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你看過《三國演義》嗎?有英勇膽大的張飛,由忠誠的關羽,有老奸巨猾的曹操……

《三國演義》講的便是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各守一方,三足鼎立,各自鬥智鬥勇的事情。

我第一次接觸這一本書的時候,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到了後面來,卻覺得越看越精彩。我個人比較偏向蜀國,但劉備比起曹操來説,不夠心狠手辣,這也是蜀國最終退出遊戲的原因。

我在這本書裏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和趙雲。諸葛亮是蜀國的謀士,號卧龍先生,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當朝數一數二的智士,與另一位謀士稱為“卧龍鳳雛”,字孔明。趙雲,字子龍,曾單槍匹馬闖入敵方大軍,將劉備之子帶回,兩人都不是等閒之人物。

我最喜歡的'一個情節是諸葛亮罵死王良的那一段,讓我想到了許多人被揭老底和吐槽的時候,既尷尬,又憤怒,又憋屈,沒有任何辦法,也許王良就是在這樣的情緒這種死去的吧。

我從《三國演義》這本書裏學到了很多,比如説空城計、美人計、連環計、忠誠、狡詐、仁義等,羅貫中是根據當時春秋時代三國鼎立的情況來寫的,這本書重要的不是情節,而是人心可見的,當時一個人人心有多麼重要。

人心在現代也是十分重要,一個看人不準就有可能導致一個部隊有去無回,一個公司的名義徹底崩塌,人不總是好的,人心難測,事事難料,所以需要每時每刻都提防人心,守好本心,不忘初心。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文筆自然極好,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把情節描述的身臨其境,不僅如此,三國演義可以説是有歷史改編而成的歷史小説,對歷史和感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一下。

以上,便是我全部的感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在讀到第78回,一代奸雄曹操逝去之時,多少感慨溢於心頭,今日就説一下我眼中的曹操

説到曹操大家想到的定是“奸詐”“多疑”不過在我看來,你如果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在當時那亂世之中,做一個儒家所推崇的正人君子,你活得了嗎?在亂世之中也許只有曹操這樣奸詐的.人,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他的奸詐也許是環境所迫。這多疑反映出的是曹操的謹慎

曹操可謂治世之才,在統一北方之後,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在當時的北方,可謂亂世中的桃花源。

曹操在詩壇也有很大的造詣。他的詩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這説明曹操也是一個愛民的統治者。

曹操愛才。曹操對關羽那是要多好有多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曹操要想殺他,他走得了嗎?,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還是給予厚遇。趙雲長阪單騎救主,連殺50名曹將。要不是曹操愛才,下令不準傷着趙雲,你趙雲早被亂箭射死了………………。

劉備等人稱曹操為“曹賊”但曹操一生未稱帝,劉備你哪?。其實曹操也是一個堅守道義的人。當時曹操深得董卓器重,曹操敢隻身一人前去刺殺董卓,劉備你敢嗎?少年曹操不畏權貴,造五色棒…。

對於曹操,我稱他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它從文學角度再現了漢末黃巾到西晉統一這八百九十多年的輝煌歷史。

這本書以劉備等人為主角,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時發生的矛盾和衝突,反映了亂世戰爭中的生死離合。描寫了數百位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如:亂世奸雄曹操;武藝高強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和有勇有謀的趙雲等人物。

讀《三國演義》時,我彷彿穿越了時空,走進了那個時代,真切感受到英雄的生活,他們個性迥異,在那個時代,用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現狀,給後人留下一個個津津樂道的故事。讓我最敬佩的英雄就是被劉備稱為“一身都是膽”的常山趙子龍。他忠心於劉備,有勇有謀、英勇善戰,被稱為“龍膽將軍”,幾次都置身險地,化險為夷,他在長阪坡“七進七出單騎救幼主”的故事非常震撼人心,讓我難以忘懷;讓我深感遺憾的是張飛—張翼德,他俠膽雄心,忠心護主,最後卻因為酒死在了兩個無名小卒的手裏;讓我覺得最可恨的是呂布—呂奉先,他被後人稱為“三姓家奴”,他的見利忘義、見風使舵掩蓋了他的人性光華;讓我覺得最機智的`是諸葛亮—諸葛孔明,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懂人心,在周瑜讓他造箭時,他利用天時向曹操借來十萬支箭。在攻曹逆風時,擰轉風向,大破曹營。

