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父親的讀後感

父親的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父親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親的讀後感

父親的讀後感1

魯迅的《朝花夕拾》想必大家都熟悉,裏面精選了作者十篇回憶散文,其中的一篇名為《父親的病》讓我感觸頗深。

內容大體為這樣:魯迅的父親的病了,為了診治父親的病,作者便請來了當時的名醫,這個名醫不僅診金高,而且用藥與眾不同。可是用藥用了兩年,父親的病依然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於是又請陳蓮河名醫,這個醫生更奇怪了,藥方更是稀奇古怪,有些藥更是鮮為人知,服用後又是沒有效果,卻又以“醫能醫病,不能醫命”為藉口推脱責任。後來父親病情急劇惡化,迷信的衍太太叫魯迅大叫“父親”,直到父親斷氣,後來才覺這是對父親的錯。

文章讀完,我便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那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庸醫們的不滿及對封建社會的那些舊倫理及人民迷信的批判。由此,我不由想到了現代社會的比庸醫更可怕的食品生產廠家。

之所以説他們可怕是因為在兩個方面他們做到了“完美至極”。第一方面是食品製作的安全方面,很多廠家在製作過程中用了大量廉價的化學物品來代替真正的原材實料。相信大家都聽説過味千拉麪的湯的製作過程,嘴裏説得好聽,湯是用美味的豬骨頭熬成的,實際上呢?是用濃縮液勾兑而成的!這種掩人耳目絕不僅有這一例,再有千千萬萬路邊小攤上,那香噴噴的美味油炸食物,有多少不是用地溝油製成的呢?為了利益這樣做,不知道要坑害多少人?

第二方面便是在語言文字上。相信大家一定對有“不含防腐劑”“不添加人工色素”這類字眼的食品買得放心,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對產品的宣傳上面,廠家對其可謂是咬文嚼字。比如説“不含防腐劑”,它可沒説不添加食品添加劑。所以當你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那些自以為安全的食品,殊不知那些廠家正在背後一邊偷着樂,一邊數鈔票呢!

這意味着什麼呢?這意味着社會道德的退步,意味着人們貪婪慾望的膨脹,意味着人與人之間信任的逐漸消失。我們不得不反省,在以前國家混亂之時,因為動盪的社會出現了那樣的人,那麼而今國家富強、社會穩定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素質的降低。

相信大家都已注意到這樣不值一提卻又普遍發生的事:亂扔垃圾。説起來笑話,這個不亂扔垃圾的習慣從幼兒園開始就被老師反覆提及,而如今很多人卻依舊沒有養成,而且亂扔現象愈為嚴重。國家也重視,所以學校經常進行教育,但有多少是卓有成效的呢?而在外國,這樣的事根本不成問題。愕然回首,中國為何卻不行呢?

社會上的人如同戴着假面具,乍看是如此優秀,可是面具後就藏着一顆醜惡不堪的心靈。我們的素質到哪兒去了呢?哦,是被利益吃掉了!所以,我祝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良好的素質,不被利益所誘惑,為國家爭光。

父親的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父親的榮耀》這本書,深有感觸。

馬塞爾·帕尼奧爾的小説——《父親的榮耀》,這是他六十歲前後追憶兒時,以“童年回憶錄“為主題寫了第一本小説。本書採用童年的視角,讓我不時感受到裏面的童趣。

這部作品先講述了故事主人公的生活: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爸爸是一所“著名學校”的古板教師,馬歇爾(這本書“我”的名字)是個聰明的小傢伙,他認得很多字,而他的母親卻害怕他因為學習腦袋爆炸,可是馬歇爾還是經常找書來讀,甚至是菜譜……後來,馬歇爾一家和姨丈一家到民風淳樸的普羅旺斯小山村度假,其間發生了好多趣事,馬歇爾和弟弟保羅也深深地愛上了那裏,他們扮成各個部族的酋長,開始戰鬥;他們抓蝴蝶;他們把螳螂和螞蟻放在一起,逼着它們“決戰”……

馬歇爾美妙的鄉村生活讓我神往,對我來説,童年,只是個不被作業壓迫的時代,許多孩子從來沒有去郊外呼吸過帶有花的味道,沒有去真正接觸過帶着甜美氣息的大自然,唯一能與馬歇爾那時的生活比的,就只有那些生活大地上的小精靈了。

但是,馬歇爾無拘無束的生活,依然是我們沒有的,我們想當“部落酋長”——不行——父母會批評你的。我們想像小蟲一樣趴在草地上——不行——父母會生氣地一把拖着你回家。我們想把螳螂和螞蟻放在一起決戰——不行——它們會在你身上跳來跳去,竄得你全身酸癢。我們想去捉蝴蝶——呀,還是不行——它抖花粉下來怎麼辦?你對花粉過敏!

