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薦)《百年孤獨》讀後感14篇

(薦)《百年孤獨》讀後感14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薦)《百年孤獨》讀後感14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

上個週末,終於在北京炎熱潮濕的桑拿天氣裏,讀完了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讀後感範文。這本書對於中國文學愛好者並不陌生,中國現今中年一代的著名作家幾乎都多少受到了馬爾克斯思想或者創作手法的影響。但很坦白講,我是受到了早期一些其他文學或歌曲中出現的百年孤獨字眼,到最近媒體大肆報道的中國如何費勁周折終於拿到馬爾克斯版權的影響,才決定要捧起這本厚厚的鉅著。

看最初部分時,覺得有點《指環王》的魔幻和不知所云。

中段看完一些網上的簡單介紹後,改換了視角,從魔幻中剝離出現實的故事主線,終於隱約捕捉到了作者魔幻現實主義筆觸下想要表達的對殘酷現實的悲嗆。

尾段讀完,唏噓感歎,下定決心一定要寫篇讀後感,表達我的震撼和對孤獨的全新理解。

等到真要下筆了,才發現面對這樣一部史詩般的鉅著,實在無從下筆。是的,這是一部史詩般的鉅著,或者它就是史詩本身。面對它,我感覺自己渺小得根本沒有資格來描述自己的讀後感。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講故事的手法,豐富但絕不華麗的細節描寫,天馬深空卻從不脱離主題主線的想象,讓提筆想寫讀後感的我,不僅悲從中來。

也許我眼界太淺,但在我這一畝三分地上,我只能做出結論:馬爾克斯,絕非人類。

《百年孤獨》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部小説內容複雜人物眾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作者馬爾克斯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小説以“彙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最離奇的地方是在於它的敍事手法非同一般,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彷彿讀者和小説中的人物一起從一個起點開始,經歷百年後,又回到了命運的原點。整個小説縱貫百年曆史構建虛擬創造出小鎮馬孔多的布恩蒂亞家族7代形形色色性格各異的'男男女女,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在拉丁美洲民族革命運動大背景下,無法逃脱直接或間接地被孤獨所折磨至死的命運結局。在個人命運的背後,我猜測作者是想揭示這樣一個主題:在殖民統治時期的革命潛流,會因為人的孤獨、封閉逐漸落後而消亡。

那個想象中的百年老宅

故事發生的地點在馬孔多的布恩蒂亞家族老宅,雖然時不時會被作者天馬行空地扯到歐洲啊亞洲啊某些地方,但故事的主線永遠都不會離開這座老宅,尤其是故事的後半部分,讓我在閲讀字裏行間時眼前很自然就形成了一幅關於這座老宅的想象圖。老宅的興建、逐漸破舊、最終宅基地被莫名而來的大風連根拔起,都隨同着這個家族的血脈萎縮或者擴張而起伏不斷,與家族人物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小説描寫的布恩蒂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馬爾克斯企圖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我們思考造成馬孔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脱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我被馬爾克斯引入到完全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説,也讓我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書中的每一個人物的經歷和命運都是深刻得讓我覺得血淋淋,對,就是血淋淋。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2

這些天,在圖書館宅了兩週多,才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雖説看了這麼久,自己也看的很細,但是還是感覺文章實在是晦澀難懂,對作品是一知半解之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看懂了幾分。

小説的架構是一個往復循環的結構,不管是情節還是時間,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馬爾克斯將布恩地亞家族和讀者拖入了一個循環的時空中,讓布恩地亞家族去經歷循環的命運,讓讀者去感受布恩地亞家族的榮辱興衰。

小説的情節非常離奇。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着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着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當年邁的烏爾蘇拉走了,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爾基亞德斯,這個智慧與先進的代表雖然與布恩迪亞家族有着不解之緣,也是影響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他預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敗,這是為什麼呢?直到現在我也沒能明白這一角色的作用到底是什麼?是在表現人類的無奈嗎?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為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也隨之衰落,也帶來了戰爭,流血,瘟疫。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吧,微縮的世界,歷經一切,還有人類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許還應該説説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舊未讀懂他。我不懂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為什麼要回來,過着與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擁有着類似於她高祖母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終不是烏爾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無法理解的應該是他們“變態”的愛情吧,我不知道是否這樣説恰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的愛情還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但也孤獨了百年的家族結束了。正如那捲神祕的羊皮卷所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也許我無法讀出書中更大的,更宏遠的意義。一本好書,一百個人讀,會有這一百種理解嘛。我看到了他們極力想擁有着一些感情,可是他們未能作出相應的努力,或許他們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許我們也一樣,但是他們應該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名著,有時間我再好好品味一番,或許下次會理解得更深刻一些……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3

《百年孤獨》冷酷地揭示了一個現象——當人類一次次試圖超越自身侷限去看清去思考自我的位置時,所得到的除了更深的虛無和無力感之外,別無所有。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終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族羣的亡滅!這就是《百年孤獨》的結尾。而這種結局,在書中開頭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100年前為布恩迪亞家族寫的羊皮紙裏早已預言。

從第一代家族創始者對原先生活的狹隘世界之外的空間的探索與發現,再到與世隔絕的馬孔多一點點成為人口聚集地發展現代禮貌,最終整個家族在一陣颶風之後一切歸零。就像繞了一個圈,最終還是歸到了原點。

看罷令人悲歎,心境像滾燙的池水一樣波盪不已,家族七代人一遍遍重複的姓名如同解不開的魔咒縈繞盤旋,給人一種迴環往復的沉重感,百年之間,看似人丁興旺的家族,每個人一出生就被禁錮在時空的鐵殼裏,每個人都在自我的宿命裏掙扎,卻逃可是命運與時間的衝擊。