看完《三國演義》,合上書,細細品味,我彷彿看到了“劉、關、張桃園結義”的真摯情誼;“曹操煮酒論英雄”的豪邁威武;“關羽千里走單騎”的英勇威風;“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機智勇敢……《三國演義》猶如一杯濃醇的茶,讓人越品越香。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壺濁酒論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假期裏,一本十釐米厚的《三國演義》改變了我的生活,陪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開始至公元280年晉滅吳統一天下為止,從劉備起兵擊破黃巾軍到形成三國鼎立,鄧艾破蜀都後司馬昭殺魏帝滅吳國改國號為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歷史。眾多故事個個引人入勝、精彩絕倫,如家喻户曉的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關羽斬華雄、空城計、孔明舌戰羣儒,草船借箭等。

眾多人物性格鮮明,像仁德劉備、奸雄曹操、神機妙算諸葛亮、文武雙全姜維、虎痴許諸、國士無雙呂布、馬超、美鬢公關羽以及怒吼長板橋的`張飛。

其中,諸葛亮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是蜀國的軍師,機智過人,神機妙算。初出茅廬,他三分論天下,隨後在七星壇借東風破曹公,氣死周瑜。晚年時他六出祁山,造木牛流馬。臨終前,他將兵法贈予姜維,姜維果真成人才。諸葛亮出山後數次破曹、吳及羌兵。他認為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先後為蜀國攻下了西川荊州等地。他能把握人物性格,先後收下孟獲、馬超,姜維等大將,説服眾多兵將歸順劉備。當然,他也失算過,他曾錯用馬謖,失守街亭、導致揮淚斬馬謖的結果。不過,諸葛亮又總能在失利時儘量挽回局面。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善於利用地形、氣候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危機。

三國演義不光故事精彩,更讓我很好的瞭解那一段歷史。書籍帶我領略知識的海洋,讓我脱胎換骨,接下來我還會讀更多的書充實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三國演義》所折射的智慧之一,也是歷史更迭的真實寫照。

《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漢獻帝時期國力衰微,“江東猛虎——孫堅”之子孫權,漢獻帝的重臣曹操,還有劉備分別建立了吳、魏、蜀。北有曹操,西有劉備,東有孫權,形成了三國分爭天下的形式。但各個國家的君主態度卻不一樣,魏國的君主曹操對老百姓實施暴力,因此不得民心,而西蜀君主劉備對人民的態度卻是和顏悦色,深受百姓愛戴,也招來了兩大聞名軍師:卧龍——諸葛亮的稱號、鳳雛——龐統的'稱號,還有五虎大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令人惋惜的是這些將才不是戰死就是病亡。可曹操的赤膽忠心之將夏侯惇卻教育出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三代名將,使曹操成就了終生霸業,加上文武雙全之子曹丕和能征善戰大將徐晃的全力以赴,使魏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但誰知,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曹操的部下司馬家族最終統一了全國。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英雄的故事,是整本書的靈魂,也點燃了讀者心中的激情。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國早已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尤其是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和諸葛亮的“智絕”,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被稱為“三絕”。

讀三國,品味《三國演義》中的風情與豪邁,體會千年前那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仁的重要性;這本書,使我感到了那個戰國時期用鮮血凝成的友誼;這本書,使我終生受益,一向勉勵着我,鼓舞着我做一個重情義,講義氣的人。這本書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讓我們翻開這本傳世之作,讓我們在一次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別樣人生。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比較欣賞劉備這個人。他文武雙全,憑藉着自我的仁義和虛心,將不少名將都招入自我的勢力中。著名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都收入他的膝下,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師而愁困不已,聽説諸葛亮是一個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便帶上關羽、張飛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忙自我。結果第一次沒見到,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阻攔,冒着大雪去請仍沒見到,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後才最終見到他本人。這顯示了劉備真情實意的邀請諸葛亮出山來協助他統一天下,同時第二次請諸葛亮時,關羽等人説要把諸葛亮綁起來威脅他,劉備卻狠狠地斥責了他們,這又體現了劉備的以誠待人。

《三國演義》中不僅有劉備的“仁”去值得我們學習,還有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戰爭,正義的信念使我們看清前進的道路,而邪惡的信念會讓我們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最終告訴大家一句話“仁”可治天下,“智”可管理好人民,“邪”再怎樣努力,終究還是會一敗塗地。