而馬歇爾,他的父母多善解人意啊,他們不逼迫自己的兒子做什麼,只希望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在擁有無盡知識的大自然中自己探索,尋覓答案。他也知道了很多大自然的奧祕,這個孩子就如《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一樣……

20世紀初,小山村大都遍地綠色,山清水秀,馬歇爾的父親和姨父可以去郊外打獵狩鳥,馬歇爾便也跟着前去,一路上遇見到一些他從未面臨過的、危險的經歷,不過最終都克服了。這段“旅途”不僅僅帶給他危險,最重要的是大自然讓他真正深入進去,瞭解裏面的一些奧祕。

可現在的我們,連大自然的真正含義都沒有明白,怎麼能和馬歇爾比童年?

我希望有這麼一個童年:父母不給我施加太多的壓力,經常帶我去郊外感受大自然,呼吸鮮美的空氣,讓我有一個無拘無束的童年!

父親的讀後感3

《回來吧!父親》是讀者上的一篇文章,摘自《拯救男孩》。

文章説,現在男孩已經陷身危機,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當今社會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其中以學業危機、心理危機、體質和社會危機表現最為突出。

文章以"父親是兒子的第一個男子漢榜樣""父親的教育方式更符合男孩的發展需要""父親和兒子都屬於男性"三個標題來闡釋。

作為教師,接觸許多男孩子,細細回想,確實有許多男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與文章分析的很相像,如"女性化氣質""攻擊性強""害羞、自卑"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與父親的缺席有很大關係。想想當今我們的父親,他們承擔着很大的社會壓力,為了生活奔波。有些遠離家庭,一年到頭難得回來一兩次;有些父親即使就在本市,但是為了工作、應酬,只有深夜回家,然後倒頭便睡;有些父親即使時間很富裕,但是也懶得和孩子交流,認為那是母親的事情……種種情形導致父親遠離了孩子,或物理的距離或心理的距離。但是改變這些似乎需要跟大的社會力量,這是我們個人不能左右的,我們唯一能左右的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爭取在生活、工作和孩子教育之間找出最合適的一個點,讓這些平衡。開家長會,與老師打電話交流,似乎絕大多數是母親的事情,作為一名男教師對此感覺很理解但很無奈,但這也不是我能左右的,我能左右的唯有提醒:"男性家長們,有時間請陪陪孩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杜布森認為:"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孩子永遠不會走上邪路。"

這句話深刻的揭示了"合適的男人"對於男孩的巨大影響,作為男孩的父親應該想想什麼是"合適的男人",自己是不是"合適的男人"。男人和女人除了在性別上的差異外還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這些差異在漸漸縮小,這對於男性,對於社會來説不得不説是一種災難,性別的鴻溝的縮小,將導致社會出現更多的問題。由此來看,當今社會有必要新建立一門學科"男人學",因為做男人也是需要教育的。

希望我們的社會、家庭、男孩的父親對於這個問題深深思考,快快行動。

父親的讀後感4

世上有一種情最厚重,那就是親情;世上有一種愛最深沉,那就是父愛。父親總是用難以察覺的情懷傳遞着對我們的愛。今天,我讀了《奇蹟的名字叫父親》這篇文章之後,我才更加體會到了,父愛是那麼的偉大!

這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一位父親在把女兒送往妻子身邊,路途中,由於船的晃動,跌倒時,削蘋果的刀子戳入心臟,大概是因為偉大的父愛,死神的心也軟了,又讓他多活了三天。直到那位父親把小女兒送到她媽媽身邊團聚時,他再也堅持不住,頓時,血如井噴。終於,他安心地離開了人世。

讀着這些動人的語句,我為那位父親而感到惋惜,同時我也為那位女孩而感到驕傲。因為他的你親是一位偉大而又堅強的父親,我還從這些動人的片斷中,看出那位父親對他的女兒的愛。他知道自己快要遠離人世了,但他為了不讓女兒傷心難過,隱瞞了真相,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這位父親是把他對女兒的愛深深地埋在了心裏。

雖然他將離開,但是他還是陪女兒看海,為她唱搖籃曲,為她繫上美麗的蝴蝶結。他的心告訴他,一定要將女兒送到媽媽的身邊。這也是一個父親所應該做的,所應有的責任。他一天天衰弱,但他沒有放棄,直到最後一刻。他終於把女兒送到了妻子的身邊,他此刻心臟血管突然分裂,血如井噴。父親倒下了,再也醒不過來了,此時,我似乎看到那位父親臉上依然有着一絲笑容。讀到這裏,我徹底被這篇文章打動了,我從來都是頑強的,不曾哭過。而今天,我卻被征服了。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想起了父親對我的好,不禁流下了眼淚。

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他們哪裏知道,名譽、財富都抵不過“父親”這兩個字。這位年邁的醫學者説得多好啊!“這個奇蹟的名字叫父親!”對,父親這個名字抵過一切,它不比母愛差,母愛是神聖的,那父愛又何嘗不是呢?