最睿智的人晚年被當成瘋子綁在樹上;最勇武的人從沒打贏過正義戰爭又悲情絕後;最美麗的人似上帝恩賜而來卻又荒謬地飛回天堂;最明理的人成為了政治犧牲品消失在歷史之中;最開朗的人死於連自我都不明白的不倫之戀裏;最終一人用智慧與閲歷得知一切後,成就了家族的百年孤獨……

沒有什麼能夠永垂不朽,沒有一生一世的陪伴。孤獨和失落才是人生常態,歡樂是苦中一抹甜,只能用來回味的。你從迷茫中掙扎着走出來,奮鬥一生,發現這世上竟然什麼都不值得留戀,所有的偉大與渺小,所有的'偏激與冷漠,如一個輪迴般在無聲地反覆,最終留下的是抓不着的孤獨。

在書中,每個人都在用自我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或是參加革命,或是讀書翻譯,或是出逃遠航,或是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或是一生沉溺於情慾……這些條列式的方法,雖是布恩蒂亞家族的特性表現,卻也是極端真實的人性展現。

有文藝評論説,馬爾克斯藉助布恩蒂亞家族一百年的家史影射拉丁美洲社會。可是,我感到,馬爾克斯影射的還不止生養他的那一片大陸,甚至包括了整個人類。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雖然有血緣關係,但在靈魂層面,彼此孤獨,他們並非息息相通的一體。這或許暗示人類,如果每一個人都以自我為單位,在靈魂的層面互為溝壑,而非結為一體,相親相愛,那麼,他們的結局是種羣的灰飛煙滅。

小説的結尾,馬爾克斯似在表達:僅有當一個人行將死亡時,他才會像奧雷連諾·布恩迪亞一樣,看清自我的命運與歸宿;那麼,當整個人類行將滅亡時,人類全體才會像奧雷連諾·布恩蒂亞一樣,徹底瞭然人類的謎底——人類是怎樣一個物種它到底從哪裏來它走過了怎樣的歷程……可是,這時,一切都已來不及,毀滅的時刻已到,人人在劫難逃!

《百年孤獨》冷酷地揭示了一個現象——當人類一次次試圖超越自身侷限去看清去思考自我的位置時,所得到的除了更深的虛無和無力感之外,別無所有。我們在無謂的糾結之中掙扎,卻愈加深地墮入了無限的深淵之中,在孤獨中掙扎,卻終將被孤獨吞噬。尼采説“當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着你。”人類一切超越性的嘗試與對終極命題的追尋最終卻歸於空虛。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4

前幾天讀完了兩遍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結尾處,面對颶風捲走的那些百年七代生活過的痕跡,畫音靜止,無聲無息地消散,承載太多重量的歷史灰飛煙滅。那種心境不是武俠世界高手謝幕時的蕩氣迴腸,不是葬禮孑然身影的喟然歎息,也不是餘秋雨筆下歷史文跡毀失時的憾恨。而是對理應如此,也只有如此這樣時的平靜,是如果再重來一次,也改變不了的結局。

小説描寫的是布恩蒂亞家族的一代一代,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蒂亞家族上演着百年的興衰史。由盛轉衰,又由衰轉盛,一百年的歷程,而這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這一切是因為怕近親結婚擔心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原因。主人公因為鄰居的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死了鄰居,讀後感《《百年孤獨》讀後感1000字》。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使得布恩蒂亞一家日夜不得安寧,終於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最初布恩蒂亞的人丁興旺,但隨着戰爭一系列的原因,家族的命運一代不如一代,然而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蒂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了一個帶尾巴的男嬰,而這一切又剛剛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寫下的密碼,這破譯着就是奧雷良諾·布恩蒂亞。充滿着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巴的男嬰是被螞蟻拖入了蟻穴。隨後,這件事消失。

當年邁的烏爾蘇拉走了,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也走向了衰老。梅爾基亞德斯,這個智慧與先進的.代表雖然與布恩迪亞家族有着不解之緣,也影響了家族中重要的成員,他預知着一切,可是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家死去,家族衰敗,為什麼?直到現在也沒能明白這一角色的作用,是在表現人類的無奈嗎?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吧?作為馬孔多第一代的移民。布恩迪亞發現了馬孔多,他們在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引進文明,但也隨之衰落,也帶來了戰爭,流血,瘟疫,或許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吧,微縮的世界,歷經一切,還有人類特有的不安分的心。或許還應該説説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直至他死去,我也仍舊未讀懂他。我不懂阿瑪蘭坦-烏爾蘇拉為什麼要回來,過着與馬孔多格格不入的生活,她是想改變他嗎?還是她也擁有者何她高祖母類似的精神力和意志力,但她始終不是烏爾蘇拉,所以她失敗了。最無法理解的應該是他們“變態”的愛情吧,我不知道是否這樣説恰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的愛情還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但也孤獨了百年的家族結束了。正如那捲神祕的羊皮卷所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住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或許我無法讀到書中更大的,更宏遠的意義,一本書,一百個人讀,會有這一百種理解。我只看到了他們極力想擁有者一些感情,可是他們未能作出相應的努力,或許他們是自私和冷漠的,或許我們也一樣,但是他們應該也一直在努力,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5

此書文筆之精簡,令人稱奇。例如描寫庇拉爾·特爾內拉,在她遇到何塞·阿爾卡蒂奧之後,發出那句經典的“好傢伙”的感慨,將他帶到她的吊牀上去,很快懷上了阿爾卡蒂奧。我突然好奇這個女人是誰,重又翻到前面去找,卻只見“那段時期有個女人常來家裏幫忙做家務,她神情歡快,言語無忌,舉止誘人,還會用紙牌算命”這樣幾句描述她的出場。寫完了她和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激情,只用“那女人”。