祝大家都能打贏人生這場戰爭,祝大家都能成功,成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三國演義》。

看完第一回《劉關張桃園結義》後,就已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不再需要媽媽的監督了,只用了三天時間一本書已經翻過了最後一頁。書看完了,但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卻久久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寧死也不忍心拋棄百姓的劉備,足智多謀、躹躬盡粹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英勇剛正的張飛,樂不思蜀的劉蟬……

最讓我佩服和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了。在《空城計》這一章節中,當曹操15萬大軍兵臨城下,而城裏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如何抵擋的過?情況萬名緊急,但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情急之下計謀就來了:他大開城門,讓僅有的士兵都裝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悠閒地掃地,而他本人則登上城牆,平靜地彈起琴來。曹軍被城裏人們的若無其事和諸葛亮的輕鬆悠閒給鎮住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還以為城中會有很多大軍,生怕士兵會打出來,便迅速地帶領軍隊向北撤退了……諸葛亮擦去額頭的冷汗,終於鬆了一口氣。一個空城計嚇退敵軍15萬大軍。那時,諸葛亮心裏其實非常着急,還要裝作輕鬆悠閒地彈琴,不被敵軍看出破綻,這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冷靜啊!

在《草船借箭》這一回中,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指揮船隻駛往曹軍水營,沒花東吳一分錢,就神奇地拿到了十幾萬支箭。他識破周瑜的想要暗害他的'陰謀詭計,巧妙地與之周旋,最後安全脱身……最令人佩服的是,滿腹才華、聰明過人的他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最後也因勞累過度而逝世在出征途中……

書中的一個個英雄故事更是不用説的精彩了,我只後悔書看得太遲了!看來,媽媽説要讀一讀中國四大名著的話真是有道理呀,以後我一定要爭取把它們都讀完!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書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智慧大門的鑰匙,更是人類文明的寶石。

《三國演義》就是眾多寶石中的一顆。讀完《三國演義》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羅貫中寫的,原著一共800萬1284個字,是中國第1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主要講了東漢末年,朝廷慘敗,亂世走遍中原,許多豪傑想統一天下,讓百姓安寧而發生戰爭,最終歷史證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下大勢之趨,不可違反的定義。

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周瑜,孫權……

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這個情節在書中記載不多,但他們三人同心。張飛為了報效國家賣桃源,關羽文武雙全,劉備志向遠大。這樣三個人結拜成兄弟,多麼讓人感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更是表明了他們的決心。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為三弟,可謂是三位豪傑。但是萬萬沒想到,後來,關羽過世,張飛被殺,劉備病逝。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諸葛孔明——諸葛亮了。

他才智過人,初出茅廬就讓曹操大敗而歸,又輔助劉備佔了西川。他神機妙算,在他指揮下,三國裏的故事不像歷史,而像寫好的'劇本讓別人演出來的。就算死了的諸葛亮也能嚇跑活着司馬懿……

《三國演義》讓我十分感動,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為人忠厚的魯肅,忠心耿耿單騎救主的趙子龍……這一個個歷史人物,一段段歷史故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我第一遍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後,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桃園結義的劉、關、張三兄弟,也不是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既不是遍觀天下羣雄如草芥的曹孟德,也不是才高八斗的.曹植;更不是威震江東的孫氏父子,而是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道法無邊的兩位仙道,他們分別是——身披鶴氅,手執藜仗的于吉和眇一目、跛一足、頭戴白藤冠、身穿青懶衣的左慈。

于吉是琅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採藥,得神書於陽曲泉上,學的都是治人疾病的方術。孫策堅持認為于吉妖言惑眾、煽惑人心,要把他給殺掉。手下謀士説:“現在天旱,讓他求雨贖罪。”結果限定時間一到,電閃雷鳴、大雨如注、街市成河、溪澗皆滿。隨着他大喝一聲,雲收雨住,復見太陽。讀到這裏,我想要是我早生一千八百六十一年,就可以當他的徒弟了,把這個呼風喚雨的本領學到,這樣也就不要超級計算機和雷達來預報天氣了。