我的父親雖然很普通,但我還是認為我的爸爸是世上最好的爸爸。記得有一次,我大病一場,全家人都非常關鍵爸爸每天帶着我,跑這跑那,找人給我治病。連一頓飯也顧不上響好,覺也睡不香。每天不僅要去工作,還要回家來照顧我,餵我吃藥。我想如果我的爸爸此時此刻就在我身邊,我會對他説:“爸爸,我愛您!”千言萬語都抵不過一聲“爸爸”。這是一種説不完、言不盡的情啊!一個無以報答的愛啊!爸爸,你永遠是我的好爸爸。

世間真情無限,父愛最是珍貴。

父親的讀後感5

父親十分疼我,10歲那年的冬天,我生了一場病,躺在病牀上,我突然想吃冰棍。此時,整個縣城只有一家冰廠還賣冰棍,冰廠離醫院足足有一華里地,像樣找不到單車,便步行着去。好半天,父親氣喘吁吁滿頭大汗跑回來,一進屋,便忙不迭解開衣襟,從懷裏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給我。

嘴裏卻喃喃説道:“怎麼會化了呢?人家賣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八年級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學生作文競賽一等獎。這在小鎮上可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的事兒。學校為此專門召開了頒獎會,還特地通知父母屆時一起光榮光榮。

那天,父親一大早便張羅開了,還特地找出一件不常穿的中山裝。可當父親跨出家門臨上路時,任性而虛榮的我卻大大地掃了像樣的興:“爸,有媽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別去。”像樣充滿喜悦的臉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歡歡喜喜跟着大人去看電影卻被攔在了門外一般,難過而又絕望。像樣猶疑思忖了片刻,聲音有些顫抖地説:“爸這就不去了。”看着父親頹然地回到屋裏,我這才放心地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了學校。

可是頒獎大會完畢後,卻有一個同學告訴我:你和你媽風風光光地坐在講台上接受領導授獎和全校師生羨慕的眼光時,你爸爸卻坐在學校操場一隅的一棵大樹下,自始至終注視這一切呢!頓時,我木然,心裏湧上一陣痛楚……最讓我感動的是我17歲初入大學的那年。那時,寢室裏住了4同學,他們都有一隻袖珍收錄機,聽聽節目學學英語,很讓人眼饞。後來,與其説是出於對別人的羨慕,還不如説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裏地回到家,眼淚汪汪地跟父母説:“我要一台收錄機。”父親聽了,一個勁地歎氣。母親則別過頭去抹淚。我心頭一軟,兩手空空連夜趕回學校。

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到學校找到我,將我叫到一片樹林裏,説:“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個人活的是志氣,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我正掂量着父親這句話,父親已從懷裏掏出一樣東西放在我手上。伸開手來,正是一隻我心儀已久的袖珍收錄機。事後才知道父親是進城抽了500cc血給換來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就是父親這句話,讓我在以後的日子裏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自尊,也讓我得以活出一個男人的偉岸。父親沒能活到60歲便病逝了。記得父親臨終的時候,他將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將手放在父親的手心裏,父親極力想握緊我的手,但他已無能為力了。是的,父親雖然沒能扶攜和目送我走更長更遠的路,但是,父親一生積攢的種種力量已滲透到我生命中--我的生命只不過是父親生命的一種延續。

父親的讀後感6

在兒子的班級家長會上,我有幸聽老師談起了這本書,便迫不及待地拿來閲讀。樸素的封面,大片的白色透着一絲淒涼,讀着,讀着,我的心如被揪着般疼痛,想到生命的無常,感傷也會突然襲來,沉重得讓我喘不過氣。本書主要記述了一個父親從醖釀生命到期待生命降臨,從撫育生命再到與生命告別的整個心理歷程,其間穿插了作者對人生的許多體悟和思考。

妞妞是周先生的第一個女兒,出生後不到滿月,便被診斷患有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註定活不了多久。妞妞是個聰穎智慧的小女孩,八個月會喊“爸爸”,九個月會喊“媽媽”,一週歲會自呼“妞妞”,一歲一個月,會説二三十個單詞,包括若干雙音節詞和三音節詞,一歲二三個月會説包含二至四個詞的完整的句子,會説“不”,因而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一歲四個月,會準確的使用人稱代詞“你”“我”“他”和疑問代詞“誰”。一歲半時的妞妞,雖然眼睛瞎了,但她語言的屋宇已經敞開許多窗户,點亮許多明燈。她生活在這個被語言之光照亮的世界裏,自由快樂。走過她的歡聲笑語的屋宇也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可就在屋宇被照得通體透亮之時,它突然塌陷了,十八個月的妞妞永遠閉上了她的伶俐的小嘴。正是妞妞所表現出來超越其他同齡孩子的可愛與堅強,才更讓人感到了悲劇的力量。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最憐惜生命的一定是母親,只有母親才真正明白孩子在自己心中所佔據的位置。讀了《妞妞》之後,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偉大的父愛。我深深地為周國平作為一個普通父親而感動,他是那麼愛他的女兒,正如他所説:“我愛我的女兒勝於愛一切哲學。”他大聲疾呼:“有誰能告訴我,為什麼世界還在,我還在,而你卻不在了?”世界曾經充滿妞妞甜亮的聲音,現在沉寂了。妞妞只活了一歲半,但妞妞那一聲聲急切的“找爸爸,找爸爸……”卻清晰地一次次出現在傷心欲絕的父親的耳畔,讓人不由得隨之心碎。我想,沒有人在讀這本書時是不流淚的吧。

