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聽教學《祖父的園子》有感

聽教學《祖父的園子》有感

都説教師必須從傳統“教書匠”的角色中掙脱出來,成為一名“研究者”、“學習者”、“引導者”、“創造者”……,確實,新課程正使我們教師轉變角色。昨天去採荷二小聽了虞大明老師執教的《祖父的園子》,我更想説:在語文略讀課文教學這條長河中,讓我們做一名快樂的“引航員”,載着學生走向河流深處……

聽教學《祖父的園子》有感

沒有氣壯山河,沒有縱橫捭闔,虞老師用簡約的旋律,輕鬆的基調,豐富的內涵,温暖的抒情,演繹了這節課。這樣清緩、樸實,這樣親和、悠長,緩緩流入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久久地沉浸在無限的思索中:

教材是船課堂是舵

作家蕭紅在《祖父的園子》中用清新的筆觸,運用了大量的事例——栽花、拔草、“種菜”、鏟地、吃黃瓜、追蜻蜓、抓螞蚱、“澆菜”、睡覺等,描述了自己在祖父的園子裏,大幹“瞎鬧”“胡鬧”之事,處處透露出一個孩童的天真爛漫、自由自在。在這艘大大的船上,個個都是鮮活的事物,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特殊句式”, “亂花漸欲迷人眼”,哪一樣都捨不得扔掉。如何在眾多事物中,找尋那把最有力最有效的舵呢?特級教師的功力就在這裏。

這堂課,虞大明老師側重於略讀課文學習方法的指導。其中,第二學段:學習略讀,粗知大意;第三學段: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在虞老師的這堂課上,鮮明又合理地踐行了這兩種閲讀方法,第一遍,快速讀,你覺得這個園子有什麼特點?第二遍,把剛才的閲讀感受變回問題,再讀課文,為什麼説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園子?帶着問題找句子,在旁邊寫批註。這裏虞老師採用了“略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長文短讀,概括課文又帶着感受與問題回讀課文。第三遍,虞老師採用了瀏覽的方法引導學生讀,“快速瀏覽全文,圈一圈,採用圈關鍵字的方式看看蕭紅在園子裏做了什麼?”第四遍,虞老師淡淡的一句追問:這麼多事例中,哪件寫得最具體呢?作者為什麼要把這件事寫具體?一舍一取,刪繁就簡,直接把學生帶入了最能凸顯祖父的愛的事例,來引領學生精讀重點部分。看似簡略的四遍讀,實則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有一遍效力。

“讓學生學習略讀與瀏覽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這是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邏輯起點。”而在此基礎上重點部分採用精讀,真正實現了略讀課文的簡約但不簡單,教師教得簡,但學生學得豐。

是的,教材就像是一艘船,留給我們師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而睿智的眼光,精心的取捨,輕鬆的課堂就如那支舵,引領着我們走向河流深處。

學生掌舵教師引航

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學生應“衝”在前面,成為閲讀實踐的先鋒,因此,掌舵人應該是學生,而教師則“或隱或退”,猶如一位引航員,成為學生閲讀實踐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服務者和夥伴。因此,要真正實現略讀課文教學的價值取向,教師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基礎和前提。

虞老師曾説:閲讀教學的三種價值取向分別是語文知識取向;閲讀能力取向;人文精神取向。閲讀教學應當以突出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為主要取向,略讀課文教學更是如此。在《祖父的園子》這篇略讀課文的教學上,虞老師的核心價值取向是提高閲讀能力,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略讀、瀏覽、跳讀、掃讀、猜讀、抓重點讀等方法;其次是在粗知文本大意的基礎上要恰當地學習語言;也就是關注語文知識取向。這主要表現在,雖然在課上虞老師沒有做一次寫話的訓練,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向學生滲透了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概括了一些寫作方法:比如,1、以後寫作文要寫重點段時,可以把這段寫的字數多一點,分自然段來寫;2、把一段話寫具體可以加上語言對話描寫;3、還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態進行刻畫。4、離開寫作的目的,寫作就無好壞之分;

請看以下教學片斷:

師:咱們説話要有理有據。請你仔細地、快速地瀏覽這幾個自然段,思考一下:你為什麼覺得“鏟地”這件事寫得最具體?