下面是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其中不乏令人浮想聯翩的精美絕倫的畫面。

在遠征者隊伍到達馬孔多的第一個夜晚,馬孔多的河水“彷彿冰冷的玻璃在流動”。

在距離馬孔多兩個星期的步行距離的地方,在着魔之地的彼岸,停着一輛白色的西班牙大帆船,裏面生長着一個靜謐美麗的世界。“整艘船彷彿佔據着一個獨特的空間,屬於孤獨和遺忘的空間,遠離時光的侵蝕,避開飛鳥的騷擾。遠征者們在船內仔細探查,卻發現裏面空無一物,只見一座鮮花叢林密密層層地盛開。”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刺穿了普魯鄧西奧·阿基拉爾的喉嚨。妻子烏爾蘇拉看見普魯鄧西奧·阿基拉爾“正努力用蘆草團堵住咽喉上的空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看見“死人就在那裏,神情憂傷”。用徒勞的補救寫死人的憂傷,用死人的憂傷寫活人的內疚。

普魯鄧西奧·阿基拉爾的靈魂通過詢問其他的亡靈,輾轉從馬孔多第一位死者梅爾基亞德斯那裏找到了馬孔多這個此前未被死神光顧的地方。魔幻而合情合理。

麗貝卡在為皮埃特羅·克雷斯皮而哭泣時吃土,在平靜的午後和姑娘們繡花時偷偷吃土,在對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時瘋狂吃土。“每當看到潮濕的土層和蚯蚓在花園裏堆起的小丘,她常常會從交談中走神,懷念的淚水帶着鹹味湧上舌尖。”讓人難以理解,又似乎可以理解,假如她孤僻而又熱烈,又恰巧有吃土的怪癖。

由於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的悲傷,“馬孔多在睡夢中驚醒,心神俱醉,那琴聲不似這個世界所有,那飽含愛意的歌聲也不會再現人間。”直到這一刻,我仍願意相信,皮埃特羅·克雷斯皮對阿瑪蘭妲產生了如昔日對麗貝卡那樣深厚的感情。假如那是愛情,一定是最神聖純潔的一種。阿瑪蘭妲看起來也喜歡皮埃特羅·克雷斯皮,但又無法解釋後來她對奧雷里亞諾·何塞產生的悸動。一個女人可以如此決絕地拒絕一個深愛自己的男人,卻險些無法拒絕自己的侄子。另,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嗎?存疑。

在預知死期分別是做足一定數量的小金魚和繡完自己的壽衣之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日復一日做着小金魚,做完又重熔,阿瑪蘭妲日復一日繡自己的壽衣,繡了又拆。他們在想些什麼?

也許不僅是布恩迪亞一家,似乎馬孔多的所有人都患上了“祖傳的孤獨”。剛建村時,人們還會因為吉普賽人帶走了何塞·阿爾卡蒂奧,而在烏爾蘇拉的鼓動下拒絕吉普賽人進村,但漸漸地,沒有人再關心馬孔多發生了什麼,而是一切順其自然。

沒有人想對入侵馬孔多的香蕉公司和殖民者做些什麼,沒人相信大罷工事件中死了三千多工人,卻也沒有人對真相感興趣。

這裏的人似乎對世界沒有好奇,拒絕相信奇談怪論,卻又不願親自探尋真相,只選擇用自己的已知解釋發生的事。只有布恩迪亞一家,似乎每個人都努力想探尋生命的意義,最終卻也不得不淹沒在世人的遺忘和孤獨的海洋中,向既定的宿命屈服直至毀滅。

馬孔多毀滅了。孤獨的種子飄向世界,在各地的角落生根發芽。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6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梅爾基亞德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説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這是諾貝爾的頒獎詞。他們説,這是值得全人類閲讀的文學鉅著。

我在一口氣看完之後,卻忽然想到了《紅樓夢》,對於《紅樓夢》,人們褒貶不一。對於《百年孤獨》,我也一直堅信這種説法,你也許能看到人性、愛情、親情,也會看到戰爭、迷信、神幻,我只能説,這個由馬爾克斯創造出來的世界足夠現實,也足夠真實,真實得讓人不禁潸然淚下。也許,這就是一本鉅著的力量吧。

如今的文學,不知怎麼,沒有了華麗的文字,沒有故作姿態的情節,每一個字似乎是越來越普通,但當它們相遇的時候,又會產生一種無法言喻的舒適感。我不管這是否是現代文學的一種趨勢,還是一種手段,我終究還是欣喜這種變化的,如同讀完《百年孤獨》時的那種充實感一樣,就像經歷了別人的整個人生,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故事,可就是這樣一個接着一個的故事,堆積了整個人生,甚至是一個家族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出生,我在想,當初他在寫《百年孤獨》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自己會得諾貝爾,有沒有想過自己跨越了幾乎一個世紀,甚至在獲諾貝爾的前一年,他還在寫一部兇殺案的小説,甚至在2年,他還在寫具有現代氣息的文章。

他是幸運的.,看看他上世紀早期的作品吧:《枯枝敗葉》,再看看他年的作品吧:《我不是來演講的》,只是看着這兩個書名,就能感受到兩個世紀文化的衝撞。我個人是很羨慕能夠跨越世紀的人,也許我跨過,不過那時的我兩三歲,沒有激動,沒有欣喜,不知道昨天和明天竟然就是兩個世界,沒有像8後那樣做一些紀念百年的事情。

而馬爾克斯不同,他帶着自己的記憶、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成熟,在另一個世紀繼續寫作着。現今,我擁有了自己的記憶、自己的思想,卻只能看着那年份上個位數的變化,不知那百位上的數字何時會變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見到那新的一天。