妞妞是不幸的,但和同樣不幸的孩子相比,她又是幸運的,她那至情至性的作家父親用他的筆留住了和妞妞相處的五百六十二個日日夜夜,留下了妞妞的可愛與可憐,讓人感到妞妞似乎觸手可摸……

讀完《妞妞》,我不想對妞妞的死因找到更多的理由,但我不得不感歎失去可貴的生命何其悲慘。當我們牽着孩子的手,陪着孩子行走在成長之路上時,千萬別覺得疲憊不堪前路漫長,我們應該靜心去享受這份幸福,它真的只是幾年一晃而過的時光。一個嬌嫩的生命需要不斷的鼓勵與欣賞,成長的日子裏充滿陽光,苗兒才會茁壯,花兒才會更加芬芳。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無法逃避、無法面對的暗流,無論怎麼做它都會依然存在,但是隻要學會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就會有精彩的人生。

父親的讀後感7

最近真是心煩意亂啊!“知道”和“理解”是兩回事。我早就知道“人生煩惱的大部分源自不知足”,可直到現在才理解。本來已經很好的生活偏偏又想追求些別的、更高的、更好的,於是一地雞毛。讀了樑曉聲的《父親》讓我的心情又復平靜。這本書收錄了樑曉聲多篇短文作品,書中的文字記錄的是普通人的命運,他們是我們身旁的環衞工、門衞大爺、建築工人,字裏行間是悲天憫人的氣質。有時覺得他太善良了、有時又覺得他太矯情了,但看他的文字總感覺很真實,他寫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在《愛讀的人們》中樑曉聲寫到:讀,是一種幸福。恰逢昨天是國際幸福日,我想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人們卻越發感受不到幸福,非要弄個“幸福日”出來提醒一下——你是幸福的!可是不管用,我的煩心事沒有減少,突兀地幸福日絲毫不能增加我的幸福感。世界是如此豐富,生活節奏愈發迅捷,人要求從每天的時間裏分割出多種多樣的愉悦時光,這是人的合理需求。而讀書能暫時讓人從紛繁的世界中解脱出來。一個讀書的人,頭腦中別無他念,心跳和血液是平緩的,精神是專注的,表情是肅穆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書卷氣”,所以愛讀書的人在讀書時是特別容易就能感到幸福的。

在《我與文學》中作者寫了對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的看法,同時又饒有興致的介紹了多篇文學名著的開篇之語,記得前些天看網上一篇文章專門整理了名著的第一句話並分別做以評論,原來是和樑曉聲學的呀。

最後是本書的點睛之篇——《父親》。作者開篇寫道:關於父親,我寫下這篇忠實的文字,為一個由農民成為工人階級者“樹碑立傳”, 也為一個兒子保存將來獻給兒子的記憶…… 似乎每個人都有一位嚴厲的父親,樑曉聲也不例外:小時候,父親在我心目中,是嚴厲的!可沒有人否認父親對一個家庭所做的貢獻,他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是家裏説一不二的權威,更是家族精神的傳承!我們自幼得其庇護,成年後更是自動遵從他的精神。每個人對這位嚴厲的父親必定又愛又敬,即便成年後意見相駁,矛盾衝突不斷,可心底裏那份愛必定越沉越深。父親是我們人生中永恆的燈塔,在自己左右為難、躊躇不前時總能想起父親説過的話、辦過的事,從而朝着燈塔的方向駛入正確的航線。

讀了此書讓我更加喜愛樑曉聲了!

父親的讀後感8

讀《村長父親文忠玉》有感村長父親文忠玉,有感,村長父親文忠玉,有感,今天,幾個,小時,您可以從右上方搜索框檢索更多相關文章,如果您覺得有用,請繼續關注我們並推薦給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讀後感中查看更多範文。讀《村長父親文忠玉》有感

今天,抽幾個小時,再完整地拜讀了二爺的紀實文學《村長父親文忠玉》。

對令堂的戎馬大半輩子,表示深深的敬佩與仰慕,老人身上那種高風亮節的品質,乞今,我們確實未曾超越。哪怕於病魔前,依然忘我執着自己的正義操守。至少,我做不到。

回顧自己,我也是村幹後代。父親當村安保主任近二十年,找他調解糾紛的人每曰幾潮,目睹父親的剛直的處事風格,必有一方為之動容——又得罪人了。

所以,我們是不是幹部的村官後代,直接地承擔起父輩在秋後所受的抨擊與謾待,事在難免。

但,只要無過,無錯,哪怕天空被一方勢力籠罩,終會有明亮的那一天。

我們互不相識,天各一方,但,世間最遙遠的是距離,最近的應該是心靈。我從文字裏讀出你的耿直和率真,對事實不修飾,對過往不迴避,難得的一道亮點,很可貴;然,發現沒,世間越是明白的東西老被人為的弄混,如一塘清水總有人攪一棍子,讓世道撲朔迷離,逼的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活,這就是世相,總有言不由衷的主,硬逼着人妥協,於是,我們學會了接納,學會無常中踽踽獨行,而他們可曾明白那表相的妥協裏藴藏多少堅定的不放棄。

