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生活範例常識 >

有關製作過程的作文5篇

有關製作過程的作文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製作過程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製作過程的作文5篇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1

週末,我和媽媽用樹葉製作了一幅恐龍畫,讓我來講講吧。

那天上午,我和媽媽先來到廣場樹林裏收集樹葉。我看到滿地都是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落葉。我找到目標時,飛跑過去揀起來。當遇到松柏枝時,調皮的小傢伙長着長而堅硬的刺,把我的手都害慘了。我和媽媽到了很收集許多樹葉,這些樹葉有的像針一樣尖鋭,有的像扇子一樣,有的像桃子一樣紅得誘人,美不勝收。

回到家,我把收集的所有樹葉全部放在桌子上。我先用毛巾擦去葉子上面的灰塵,拿出剪刀、雙面膠、製作手工的工具。媽媽問我想做什麼呢?我不假思索地説:“做恐龍吧。”

開始製作恐龍了。我先把像扇子一樣的銀杏樹葉做恐龍的身體,又把棕色的樹葉剪成恐龍的.腿。製作時我非常小心,擔心把恐龍的腿剪壞了。我又用長長的樹葉做成恐龍的尾巴和脖子。該用松柏枝了,我把它放在恐龍背上做成恐龍身上的尖刺,讓它們保護恐龍。然後在恐龍周圍畫上藍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花草樹木,可愛的雲朵和細細的流水,做成了一幅美妙的恐龍漫遊圖。

製作用了我大半天的時間,我和媽媽從中體會到了快樂和幸福。大家有時間了,也要嘗試做一做哦!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2

星期五我買來一包材料,準備製作聖誕樹,媽媽有點不相信,我想:等着看吧,我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的!

我首先打開小包,把裏面的每個紙板分開,並將紙板插在盤中間,接着用剪刀剪掉神奇藥水包的一角,然後小心翼翼的把裏面的液體從上到下澆到小松樹上。製作過程就這麼簡單,接下來就是耐心的等待奇蹟的發生了。

大約過了2個小時左右,小松樹藉助毛細現象把神奇藥水吸收到樹身上,由於樹枝末端的水溶液最先蒸發,因此在樹枝末端形成了一些美麗的像雪花似的小晶體。又過了5個多小時,晶瑩剔透的小晶體越聚越多,就像冬天裏的'凌霄花一樣。又過了12個小時左右,等我一覺醒來,哇!太漂亮了,整棵聖誕樹上都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晶體,一棵茂密的小聖誕樹就這樣形成了!

看着這棵神奇的聖誕樹,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修條拂層漢,密葉障天潯。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小小聖誕樹不僅給我帶來驚喜,而且還給我帶來了耐寒的高尚情操!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3

我的小屋裏有許許多多的小玩意兒,其中,最令我自豪的是那串掛在窗前的快樂風鈴,是我花了一天一夜製作完成的。每當微風吹過,“叮鈴叮鈴”的響聲,總讓我自信滿滿。

一天,我正翻着相冊,看到了許多快樂幸福的畫面,於是,我用了一個蛋糕碟、一團細線、玻璃膠、五彩鈴鐺、掛鈎、密封紙和一張張有着幸福笑臉的'相片,開始了製作。首先,我在蛋糕碟上戳了六個洞,在最中間的洞上掛上掛鈎,用玻璃膠粘住固定;接着我把相片放進密封紙裏,又在四周打了四個孔,用細線跟蛋糕碟連接,就這樣,我一口氣做了十六個;然後,我再把寓意吉祥幸福的五彩鈴鐺也一個個小心翼翼地串起來,又寫了張紙條,上面寫着“幸福快樂”;最後,我就給它們來個“全體美容”,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我把風鈴掛在窗前,每天看着它,身心陣陣愉悦……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4

天藍得似墨水,地黃得如金幣,在這風和日麗的天氣裏,我們開始了美食DIY實踐課程。

一眨眼的功夫,就該我做番茄炒雞蛋了,我既緊張又興奮地想,終於到我了,前幾年媽媽幫了我很多,而這次他終於不幫忙了,讓我獨立動手。

我現在書包裏拿出了三個被草稿紙包得像粽子一樣的蛋。把他們的中部向碗弦上一磕,那裏就被磕出了一條裂縫。把食指放在那兒,我用力一掰,只聽“咔”的一聲響,蛋清蛋白傾巢而出,流入碗中。就這樣我連斬三蛋,弄來一雙筷子,在蛋清蛋白中打着圓圈。蛋清蛋白扭成一團吐着泡沫,不一會兒便融合成一些黃色液體。