學生瀏覽。

師:你憑什麼説“鏟地”這件事是最具體的?説話要有根據。你説?

生8:我認為“鏟地”這件事是最具體,是因為別的事都沒有描寫對話,而這件事寫出了作者與祖父的對話。

師:這是一條理由,請坐。你很會發現!蕭紅在定“鏟地”這件事的時候,抓住人物的什麼進行描寫?

生:語言。

師:這就給我們什麼啟示?今後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把作文寫具體,我們可以抓住人物的——

生:語言。

師:抓住語言進行描寫。哎,這是一條理由。有第二條嗎?你説。

生9:自然段是最多的。

師:哦,數一數有幾段?

生:8段。

師:而其它事情頂多頂多一個自然段,這也是一個依據。寫“鏟地”這件事,自然段是最多的,而且字數也是最多的。這就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今後我們要把一件事寫具體,也可以學着蕭紅的樣子,怎麼樣?

生:把自然段寫多點。

師:對。多寫幾個自然段,沒錯,確實沒錯

師:兩條依據了,還有第三條嗎?

生10:我覺得“鏟地”這件事寫得最具體,因為作者還進行動作描寫,比如“拋”字。

師:人物的動作描寫。除了動作描寫,還有什麼描寫?

生:還有人物的神態描寫。

師:我相信,你們在讀這幾個自然段,一定對祖父的神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不對?祖父的什麼神態?

生:笑。

師:找到了嗎?我們要學會快速瀏覽。

師:幾次?

生:3次。

師:抓人物的神態也可以把一件事寫具體。因為有這樣的三條依據,所以才覺得“鏟地”這件事情最具體。那虞老師就納悶了:我覺得蕭紅在園子裏的每件事情都很快樂,對不對?……

“我不會站在你的前面,因為我不想帶領你;我會站在你的後面,因為我想推動你;我也會站在你的左右,因為我想與你們攜手同行!”借用一句名言,或許能讓我們教師明白: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該是一位怎樣的引航員。

快樂渡船風景無限

“情”“趣”二字,在有兒童存在的地方來説,我認為是不可缺少的,因為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的。整節課,無論是師生對話與文本對話,虞大明老師彰顯着語文味的情境學習。一篇篇看似孤立的、沉默的文本,當我們引着學生去揭開知識的文本的表層,把文本還原到作者的心靈世界中,我們將會發現,學生也走進了瑰麗的精神家園,與作者一起體驗,一起成長,激發出無限的創造潛力。

“好,現在我們來澆菜!”學生做澆菜狀,虞老師眼疾手快,請兩位學生上台,“恭喜你們,全班只有你們兩位澆對了!”其他學生恍然:哦,只有他們兩個邊澆菜邊喊:“下雨了,下雨了!”

《祖父的園子》第16自然段,蕭紅以清新的筆觸,兒童式的言説方式,反覆使用“願意……就……”的句式,抒發了自由的心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又通過什麼樣的句式表現出來,我想幾乎所有的老師在處理該段教學時都會抓住這兩點。

虞大明老師也緊扣住這兩點,使用了比較的策略:出示自己寫的一段話,這段話用上了很多修飾性的詞語,着重描寫了花園的美景。然後請學生把這段話與第16自然段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明白——不同的語言如果離開了目的,就無所謂好壞。

學生無疑是老師最鐵桿的“粉絲”,他們對老師既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充滿了好奇。虞大明老師在學完課文後補充了自己的童年趣事片段,《網鳥》《捕鼠》《小雞之死》,還有一張很有意思的孩童照片,騎在祖父的頭上,盡顯天真。學生讀着一段段妙趣橫生的文字,看着好玩的圖片,各個興趣盎然,樂不可支。

以上的教學片斷豈不是課堂中師生快樂渡船,看見無限風光的有力見證?

觀賞之餘,再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把略讀課文講成精讀課的同時,卻疏忽了對學生學法的領導,忽視了對文本語言的細讀。虞老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恰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略讀課文教學深處!

讓我們做一名引航員,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課中有情趣,引領孩子走向略讀教學長河的深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9gdq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