不過,古人將儒家思想倡導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理念來遵循世間不解的疑惑,應該有它的道理,大家都是敏鋭的人,不用再細推敲。

這裏,我只憑一己的薄淺認知,解惑這個“方和圓”,我們都知道,“方”是侷限或理解為底線,“圓”是個沒稜角的觸之即滑、扶之不穩的難以掌控的物狀,它在不觸犯侷限或底線的狀態下對任何棘手的事處置得遊刃有餘,而不受損失,淺意識裏,它能製造不跨越雷池半步甚至温馴的假象,讓對方雲裏霧裏不知所以,更不傷害自己的最後一張底牌——後路。

所以,那張方塊裏的內切圓才是當下的我們所踐行的對現狀的處置方式及態度。

父輩,我們永遠學不會,那就力爭超越。

諸多文字疊壘出人生滄桑,世事無常,感同身受,再次給自己負重前行,因為我們還年輕,扛得起。理性走下去。

父親的讀後感9

在看完這本繪本之後,感動的暖流在心裏久久散不去。腦海裏反覆出現繪本里的這句話: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一邊看我一邊想到自己的爸爸,爸爸不是大官 , 也沒有大權不是富人 , 更別説 什麼 家財萬貫,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爸爸,足以讓我驕傲很久,因為他真的很棒 ! 跌倒了,撲進爸爸的懷抱裏,爸爸寬大的手掌會拍拍你,然後覺得很安心。累了,趴在爸爸的肩膀上,足以美美的睡一覺,踏實的睜開眼睛,發現爸爸也在慈 愛 的看着自己,這就是最真實的爸爸。安東尼 · 布朗在圖畫中運用了許多太陽的圖樣來呼應爸爸陽光般的特質,不論是牆上、門上,襪子和鈕釦上的圖畫,盤子裏的荷包蛋,或是爸爸頭上不時出現的 “ 光環 ” ,都有着同樣的作用。爸爸就像是陽光,無處不在,不是嗎 ? 我也想學着作者一樣聽聽孩子們眼裏的爸爸是什麼樣的 ? 我讓孩子們用一種動物來形容爸爸,收到的回覆真是豐富極了。有的説,爸爸是隻大獅子,是因為爸爸是男生,覺得獅子是勇敢的、有力氣的,爸爸也比較勇敢,爸爸是個大力士。有的説,爸爸像獅子,説爸爸跑的快,經常跑來跑去的。有的説,自己是小豬,爸爸是大豬。這就是孩子們的答案,從孩子們的角度來看爸爸,勇敢,大力氣,有 安全 感,更加欣賞作者對孩子們世界的瞭解。 這本書可以説是作者對所有父親的獻禮,然而就安東尼 · 布朗的生平看來,這本圖畫書也有着紀念自己父親的意味。

安東尼 · 布朗曾説: “ 我的父親是很特別的人,外表強壯、有自信,不過卻也有害羞、敏感的一面,有一點像我愛畫的大猩猩。除了教我畫圖外,他還鼓勵我做各種運動,像是橄欖球、足球和板球 ??” 我想,正是因為對父愛深厚的瞭解,作者才能用畫圖和簡單的語言,藉助孩子的角度來表述對父親的愛和崇敬。也許,在安東尼 · 布朗的眼裏,父親的身影無所不在吧 ! 講述父子親情的書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這樣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動 心靈 地描繪了孩子對於父親的熱愛和崇拜。在震撼的同時,每個看過的人都忍不住去想擁抱我們越來越年邁的爸爸,也許他已經白髮蒼蒼,也許他已經有些許的駝背,也許他的步伐越來越沉重,也許他再也離不開枴杖 ?? 這些都是因為歲月讓我們的爸爸將最深厚的愛給予了我們,而留給他們的都是時光最無情的變遷。像爸爸一樣,我們應該給年邁的他們最大的依靠和臂膀。我想,在某個陽光的午後,我們孩子們一跑一跳的來到爸爸身旁,微笑的嘴角上揚,看着爸爸大聲地説: “ 爸爸你真的很棒,我愛你 !” 我們可愛的爸爸們一定會有些淚花的微笑,擁抱住自己的寶貝們 ?

