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後感

《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後感

《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後感1

“沒有荒涼的沙漠,只有荒涼的人生”。有幸目睹過茫茫戈壁的我,在讀到這句話時,眼前便浮現出了大西北的壯闊與蒼茫,莫高窟前有一名女子日夜守望。她,被稱為“敦煌的女兒”,守護敦煌50餘載,她就是樊錦詩。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樊錦詩的前半生無疑是完美的。她有着令人羨慕的家庭背景,值得欽佩的求學生涯,以及感人肺腑的感情經歷。樊錦詩出生於江南的書香門第,父親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工程師,她本人則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而她與她的丈夫彭金章更是有一段“相識於未名湖,相愛於珞珈山,相守於莫高窟”的佳話。

但是,當大學畢業時她的人生面臨着極大的轉變。最初分配到敦煌時,按照樊錦詩的話來説,説:“我當時並不想去敦煌”。甚至到後來的不惑之年,她其實一直都想過要離開。因為大漠的荒蕪,使她無法再肩負生命中的其他角色。她無法在父母跟前盡孝,因教育資源過於匱乏,兩個孩子自小便沒在她身邊,與丈夫更是異地數年。每當可以離開的機會擺在眼前,樊錦詩都會不捨和掙扎,但是每次,她又會選擇留下,而這一留,就是一生。

《我心歸處是敦煌》是樊錦詩的自述,440頁的篇幅,她自傳的內容不過二分之一,剩下的二分之一,便是與她一生密不可分的敦煌。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瞭解到,這個天之驕女是如何與敦煌結緣,又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掙扎中,最終選擇紮根這片荒漠。整本書處處都透露着樊錦詩對於敦煌的那份難捨之情,對於她來説,敦煌已經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地理位置,考古也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保護和研究敦煌文化,已經是她可以為之奉獻一生的崇高事業。而支持着樊錦詩跨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經受住一場又一場的誘惑的正是她那近乎於執念的堅持。正是由於她的堅持,她才能在那片荒蕪的大漠一待就是大半輩子,才能日復一日的忍受着寂寥與孤獨,才能把常人所不看好的考古工作做到極致。

在我們身邊,甚至就在我所在的紅角洲水廠裏,與樊錦詩一樣的人也有很多,或許他們從事的工作沒有守護敦煌那樣偉大,做出的成績也沒法讓國家授予勛章,但是他們和樊錦詩一樣都有着一顆奉獻小我的“工匠之心”,例如勇於擔當,哪裏有隱患哪裏就有他們身影的維修股的班員們;全年無休,與家人們聚少離多的司泵員們;潛心把關,常年與檢測儀器為伴為優質供保駕護航的化驗股的化驗員們。也正是因為在我們身邊有着這麼多的“樊錦詩”們,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們才能安享每一天。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大多數人都不缺改變自己的決心,唯獨缺的是一以貫之的恆心。“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倘若我們能像樊錦詩和那些默默奮鬥在平凡崗位上併為之奉獻一生的人們一樣“從一而終”,一點點艱難險阻又能算的了什麼?

正如書中所述,莫高窟是一種考驗,只有那些最終經受住考驗的人才能修得正果。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對一個“莫高窟”,裏面既有着誘人墮落的魔鬼,也有着阻人前進的崎嶇,更有着實現自我的“敦煌”,只有抵住誘惑,越過艱險,不斷堅守,才能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

《我心歸處是敦煌》讀後感2

此生命定,我就是個莫高窟的守護人。——題記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華文明是令世人不容小覷的世界中心。西漢時期,以長安為起點開闢了“絲綢之路”,為華夏兒女傳播了佛教文化。

樊錦詩先生按照當時北大歷史學系考古專業的慣例,來到了敦煌莫高窟這個糧食緊缺,人煙稀少的西北大漠,與同學和老師展開了一系列的田野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從小體弱多病的這位上海“嬌小姐”,不是沒有過動搖與迷茫,但學者的擔當以及對敦煌的喜愛,讓她毅然選擇紮根在這西北大漠,這也成就了她的傳奇一生,使她被譽為“敦煌的女兒”。

這本書雖然是樊錦詩先生的自述傳記,但在描繪敦煌石窟藝術時,運用了濃厚的筆墨描繪着“莫高窟人”這個龐大的羣體。無論是敦煌文物研究的奠基者、技藝超羣的工匠還是研究所的園林工人,他們都和樊錦詩先生一樣,於守護敦煌文物事業上忘我奉獻、傾盡韶華。

書中精美的插畫彷彿讓我身臨其境:絲綢之路的遺址,魏晉佛像的雄偉而嚴肅,唐宋佛像的莊重而不失慈祥,飛天的婀娜多姿......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畫,保存上千年之久,仍舊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當站在壁畫前,欣賞着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最典型獨特、最受人喜歡的藝術形象“飛天”,他們以飛動的舞姿、婀娜的舞姿、縹緲的仙樂、芬芳的鮮花,生動形象地向世人和眾生展示瞭如來世界的盛景,五音繁會的世界,鮮花盛開的閬苑仙境。那幅《反彈琵琶》,以舞帶為風、凌空起舞的姿態,使它具有永恆的審美價值。它的構圖和造型具有“有意味的形式”,具有可以回味的“美”的深層底藴,讓我們在審美愉悦中體驗時間的流動感。

在成長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缺改變自己的決心,但唯獨缺了那一份簡單執着、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毅力。每年假期前,我都會制定一份暑假計劃。剛開始的幾天,我會認真的去按計劃執行。早晨六點準時起牀,背誦古詩文言文與英文單詞;白天認真去完成作業,積極體育鍛煉;晚上睡覺前閲讀一會,十點準時起牀。但後來,我便開始了“早晨起牀吃午飯,晚上熬到三四點,熊貓眼裏少年白,保温杯裏泡枸杞。”那種顛倒黑白的“昏君”日子。

但當我讀完《我心歸處是敦煌》後,我又重新燃起了鬥志,甚至還讓媽媽給我買了一個鬧鐘,決定開始一個發奮圖強的假期生活。剛開始的幾天,我是可以堅持下來的,並且還“有模有樣”的。但當我的“三分鐘熱度”就快要消散時,我又再一次地想要放棄,想要舒舒服服地躺在牀上,腦海中又想起那句經典的“再睡五分鐘”。“簡單相信,傻傻堅持。”樊奶奶似乎就在我耳邊説了這句話,使我猛然驚醒,讓我覺得我真的該起牀了,去認真完成我所制定的計劃。就像樊錦詩奶奶在面對“去與留”這個問題時的矛盾與掙扎一樣。當我拖延症又犯時,那句“簡單相信,傻傻堅持”再度使我振作起來。

也許這句“簡單相信,傻傻堅持”對於樊錦詩先生來説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在萎靡不振時的一種無形的力量,讓我重新振作精神。而這句話也成為了我的“座右銘”。

一句“簡單相信,傻傻堅持”使樊錦詩先生堅守莫高窟大半輩子。我想,一句不輕易間的言語,力量就是這麼大的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560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