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1

不知不覺為人師已五載,一路走來,回想起與孩子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其中有一幕幕説不完的感動與驚喜。於是反思着,收穫着。隨着國小生年齡的逐漸增長,年級的逐漸增高,問題兒童越來越多,例如心理上自我封閉,遊離集體氛圍,家庭親子關係冷漠,怯於交往、社會生活難於融入,實際上這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現象,更是一種心靈孤獨情緒的表現,因此教學中我們更有必要分析這些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並尋找改變這種現象的策略,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

1、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問題家庭”是相對於“和諧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和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關係緊張,“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處在緊張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當作出氣筒;

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把子女當作“皮球”任意踢來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經濟負擔沉重,一天到晚奔波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變態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忙於事業難顧家庭,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生活的節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加突出,作為父母工作壓力更大。於是他們為了工作,平時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要麼把子女託付給爺爺奶奶,要麼僱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願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民主性,方法簡單,親子關係緊張。

目前,中國小生的家長大多對家庭教育科學不甚瞭解,對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襲長輩的傳統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獲得。一位家長曾對我説:“老師,説來慚愧,如今稀裏糊塗的當了家長,卻不知道怎樣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

一是由於家長補償心理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非常心切,結果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緊張,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二是重養不重教。重肌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父母與子女的心靈溝通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二、減少“心靈孤獨”現象的對策

在我們班有個叫李超凡的男生,父母親常年在外地打工,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開始變得自暴自棄,經常違反紀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搗蛋鬼”。教過的老師談到他時,都直搖頭。可我卻執着地認為: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冷的感情心會消融。可當我滿懷信心,盡己所能給他悉心地呵護,試圖用愛去温暖他時,才知道,原來事情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他照樣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大聲説話,照樣三天兩頭和同學打架。我不禁自問:難道這個孩子真的無藥可救了嗎?難道我的付出真的對他毫無作用嗎?那些日子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戰敗的將士,感到灰心喪氣……可所幸的是自己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我堅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

於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噓寒問暖。細心觀察他平時表現,抓住點滴進步去燃起他奮進的火花。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枚枚激勵的小貼畫,一張張“進步之星”的小證書…在這無盡的愛的感召下,他變了,變得乖巧,變得懂事了。愛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中間少了驕橫和多疑,自私和冷漠,班上多了團結與友愛,互幫與互助。同學們比學趕幫超,師生間談笑風生,平等互助,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智慧樂園。反思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感悟:

1、做好問題家庭父母的工作,孩子是無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畢業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職。工作之餘利用家訪、主題班會、QQ聊天、打電話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2、家長應多留些時間陪孩子

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內心和精神世界。對孩子的內心世界忽視和冷漠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為此,作為家長應多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瞭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脈搏。,多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可以陪孩子游玩、下棋、看書、説話等不同方式,隨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騰出時間與孩子共度快樂時光。

3、轉變教師角色,和孩子做好朋友。

作為教師都瞭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並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律來辦。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等,要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使民主成為課堂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大家是平等的,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學會做循循善誘的導師,志同道合的同志,更是真誠的朋友。從我班分析看,國小生喜歡“朋友式”的教師,而不喜歡“命令式”的教師。因此在我的班裏和孩子越發:

⑴不訓斥孩子,經常訓斥會形成厭煩的氣氛。

⑵不當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⑶糾正缺點不要籠統,總體否定,應具體就事論事。

⑷不要顯示權威,而是提出具體辦法。

⑸不打擊孩子,如“我教你這孩子真倒黴”一類的話,與孩子常交流談心。

⑹儘量應用表揚和鼓勵語,尊重孩子的意見。

4、創造空間,營造良好的夥伴交往環境。

老一輩的教育家劉紹禹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談到了教育兒童的原則:“兒童應與年齡相同的兒童生活,然後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時間和空間。多組織合作性活動:例如兩人運氣球、共誦一篇文章、三人綁腿走、共唱一首歌等有趣的活動。在合作活動中,孩子才能夠與別人正確相處,才能夠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從而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總之,日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是孩子美好心靈的引導者,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孩子的心靈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克服“孤獨心靈”,體會到生活的快樂,在幸福和諧的大家園中健康茁壯快樂地成長。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2

前言: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説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暴風雨的洗禮?誰説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我們不能辜負他人的期望,我們要為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

調查背景與目的:

大學生是社會上最為活躍、最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羣體之一。近幾年來,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在不斷地進行着變革來適應這個社會,使得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調查的基本方式:

我們主要通過會議和訪談等形式來了解我係各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次調查共分為三部分:

1、資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關材料,查看文獻,收集相關信息。

2、調查走訪,開展會議。

3、問卷調查

4、資料整理:問卷分析研究,並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成文。

各年級的調查情況及解決方案:

一、12級新生

1、關於學校初進大學後,一些學生不適應教學方式的改變,面對寬鬆的學習方式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打斷的空餘時間。解決方案:校方應開展一些講座,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學會自己怎樣規劃人生,使他們更加了解大學生活。

2、學習方面存在調劑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課不是很感興趣,總覺得上課無趣,沒有用處,且難以理解課程內容,學習壓力大。解決方案:班委應積極主動營造學習氣氛,引導同學主動學習,建議制定學習計劃,儘快投入到大學課程中。