父親的讀後感10

這段時間在看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每一次都是邊流淚邊看着,心情壓抑。

妞妞是個患有先天性視網膜癌的女嬰,是哲學家周國平40多歲時才得到的第一個孩子。由於妞妞的媽媽雨兒在懷孕期間被迫做了X光射線檢查,妞妞出生後就患上了這種絕症。周國平和雨兒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馬上做手術,拿掉妞妞的雙眼,不讓癌細胞擴散,但這種辦法並不能保證妞妞以後就可以正常地活下去;另一種就是任其發展,後果便是很快死亡。這兩種選擇都是那麼揪心,如果選擇動手術,也許可以延長妞妞的壽命,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長,但可愛的妞妞將會成為盲人;而如果不動手術,妞妞的生命便會很快戛然而止,如曇花一現般。妞妞的父母在剛開始的時害怕妞妞如果做了手術會成為一個盲人,他們不停的説,不希望妞妞遭受這樣的痛苦。直到妞妞八個月大的時候,這個可愛聰明懂事的孩子已經帶給他們太多的歡樂,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不能失去妞妞,比起妞妞的生命,或者身體的缺陷並不算什麼。可是猶猶豫豫間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最佳時機,妞妞的生命終於在18個月時停止了。

讀者對於這本書和作者的評論有同情的,關心的,鼓勵的,也有不少是不理解,甚至是指責的。“對於男人來説,唯有父親的稱號是神聖的。一切世俗的頭銜都可以憑人力獲取,而要成為父親卻必須仰仗神力。”這一句話被鉛印在書的扉頁上,用很大的字體。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看到的是作者和雨兒為人父母的自豪和對於妞妞這個小可愛質樸而真實的愛。“上天降災於我,彷彿是為了在我眼前把親情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剝離出來,讓我看清楚它的無比珍貴,並通過我向人們傳達。”對於這本書,我更多的是感歎生命的脆弱和珍貴。作者對於要不要為妞妞動手術的事猶疑着,不可否認周國平也有人性的弱點和恐懼,他害怕去面對和照顧一個失明的女兒,但這樣的一種抉擇一定是痛苦的,困難的。妞妞是那麼懂事,那麼聰明,對音樂的感知是那麼強,而作為父母,恰恰要親眼目睹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小孩經歷誕生、快樂和那可怕的眼疾怎樣一步步的逼近,到最後吞噬這個可愛的生命,而自己卻無能為力。

合上這本札記的時候,彷彿看到自己對生命曾經的淺薄和虛度。生活總是和歡樂和痛苦交織在一起,只要還生活着,就是一種幸福,一種恩賜,與其抱怨,不如感受其幸福抑或疼痛。珍惜着每一天,珍惜所擁有的親情、友情、愛情,就那樣愛着,不要過多計較回報,就那樣愛着。

父親的讀後感11

從《老男孩》知道了筷子兄弟,一曲老男孩也讓我潸然淚下。隨後也看了11度青春的其他電影。

今天無意間看到了筷子的新作《父親》之父女篇,故事描述了一位建國初期的警察和他的女兒。當然主要的故事線是展開在他老了以後。父親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英勇的警察,老了以後是一個很矛盾的老人。作為曾經的擁有自己的尊嚴,這也導致了他和女兒在公交車上制止小偷的行為。但在與小偷搏鬥中也哀求小偷説自己有病,此時按照他女兒的話説他沒有體檢過。也就是説他知道自己有病而不想體檢出來讓女人知道然後着急。隨後與女兒的爭吵中有讓女兒滾以後都不給女兒開門了。最後自己滾了,在女兒帶肖利回來時也熱情的給女兒開門,想沒事兒人一樣,父女之間有什麼過不的呢。當然當時他不知道,肖利那個從小就被他認定為壞孩子的人就在門外。到現在父親依然認定肖利不是個正經人。但女兒長大了再也不是小女孩了不會在聽從他的。

到父親被以前抓過的罪犯報復重傷導致腦子出現問題時,整個故事發生了轉折,從父親對女人的溺愛到容忍轉變為女兒對父親的愛的表達。在腦子受損後父親記得三件事女兒、自己是個警察、肖利是個壞人。

對於父親出事後對女性的非禮,可以理解為腦子受到損害,行為不受控制導致了多年來擠壓的慾望的釋放。這在正當父親因為有16歲的女人相親失敗就對後文做了伏筆。

而肖利在晚上與女護士的談笑也更加堅定了父親認為肖利不是正經人的思想。

當女兒告訴父親她要和肖利結婚時,父親很淡定的尿了,這可以是病人的表現也可以理解為父親的抗議。

最後婚禮上父親穿着自己最輝煌時候的警服來到了現場,看似健康意氣風發。他來了他是來送他女兒的,但他不祝福這段婚姻,因為肖利在他眼裏不是好人。所以他沒有把女兒交到新郎的手裏,而是説等你放學了爸爸在來接你。這句話的意思個人認為是“吧按照你的想法和這個壞男人在一起吧,當你發現了他是個壞男人的時候,父親來接你回家”。這時父親回覆了病態,女兒哭了,她想到了父親年輕時送她上學,英勇與歹徒搏鬥,因為她沒有續絃,種種父親對她的愛。

我們在父母那所取得的,和我們所給予父母的相差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人生最鬧心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最悲哀的則是子欲養而親不在。

父親的讀後感12

當我初讀這本書時,便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比喻。我從未將父親與書聯繫在一起,我想過父親是暖陽,是雄山,是峻嶺,幾番糾結下來,竟也覺得把父親比作一本書是如此的合理。我的父親也一本書,我也從未讀懂。

