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

《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

《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1

提起魯迅先生,腦海裏揮之不去的總是那個“早”字。年少時的他,因為父親的病而遲到後,便在學桌上刻下了“早”字來激勵自己,警示自己從此不再遲到。讀了《父親的病》後我覺得,魯迅刻下的“早”不僅是惜時的早,更是提示國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術、科技、國力,都應該爭先於他人,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也許醫治魯迅父親的病在當今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在那個時候,卻讓魯迅東奔西走四處求醫,最終魯父還難逃一死。表面上看,是當時醫生水平的低下,但實質上應歸咎於醫學的落後,導致魯父病程拖延,最終撒手人寰,留下魯迅“父親”“父親”一聲聲悲哀的呼喚。不禁叫人潸然淚下。

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文中,魯迅的父親因為過於迷信中醫,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學,讓西醫診治,雖然現在中醫是我們得以大國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學可依,就算沒科學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醫”所説的那麼神。

同時由此讓我聯想到當時中國的落後,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是固步自封呢?在歐洲人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機械的時代,中國卻盛行女人“裹足”、“巫醫不分”,延續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識,使中國人難以走出落後的泥沼。再追溯到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我們中國人都扮演着被侵略的角色,“東亞病夫”在中國人的心裏留下了沉痛的烙印。但中國人不甘落後。於是,便有了”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舊世界舊思想宣戰;之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指引了光明的道路;進過不懈的努力,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魯迅前輩,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為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2

《父親的病》講的是魯迅為生病的父親求醫問藥,結果還是沒有救回父親的經歷。父親生病時,魯迅為父親請了很多的醫生,這些醫生都有共同的特點。

首先,他們都自稱是名醫,其次,診金都非常的貴,還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藥引很奇怪。新方一換,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找。先買藥,再尋藥引。嚴重耽誤了病人的病情。比如第一個來的“名醫”藥方中的““生薑”兩片,竹葉去尖,他是不用的,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取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天。”這樣很耽誤時間,延誤最佳治病時間。

又例如後面來的'陳蓮河先生,他的藥方是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但最後還是沒有用。最後父親的病如益惡化就請巫師,但最後聽從衍太太,在牀邊喊父親,最終還是失敗了。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文中,魯迅的父親因為過於迷信中醫,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學,讓西醫診治,雖然現在中醫是我們得以大國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學可依,就算沒科學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醫”所説的那麼懸。

在古時候,雖然有類似於華佗,扁鵲的神醫,但是當時還是以封建迷信來治癒疾病或躲避災禍,例如我曾在電影裏看到,明朝倭寇攻打某城,那個城的老縣令,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抵禦外敵,而是到寺廟吃齋唸佛,希望根本不存在的佛祖來解決問題,更多的求雨,一羣巫師在那裏手舞足蹈,但滴雨未下,簡直是勞命傷財,最後還沒有效果。

最有代表的就是那些帝王,術士尋道成仙,成天吃一些所謂的“丹藥”或長生不老藥,其實,那些藥鉛,汞嚴重超標,又是煙熏火燎,非但沒有長壽的效果,反而讓他們更早的離開了人世。

有一邊文章説過:“有一個老和尚有一個磬,每當寺廟裏的鐘敲響時,磬舊貨跟着響。老和尚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但其實這只是共振問題,只要日他們的頻率不一樣就行了,説得再簡單些就是,在磬上或鐘上磨磨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不要相信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話,要相信科學,要以正常的,科學的渠道,來解決疑難困惑。

《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3

魯迅先生的文章一向以救國救民為主,用文筆批判了舊社會的腐敗、黑暗…《父親的病》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但文中也摻雜了魯迅對他父親深摯的感情。

文章講述的是魯迅的父親身患重病,連續換了兩位“名醫”,“名醫”借診病為名,陸續騙走病人家屬錢財,所開的.藥方都是些偏僻之物——只為病人家屬尋找不到,藉此推脱。實為庸醫。最終庸醫使魯迅父親不治身亡。

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魯迅對庸醫騙人錢財,草營人命的厭惡。“他大概的確有些特別,據輿論説,用藥就與眾不同。我不知道藥品,所覺得的,就是“藥引”的難得,新方一換,就得忙一大場。先買藥,再尋藥引。”這話以辛辣的文筆,反襯的手法,描繪出一個對中醫藥學毫不知情,卻掛着“名醫”的招牌到處招搖晃騙的“無賴”,大概在他的眼裏,生命也不如金錢可貴吧?這種人,稱之無賴也不為過。再一句“凡國手,都能夠起死回生的,我們走過醫生的門前,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扁額。

現在是讓步一點了,連醫生自己也説道:‘西醫長於外科,中醫長於內科。’看到這裏,我不禁又氣又好笑,為什麼人們對庸醫一概認同,沒有人會懷疑?沒有人看穿他那幾個騙人的戲倆?如果你説,人人都説他是名醫嘛,還要怎麼懷疑。那為什麼被庸醫治死的人的家屬也認為理所當然,他們對失去身邊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不感到悲痛嗎?他們也不會產生懷疑嗎?你可以説,這是迷信,是迷信造成的。可除了迷信還有一些原因呢!一些沒有良心的人,得到庸醫的賄賂,一齊炒作,將庸醫捧成名醫。這也沒什麼啊,就一字之差而已,對吧? 可這一字之差值多少條人命,你算算。還有人知道“名醫”內底的,但不敢揭穿,為什麼?你若揭穿,那些“名醫”不先來轟你,那些正等着“名醫”救命的病人家屬就先來趕你了——他們怎麼會相信自己辛辛苦苦請到的,擺着大架子的,會是庸醫?他們的親人怎麼會由庸醫來“救治”呢!正是因為人們的退讓,庸醫們的氣勢囂張起來,還自稱“國手”?魯迅接着就感歎一句:“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這會是真的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1wj1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