也許我不會見到,但若真有那麼一天,我一定會登上那高高的山頂,看着昨天的月亮和明天的太陽,就這麼垂垂老去。

我願意去相信這偌大的天地間有一個世界平行於我們,我也願意去相信這個世界屬於那個百年孤獨的家族。他們在我們不知道的空間裏生存了一年又一年,一個百年又一個百年,如同當初他們誕生那樣,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又消失不見

。也許這就是《百年孤獨》的魔力,他們太過真實,又太過虛幻,好似有時我們就是他們,他們就是我們,只不過他們消失地快了些,我們消失地更慢了些。

22離我們似乎又更近了,他就在我們的眼前,比起瑪雅“22”我更願意相信中國科學家的預言。忘了那數字,只記得那單位是億年,現在想來的確是很遠,若當真到了那一年,有人如同現在一樣,告訴他們,世界末日就要到了,我只是好奇,那時的人們是否會相信。

也許,那個時候,會有第二顆“地球”,比現在人們的擔驚受怕要好得多了。

這一切一切的天馬行空,説到底還是《百年孤獨》給我們的難題,也許,活在當下。比什麼都重要!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7

《百年孤獨》描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恩怨情仇。其中,我最欣賞亦是最具帶入感的便是烏拉蘇拉的女兒阿瑪蘭妲。阿瑪蘭妲繼承了外祖母內斂端莊的品質,年輕時和母親的遠房表親麗貝卡爭奪意大利鋼琴技師皮埃特羅,卻始終無法阻止皮埃特羅迎娶麗貝卡。終於在婚禮舉辦前夕,阿瑪蘭妲意欲毒死麗貝卡,卻一經失手毒死了自己尚是少女的嫂子。婚禮被迫延緩時,麗貝卡開始愛上了阿瑪蘭妲的大哥,皮埃特羅也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阿瑪蘭妲。情況應已如阿瑪蘭妲之意,可阿瑪蘭妲卻始終以“我們不再是當年那個繡花寫詩的少女和撫琴奏曲的少年”為由拒絕皮埃特羅,以致皮埃特羅以自殺結束生命。阿瑪蘭妲痛心不已,燒傷自己的右手,纏上黑紗,任大好青春年華如煙消逝。此後,雖有馬爾克斯上將的苦苦追求,卻依然得不到阿瑪蘭妲對他的真愛。由此,阿瑪蘭妲帶着處女之身為自己織起了壽衣,結束了自己的百年孤獨。

其實,這真是個拙劣的理由呢!——阿瑪蘭妲豈會不再繡花寫詩,豈會不愛那個為自己夜夜撫琴彈奏的少年?只是,我懂阿瑪蘭妲,她需要真正純潔的愛——能讓自己切身感受到自己在愛着別人且自己在被別人愛着的愛。只是,她內心充滿對無意謀殺嫂子的愧疚,她告訴自己:對不起,你對皮埃特羅的愛和皮埃特羅對你的愛都已不再純潔,太多太多的愧疚,太多太多的悔恨交織在一起,我已經失去愛別人的能力了!你認命吧!亦如阿瑪蘭妲始終不對馬爾克斯上將開金口一般,因為大家都明白上將的愛慕之情實則是他對阿瑪蘭妲的哥哥奧雷里亞諾上校友誼的昇華,於是阿瑪蘭妲心懷芥蒂——“上將,您是愛屋及烏吧!”任由馬爾克斯上將如何努力地追求阿瑪蘭妲,她本身卻始終置若罔聞。難道她真的一點都沒愛過馬爾克斯上將嗎?那又是誰在上將差點被槍決的前一天晚上不顧危險為上將送去自己做的蛋糕,陪他聊天且在陰影中嘀咕着你若得救,我便嫁給你——對,還是阿瑪蘭妲。只是,上將已得救,阿瑪蘭妲卻食言,選擇抵制一份不純潔的愛情。我突然想到自己幼時去七寶樂購,吵着要買玩具,被母親訓斥以後便大哭大鬧,家裏人最終還是答應給我買,可我卻強忍着眼淚,説不要了——我心裏只是恨不過,為什麼你們一開始不幫我買,卻在我的大哭大鬧下,才答應幫我買,你們到底想不想幫我買!難道我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變的不愛玩玩具了嗎,不是的,我只是討厭那種他人“不純”的慾望:買玩具不是為了我快樂,而是請我閉嘴。阿瑪蘭妲就是和我一樣敏感、執拗,我當時厭惡的是父母“不純的慾望”,而她放不下,解不開的便是對嫂子深深的悔恨和對哥哥人格魅力的妒忌。我討厭父母“不純的慾望”,只是少買一個玩具,阿瑪蘭妲卻由此付出了她的一生。

其實,前面就已交代過,馬爾克斯筆下《百年孤獨》中的`人物,拜作家誇張與象徵手法所賜,大都性格與行為偏激,很難想象現實生活中真會有人如阿瑪蘭妲那般心存芥蒂而情願自我封閉一生,儘管她為了愛情,真的錯手殺了自己的嫂子。

“過去”真的那麼重要嗎?自己有時候也嘲笑自己,什麼時候可以真正變得豁達起來,明白“過去”只代表着深刻的懷念,而並非是沉重的羈絆。確實殺了人呢,真的犯過了彌天大錯,但是,我們真的值得為此揹負一輩子,敏感一輩子,芥蒂一輩子嗎?敏感如我,如阿瑪蘭妲的,是否也會夜夜於睡前小小的懺悔一下呢? ——算是為了忘卻的紀念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8

就在奧雷良諾?布恩迪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孔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百年孤獨》