3、人際關係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發覺與周圍的同學無法溝通交流,無法投其所好;與舍友相處不和睦,對於一些小問題無法合理解決。解決方案:多開展一系列互動活動,增添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學會寬容,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4、性格問題相對自閉,自卑,不敢表現自己,否定自己,無法自信、快樂地面對生活、面對大學——這個小社會,不知如何做到取捨。解決方案:多參加一些團體活動,加入到集體中;而班委對於這些同學應多加關注,多與其溝通交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大學裏基本是學生自主管理,班委擔負的責任就更重大,工作與學習時常發生衝突。解決方案:學會信任他人,將一些工作分與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隱私及重要性大的情況,明白團隊與團隊之間的協作,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6、環境適應進入大學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認識新的人、事、物等,會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想回到曾經的衝動。解決方案:學會適應,慢慢調整心態,自己激勵。

總的來説,新生們已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着不適。

二、11級

經過大一的適應,生活和學習都比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學生會面臨一個相對艱難的緩和期,有些同學會對周圍的事物提不起興趣,時常感到無趣,有壓迫感,愛瞎想等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對這些同學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鼓舞他們在不影響課業的情況下,積極參加一些團體互動活動。例如,可以與同學三五結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過對我係大二學生的調查瞭解到,大二學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齡恐慌”,“學業恐慌”,“愛情恐慌”。

1、“年齡恐慌”很多學生存在着這樣一種觀念,“邁去入二頭,已經開始奔三了”,覺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當有新生稱呼“學長”“學姐”時,表示會有壓力,所以不禁對自己的年齡產生恐慌。其實,只要我們以客觀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年齡這個問題,認清事物總在發展的原則,不必太過在意,這個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決。

2、“學業恐慌”一進入大二,每個人都覺得學業壓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後,從而對學習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實,做好自己,給自己制定適宜的學習計劃,並落到實處,你也能做一個很棒且不一樣的自己。

3、“愛情恐慌”愛情是校園裏一個敏感的話題,對於大二的學生來説,已度過了一個懵懵懂懂的大一時光,因而便會開始擔心自己這四年裏沒有機會去體驗愛情,對待校園愛情便產生了恐慌。針對這一類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制定一份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己,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導。

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重視,並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積極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要求深入學生中,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的給予溝通與輔導,為在校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營造出一種更友愛,更和諧的氛圍。

三、10級

1、學習壓力大三學生面臨更大的學習,各種考試考證接踵而來,深入學習難懂複雜的專業知識,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解決方案:身為班委,應主動學習,平常與同學多溝通討論學習上的問題,為班級營造學習氛圍,有人請教時,應耐心解答。

2、戀愛問題戀愛在校園裏司空見慣,告別了大一大二的輕鬆日子,隨着學生的年齡漸長,許多同學有了依戀。解決方案:校方應對學生戀愛進行積極引導;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護好自己。

3、人際困難有的同學較孤僻,喜歡單獨行動,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解決方案:班級有活動應多鼓動同學們參加,讓其感受到班級的氛圍,融入班集體中。

4、學業加重,班委的工作與學習容易發生衝突,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解決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隱私問題,班委應懂得信任他人,適當將工作分配給他人幫忙,同時也能讓其他人瞭解班級內務,提升班級凝聚力。

5、更換季節,天氣變化也帶來了心情改變。解決方案:不要把時間排得太滿當,節假日應多與同學出去放鬆放鬆,懂得認真工作,輕鬆玩。

四、09級

1、本學期大四學生已在緊張準備着畢業論文,選擇導師,根據自己的課題準備着實驗,查找文獻,一切忙碌而有序進行中。部分學生已有明確的奮鬥方向,如:參加考研、公務員隊伍,但據説我校考研壓力大,因為多數人選擇報選外校,然而授課方式及資料差異,造成難度加大。

2、據調查仍有部分學生未通過英語四級,因其與我們的學位證書密切相關,大家十分擔心,正在緊張準備着即將到來的考試,但有小部分學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棄。

3、面臨畢業,意味着即將踏進社會,即使已是足夠優秀的學生也擔憂着進入社會後無法適應激烈地競爭。

4、積極應戰的大隊伍中仍隱藏着自己墮落的小羣體,經尋訪得知,當看到同學或舍友前去自習、做實驗,發覺自己缺少了目標,會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學年首場畢業生招聘會已開展,據調查得知,此時,我們的簡歷還未準備好,或是發現簡歷上唯有榮譽缺少經驗,或是簡歷上一片空白,種種問題令他們越發感到擔憂和恐懼。

總而言之,大多數學生已準備好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一份子,問題是有的,但總會解決的。我們已長大,要學會思考,學會承擔,學會忍耐。

結論:

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進程的關鍵力量,他們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從整體上看,我係大學生羣體是好的,儘管他們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大學生這個隨着高教改革日益壯大的青年羣體仍保持着強烈的獨特性,他們以出色的知識背景和極具魅力的年齡優勢吸引着人們的視線,他們以其追求不同凡響的衝動和多夢的青春參與了社會的脈動。現代社會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競爭的日益激烈,事業的艱辛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給每一個人,尤其是希望獲得知識、贏得未來發展先機的大學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

