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童眸》讀後感

《童眸》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童眸》讀後感

《童眸》讀後感1

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套黃蓓佳阿姨的小説,其中我最喜歡《童眸》這部作品。

這部作品主要描寫了上世紀70年代蘇中小鎮“仁字巷”裏一羣孩子成長的故事。刻畫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少年人物。那羣孩子中有得了怪病的白毛(其實他叫李成寶),心地善良的朵兒,愛挑是非的馬小五,調皮搗蛋的彎彎,愛打抱不平的衞南、聰明的衞北以及大丫頭、二丫頭等,在那積澱久遠的“仁字巷”裏頭,過着清貧卻又有趣的童年生活。然而他們的心智和心靈,卻和他們的父母一樣經歷了社會生活的洗禮。他們漸漸長大,而“仁字巷”裏難忘的童年時光,將永遠的印刻在他們的“童眸”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們雖家境不同,但對未來生活都有一份美好的願望。

我覺得最悲哀的部分是二丫頭被淹死的片段,二丫頭是陳家老太太的二女兒,大丫頭是她的姐姐,大丫頭患有“羊角瘋”,家裏的人為了給她治病,錢都用光了,大丫頭還很貪吃,二丫頭很不喜歡這個姐姐,但是當大丫頭受到了別人的欺凌,二丫頭還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姐姐主持公道。我想道:也許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在一個陰沉沉的早晨,大丫頭掉了兩根胡蘿蔔到河裏,傻乎乎的大丫頭想跳下去撿,二丫頭感到不對勁,立刻去拉人,不料腳底一滑,直直墜入河底,等大丫頭連哭帶喊地把她妹妹抱上岸邊時,二丫頭已經脹肚了,斷了氣。朵兒匆匆忙忙地趕到陳家,她看見大丫頭和陳家老太太在燒紙,她們身後的水缸蓋子上,供着二丫頭的一張照片,朵兒和二丫頭,隔着她悲傷的家人,遠遠的對視着,問候着。她彷彿聽到二丫頭在斥責:“怎麼這麼笨?勾針都不會。”又像聽到了二丫頭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有一個人家的墳上,有一天爬出了一個小孩子”朵兒説:“快講,快講。”二丫頭嘻嘻一笑:“沒了。”——她經常給朵兒講鬼故事。但是朵兒知道,沒了,真的沒有了。在朵兒生命中的這一段,最美好、最不知憂愁的一段,開滿了玻璃絲的花、麥秸稈的花和絲線勾織花的童年,就這麼伴隨着燒成黑灰的黃表紙,慢慢舞動着飄散了。

讀完這一段故事,我感到悲哀,那麼一個伶牙俐齒、心靈手巧的可愛的女孩,沒了,可能她不願意再待在這,所以飛走了吧。可是,她放得下她的好朋友——朵兒嗎?朵兒也放得下二丫頭嗎?朵兒當然放不下。她知道自己沒多少朋友,所以她十分珍惜身邊的朋友,有什麼話也不藏着腋着,而是全都吐露出來。她什麼也不怕,唯一怕的是失去朋友。二丫頭讓朵兒更加珍惜現在和朋友,她膽小,因為她怕失去。

朵兒、二丫頭、大丫頭、衞南、衞北、白毛、趙細妹、馬小五......在黃蓓佳阿姨的筆下,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們的每一個性格、每一個神態、每一個動作都彷彿躍然紙上。一個個文字像是在描繪着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但又像在訴説自己的故事,是那麼傳神,那麼優美。

我非常喜歡這一本書,從書中,我學習“仁字巷”里人們的質樸、優良品德和行為,我現在的生活環境、學習條件都要比裏面的孩子優越,所以我們都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學習,熱愛學習,讓我們更好地成長,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少年。(樑栩君)

《童眸》讀後感2

一提到童年,我們想到的大都是無憂無慮、歡快無比的日子。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的`美好,它充滿着貧窮、憂傷、無助和痛苦。《童眸》是我讀到的第一本黃蓓佳女士創作的兒童小説,便被她那獨特的視角所描繪的另類童年故事所深深地吸引。

書中述的是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蘇中小鎮一個名叫“仁字巷”裏的一羣孩子的童年故事。作品中的白毛、朵兒、馬小五、彎彎、大丫頭、二丫頭等,在那積澱久遠的“仁字巷”裏過着清寒的童年生活,時光永是向前,他們也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經歷的人和事,經過社會生活的洗禮,慢慢的長大。讀《童眸》就像在重温自己的童年時光。那時候,沒有種類繁多的玩具,孩子們只能聚在一起説故事、變賣草、跳房子,這些經典遊戲在作者的筆下,穿越時空,與我們再度重逢,倍感温暖。

書中最令人感動的是作者對白毛、大丫頭、聞慶來這些身體有缺陷的弱勢兒童的關注。作者通過朵兒這一生性温柔善良的十歲女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加上大量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寫出了這些弱勢兒童痛苦的生活現狀,尤其是把身體上的殘疾帶來的心靈上的折磨描寫的淋漓盡致。《灰兔》是我讀到的第一本關於描寫白化病這一罕見疾病的小説,白毛的自閉以及周圍人對白毛的冷落讀來都讓人心酸不已。尤其是白毛那絕望而又尖鋭的吶喊“我恨你們!我就是恨!恨全世界的人!”這一聲吶喊,是對冷漠世界的一種控訴,也是對照進生活裏的那一縷陽光、一絲温暖的傾訴。那一縷温暖、一縷陽光就是彎彎、好婆、朵兒以及學校的老師對白毛的關心,我們也願這一縷陽光能夠照耀白毛以後的人生之路。《大丫和二丫》更是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故事。年僅十三歲的心靈手巧、自尊要強的二丫因為患羊角風的姐姐發病後的醜態百出和對原本已經貧困不堪的家庭帶來的拖累,時常對大丫惡言惡語甚至萌生過把姐姐推下河去淹死的念頭,但在姐姐嫁人遭受毒打、關押之時,小小年紀卻能挺身而出救姐姐於危難之中,獨自供養姐姐,最後為救落水的姐姐溺水而亡。我們隨着作者的文字,時而為二丫的尖酸刻薄、自私自利憤恨不已,時而又為她小小年紀所承受的壓力和委屈而心疼落淚。二丫頭走了,帶着一個年輕女孩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帶着對姐姐的牽掛與責任,悄無聲息的離開。願天堂沒有疾病,沒有貧窮。

《童眸》讓孩子們讀到了不一樣的童年故事,同時也呼籲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關注殘疾兒童的身心發展問題,讓世界對他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鼓勵。《童眸》雖是一部兒童小説,卻也道出了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貧窮疾病狀態下的人生百態,通過感人至深的故事發人深省。讓孩子們通過《童眸》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學會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積極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標籤: 讀後感 童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1q3r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