、開元、元辰、元春、新年、元朔

上日

在上古時代,元旦又叫上日,《書·堯典》記載:“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上日乃朔日,古特指正月七年級。”

正日

東漢時期,元旦又叫正日,《四民月令》記載:“正月元旦,是謂正日。”

正朔

東漢時期,元旦在漢朝又叫正朔,《禮記·大傳》記載:“正謂年始,朔謂月初,故以此稱一年之始日”。

正旦

後漢時期,元旦又叫正旦,《後漢書·陳翔傳》記載:“時正旦朝賀,大將軍樑冀威儀不整。”

三始

東漢時期,元旦又叫三始,《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懼。以其為歲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故云。”

歲朝

東漢時期,元旦又叫歲朝,《後漢書·周磐傳》記載:“歲朝會集諸生,講論終日。”李賢注:“歲朝,歲旦。”

履端

在南北朝,元旦又叫履端,《哀江南賦》記載:“天子履端廢朝,單于長圍高宴”。《幼學瓊林·歲時》記載:“履端是七年級元旦。”

開元

在南朝,元旦又叫開元,《梁書·武尚紀》記載:“今開元發歲,品物惟新,思俾黔黎,告示安舊新。指新年開始,故稱。”

元辰

在晉朝,元旦又叫元辰,庾闡《揚朝賦》記載:“歲惟元辰,陰陽代紀;履端歸餘,三朝告始。”

元春

在宋代,元旦又叫元春,《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隋元會大饗歌》記載:“展禮肆樂,協此元春。”

新年

在宋代,元旦又叫新年,吳自牧《夢粱錄·正月》記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元朔

在唐朝,元旦又叫元朔,《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記載:“獻歲視元朔,萬方鹹在庭。謂一年之第一個朔日,故稱。”

慶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放假了,隨你怎麼玩都行。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説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在於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圓,聚一餐。至於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元旦吃什麼

1、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對新的一年有着更高的期盼和收穫,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期,南方人更為盛行,尤其喜歡糯米年糕。年糕有兩種成分的,南方喜歡用糯米制作,北方喜歡用黏黍製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烤着吃,更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直接蒸熟即食。

2、湯圓

湯圓寓意為團團圓圓,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人們喜歡和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吃美食,分享這一年的收穫,總結一下得失,暢想一下新的一年新的目標和打算。湯圓有很多種類,有糯米實心湯圓,有芝麻的,有肉餡的,有紫薯的,彩色的湯圓更為時尚,寓意有個好彩頭,純色芝麻湯圓為經典湯圓。

3、餃子

元旦北方人盛行吃餃子,起源於明清時期。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聊家常,互訴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快與委屈,同樣也分享着所遇歡樂與收穫,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熱氣騰騰的餃子也上桌了,家的温馨温暖着歸子的心。

4、魚

元旦和除夕人們都喜歡做條魚,尤其紅燒魚,寓意新年紅紅火火,年年有餘。

5、雞蛋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説“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

6、椒柏酒

由花椒和柏樹葉浸跑而成的。據古書記載,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而元旦節飲椒柏酒的傳統習俗,主要在山東歷城、浙江嘉興一代。

7、五辛盤

又稱辛盤、春盤。即在盤中盛上五種帶有辛辣味的蔬菜,作為涼菜食用。魏晉以下,元旦日有食五辛盤的傳統民俗。意在嘗新。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説是大蒜、小蒜、韭菜、雲台、胡荽。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13

元旦來歷

最早的元旦由來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習俗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説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元旦節的習俗。在我國,元旦節還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曆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我國對元旦節不如新年重視,所以一般中國元旦節的習俗就是張貼“歡度元旦”。

由於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並是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或者説是春節的縮小版。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卻並不見的'會佔用多麼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元旦的慶祝方式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頂為法頂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慶祝方式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説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慶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至於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元旦新年的祝福

1、緣份是長長久久的相聚,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牽掛。元旦佳節到,我用真真切切的心意,送你圓圓滿滿的祝福:願你事業八面圓通,愛情花好月圓,親朋團團圓圓,生活玉潤珠圓,好運源源不斷。元旦快樂!

2、新年的祝福第一天,不送酒也不送煙,特送你一根九節鞭:一節連着那官升遷,二節連着那福無邊,三節連着那月老線,四節連着那豔陽天,五節連着那歡樂年,六節連着那萬貫錢,七節連着那閤家歡,八節連着那幸福端,九節將你連在身邊!祝你元旦大吉!

3、年復一年,真情不變,隔水隔山,思念不斷;或近或遠,陰晴冷暖,相依相伴,離合聚散;成敗得失,如雲如煙,功名利祿,似魔似仙;春夏秋冬,循環流轉,苦辣酸甜,悲喜人間;歲月平淡,世事簡單,快樂常在,凡心安然。元旦到,願友平安,福壽綿延!

4、是“元”份讓我們今生能相遇,為此我“旦”願快樂能與你朝夕相伴,“吉”使相隔遙遠我也依然牽掛你,“祥”念絕不會隨着時光匆匆遠去。我相信過了這個元旦,你的幸運肯定會“元元”不斷哦,你這條小船一定會抵達幸福的彼岸。祝元旦快樂!

2023年元旦的來歷 篇14

元旦的來歷

中國的元旦,據傳説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七年級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七年級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説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20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説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改為“春節”。

元旦的`風俗

元旦節的風俗有扭秧歌、踩高蹺、拜祭先祖、舞龍舞獅、篝火舞、賞花燈等。

1、扭秧歌:扭秧歌是我國北方漢族民間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

2、踩高蹺: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

3、拜祭先祖:祭祖是傳統習俗,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4、舞龍舞獅:舞龍舞獅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

5、篝火舞:篝火舞又稱圈舞,是山上鄂温克族的自娛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圍成圓圈,男女均可參加。

6、賞花燈:元旦除了要吃湯圓之外,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賞花燈。

元旦養生知識

1、不能暴飲暴食

元旦期間,飯菜品種豐富,琳琅滿目的食物、水果、糕點等讓不少人禁不起誘惑,飲食常失去節制,使胃腸負擔加重,從而出現腹脹、食滯、消化不良等現象。

緩解積食最簡單的方法是喝茶,喝茶能幫助分解脂肪,另外注意葷素搭配。

2、天氣乾燥,注意降火

元旦前後,家裏家外事務繁多,加之過食油膩、生活規律常被打亂等,使有些人的身體不能保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引起生理機能紊亂,從而導致“上火”,表現為咽喉乾燥疼痛、眼睛紅赤乾澀、鼻腔熱烘火辣、嘴脣乾裂、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臉上起痘等。

如果上火的話,可以燉點冰糖雪梨降降火,或者泡點菊花茶。

3、室內温度要適宜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温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若室温過高,會令人感到悶熱或乾熱而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而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

尤其是在北方,室温過高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而室內温度過低,則會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令人感到寒冷;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顫: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甚至引起關節炎病等。

4、健康出行

出去玩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如果容易暈車的話要記得帶上暈車藥,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行程,留出緩衝的時間來調整狀態,這樣才能玩好,身體的狀態也會好,千萬不能疲勞過度。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説更是如此,累了就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體力。

5、早卧晚起

早卧:一般晚上9時為宜;晚起:等日出起牀為宜,不要過早起牀鍛鍊身體,睡眠時間可比其他季節稍長。

冬季適當早睡晚起可養藏體內精氣。體質較弱人羣、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練或可誘發哮喘、感冒、風寒,引發基礎慢性病及心腦血管疾病。

標籤: 元旦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zuowen/gg3e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