第一次接觸百年孤獨的時候還是在高三的暑假,那時候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於是我開始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名著,我左挑右撿,直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名字映入我的眼簾。因為他典型的拉美姓氏,讓喜愛足球運動的我對他多了一份親切,於是《百年孤獨》成為了我接觸的第一本拉美文學,也成為我接觸魔幻現實主義的紐帶。

《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百年孤獨》是一部很難讀的書,是當時的我看不進去的一本書。書本身帶有的奇幻色彩在第一次翻開時,讓我覺得覺得不明所以,整個暑假,我嘗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是看兩頁就又放下。

直到今年國慶,我又看到了7年前被我拆開的《百年孤獨》,時間已經在它身上留下了黴斑,而我卻還沒有真正的看完過它。於是,我又拿起了這本書,在這個陰雨的國慶讀完了它。讀《百年孤獨》就像是在嘗一道外國菜,你試圖去接受它卻發現還是不合你的胃口。

與以往容易讀書看戲身臨其境的我不同,百年孤獨裏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道透明的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道高牆讓我無法靠近,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南美神話的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自由狂野與自己太過遙遠。

把書合上時,我用力把書上的落灰撣下去,不知不覺我的眼角有些酸澀,更多的則是釋然。作者在那個時代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倒敍方法,將過去和未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錯綜複雜、時空交錯的家族歷史。

馬爾克斯有條不紊地描繪出了一個魔幻的拉丁美洲,也刻畫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孤獨者們,讓我漸漸接受了孤獨。孤獨和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一樣,都是人生的調味劑罷了,孤獨不可避免,孤獨更像是生活的緩衝區,讓你在筋疲力盡之後,仍然有時間來面對生活。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天我們沉浸在色彩斑斕的現代世界。我們其實已經學會了自己獨處,抱着手機、戴着耳機、坐着發呆。馬爾克斯説:“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羣裏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一直到現在我還覺得“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名字取得真好,幾十年過去了依然讓人十分玩味。再到後來我非常喜歡唐映楓《記昨日書》裏的一句歌詞,“你可知這百年愛人只能陪半途,你且信這世上至多好景可虛度。”我才覺得我終於找到了百年孤獨的最佳註解。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9

這已是我第二遍讀完《百年孤獨》了,讀的時候廢寢忘食,深深沉浸與作者的文字之中。可是讀完之後心中卻充滿了荒涼的悲寂感。我驚歎於馬爾克斯的敍述能力,在他的小説裏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有生動可信的現實,不僅展現一個家族的起源、興盛和慢慢走向毀滅的歷史更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布恩迪亞家族一百年的歷史中出現了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有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爾蘇拉;有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有純潔如天使的雷梅黛絲......但是其中最讓我感到唏噓和難忘的卻是那個不服輸,勇敢地對抗過命運但又最終失敗的麗貝卡。

麗貝卡11歲時帶着父母的骸骨來到了布恩迪亞家裏,她剛來的時候的樣子彷彿活生生的的出現在我的眼前——青綠色的皮膚,圓滾緊繃如一面鼓的肚子......這是長期體弱多病,忍飢挨餓才會出現的狀況。看到她,我彷彿看到了世界上千千萬萬個在温飽線上掙扎的兒童們,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老師經常教導我的話語“成功永遠是在歷盡艱險之後方能獲取,不要迷茫,不要糾結。現在有多麼艱苦,恰恰就代表着將來會有多麼的幸福。”在她兒童時期已經經歷了常人所無法承受的厄運——父母去世,跟着皮早商人跋山涉水、千辛萬苦才來到了馬孔多;以泥土和石灰牆皮為食;失眠症的折磨......可是幸好,生命中的`苦難並沒有打倒她,反而讓她浴火重生。當她脱去孝服的那一刻,她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白皙明淨的面容,冷靜果敢的內心。此時此刻,我的心慢慢展露出一絲笑顏,我為這朵盛開在困難之中的花由衷的感到欣慰。

當她和皮埃特羅互相相愛時,我以為作者終於散發了他的慈悲之心,讓這個沒有布恩迪亞家族血統的女子能夠擺脱宿命,獲得幸福。但是我錯了,因為她的宿命也是歸於孤獨,然而她的孤獨與布恩迪亞家的孤獨,特別是上校和阿瑪蘭妲這樣的孤獨有本質的區別,上校和阿瑪蘭妲最終一個選擇徹底失去回憶以消除個人獨特性來結束孤獨,一個選擇抱着高傲的羞怯和處女之身下葬,他們都沒有超脱孤獨得到真正的平靜。而麗貝卡的孤獨是個人選擇而不是宿命,她雖然因為阿瑪蘭妲的種種阻攔和意外難以成婚,可是她突然間又愛上了回家的浪子第一代何塞並閃婚。在這一過程中,她的孤獨短暫的消失了,但是無情的意外殘忍的剝奪了麗貝卡的愛情,她於是投降認輸終於回到孤獨的本性,開始孤僻的吃土。

烏爾蘇拉曾在內心中對麗貝卡有過獨白。其實這獨白也是作者所真正想要展示給讀者——“擁有衝動心性和熾熱情慾的麗貝卡,才擁有無限的勇氣。”從克雷斯皮到阿爾卡蒂奧,麗貝卡的判斷更多出於本能,這也是烏爾蘇拉所認為的布恩迪亞們缺少的最重要的品質,他們不像麗貝卡如此敢於表達自己,甚至具有一種永不回頭的桀驁。麗貝卡的存在本身指出了關於孤獨的一種不同可能性,或者説是存在形式。