當我看到文中的父親對作者的嚴格要求令作者不解時,我也想起了兒時父親令我心生埋怨的一件事。那是一個金秋的九月,清涼的秋風趕跑了夏日,洶湧的熱浪吹紅了柿子,吹落了桂花。我的老家門前就有一棵柿子樹,在這黃土遍村的貧地中,它是最後一絲甜。每當樹上冒出第一顆青柿時,我便日日地數着,盼着滿樹通紅。那天,我終於等到杮葉落盡,紅杮滿樹的日子。紅豔的柿子掛在光禿禿的樹上,十分喜慶。父親遞給我一個又大又紅的柿子,我小心地捧着,驚歎這粗糙的黃土竟也能養育出如此嬌嫩的水果。把這喜慶的果子吃進腹中,好像我也成了一個喜慶的人。

收成的'柿子在滿足一家人的品嚐之後,剩下的就要被父親做成柿餅了。做柿餅的手法是爺爺傳給父親的,須先給柿子去皮,涼曬,揉軟,入缸,等候他的將會是一個漫長的冬季。當時的我很不明白,為什麼在這個冰箱功能齊全的時代,父親仍要用古法保存柿子。我曾多次把杮子藏起來,最終也只是爛在櫃中,被父親發現後挨一頓罵。新鮮甜美的柿子還未及人們品嚐它的甜蜜,就被塞進了漆黑的缸中。“多麼不公啊。”我時常這樣想。

可惜歸可惜,只是一個應季的水果罷了,能在孩子心中掀起多大的波瀾呢?隨着一步步遠離家鄉的步伐,關於柿子的一切回憶都早已淡化在薯片、可樂的陪伴中。

直到那年寒假,我只剩一人前往湖北的姑姑家寄住。姑姑是一位老師,為了給我提高分數,白天送我去補課,晚上親自來教我功課。那段時間忙到自己都沒有時間去埋怨太苦,只是不停的學,儘可能地聽話,兩點一線的來回跑......突然有一天,父親給我寄來一小箱柿餅,當我看到一個個緊密排列的柿餅時,心中蕩起層層漣漪。當時北方冬季的水果很少,不如南方的鮮美,柿子更是少見。

我輕撫柿餅微糙的果皮,想起了它曾經圓潤的模樣,也想到了自己。我想到或許我現今就是一顆埋在深缸黑暗中的柿子,經受着生活的碾壓。可能我將不復從前的樂觀與活潑、天真與浪漫,但我也將變得與柿餅一樣堅韌有耐力。嬌嫩的柿子挨不過一個寒冬,唯有沉澱自己,放棄自己難以捨棄的東西成為柿餅,方能行千里。

寒風吹起許多覆在柿餅上的白霜,我似乎明白了父親堅持做柿餅的意義。往後的歲月中,我學着去擁抱黑暗,接受孤獨。我相信在我苦苦掙扎的分秒中,總會有人以愛的名義,伴我千里不辭。

父親的讀後感13

生命是一個過程,結果都是一樣的---對任何人都是。如果以死士為背景,這個過程豈不是太可笑了嗎?

夭折的嬰兒,到底是一無所失,還是失去了他本漫長的一生?壽終正寢的老人,究竟是失去了他曾漫長的一生還是一無所失?都不是,無論什麼年齡的死都是無法計算和比較的,因為略去過程,開頭和結尾都是相同的。不過是先生然後是死,老人看過了一生的繁華和落寞,嬰兒在不會留戀的年華離開,一定程度上,這段生命是一樣的。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講的是一個雙眼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女孩,她生命的長度僅有562天,她從生到死的過程中,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飄零。多想給這個小女孩抱怨命運的不公,但這就是上天的安排。命運,就是如此神祕、荒謬,而又不可輕視,如果有人問:妞妞幸福嗎?

不幸福,這是我首先想到的,但我同時也會猶豫,因為世上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妞妞又是幸福的,她有一個深深愛着她的父親,她實在不知留戀生命的年歲離開的,這或許又是上帝給她的恩賜。人生沒有絕對的幸與不幸,上帝只是給了你生命這個整體,生命的起始終結一樣不能少。你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呢?如果堅持絕對的看待一個事物,是不是很愚蠢呢?

解成是雞尾酒中的物質,它們可以被稀釋到生活這杯生命連同他的快樂和痛苦都是虛幻的——這個觀念對快樂是一種打擊,對痛苦未嘗不是一個安慰。所以説,妞妞不是可以用幸與不幸來衡量的生命,她只是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過客——其實我們哪個人又不是呢?。她走馬觀花的看完這個世界,沒有留戀更不存在遺憾。一定程度上快樂和痛苦可以理淡酒,也可以直接被放進濃濃的酒精。生命、快樂和痛苦始終都在不同的比例間來回的徘徊着。

周國平——一個父親,他把對女兒的愛寫入書中。他説:對於我來説,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座墳。我壘築它是為了離開她,從那裏出發走向新的生活。一個父親的愛是如山般沉重的,周先生卻用土又把這沉重的山給掩埋了。

人生,哪怕是走一個過程,也該走圓滿。惜時、惜愛、惜一切,因為當你失去時,就真的失去了。佛説看破紅塵,但也該陷入生命;我説快樂生活,但也該珍惜一切。

莫讓過程成為遺憾,當身邊的東西開始慢慢離開時,是否還能慢慢品味它曾經帶給你的一切呢?