左慈的本領有過之而無不及。左慈在西川嘉陵峨眉山中,學道三十年,得到了三卷“遁甲天書”,能騰雲駕霧、穿山透石、雲遊四海、藏形變身、飛劍擲刀、取人首級。如果能學到這種本領,那更加了不得!跟神仙一樣逍遙自在。

古代的道士本領真是大,下次旅遊我要去峨眉山玩一玩,看看能不能拿到三卷天書。

其實我也知道,這些神仙道士全是作者虛構的,世界上哪有妖魔鬼怪啊!這種寫文章的手法讓讀者讀起來更生動而已,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兩個道士,他們救助百姓、不害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好多人都百讀不厭。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日我讀了其中的一個故事,名字叫《關羽温酒斬華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共討逆賊董卓。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力斬各路諸侯多員大將,致使盟主袁紹派將迎敵時,卻無人敢應。這時,關羽站了出來,要求迎敵。但因為僅僅是一名馬弓手,遭到袁紹的拒絕,關羽立下軍令狀前去迎敵。臨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説:“暫且斟下,某去便來。”結果,在杯中的酒還沒有涼的時候,關羽已經提着華雄的人頭擲於地上。所以,給後人留下了“温酒斬華雄”的千古奇談。

這篇文章,關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戰,武功高強。可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不能夠以地位、相貌來衡量一個人的本事和價值。文中的關羽就是因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視,可是,卻憑着自我的'膽識與武功證明了自我,讓後人永遠記住了他。再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個學生叫子羽,因長相不好,孔子嫌棄他。可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滿天下。孔子明白後,後悔不已,説:“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人和事。諸如《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扮演者王寶強,此刻是十分有名的影視演員,可是,最初他僅僅是一名羣眾演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憑着自我的執着,一步步努力,最終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夢想。

經過這些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對待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我們應當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後三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説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至於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徵。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這個學期,張老師帶領我們讀的書不計其數,其中,我最喜歡的非<三國演義>莫屬,書中無數英雄令我敬佩不已。曹操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奸詐,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雄大略,呂布十分善戰??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好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兩個,分別是<關羽刮骨療毒><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讓我回味無窮。有一次關羽帶兵出征,誤中敵人的毒箭,導致整個右臂都不能動彈,眾將都勸他暫時收兵。關羽只讓手下去請名醫華佗。華佗看過關羽的傷,告訴他需要刮骨療毒。關羽竟然笑着同意了。然後華佗開始給關羽刮骨療毒。我從?關羽竟然笑着同意了?體會到關羽十分勇敢、堅強,把刮骨療毒看成小事。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讓多少後人羨慕他們朋友間的情深義重。劉備、關羽、張飛偶遇,並在桃花園裏結下這樣的誓言:劉備、關羽、張飛,願結為異姓生死兄弟,今後同心協力,救困扶危,報效國家,保衞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有背意忘恩,天地不容。我從他們的鏗鏘誓言中體會到,他們三人是真正的.鐵哥們,他們也真的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他們的鄭重誓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每當唸到這首被後人流傳的家訓,便發人深省。被人譽為“智慧之化身”的諸葛亮,總是使我印象深刻。

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諸葛亮觀天象,識人心,在大霧滿天的時候,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和魯肅的老實守候,用二十條船,巧妙的完成了周瑜三天內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一系列周到的.計劃,使諸葛亮胸有成竹,真是用“神機妙算”這個詞形容也不為過。

在《三氣周瑜》中講到,赤壁之戰後第二年,一氣時,周瑜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了先。二氣時,周瑜想借孫權妹妹嫁給劉備,扣住劉備,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被諸葛亮算計,“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時,周瑜討還荊州不利,病倒了。臨死前,他説:“既生瑜,何生亮!”便去世了。

在《空城計》中,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只剩二千五百名士兵在城裏。聽説司馬懿要來,都嚇的大驚失色。諸葛亮披上鶴氅,領着兩個小書童,帶着一把琴,在城門上慢慢彈了起來。司馬懿到後,看到眼前的景象,感到十分異常,便立刻退兵。諸葛亮這無窮的智慧多麼讓人敬佩。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足智多謀的代表,在《三國演義》中,許多故事雖美化了諸葛亮,但依舊無法動搖諸葛亮在我心中足智多謀、胸懷坦蕩、謹慎小心、雄才大略的人物形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kj7l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