但是無論是麗貝卡,布恩迪亞家族甚至是整個馬孔多小鎮,都是命運悲劇的實踐品。經過對其的掙扎、反抗後最終還是屈服了命運的安排。在後來的人生中麗貝卡依舊有可以走出那件小房子的機會。可是她卻一直把自己緊緊地鎖在房裏。這大概就是作者最想傳達給讀者的吧:她的命運就是這個家族和小鎮的濃縮。孤獨充斥着她的內心,對孤獨的反抗是徒勞的,反而會使自我更加封閉。直至一場颶風將其抹去,至此命運悲劇終結。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0

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百年孤獨這本書呢我不記得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個性興奮或者個性悲痛的情緒,我覺得文字象水一樣在我眼前流過,即便是難以理解的家族譜,時而現實時而魔幻的寫作手法,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歷史……這些那些打亂我讀書節奏的方方面面似乎理所當然地被我所理解,我仍然以幾乎不動的姿勢一頁頁地看下去,看的時候在想什麼我並不清楚,就好像小時候放暑假剛剛睡醒的午後,我躺在地上看着牆上時鐘一分一秒走過。我沒有起牀,也沒有在等待什麼,我在幹嗎呢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很不可思議的,在讀這本就應不算是喜劇的故事時,我竟然湧起一種類似於平靜恬然的快樂。就好像我明白人終究會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陽光的瞬間,仍然忍不住微笑。

這是本沒有感情卻十分浪漫的書。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覆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於情慾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那裏麪包括了人類一切能夠抵抗孤獨的辦法,如果有充滿愛心的無聊人士,完全將這本書變成工具書,把名字起成《抵抗孤獨的一百種有效辦法》,換上藍色白色的書皮,寫好書腰,用大號字體和一點五倍行間距印刷,放在噹噹或者卓越的首頁進行熱賣推薦。

想來就應賣的比《百年孤獨》好許多才多。

矯情一點的文章裏經常會看見,在這個城市裏,寂寞氾濫。其實吧,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時不時地出來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它説上一句笑話,你就不明白如何是好。

有陽光也有雨水,有感情也有孤獨。其實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何必花那麼大的心思去抵抗它呢寫一本書,做一次愛,去一個好地方,愛一個好姑娘,賺一百萬以後再賺一千萬……這些都不錯,但不要把這些變成抵抗孤獨的武器。不不不,各種各樣的體驗都但是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就應是作為戰鬥的籌碼白白被犧牲掉。孤獨無法抵抗,孤獨無法遺忘,孤獨不會隨着時間的過去而變老衰弱,孤獨不會因為愛人增多而變淺薄蒼白,孤獨它在那裏,不動不逃,偶爾出來説幾句冷笑話。

孤獨隨時出現,我們能夠怎樣辦那就附和它笑幾聲羅。仔細想來,它並不是什麼殘酷的敵人,它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陪伴着我們,而且將不離不棄陪伴到死神來到。它提醒我們珍惜眼前,它督促我們體驗人生,它使我們在成功的時候能夠清醒,在失敗的時候淡然一笑。它讓我覺得許多東西值得試試看去爭取,也讓我覺得許多玩意沒什麼大不了的`。有些東西,從出生到死亡,別人無法體會,無法替代,無法奪走——孤獨就是其中之一,它流動在我的血銘刻進我的骨,它時而讓我活的熱烈,時而讓我安靜無奈——但我很高興我比想像中容易地理解了它,它讓我在一個人的時候,明白自己是誰。

浪漫是理解並享受無法改變的結果,浪漫是敢去玩一場必輸無疑的完美的仗,浪漫是情有所用,心有所屬,但同時不會遺忘自己是誰:請容許我介紹一向在教我如何浪漫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1

這本書可是大大的有名,馬爾克斯的成名之作,也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讚譽之詞太多了。

不過讀馬爾克斯的文字和小説,耐心是不可少的。前兩年讀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已有體驗:一定要堅持,看到30頁之後,才能慢慢的讀出感覺。一是習慣了他的文字風格,能慢慢感受到這種文字的魅力,二是也能夠慢慢進入情節了。他的小説裏的人物名字比較長又特別,記不住又不大習慣。從網上下載一個人物關係圖,搞不清關係時對照一下,就不至於太糊塗了。

這本書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從網上搜了一些魔幻現實主義的資料。所謂魔幻現實主義,就是將日常生活轉化為令人驚歎的非現實。從本質上説,魔幻現實主義所要表現的,並不是魔幻,而是現實,魔幻只是手段,反映現實才是目的。

可説實話,我並不大喜歡過於魔幻的現實描述。如果沒有魔幻色彩,可能會少點肆意揮灑、渲染誇張、情節的跳躍和推進,但也許會降低點閲讀障礙和理解的難度。受其影響的中國作家裏,陳忠實寫的《白鹿原》,相對就魔幻色彩淡一些,讀起來更舒服。

這本書的第一句話被奉為小説經典式開頭。“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為什麼這句文字在文學界具有那麼高的地位和評價?説實話,起初我也不能理解。後面看完了這本書,瞭解這部小説的內容情節,再搜了一下網上的評價,還真的感覺不簡單,能感受到了這句文字的魅力。網上對這句話有一個感悟評價我覺得特別好,“時間被輕輕摺疊起來,現在與過去有了神祕的連接”。從情節上看,仔細品味,這樣一個開頭確實能起到設置諸多懸念、引人入勝的效果。毫無疑問,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本書的第一主角,第一句開頭就讓主人翁出場了。可為什麼他面對行刑隊?面對死神和生命終結,為什麼單單想起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見識冰塊對他的一生產生什麼深刻影響?父親為什麼帶他見識冰塊?一句開頭,給了讀者那麼多懸念,實在是高啊。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部分。從結婚、起義、革命到被捕面對行刑、逃走、凱旋、停戰、戰爭結束。讀起來非常震撼。讀後感http://讀了這段文字,就能一定程度瞭解拉丁美洲的政治、革命的'本質。這部分,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詞是“行刑”。真的應了那句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可革命、打仗到底是為了什麼,還真説不清楚,最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説了一句,“打仗是為了自尊”。