父親的讀後感14

故事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魯迅的父親患水腫,長年無法康復,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稱“神醫”的來看。開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卻無一見效,最終父親還是死了。而聽説那神醫還天天坐着驕子,生活好得很。

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

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着,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的批判。

提起魯迅先生,腦海裏揮之不去的總是那個“早”字。年少時的他,因為父親的病而遲到後,便在學桌上刻下了“早”字來激勵自己,警示自己從此不再遲到。讀了《父親的病》後我覺得,魯迅刻下的“早”不僅是惜時的早,更是提示國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術、科技、國力,都應該爭先於他人,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也許醫治魯迅父親的病在當今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在那個時候,卻讓魯迅東奔西走四處求醫,最終魯父還難逃一死。

由此我聯想到當時中國的落後,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是固步自封呢?在歐洲人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機械的時代,中國卻盛行女人“裹足”、“巫醫不分”,延續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識,使中國人難以走出落後的泥沼。再追溯到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我們中國人都扮演着被侵略的角色,“東亞病夫”在中國人的心裏留下了沉痛的烙印。但中國人不甘落後。於是,便有了“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舊世界舊思想宣戰;之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指引了光明的道路。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一條巨龍終於在世界的東方開始了騰飛。

這六十多年來,中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行了改革開放,第一艘載人飛船上天,成功舉辦奧運會。經濟飛速發展,正在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中國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中國人,能行!現在回想起30年代的落後情形,我們只能夠引用毛主席的話:“落後就要捱打!”魯迅先生的一個“早”字提示我們:只有事事早,時時早,不斷進取發展,我們偉大民族才能繁榮富強。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當刻苦學習,提升素養,讓外國人對我們中國人刮目相看。這才是我們給祖國母親最好的賀禮!

父親的讀後感15

清晨,我來到書櫃前,玻璃反射着屬於晨曦的温柔的光,又隨白色的窗簾變得搖擺不定。打開櫃門,輕輕取出一本《朝花夕拾》,在書香中靜靜地翻着。但當我看完《父親的病》之後,只覺得原本平靜的心頃刻間變得波盪起伏,像是有滔滔江水在不斷翻滾 ……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的父親當時得了病,家人為了醫好他,不惜花昂貴的掛號費請當時的 “ 名醫 ” 來診斷。這位 " 名醫 " 只顧開一些奇怪的藥方,於是 “ 父親 ” 的病日益加深, “ 名醫 ” 見形勢不好,又叫 “ 我 ” 去請 “ 更高本領 ” 的陳蓮河。陳蓮河的掛號費更高,藥引卻也更奇怪。最終, “ 我 ” 的父親因沒錢治病,在病重與絕望中失去。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覺得心情非常沉重,卻也暗暗佩服魯迅先生的文字:表面像是敍述得平靜如水,其中藴含的暗諷卻如一把把大刀,不斷砍倒當時的黑暗社會分子。在他的筆下,一個個當時社會的不同代表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 “ 等到危急時候,便薦一個生手自代 ” 的 “ 名醫 ” ,把病重的 “ 父親 ” 推脱給別人,為的就是 “ 和自己完全脱了干係 ” ,形象地代表了當時社會上冒充博學,實際上卻自私自利、害國害民的社會破壞分子 . 雖然在文中一直用 " 名醫 " 稱呼 , 但是對其的諷刺卻到處可見 , 不言而喻 ,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庸醫 ! 在面對現實的不幸前 , 深受迫害的 " 父親 " 代表了當時下層階級人們 , 他們只能過着貧困的生活,最終悲慘地死去。而 “ 我 ” ,看着病重的父親,甚至想出了 “ 還是快一點喘完了罷 …… 。 ” 的想法,父親臨死時,卻無能為力,所有的悲傷都只能在心中釋放,代表的是認識到社會的黑暗,卻不敢站出來,只能無奈地接受事實的青年們。罪惡社會生出的惡果 , 毒害了人民 , 作者為的就是給我們打一劑解毒藥!

魯迅先生筆尖鋒鋭,刻畫鮮明,用自己的真實經歷來暗諷了這個混亂的社會。在那個時代裏,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恐懼像一片大大的烏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間,也不禁使我思考:現代社會生活雖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進,但存在於社會的 “ 庸醫 ” 卻也不少,我們應該怎麼做?其實,只要心中有正義的陽光,能夠勇敢地去對抗黑暗,這些敗壞的社會分子就會一個個地消滅掉,而將會多出一個又一個的 “ 名醫 ” !

文章雖不長,但其中藴涵的辛辣的諷刺卻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請同學們記住,千萬不要讓這些歷史塵封,它們是激勵我們向前的最好動力!

標籤: 讀後感 父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7n96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