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藤野先生》教學感受

《藤野先生》教學感受

能被選入國中語文課本的,都是文質俱佳的名篇;在頻繁跟換篇目的語文教科書裏,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這樣的經典。

《藤野先生》教學感受

經典被研究得多,於是就出現了各種版本的參考書和教案,隨便翻翻,發現少有對上胃口的,我把資料棄之一旁,認真地把該文連看三遍,很快形成了教學主框架:

三個地點:東京──仙台──北京

三個關鍵詞:人──事──情

先從事件入手,讓學生自由講述全文寫了幾件事情,後歸類;“事”在人為,從“事”中可窺人之個性特徵與精神面貌;“情”由“人”抒,引導學生在魯迅與藤野嚴九郎的交往細節中體會、揣摩文字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必須讓學生明白,人、事、情三者的和諧統一必須通過文字的解讀體悟,魯迅的文章,最重要的不是教材處理,而是用心去讀,讀出幽默犀利,讀出刻薄憤怒,讀出慷慨激昂,讀出用情至深……

兩節課下來,這篇名著在笑聲中被順利拿下,流暢圓潤,毫不晦澀,現舉隅如下:

讀“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總感覺學生精神頭不足,讀不出作者對東京的厭惡與篾視之情,靈機一動,對學生説:把“東京”改成“賴老師”,請讀出對賴老師的某種感情!學生笑了,精神一下子振作,但沒人敢讀。我説沒事,大膽讀。於是學生琅琅上口,連讀數遍,見火候差不多,我問:哪兩個字最有味道,生曰“無非”。我再問:什麼感情?生答:對賴老師的輕篾之情。師生大笑。

讀“花下缺不了成羣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

師生共議魯迅此句有不當,“缺不了速成班”的主幹不合邏輯,顯得勉強,應改成“花下缺不了速成班成羣結隊的‘清國留學生’”。後,還是讀,我以仿句‘校門口總缺不了我們班學生在買油炸製品’為引子,引導學生通讀幾遍,學生居然能把‘缺不了’讀得無比輕篾,讓人動容,了得!

讀“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着的蘆薈,到北京就請進温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

語文作業本中有一道上句的改寫題,要求學生比較。改寫後是這樣的:

不常見的事物常會有好的待遇。北京的白菜在浙江,是在水果店裏賣的,叫“膠菜”;蘆薈在福建是野生的,在北京就放在温室裏栽種,叫“龍舌蘭”。

見學生讀得不到位,我便拿出這個題目,讓學生比較優劣,叫了幾位學生,都認為原文好,理由有:

生一:生動形象

生二:語言風格和課文接近

生三:連貫性好

生四:精練

除了第二位學生,其餘三位還不得要領。魯迅作為弱國子民,其實一直心存自卑,民族自尊心的強烈使他變得敏感、多慮。受慣了冷眼,一下子在仙台受到優待反而不適應,就像一位不被重視的人,一下子大紅大紫起來,自然會懷疑此情此境的'真實性。魯迅在此用調侃的筆調錶達了自己對所受優待的不以為然,在情感上是排斥的,也是過激的。原文好,好在很好地體現了魯迅當時的真實心境,而改過之後的句子,是純客觀的敍事,毫無感情可言。

當然,我沒有作以上分析,只是引導學生用心朗讀再回答,併為學生劃出重點詞:“物以希為貴”、“倒掛”、“尊為”、“請進”、“美其名曰”。

突然,有生叫到:老師,我發現讀改過來的文字有感情用不上!

很精彩的感悟,“好”。我大喝一聲,從情感上啟發學生了……

標籤: 藤野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dv1nq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