一切都會從大學開始,大學雖然是人生中不長的幾年,但因其匯聚了人們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影響深遠,是我們人生的黃金歲月,有人在這裏立下了一生的宏願,也有人在這裏走向了永遠的迷失。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和沮喪,也充滿了青春的美好與苦惱。大學風景線,永遠是最動人的篇章。而大學生羣體,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羣體之一。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3

一、案例背景

張x,女,廣西人,家庭成員結構相對複雜,系離異再重組家庭。在張x很小的時候,母親便帶着她改嫁到了另一個離異家庭。該生體型瘦小,性格非常的內向,在同學中朋友較少,是一個專業成績不錯,但不愛説話的同學。

二、案例簡介

在大學入學後,同宿舍的同學反映,張x在宿舍生活中,總是不敢一個人走出宿舍陽台的現象。剛開始同學們並沒有特別在意,認為張x只是不適應大學的生活。但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張x身邊的同學漸漸發現,張x不僅是不敢走出陽台,就是進入食堂或與同學共同參加在室內舉行的眾人活動這些人多的場合,她也會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態。漸漸的,同學們都覺得奇怪,也就和她越走越遠。但在班上,還有班長和小菊兩位熱心的同學,還總能出現在她身邊,和她在一起。

有一天,張x終於和小菊説出了自己在生活上,有這些不適的原因:因為她總是感到有人在説自己的壞話,特別在男生多的場合,總會感到有男生在議論她,説她笑起來很傻;自己在陽台洗漱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人在偷看她,並安裝攝像頭拍攝她,上傳至網上,讓她出醜。

輔導員通過同學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與其進行了談話,在談話中,輔導員並沒有感覺到該生的任何異常。相反的是,感覺到張x特別的有禮貌。與此同時,張x在生活上,朋友卻越來越少,小菊成了那極少中的一個。“小菊,我又聽到那種聲音了”,張x對小菊説。張x説的那種聲音,指的就是感覺到有人在罵她了。

又有一次,張x坐班車回家,在張x的後排,坐着一位與張x並不認識的先生,張x覺得這位先生也在罵自己,並且從上車罵到了下車。回到學校,她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小菊。小菊也感到很不理解,卻沒有辦法與她溝通。

三、解決方案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中張x的心理症狀屬於偏執性精神病症狀。偏執狀態以突出偏執妄想而無幻覺為特點。它既無偏執狂那樣的系統性妄想,又與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分散和荒誕離奇、伴有幻覺,且發生人格衰退等不同。有學者認為偏執狀態似乎是介於偏執狂和偏執型精神分裂症之間的一種狀態。

偏執狀態的患病率比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少,而比偏執狂多,目前尚沒有該病的確切發病率。該病病人可照常工作,甚至可圓滿完成任務,往往不去求醫。

偏執狀態的病因,是在一定個性缺陷的基礎上由長期持久的精神緊張所引起。急性精神創傷可作為誘發因素。偏執狀態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與偏執狂類似,本病的妄想雖多呈持續慢性形式,但也有短期內消失的。

案例中的張x之所以出現偏執性精神病症狀,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就輔導員所瞭解到的,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該生家庭系離異再重組家庭,成員構成較為複雜,其繼父子女較多,據其繼父稱,兒女中既有副廳、正處級的幹部,也有x高校的副教授。其母親早年做生意,人生經歷較為豐富,有重大交通事故史。複雜的家庭組成情況,在生活中,就難免有相對一般家庭更加容易產生口角等家庭矛盾,極易在該生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一些影響,這時小孩一旦出現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就極易形成一些不利於成長的複合情緒。

第二,張x在高三的時候,曾經因為有男生向其示愛,由於示愛的方式比較猛烈,因而受到了一些驚嚇。因此在男生多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對示愛場景的回想和幻想。

第三,個性自卑,遇事較為敏感。研究表明,心理敏感的人往往害怕與別人交往,害怕暴露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此例中,張x甚至不敢在別人面前笑,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笑的樣子很傻,害怕被別人拍成視頻放到網上去。

(二)解決方法

結合該生日常生活表現及輔導員所瞭解的情況,輔導員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把握事件發展態勢,理清事件發展脈絡,有條理的將事件上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及分管領導,同時安排與其關係較好的同學細心的觀察她的日常行為,並做好記錄,為日後辨別其心理健康狀態作依據。

第二,積極聯繫其家長,將該生的情況與其家長作通報,瞭解其以往的心理情況並告知其在校表現的具體情況,爭取家長對處理此事的配合。此案中,輔導員雖然積極聯繫了其家長,但其家長開始矢口否認一切不利於小孩的事實,並隱瞞該生過往的一些經歷,這為事情的解決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與交談,告知了學校對該生的關心,其家長才放下包袱,來到了學校,試探性的配合了學校的工作。

第三,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有關條款的前提下,尋求正規醫療機構的幫助與診斷。心理疾病的診斷往往需要患者敞開胸懷的配合治療,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診斷。在此案中,張x在心理出現異常初期(寒假前)及寒假結束後在家人和老師的陪同下,在專業的腦科醫院分別做了兩次針對偏執型精神病的治療。然而,初次治療和第二次治療的結果卻相差甚遠。初次治療,張x就醫生的提問,都能夠認真的回答,從整個心理諮詢過程及各項數據的綜合反映來看,醫生給出了疑似偏執性精神病的診斷,希望張x能去其它三甲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復查。第二次治療是該生希望能回到學校學習時,再次做的診斷治療,但第二次的各項數據,卻均顯示一切正常,整個心理諮詢過程,她也迴避了(下轉第151頁)醫生的大部分提問。究其原因,是因為第二次的治療,張x開始有意識的封閉了自己,所有的選項都選擇了否定的答案,在答題時間上,也比第一次減少了很多。