接着,我來到鍋邊放了些油,把黃色液體倒入鍋中。我抓住鍋的把手,讓它斜來斜去,使蛋液不要集中在鍋底,以便更快地煎熟。等到蛋雙面焦黃的時候,我用鍋鏟將它切碎、起鍋。我再放入番茄,拼命翻炒,直到硬硬的番茄慢慢變軟,再加入一些水。讓番茄汁慢慢融入其中。最後放入焦黃的'蛋與蠔油,繼續翻炒。直到它們合為一體,番茄炒蛋成功出爐。

做完菜我默默地想,今天的收穫可真大!不僅僅是我終於自己獨立做了一次菜,而且還發現,倒油並不是想的這麼可怕,它不會跳起來刺瞎眼睛,更不會燙傷皮膚。

我興高采烈地邀請老師嚐了嚐,吳老師給了我一個很高的分數——95分。於是,我帶着喜悦的心情開始了搶食之旅……

製作過程的作文 篇5

暑假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湖源李家村的元書紙基地參觀了製作元書紙的整個過程。

來到造紙基地,我們走進一個大門,看到屋子左邊堆着一些元書紙。右邊有一個木頭架子,上面吊着一根大木頭,掛着一根手腕粗的竹繩子,下面放着一疊厚厚的紙。聽老闆説這是用來把紙壓緊的。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方便省力的工具代替了這個架子。沿着牆壁放着幾張用黃布鋪蓋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造紙工具,還 有一些生活用品,如煤油燈、蓑衣、竹水罐和竹飯罐。媽媽説,以前的人上山砍柴幹活就用這種竹製的罐子帶水和乾糧的。看着這些東西,我彷彿看見人們腰上彆着柴刀,肩上揹着水罐,手裏拎着飯罐上山砍竹子的情景。這些東西就地取材,壞了天長日久就會腐爛成泥,真正環保啊!

穿過屋子,有一條崎嶇不平的小路,路兩旁是一些平房。遠遠的,我就聞到了一股特別的怪味兒,媽媽説這是紙漿的味道。走進右邊第一間屋子,裏面有一個大大的石盤,直徑足有兩米,上面立着一個石碾子,高度足足到我的眼睛。石盤上有一點用石灰浸泡過的竹纖維的痕跡,估計這裏是把竹片碾碎的地方。

第二個屋子會是幹什麼呢?我想着,走進了第二間屋子。一陣強烈的捶打聲傳入我的耳朵。我一看,一個石臼裏放着一些粗粗的竹纖維,一個大錘正在自動打這些竹纖維,不一會兒就打成了碎末。

第三間屋子就是元書紙最後成形的地方。這裏有一個高高的彎彎曲曲的水槽,裏面是一些正慢慢移動着的像玉米糊一樣的黃紙漿。原來,打碎的竹子還 要經過這個水槽進行碾壓,注入一定的水配製成紙漿,經過一根管子引到一個方方的池子裏。這時已經看不到紙漿的樣子,只感覺水池裏的水渾渾的。一位叔叔雙手拿着一個長方形的像篩子一樣的工具在水池裏一撈,再讓水瀝乾,然後把這個“篩子”放在旁邊一疊正在瀝水的紙上,輕輕一抖,一張薄薄的紙就從“篩子”上褪了下來。

這時候的紙還 是濕濕的,如何把它弄乾呢?我走進路左邊的'一間大屋子,沿着幾級台階走上二樓,只見樓上立着兩面高高的鐵牆。四位阿姨正用特製的刷子,動作嫻熟地把濕濕的紙往鐵牆上刷,後一張剛刷好,前一張已經幹了。原來這兩面鐵牆是兩個大烘缸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元書紙的歷史已有1900多年,至今雖然有了更先進的造紙工業,但元書紙的製作方法卻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偉大啊!一張薄薄的紙要經過那麼多步驟才能完成,多麼不容易,我們平時一定要節約用紙呀!我又想到,我們的學習也像元書紙的製作一樣,要花時間花心思,一點一點磨礪,最後才能出彩。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changshi/l746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