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400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400

耐着性子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書,簡直可以説是磨練人耐性的一本書。一種蒼涼不覺湧上心頭。看完這本書彷彿隨着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400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400

伏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於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鍾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伏倫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對生活和理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

讀完這本書,我彷彿感到安娜正在某個角落裏,懷着滿腹的渴望和決絕的目光看着我我想,我終會擁抱,帶着同樣滿懷的情,擺脱所有的現實,去與她一起起舞長空。

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

安娜的愛情雖然沒有得到完美的結局,但她永遠都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遠駐留在我的心中。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400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以不倦的探索精神,對社會激烈的毀滅性批判。平民化的思想和世界觀,以及博大精深、技藝高超的文學創作,把西方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推向高峯。在其創作生涯中,創作了大量傑出的作品。其中,《安娜 卡列尼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娜 卡列尼娜》的創作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俄國曆史發生重大轉折的時期。奴隸制改革後,舊制度迅速解體,資本主義關係逐步形成,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農民帶來更深重的災難,矛盾空前尖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行。《安娜 卡列尼娜》講的就是一個不幸的家庭:美麗的安娜在十七歲那年,由姑媽做媒,嫁給了比她大二十多歲的官僚卡列寧。二人雖生有一子,但婚姻中毫無愛情可言。當安娜遇見英俊的皇室侍從武官渥倫斯基時,久就被壓抑的感情迸發了出來。她一往情深地愛上了渥倫斯基,公然與他同居,並生下一女。安娜不屈從虛偽的婚姻形式,大膽追求真摯愛情的行動觸怒了她隸屬的整個上流社會,上流社會對她進行了一系列可怕的打擊,安娜最終不堪忍受強大的輿論壓力而卧軌自殺,以死向整個社會提出了抗爭。

安娜這個人物形象在書中佔據着中心地位,她具有廣泛、深刻的概括意義。安娜是一個美麗的姑娘,有着良好的家世,有着美麗的面容。小説中關於安娜的肖像描寫,極其出色,且多以側面描寫。如,對安娜一直抱有成見的列文,見了安娜後,不由地在內心中讚歎她的美;又如,渥倫斯基的母親是個很風流的女人,但是在見到她之後也是由衷的喜愛她。這所有表現出來的都是安娜的美。但是這樣美麗的人,卻在結局中死去,不禁讓人惋惜,但同時這也是悲劇所帶來的效果。安娜的命運值得同情,但應當説,她的人生理想是極為渺小的,她所追求的全部幸福無非就是爭取和保有個人的愛情。在現在看來,這是一種侷限,但是當把她放到沙皇俄國那個黑暗的時代,放到那個到處都是虛偽、腐敗、無恥和無真情可言的上流社會時,這是一中進步,一種美。

渥倫斯基是一個花花公子,但是對於當時的整個社會而言,他還算是個比較優秀的人。他愛上了安娜,且自以為是誠心誠意珍惜安娜的愛情,其實,他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安娜,所以 ,他從來沒有像安娜愛他那樣愛安娜。安娜為他犧牲了一切,而他卻捨不得功名、捨不得上流社會。隨意到最後,當安娜以清醒的目光去審視他的時候,她看到了渥倫斯基對她所表達的愛情的實質。它喚醒了安娜,讓她得以新生,卻又一次將她推入深淵。於是,安娜選擇了死亡,而渥倫斯基則是精神上的覆滅。

這樣的結局讓我們心痛,但在這時我們卻發現另一個線索,那就是列文,他們的聯繫不僅僅是情節上和人物關係上,更重要的是在內部聯繫上,在安娜與渥倫斯基的悲劇發生的同時,列文的家庭確實"新生"。

於是,我們會發現這樣看上去像是很矛盾。他在肯定了安娜的美與追求的同時,有對她抱有強烈的譴責。所以《安娜 卡列尼娜》客觀上所表現出來的,遠比作者本身想要表達的內容更深刻與有意義。我想,它之所以魅力永存,在於它在人們心裏喚起了美好的.感情和對生活強烈的愛,激起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扭曲生活、愚弄人類美好感情實力的憎恨。

其實產生悲劇的結果不止是渥倫斯基愛情的背叛而是整個黑暗,罪惡的社會。追求自由幸福,嚮往婦女解放在那個年代都有過,中國古代著名梁山伯祝英台,他們愛情悲劇也是當時封建社會和封建思想所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如今社會,提倡婦女解放,可以大膽追求自己幸福權利。

《安娜?卡列尼娜》創作於19世紀70年代(1873-1877),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大變動時期,俄國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衝擊。"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資本主義制度剛剛開始建立。在這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最吸引托爾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變化和婦女的命運。家庭悲劇層出不窮,一幕幕展現在他的眼前,而一個婦女因愛情問題而卧軌自殺的消息,特別使他感到震驚和難過,於是就產生著名小説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400

安娜是一個資質優美,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裏,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都是美豔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閒恬靜而又顯得那麼優美端麗突然變為好奇、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心裏讚歎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麼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着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同她談話是一種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捨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着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並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歎賞她,安娜那穿着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着一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鬆亂的捲髮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個複雜多端詩意葱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

安娜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着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了無限的關切、温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註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説: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她是一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説: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於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掙扎在貴族社會虛偽的污泥裏,極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託在真摯的愛情裏,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並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着極其深刻的內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安娜體態和精神的美,不是偶然的。安娜的美,對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情節結構以及作品人物,特別是對安娜本人的命運,都是有重要的作用。魯迅説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ked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