四、處理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細緻而有節奏的工作,最終該生家長同意了學校的休學建議,並在一年的休學調整後,和學校協商,讓該生採用在家自主學習,相關指導老師視頻指導的方式,完成了餘下的學業。

在此案例的處理中,雖然因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欠缺,在處理中略顯力不從心;學生家長對事情的處理也未能充分理解和配合,但在學校相關部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系部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下,還是取得了雙方較為滿意的.工作效果。

五、思考

大多數的輔導員畢竟不是專業學習心理學的,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學生心理問題處理上,只能做到發現與關注,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的判斷及處理,還有待專業的心理臨牀諮詢師或心理醫生指導、執行。因此,大力發展校內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成一定的層級機構,明確每個層級的責權及所扮演的角色,通力協作,才是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正確渠道。但是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一線隊伍,對學生有着深入的瞭解,在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偏差初期,還是大有可為的:

第一,加強宿舍長、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的三級防控機制建設,制定適合自己所帶班級的信息反饋機制,並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對心理方面的學生幹部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學生骨幹真正起到輔導員眼線的作用。

第二,對出現異常行為的同學,要加強對其日常的言行的記錄,找專人對其進行跟蹤與反饋,瞭解其心理變化規律,更好的為其總結出行為規律,為日後的工作作依據。這對後期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也是頗有裨益。

第三,一旦啟動事件的處理程序,輔導員一定要有耐心,因為此類疑似病例的確認和處理,註定是漫長而又充滿挑戰的,保持良好的心態,是解決此類事件的關鍵。

第四,輔導員應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習常見心理疾病、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基本特徵,能心理病症能作出初步的診斷,從而對其日常行為作初步的判斷和診斷,能更及時的使疑似病例能更好的接受相應的治療。

第五,加強心理特殊羣體的排查工作。在入學之初,利用專業心理測試軟件為每一位新生做心理普查,對有心理問題趨勢的同學要做深入的瞭解,掌握學生的全面信息。全面信息包括:

(1)學生家庭及各家庭成員的信息。

(2)學生本人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經歷。

(3)除家人外,第三方對其的綜合評價等。只有瞭解了全面的信息,我們在後期的事件處理決策中,才能儘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4

一、個例資料

李國富,男,10歲。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母親在外打工常年不着家,平時的生活學習都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

二、個例表現

我發現在李國富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生突出表現為在課堂上和各種活動中,表現冷淡,從來都不參與,從來不和同學、老師交談!如有同學主動邀請他出去玩耍,他會拳腳相加回應。性格偏執,合羣困難,沉默寡言,不自覺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歡讀書,自己玩自己的!經常趴在桌子上睡覺、看窗外。

三、觀察分析

通過我的觀察、家訪、交談,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於害怕、畏懼!父親因偷盜而屢次關進看守所,從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兒子的臭名,母親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覺是個“野孩子”時常莫名幻覺同學們歧視,嘲諷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從小缺乏父母親的關愛和爺爺奶奶缺乏溝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執攻擊!

四、對問題行為的評估

“自卑”是指對自己有着不良的觀念、不適宜的評價以及賦予過低的自我價值”,包括軟弱無能、自我懷疑和低人一等。李國富同學表現為對同學交往排斥,不喜歡學習,不樂於參加各項活動,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該生對生活越來越無望。

在本案例中,李國富同學即使知道攻擊他人是錯誤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學們老師們正常交往,在課堂睡覺,下課後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他的性格自卑。從他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着極度的自卑,而且在這種自卑思想的影響下,他不敢和同學們交流,不敢和老師們説話。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利於與羣體和個體建立和維持良好持久關係的心理行為問題”。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

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説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

五、幫助制定近期目標

共同制定計劃,對她作出一些具體要求。

1 、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對待同學,不準挑釁罵人,動手打人。 2 、給一個月作為適應期。在這一個月裏,儘量減少與同學們的衝突,允許他在心情不佳時發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給兩個星期作為過渡期。在這兩個星期裏,要求他和同學們一樣,每天認真學習,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積極交流,互幫互助。考慮到他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我每天給他留了一個小時與我談心,溝通的時間。

4、鞏固期。要求他不僅要和同學主動溝通,樹立自信,盡力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5 、定期幫助他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確定訓練內容,養成豁達、開朗、友善的性格。

六、輔導方案和過程

1、與家長多聯繫、溝通,希望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走出愛的誤區並和他的父母親溝通,讓他們明白要做孩子學習效仿的榜樣,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爺爺奶奶交流時,首先我肯定了老人們帶孩子的辛勞,但同時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誤區,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在孩子

