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1

今年寒假,我讀了小説《童年》這本書。小説《童年》是高爾基所着,它與《在人間》及《我的大學》被人們稱為“自傳體三步曲”。

我的桌上靜靜的躺着一本書,它不是很厚。可空蕩蕩的桌面上,那本書的闖入顯得唐突極了。細細碎碎的幾縷陽光灑在書上,封面上的兩個金色的粗體大字被照得閃閃發光——童年。若揉揉眼,眼光再往下移那麼個幾釐米,也許會有一行字——蘇聯,高爾基。於是我知道了,小説《童年》是高爾基寫的。

高爾基這個人,我不敢不尊敬。高爾基他的作品,我不敢不稱讚。我曾看到過一段話“俄羅斯藝術大師的'作品,一直是我的教科書。藝術大師們都有大堆大堆的鬍子。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級的老祖父。他生着一大堆鬍子。而高爾基也有鬍子,大堆大堆的。”

高爾基的作品是我的童年的夥伴。後來我發現在之後的中學生活裏將會學到他的《海燕》,裏面有這麼一段“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聚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高爾基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2

最近,我讀完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當我懷沉重重的心情放下書時,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跟高爾基的童年時多麼的不同呀!《童年》講述了阿廖沙四歲時,父親逝世。他跟隨母親到了外祖父家。之後,母親又遠走他鄉,四處飄泊。阿廖沙從小與外祖母外祖父相依為命。外祖父因為缺錢,十分專橫。殘暴,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慈祥善良,教會了阿廖沙明辨是非,像一隻蠟燭,點亮了阿廖沙的人生之燈。阿廖沙還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小茨岡。落魄的〝好事情〞,還親眼目睹了小茨岡的死亡……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都給阿廖沙造成了不同的影響,他就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了他的童年。其中我最喜歡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樂觀。堅強,竭盡全力地關心和保護着阿廖沙,儘量不讓他受到傷害。她用她的宗教。童話故事和她的歌聲教會了阿廖沙正義。善良。雖然生活非常艱辛。屈辱,但她還是保持着一顆寬容的心。全書毫無保留的揭露了沙俄統治的黑暗,批判了社會對人性的扭曲。讚揚了以阿廖沙為首的一代俄羅斯新人正直勇敢。不懼黑暗的精神。把阿廖沙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比一比,是多麼的不同啊!阿廖沙從小失去了親人,沒有了生活依靠。外祖父家的生活又是那麼的清苦,但他沒有受外祖父的影響,變成一個暴躁。貪婪。自私的人,而是像他外祖母一樣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的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那時優越幾千倍。幾萬倍,我們還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好好珍惜,成長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嗎?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3

書,是一把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就在幾天前,我讀完了高爾基的三部曲之一的《童年》。這本書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的生活經歷及其心路歷程,深刻而生動地描繪了俄羅斯19世紀未期社會政治生活的歷史畫卷,之中也穿插了很多關於孩子天真淘氣的事情,如主人公不知生命危險也要在原地看火。

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過磨鍊後走向新生活的典型寫照。小時候,我也有這樣淘氣的童年記憶。一天,天下着濛濛細雨,我的.心十分開心,因為我們又可以去到我們的專用“泥巴場”玩。放學後,我和夥伴們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泥巴場”。我們手心手背分好隊,我一看對方的隊員委曲地説:“力氣最大的大胖,最機靈的二虎都在你們那邊,我們這裏只是‘老弱病殘’。”“誰説我們是‘老弱病殘’,快開始!”我隊的隊員不服氣地説。

好,開始。二虎最機靈,第一個拿起泥巴往我隊一名收集泥巴的隊員扔過來。我隊掩護人員也拿起泥球和二虎火拼了起來。頓時泥水四濺,鋪天蓋地地向我們飛來,衣服上全是泥水。突然,我跳了起來,對手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我身上,我隊人員也不甘示弱,全部過來支援我。結果,對方人員全部被命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全身都是泥巴,我也不怕被媽媽罵,因為我就像一個凱旋的將軍。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4

我在網上閲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它講述了十九世紀俄國家庭的生活。在高爾基那有幾分灰暗的文字中,我讀懂了故事的大概。

以父親的死亡為開頭,這個故事註定是灰暗卻思緒凌亂的。序幕拉開,他那貧窮的家境讓我驚訝,從家裏到姥爺家,過程顛簸而又充滿着讓人近乎窒息的陰沉的心情。來到姥爺家,他那不計其數的親戚和古怪的.姥爺讓人思緒混亂。或許他姥爺的古怪除了語言及各種規矩上可以體現,還能從他的外貌上體現:尖鼻子、紅頭髮、紅鬍子及那瘦小的身軀讓人不禁聯想到擁有胡蘿蔔似的鼻子的巫師。

讓人感到灰暗的是他的親人相繼死去,或被厄運纏身。而更恐怖的是姥姥姥爺和其他人卻司空見慣。這像是在品一瓶葡萄酒,前調有些酸,引出了中間的辛辣。高爾基似乎對於死有超出常人的理解,他把茨岡的垂死掙扎描寫得淋漓盡致,“血像一條河緩緩的流淌着,流向門外”。

在這篇文章中,不乏出現一些高爾基式的幽默,例如阿列克塞與神甫的對話:“彼什柯夫,把書帶來了嗎?是不是?”“沒有,是不是?”“什麼‘是不是’?”“沒有,是不是?”這成了灰色天空中的一盞燈,點亮了一小塊被鉛灰色籠蓋的地方。紅葡萄酒的收後調,也就是回味,是一股泛着苦澀的甜味。

《童年》的最後一節到處都體現出了一種温暖的氣息,即使是母親的死也是輕描淡寫的,不知是因為看過太多的生死,我只注意到那些温暖的瞬間。葡萄酒的苦澀是會沒有的,灰色的天空也會被點亮的。

外國名著童年讀後感5

我在假期裏有幸讀了《童年》這本書。《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幼年時期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的斷面。 本文的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後被接到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和兩個舅舅都是性情暴躁。乖戾。貪財。自私的人。他的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了一份。兩個舅舅為了爭奪財產,每天打得頭破血流。他們的妻子和徒工也被他們害死。阿廖沙每天過着心驚膽戰的日子,只有他的母親和外祖母疼愛他。這本書獎的就是阿廖沙在這個環境中生活的事情。阿廖沙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時,雖讓他在黑暗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但是他並沒有被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的靈魂的惡勢力所壓倒,反而他鍛鍊成長為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我想這與他的頑強毅力是分不開的,難道他的這種品質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遇到點困難就害怕,就知難而退。就拿做題來説吧。每次一遇到難題,只是泛泛的看一眼就説不會,而沒有仔細去理解它。最後,不是抄別人的,就是扔了不做。那時,我們為什麼不去想想高爾基小時候呢?他遇到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我們為什麼不像他學習呢?

《童年》這本書主要揭露和批判了當時俄國幾十紀形成的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徵,鞭打了小市民的卑鄙靈魂。我想我們應該廟是那些卑鄙的小人,而尊重正直善良的人,最後我要説的是:〝黑暗終究會過去,我們向着光明而奮鬥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5le2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