偉大的作品,需要多讀幾遍。我承認我費力的堅持讀完了第一遍,漸漸喜歡上了馬爾克斯的文字風格,和書裏諸多的富有哲理的語句。後面有時間一定會再讀這本書。也許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體會,讀出不同的味道。因為作品裏有鮮活的人物形象,無論何時,現實中都能找到原型,與你瞭解的或認識的人物對上號。

這本書裏,還有一個地方,費爾南達的抱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費爾南達是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妻子,出身於一個戒律森嚴的落魄貴族家庭,不但自己也讓全家人陷入陰森的教條之中,又做作自大、有超強虛榮心、喜歡嘮叨抱怨。書裏描寫費爾南達的一次滿腹哀怨,一口氣下來整整用了兩頁半紙,而且中間幾乎都是逗號(有幾個頓號和一個省略號)沒有句號。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2

“無論走到哪裏,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這是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的一句話。再美好的情感最終也會破碎消逝於風中,就如白骨成灰散入那一抔黃土,只剩下孤獨在凜冽的寒風中怒號呼嘯。

“這個家庭的歷史是一架周而復始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着的輪子,這隻齒輪,要不是軸會逐漸不可避免地磨損的話,會永遠旋轉下去。”在書中,布恩迪亞家族的每個成員都是孤獨的,甚至可以説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整個家族被血脈連接,卻像是一盤散沙,不似藕絲,藕斷絲尚連。他們按部就班地活着,就如同皮影人,在命運的操縱下演繹人生,推動着整個家族的走向。

他們的命運也無不悽慘,家族第一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被綁樹下死,第三代雷奧里亞諾·阿塞被槍殺,第五代何塞·阿爾卡蒂奧溺水而死,第七代羅德里戈長出了尾巴被螞蟻吃掉等等。其他人幾乎都是死於孤獨。他們逃脱了戰爭和暴力,卻逃脱不了孤獨。

故事有些荒謬,可從全局觀之,孤獨就像是一隻無形的手,隨時隨地跟在他們身後,在他們脆弱或欣喜時扯他們一把。或放大他們的悲哀,或讓他們從天堂跌到地獄。孤獨在嘶吼着,野獸般欺凌着這些可憐人,看他們哭泣的淚水歡欣地揮舞着手臂,貪婪地享受他們的驚懼。

起初看這本書,複雜的人物關係成了理不清、解不開的線團,故事更是讓人覺得荒誕不經。但在瞭解作者後,發現馬貢多小鎮發生的這些撲朔迷離之事,不過是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反映。

我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眼睜睜看見親人友人隨着我們個子拔高,年齡增長,把半隻腳邁進了鬼門關,亦或是已經沉睡在厚重的棺木中,在不見光日的土壤下安眠。面對他們的離去,我們能做什麼呢?也只能默然接受,然後再次回到孤獨的生活中。算不上經歷什麼滄海桑田,不過是歷經了幾次聚散離合,而那些熟悉的陌生的,以前熟悉現在又陌生了,以前陌生現在熟悉了的面容,待許多年後,又能記得幾張?

平行線沒有交點,相交線也只有一個交點,相逢相別各走天涯,即便相別再相逢,也只怕黯然神傷歎不識。當以往不復,又何必相憶。我們孤獨地生,孤獨地死,孤獨地活着,不正是孤獨永恆嗎?

人生來孤獨,卻不能畏懼孤獨,否則,便是一腳踏入深淵,直直跌入萬劫不復中。我們沒經歷過刀光劍影,也不用顛沛流離,卻同樣被孤獨的枷鎖桎梏。我們無畏,我們只能無畏,與其紅着眼回顧過去,感歎索然無味,倒不如拼上拋顱灑血、刀劍飲血的萬丈豪情,在孤寂漆黑的`魅影重重中殺出一條通往光明的血路。哪怕慷慨就義,我們也無所畏懼;哪怕粉骨碎身,我們也嚥下懦弱。

王國維先生“人生三大境界”中第一重便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一個“獨”字,不就是體現的孤獨嗎?可見,人須耐得住孤獨寂寞。

孤獨的人生被化不開墨水般的黑暗籠罩,不過是踽踽獨行一場,而當你穿梭過蒙蒙迷霧的盡頭,盡受孤獨的滋味腐蝕身心的苦痛時,又總是有一束光亮照進心窗,劃破雲層,驅散孤獨,直直灑下温暖。

縱是百世孤獨,也不過踽踽獨行,有何可畏?縱使我們孤獨地生,孤獨地死,我們也要活得恣意瀟灑,活得自在逍遙。孤獨只是恐懼的影子,我們甩不走,卻也不會拘束於此。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3

夜闌的寂靜,讓時間感覺凝固,翻完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最後一章,我如釋重負地歎了一口氣。心中湧起一種奇怪的感覺,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歷經辛苦,終於走完了那段漫長而又煎熬的旅程,卻陡然間迷失了方向,讓人感到茫然而陌生,瀰漫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百年孤獨》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作品能。初讀《百年孤獨》時,只覺得它晦澀婉轉、深不可測,讀起來不知所云,往往是昏昏欲睡、兩眼無神、託夢周公。但是它卻有一種魅力,即使晦澀難懂卻還是深陷其中,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欲罷不能。在讀了四五遍之後,感覺腦海靈光一閃,書中呆板的人物突然活現在眼前,那遙遠的家鄉“馬貢多”彷彿浮現在眼前,一個歷經百年的家族由剛開始到繁盛時期再到衰落,一切都是那麼地生動,讓我融入故事的情節之中。