犯錯的時候,應當對他進行適當合理的批評與教育,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使他們明白:孩子應樹立自信,剔除消極。勇於承擔,自我接納!積極上進,友善待人!多給孩子一些心靈上的關心,關懷,特別是他的學習生活,心理動態!並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與讚美。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關心,要讓孩子知道你們是愛他的。他並不孤單,他不是沒人要的孩子。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在與班委開會的時機,與班委約定,要用愛心感染他,耐心幫助他,他的缺點要包容,幫助他克服;對於他的任何進步我和班委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作為輔導員的我去除居高臨下的態度,儘量與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和他交談,用語重心長的、幽默的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適時引導他。班委們接納她,理解他,更加關心愛護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個別和小組輔導形式,讓他在和諧、輕鬆、安全的氛圍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調到一些性格開朗的同學旁邊,使其“近朱者赤”,減少了自卑感。在每週的隊會活動上表揚他一點一滴的進步,樹立他的自信。經常在課間對他説“你真棒!你進步了!”等鼓勵性語言。

七、效果評估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表現,其產生的原因與過程相對比較複雜,所以輔導員一定要耐心地與輔導對象進行溝通,在溝通時要

瞭解輔導對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職業,父母的教養方式,兒時的成長曆程等。並採用“層層剝筍法”對輔導對象的回答不斷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極的核心觀念,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李國富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出生,父母的職業、教養方式,兒時特殊經歷等以及爺爺奶奶所採取的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父母親的教育以行為示範造成了李國富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對李國富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諮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李國富對健康心理及積極行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心理狀態及主觀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周圍事及人有個正確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生活;強化法可以對李國富同學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李國富同學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於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勵他要振作起來,積極自信的面對未來。我深知改變偏執自卑心理是一個漫長及反覆的過程,我應給予他足夠的時間、耐心、寬容。李國富孩提時代經歷了很多挫折及失敗,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給他足夠的理解及温暖。融化他那顆傷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勵、同學們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丟掉了自卑,遺忘父親進看守所帶給他的陰影,他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認識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5

我校五年級的蔣擇遠同學走進了我的視線。根據他的症狀和家長及班主任的介紹,我發現在她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同學突出表現為厭學孤僻等心理問題。於是經過科學的診斷,我制定相應的輔導目標及方案,通過一個階段的實施,她的心理狀態得到了很好的調整,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最終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問題關鍵詞:心理健康輔導厭學孤僻

一、個例資料

蔣擇遠,女,13歲。父母常年在常州打工,去年父親因與人打架而坐牢,母親平時仍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女兒的學習與生活,只好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二、個例表現

我發現在蔣擇遠身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觀察交談發現該同學突出表現為在課堂上和各種活動中,小到一次課堂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有熱情,參與意識淡漠。合羣困難,平時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偶爾也流露出想和同學們交往的思想,但顯得不知所措,不自覺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歡讀書,不想上課,逃課、曠課時有發生,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趴在桌子上睡覺、看窗外。

三、觀察分析

通過我的觀察、家訪、交談,我發現她身上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來源於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與保護,事事遷就他,缺少嚴格的監督與管教,這就造成了她既膽小怕事又固執任性;為了補償她失去的父愛母愛,每次家長回來就給她大量的零花錢,對於她提出的各種物質上的要求有求必應,但對於學習基本不提,和生活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漠不關心

四、對問題行為的評估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蔣擇遠同學表現為對學習厭惡反感,經常逃學或曠課,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蔣同學即使知道學習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他的未來,但是她仍然對學習表現得非常反感,或是逃課,或者是在課堂上睡覺,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成績的急速下降,從她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着極度的厭學心理,而且在這種厭學思想的指導下,她無心向學,與同學交往出現困難,都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利於與羣體和個體建立和維持良好持久關係的心理行為問題”。

五、幫助制定近期目標

共同制定計劃,對她作出一些具體要求。

1要求她不論是否完成作業,都要堅持到校上課,認真聽講。

2給兩個星期作為適應期。在這兩個星期裏,別人一次做完的作業,允許他分兩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3給一個星期作為過渡期。在這個星期裏,要求他跟別人一樣,每次作業都要一次完成。考慮到他基礎較差,允許他當天要交的作業最遲不能超過放學前交。

4鞏固期。要求他不僅每次作業能一次完成,還要和同學們一樣,按時交作業,並且準確率要有提高。

5定期幫助她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確定訓練內容,就訓練內容與她達成共識,社交訓練的步驟,同時給她傳授交往知識。

六、輔導方案和過程

1、與家長多聯繫、溝通,希望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走出愛的誤區。

我與他的爺爺奶奶多次交談,讓他們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他如何解決,而不是替她做。並通過電話與他的父親進行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當對她進行適當合理的批評與教育,讓她認識到錯誤,鼓勵她改正。使他們明白:錢不能彌補自己對孩子的歉意,無節制不合理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任何要求實際上是在害孩子,會讓孩子滋生好逸惡勞、鋪張浪費的惡習,其實孩子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多關心她,給她關懷,特別是她的學習生活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每一點微小進步及時肯定與讚美。這樣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關心,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在與班委開會的時機,與班委約定,要用愛心感染他,耐心幫助她,他她的缺點要包容,幫助他克服;對於她的任何進步我和班委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作為班主任的我去除居高臨下的態度,儘量與她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以和顏悦色的表情和她交談,用語重心長的、幽默的和富有啟發性的語言,適時引導她。而班委們要接納她,理解她,更加關心愛護她,併成為她的知心朋友;然後再適當的時間選擇組成個別或小組輔導形式,讓她在和諧、輕鬆、安全的氛圍中和大家交流。把她座位調到一些性格開朗、外向的同學旁邊,使其“近朱者赤”,減少自卑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的一點一滴的進步,樹立他在同學之間的威信,改變他總是默默無聞的處境。經常在課間對他説“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等鼓勵性語言。

七、效果評估

厭學心理是一種常見於學生羣體的心理問題,正因為它的涉及之廣、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積極地尋找厭學心理的干預技術與方法的過程中,應針對具體個案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問題行為人的具體方法,有所側重地對問題行為進行干預,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蔣同學的厭學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環境中家長對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及其所採取的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導致了桑同學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對蔣同學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諮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桑同學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目的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學習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過程;強化法可以對蔣同學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蔣同學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於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為她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和榮譽,使她擺脱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同學們真誠的笑容,熱情的鼓勵,温暖了她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在我的表揚、同學的讚賞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自信,丟掉了自卑感,遺忘父親坐牢帶給他的陰影。她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別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增添信心,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對父母的態度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在家會幫助做家事。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6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我校按照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加強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規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服務,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紮實推動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一、來訪者情況

xx同學,女,20歲,連續兩年擔任學生幹部,深受老師喜愛,同學尊重。在同學們眼中是陽光開朗、熱心助人的班幹部,在老師心中是有想法、有個性的好幫手,在父母眼中是乖巧的女兒。但這位如此陽光的女孩有長達15年的抑鬱,因為過早被家長要求獨立,導致缺乏安全感,國小時開始出現幻聽,國中抑鬱難熬時主動向家長求助,家長不以為然,並予以斥責,後來xx同學開始偽裝,成了我們心中的陽光女孩。大學期間,xx同學擔任學校x中心主任時,因與x些學生幹部不合,進而人際關係緊張,加之本學期11門課程的學習壓力,導致xx同學病情越發嚴重,從而出現在上課期間上網搜索自殺方式的行為,後被網絡引導前往就醫。

二、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在人際關係緊張和學習壓力大的雙重影響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而長期存在抑鬱傾向的'學生產生自殺想法的心理問題事件。

三、問題關鍵點

1、如何儘快找到該生,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2、如何幫助該生解決當前人際關係緊張和學習所帶來的壓力,幫助該生營造較為舒適的環境。

3、如何協助醫生、學校心理諮詢中心開展心理治療,促進該生的健康成長。

四、解決思路

首先,立即採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的人身安全;其次,跟領導和家長彙報情況,妥善安排;再次,幫其規避壓力源,緩解焦慮情緒;最後轉介到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和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五、實施辦法

1、找到學生,確保安全

考慮到該生病情嚴重,且拒絕住院治療,當前安全無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我以關心身體為由電話聯繫該生前往學院談心,要求其親戚護送到校。該生到校後,立即啟動“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學院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四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採取保護措施,確保該生人身安全。

2、彙報情況,尋求配合

在確保該生當前安全後,立即將初步情況彙報領導,請求指示;向校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幫助,請求專業指導;聯繫家長,告知學生當前情況,要求家長當天趕往學校配合工作;立即聯繫該生所在班級的心理委員、所在寢室的朋輩心理輔導員趕往學院聽候安排。

3、用愛關心,用情溝通

該生到校後,以關心學生為前提,瞭解和掌握該生抑鬱症的形成過程。一是關心身體,詢問病情。在得到該生的同意後,查看該生病歷本以及各項檢查報告,熟悉病情,做好分析。二是探究原因,分析提煉。與該生的深入談話,讓我瞭解到該生之所以產生自殺想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導致長期存在抑鬱傾向,並日積月累無法排泄,病情越發嚴重;第二,擔任學生幹部後工作不愉快,人際關係緊張;第三,當前的學習課程過多,學習壓力大。三是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幫扶。我引導該生正確看待病情,對自己要有信心,引導該生住院治療,按時服藥,接受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心理輔導,多向他人傾訴,學會排泄。四是安排心理委員和朋輩心理輔導員陪其聊天,直到其家長趕來學校。

4、暖心陪伴,全員幫扶

考慮到該生強烈拒絕住院治療,家長請求學校允許孩子一邊學習一邊治療的情況下,制定以醫院醫生治療為主、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輔導為輔的治療方案,做好以家長為首、輔導員和同學為輔的暖心陪伴,建立領導—輔導員—系主任、專業老師—同學的全員幫扶機制,全員、全方位對該生進行幫扶。一是家長的暖心陪伴,安排家長在校陪讀,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為孩子提供良好家居環境;做到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課,保證孩子校外安全;帶孩子定期就醫,督促孩子按時服藥,保證有效治療。通過家長貼心、暖心地陪伴,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意,家庭的温暖。二是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輔導,採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做好該生及時有效地心理輔導。

六、經驗與啟示

1、深入學生羣體,掌握學生狀態

只有切實地深入到學生之中,持續地關注學生,才能洞察學生每個時期的狀態,也才能發現問題,及時做到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輔導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掌握學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線下輔導員可通過下寢卧談、下課堂聽課、下場地參加活動等掌握學生狀況;線上輔導員可通過QQ動態,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關注學生網上動態,全方位關注學生、關心學生。