《百年孤獨》講述了一個歷經百年孤獨的家族最終走向消亡的故事。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每一個人都無法逃脱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但集合成就是一部完整的家族與民族的孤獨史。

這本書將一個原始的部落,完全暴露在時代進步的潮流裏。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着這個可憐的小鎮馬貢多。從開始的吉普賽人帶來的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使他們知道了磁鐵、冰塊以及外面的世界。隨後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讓這個和平的小鎮開始慢慢地質變,緊接着兩黨派的紛爭波及了整個馬貢多,到處都是戰亂、流血和紛爭。而代表着壟斷資本主義的香蕉公司也藉機趁虛而入,使這個小鎮得到了暫時的虛偽的繁華,但又迅速在泡沫經濟中衰敗。作為馬貢多的開創家族——布恩迪亞家族,一次一次地遭受着這些外來的衝擊,在這些衝擊下變得繁盛,最終卻走向滅亡。

書中以複雜的人物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其中的現實魔幻主義及“將來時的過去式”的.描寫方法讓人耳目一新。曾有人評價《百年孤獨》充滿了極致的誇張、現實與虛幻結合、超越時空和地域、時間與空間的互換等種種怪異的寫作手法,讓人無從追尋,更不可預知。許多中國作家深受其影響,例如莫言、阿來、賈平凸等作家的作品中品出馬爾克斯的創作手法,他是許多人的文學先父。

馬爾克斯採用的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敍事結構來展現了一個家族的歷史。其中的情節或時間,特別是人物的名字,七代人幾乎名字都是相同的,馬爾克斯將他們全部拖入一個循環的時空中,讓布恩迪亞家族經歷循環的命運,讓讀者感受布恩迪亞家族的榮辱興衰。最後故事中借用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結束了這個家族的命運。

《百年孤獨》是一部繁雜和令人唏噓的百年家族史,同時也是一部百年變遷的地方興衰史。馬爾克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用小説的主題:“人的孤獨、封閉造成的落後和愚昧,最終會使整個民族走向消亡的道路。”以此來希望拉丁美洲整個民族的團結。

讀完《百年孤獨》後,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個民族是不能夠停滯不前,愚昧自閉,必須以創新的腳步、善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習能力來順應時代的潮流,跟上時代的腳步。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4

國慶節在書店逛,無意中發現了經常聽説的一本書《百年孤獨》,因為一直聽別人説這書好看,於是我也買了本。

回到家裏,我迫不及待的看起了書,這一看便是一個下午。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

馬孔多是個神奇的地方,根據書中的內容,我覺得是17世紀左右的一個小村莊,這當然是坐着虛構的地方了。小説的背景,便是通過兩個線索,一個是馬孔多的建立,發展,頂峯,衰敗的過程,這個是暗線,主線則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生活。

布恩迪亞家族是個悲慘的家族,他們就如書名中所寫,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是我覺得每一個人的'孤獨卻也是不同的。

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因為受到普魯鄧西奧的諷刺,一怒之下拿起長矛戳穿了這個可憐人的喉嚨。可是普魯鄧西奧沒有走,他出現在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的家裏,到處遊蕩。用茅草堵住自己喉嚨的傷口,用水一遍遍的清洗自己的傷口。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和他的妻子烏爾蘇拉再也無法忍受,帶着朋友一路翻山越嶺,最終建立了馬孔多。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是孤獨的,他的孤獨源於自己對真理的追求。梅爾基亞斯通過假牙,望遠鏡,鍊金術激發了他對科學的渴望。後來,他又帶着村民去開闢新的道路,最終無功而返。晚年,他説着無人聽懂的拉丁語,被家人綁在樹下,最終死去。死亡後孤獨的靈魂並未散去,反而仍然不時在家中游蕩,與老朋友普魯鄧西奧交談,與妻子烏爾蘇拉聊聊孩子們的生活。

烏爾蘇拉也是孤獨的,她在丈夫死後日益孤獨,在這個全是瘋子的家族裏,靠着她這麼一個唯一正常的人,賣着糖果,養活家族。她在晚年眼睛失明,卻不想被任何人發現,她靠着自己的聽覺,嗅覺,維護着她的尊嚴。在四年十一個月零四天的雨季後,烏爾蘇拉悄無聲息的死了,人們幫她數年齡,得出了一百一十五歲到一百二十二歲之間。烏爾蘇拉是正常的,無疑也是為了家族着想的。但是這也使她因為這個充滿了瘋子的家族而傷心了一輩子。

梅爾基亞斯也是孤獨的,雖然他並不是這個家族的人。作為一個知識超越了現在水平幾十年的人,他的部落因此被抹去。他也在新加坡死於熱病。多年之後,他卻又來到了馬孔多,幫這裏的人們趕走了困擾他們許久的失眠症。在他生命的末期,他被人遺忘,最後死在了自己那個小小的房間裏,留下了五人看得懂的手稿。

還有很多很多孤獨的人,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作者寫作手法是魔幻超現實主義,在書中也有很多的表現。例如普魯鄧西奧的鬼魂,下了5年的雨,越生越多的家畜……作者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考,創造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其中,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第六代族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破譯出手稿之後説的:“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藉此表達出自己對拉丁美洲的百年發展感到不滿,百年了歷史卻沒有一點改變,仍然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作者以第七代有尾巴的孩子被螞蟻吃掉結尾,讓人們對布恩迪亞家族百年的興衰感到了一絲同情,悲傷。馬孔多已經被颶風吹走,這個經受了百年孤獨的家族也不會第二次出現在這廣闊的世界了。這本書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卻能發人深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0wy3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