2、加強專業素養,提高鑑別能力

學生心理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而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心理委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鑑別能力,是進行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強輔導員、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專業素養必不可少。一方面輔導員需自我提升,經常去參加各類心理專業相關培訓講座,加強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一些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鑑別能力和處理方法,提升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等的專業信息隊伍進行專業培訓。首先進行崗前培訓,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其次進行理論培訓,將開展心理諮詢方面理論知識培訓,從心理委員、朋輩心理委員的溝通和陪伴技巧、危機預防和轉介以及班級心理活動輔導等方面展開。最後為實踐培訓,注重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傾聽、共情等專業知識的實際操作,幫助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員更好的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3、加強家校聯繫,齊心協同解決

大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往往來源於家庭,過往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一些特殊經歷會直接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家庭力量在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的積極配合能夠有效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校出現任何異常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需及時和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必要時聯繫家長到校,與他們進行深入細緻溝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合力解決問題,形成以學校為主、家庭為輔,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7

這學期學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這門課,感覺受益匪淺。的確,從自我認知、與他人互動、融入集體,我對事物的理解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在學習中獲得了最大的好處。

“600萬歲,多一個廢物”這句話很久以前就聽過了,很明顯反映了一些大學生的學習觀念。其實這種想法沒有錯。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大學生活的權利。當然,他要為大學四年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我只能説這不是我的想法。我覺得初等教育給我們帶來了知識,但同時也讓我們成為了考試的奴隸,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種短視的學習知識是當前教育的弊病。上了大學,我們很難擺脱這種思想,説明這種思想已經深深紮根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這就是為什麼60萬年的想法產生了。大學裏其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最重要的是,對於學習模式的改變,我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學的東西,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的完成內容。這種學習理念更符合大學生活。當然如果選擇玩四年也不差,因為選擇是人最基本的人權。僅僅四年後,我們會滿懷激情地回想起我們的大學生活,並説“我熱愛我的青春,我從不後悔。是最完美的結局。上完心理學課,我一直在思考我和學習的關係,所以總結了我對大學學習和生活的看法,這是兩個問題:學什麼?怎麼學?學什麼?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與其説不知道學什麼,不如説不知道選擇什麼。因為大學要學的東西太多,面對眼花繚亂的課餘生活,我們沒有時間去重新嘗試每一件事,所以要做出選擇,那麼選擇什麼就成了最糾結的問題。北京體育大學不同於其他大學,因為是體育學院,所以有很多東西是其他學校沒有的。比如我們有棒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武術協會等等。好像所有的俱樂部都那麼吸引人,所以我曾經糾結過選擇哪個俱樂部的問題。但是,結合自己的課程安排比較緊,有自己學習其他東西的時間,我還是選擇了社團,儘管我還是不甘心。

還有一點就是書本以外的知識。在這方面,我深有體會。在學生會,不僅認識了朋友,還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東西。比如,我覺得生活中處處與人溝通很重要,但要愉快地與人溝通,理解別人的觀點,並不容易,這就需要學會用一種協商的口吻去傾聽和與人討論。還有一些禮貌的做法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怎麼學?

學習目標確定後,就剩下努力去完成了。但是如果學習的時候不注意方法,會損失很多時間。聽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其中有一些學習經驗交流會,因為上了大學之後時間比較充裕。我會借鑑一些好的經驗。比如學長説要提高學習效率,專心於目前的工作。而英語學習,要多重複,比如單詞,單詞量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我們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第二天忘記一半的單詞,這無疑是一個難點,也是對自信心的巨大打擊,於是學長們教會了我們如何背單詞,如何反覆複習和閲讀。這些經歷讓我在英語學習上走了很多彎路。

同時,選擇自己的專業也是學習的難點。面對紛擾的大學生活,選擇最適合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理念也是“如何學習”鑰匙。這需要我們有一個公司

的目標。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來指導大學生活的標準。但是我們累了,累了,想想自己的目標,就會神清氣爽。當我們迷茫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目標,那麼就會有自信。我覺得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出國。這樣,我就要保證我的成績有一個好的GPA,每科都得高分。同時,我還得把託福和GRE考好,才能上好大學。每當我無法抗拒的時候,我總會想到我的目標,想到達到目標後的喜悦和熱淚盈眶的激動,總會重整旗鼓,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我覺得是學習上最大的`收穫,學會如何學習應該是大學四年最能理解的事情。學習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找到一條完全符合自己的道路來引導和鞭策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我在面對一切困難的時候不會輕易被打敗。再想想心理學書上的話:發展始於學習。

一個人的地位和知識再高,需要的是不斷的學習。我很喜歡的學者錢鍾書先生就是這樣的人。知識方面,他可以説是中國第一人。他通曉古今,文學造詣極深,但為人低調。我一生都在學習,從不炫耀自己的知識。七十五歲時,他掙扎在文學的第一線,出版了書籍。錢老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直到錢老去世,享年88歲。在新華社播出的新聞稿中;不朽”文字。這樣的文豪愛學習,我們要更加努力。

勤奮好於勤奮,浪費於享樂,行為毀於思考。我會不斷鞭策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報告8

一、案例簡介

本案例的研究對象是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張濤,男孩,13歲。在校表現一般,平時上課開小差,有時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較差。情緒偏激,經常頂撞父母和老師。

二、案例分析

1、觀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詢問他問題時,總表現出一種不配合的態度,有時甚至表露出敵視的神情。

據張濤爺爺説:張濤同學在家只與母親有極少的語言交流,與父親基本無話可説,對父親的態度“就像對待仇敵一樣”。在家不聽話,不學習,總是看電視打發時日。父母越是管得嚴,他越是對着幹。我從與張濤爺爺的幾次談話中得知,他對父親的反感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父親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體不舒服,卻強迫他去鍛鍊;成績不好就經常當着親友的面數落他,讓他感到無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第二、父親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龍心切,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第三、,父親在生活上要求太嚴,也較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頭、洗澡等,讓他感到有點不可理喻。

2、心理社會發展歷史

主要因素:父親太不近人情,讓他無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親則沒有主見,無論什麼事都對父親言聽計從,一點也不懂得為他着想。

社會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學生自身成長中的個性修養存在問題。

3、評估與診斷

經過多方瞭解,細心觀察,查閲書籍,認真揣摩。我認為這是一例較為典型的由於家庭教育方法不當而引發逆反心理問題的個案。

逆反是指孩子對父母的意願做出相反反應的行為和態度。父母讓做什麼就不做什麼。追其緣由,往往是由於孩子看待事物較為極端和片面,對父母的很多行為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髮展的要求,親子間缺乏溝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親的專橫、不尊重、期望值過高等都引起張濤的極大不滿,進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澱,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時,便在感情上對父母的教育產生牴觸情緒。但是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反而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因此對他更加嚴格要求。隨着時間的推移,類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複出現,終於使得張濤的不滿情緒逐漸外化為敵對行動,最終造成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論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確,他都只有一種態度——與之對着幹。因此,要做好張濤的心理輔導工作,必須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改變張濤不合理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第二,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習慣和教育方式。

三、輔導過程

1、方案設計

目標:希望通過輔導,能改變張濤對家庭的逆反心理,從而改善他與家庭的關係,進而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

步驟:幫助張濤分析自己不良行為的現狀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習慣;自我檢討並提出各自的期望;為張濤創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為張濤提供學習幫助。

輔導方法:情感溝通、就事論事、用技巧説話、眾志成城、激勵機制。治療時間:整個過程約九周,分三個階段進行。

2、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創設條件,向雙方滲透輔導理念。(約1周)

(1)瞭解張濤與家庭關係的現狀,幫助他認識自己的錯誤。

幾次的接觸,我已經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長無話不説的朋友。他坦然承認自己對父母尤其是父親極為不滿,自己的所作所為,目的.就是為了激怒父母。有時甚至把成績差作

為一種報復的手段。面對他的坦言,我又以一個爺爺的身份向他説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訴他從客觀上説,父母的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確。引導他正確地看待父母的教育,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和態度的錯誤之處。

(2)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習慣

在對家長的幾次家訪中,我告知張濤已經表示願意改善與他們的關係,

並婉轉地指出他們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建議他們找時間與張濤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家長認同我的看法,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表示願意接受我的建議,向張濤檢討自己的錯誤,並請求我協助共同教育。

第二階段:家校合作,實施行為輔導措施。(約6周)

本階段為整個輔導過程的關鍵所在,共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家庭會談。

會談有我、張濤及其父母參加。我安排張濤首先發言。他談到了對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體的生活片段,還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時,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檢討。然後我安排其父母向張濤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並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儘管張濤一時間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整個過程氣氛較好,雙方都表現出積極的合作態度。

第二步、佈置家庭作業。

事後,我分別對雙方提出如下建議:

給父母的建議:

給孩子的建議:

第三步、為張濤提供學習幫助。

測驗、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完成作業等問題是父子倆衝突的導火線,所以我幫他制訂了學習計劃,並特意安排兩個品學兼優的男生專門幫助張濤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其中一個與他同桌,並叮囑兩人平時多與張濤談心,瞭解他的思想動態,同時適當開導他。

剛開始的時候張濤並不合作。但是經過大約差不多四周的時間,家長來電告知張濤與家庭的關係開始出現轉機,願意由父母陪同去買衣服,書籍等東西,在家會完成作業,與父親的關係沒有那麼緊張了。

第三階段:鞏固輔導效果。(約2周)

為了鞏固取得的成果,我決定採用激勵機制。在與張濤的閒聊中要求他説出自己的兩個願望。他説希望能有一台MP4學習英語。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們表示完全能夠滿足。我和他們商量後對張濤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辦法進一步改善與父母的關係。第二,努力學習,爭取提高成績。他表示同意。事後我幫他制訂了複習計劃,並監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後,張濤在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積極性比以前有較大的提高。

四、輔導效果

學期快結束時,對張濤的心理和行為輔導已經進行十週了。據父母反映,張濤頂撞父母的情況基本消失,與父親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於家庭關係的改善,他的學習成績雖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較大進步,所有的課程都由原來的不及格變為及格,基本上符合預定的目標。父母也兑現承諾,買了MP4。家庭關係進一步改善,張濤也終於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誤區。

點滴的進步讓我欣喜,但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張濤短期的良好表現能否持久並伴隨一生,仍需觀察、追蹤、指導。我堅信在持之以恆的正確引導幫助下張濤同學一定會成為品行皆優的好少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eo15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