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我怎樣教語文》的讀後感

《我怎樣教語文》的讀後感

很多從教多年的國小語文老師或許都思考過同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或許你會説,不就是教孩子字詞、理清文章脈絡、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嗎?這樣回答我不能説完全錯誤,但至少可以説這樣教語文千篇一律,沒有完全抓住語文教學的根。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妨讀讀於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那麼,你一會進入語文教學的新境界。

《我怎樣教語文》的讀後感

這本書分為四輯,於永正老師分別從語文教育的根本、怎樣教好語文、語文課的亮點和作文教學四方面,把自己對教育、語文教學的實踐和感悟兩方面結合起來,用真實的教學案例,讓讀者一步一步瞭解他的教育觀、語文觀和學生觀,啟發老師如何更好地留住語文教育的根本,是一線老師踐行語文課程標準、提高教學質量、診治自己課堂弊病的一副良藥。

作為語文老師,應該時時刻刻思考一個問題,你的課堂給學生留下了什麼?於永正老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語文老師應該留給學生的是豐富的語言材料、較好的語感、流暢的表達、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良好的閲讀習慣。這就是語文教育的根。要落實這些,首先要善待學生,尊重呵護學生,點燃學生心中的夢想。因為每個學生都不是盛知識的容器,他們是“人”,人需要尊重,需要愛的呵護,需要鼓勵,需要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我們老師首先要有人文性,而且這種人文性要大於書中的人文性,做到這些,就是語文教學的最大成功;其次就是努力開發自己的課程資源,抓住讀和寫,手把手地教,實打實地教,守住語文教學的“規律”,如寫字的規律是描紅、仿影、臨帖,朗讀的規律是“跟我讀”,作文的規律是“讀寫結合”,總之,就是要做到熟讀、精思、博覽、多做。因此,語文老師要有“書寫、朗讀、表達”等較好的基本功,要有書法、音樂、美術、舞蹈等方面的藝術細胞,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會充滿靈性,才是完整的語文教學。

於老師之所以把“守住語文教學的規律”叫得這麼響,是因為我們當前的語文教學存在問題,一是講得多,讀得少。這從我們平時的聽課中就可以看出來。隨着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個人感覺,很多地方的課堂改革已經和課程改革的根本脱了節,帶上了一些個人特色,比如,學生進入三年級,課標要求開始學習默讀,但並沒有説要輕視朗讀,一些老師的課堂,默讀已經佔了主角,也有的地方讓學生默讀完一遍課文,就開始學習生字詞語,理解並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從頭至尾,老師的講佔據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那麼如何避免這一現象重蹈覆轍呢?著名教育專家斯霞老師指出,“國小語文一定要注重朗讀。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有些詞語是很難講清楚的,要靠朗讀去意會。”這是我從本書中收穫最大的一點,雖然於老師沒有直接説明朗讀的好處,但是通過查閲資料,我進一步知道了朗讀的很多好處,它有利於身體健康、培養語感,並形成對語言敏鋭的感悟力,大大提高語感素質。再次,朗讀有助於學生強化記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還可以避免睏倦和思想開小差。

如此重要的一個技巧,為什麼會被許多老師忽視呢?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的改革方向與課標脱節,而另一個原因則是老師個人的素質問題。記的那是一次校鄉交流課,我在鄉下的'一所學校執教,可是讓學生齊讀課文時,班級裏出現的卻是整體唱讀的聲音,學生不會停頓、沒有抑揚頓挫,更談不上感情了。由此可以看出,老師的讀存在很大的問題,一是沒有針對學生的問題及時整改,二是老師本人可能不知道該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所以,朗讀技巧的學習是提高老師個人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老師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多聽著名播音員的播音、名家朗誦等,通過各種渠道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像於老師説的——讀出人物的輪廓、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等,讓自己的語文課堂也有“亮點”。

平時我們上公開課,遇到生疏的學生,都害怕學生不配合自己。於老師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課堂上應該是老師配合學生,幫助學生學習,尤其是那些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更應該“配合”他們,用耐心與和藹的態度啟發點撥他們,真誠地鼓勵他們,這種配合,進一步説就是對學生的愛,對語文教學的熱愛,是“俯首甘為孺子牛”服務於學生的大教育觀。當然,光愛學生還是不夠的,愛要建立在課前“備學生”的基礎上。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徵、思維特點。教材中哪些地方要講,哪些地方要點撥,哪些知識要補充,哪些方面要拓展,都要細細思考。同樣是背誦、朗讀,學困生達到什麼程度?設計的課堂提問難易是否適度?甚至連哪些問題由學困生回答都應該考慮。對全體學生的關注,在備課時就要胸有成竹。

在於永正老師看來,教語文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精講、多讀、多寫,引導學生養成讀寫的習慣。他把四十多年的國小語文教學凝成了一句話: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這是於老師一生的經驗總結,也是整本書重中之重的地方。融入“五重”的語文課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了學生()的特長,改變了對“差生”的看法,所以,每一個學生在他的課堂上感受到的是快樂,而且得到了應有的進步和發展。那麼,五重教學的核心點體現在哪裏呢?

重情趣是告訴我們,教師的課堂要多一些人文精神,即少些包辦,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一句話,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要把學生培養成人。情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只有充滿情趣的課堂,才能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古人云:“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凡是告訴的東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重感悟的過程,一定要遵循一個規律,讓學生多讀多想,在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品味賞讀、微觀探究,這時候,是最能考察一個老師個人素養的時候了。注重積累,不僅包括學生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豐富學生大腦中的“心理詞典”和“詞條”,為學生的理解和情感成長做好鋪墊。而由讀到寫的遷移,則要先從仿寫開始。從小的方面説,根據課文進行片斷仿寫,如寫一段話,寫人物的外貌,寫一段場景,寫與課文結構相同的一段話,用幾句話把課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等。從大的方面説,仿寫整篇文章的寫法、表達方式等,這些讀後的遷移訓練,都會為學生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上四點都要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前提下完成,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生字查字典的習慣等。要少一些分析和講解,以防學生養成過分依賴教師語言的習慣,從而通過反覆的練習和實踐,學會運用語言。

於永正老師在教語文上也有很多小竅門,比如如何幫助學生少寫錯別字,處處留心皆學問、教學相長等。“蹲下來看學生”讓他的課堂充滿了幽默和微笑,他用自身紮實的語文基本功底,在聽、説、讀、寫、書等方面為學生做出了典範。他的課,堂堂有亮點,節節有光彩,或朗讀、或導入、或關鍵詞句的解析、或指導學生的書寫,都能贏得學生的佩服、尊敬與愛戴。在他的引領下,學生在閲讀中鍛鍊了寫的能力、讀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齡和思想感情,讀寫結合真正落到了實處。

“好文章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於永正老師的這句話,不但是他作文教學的總結,也是他語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他的作文課,隨閲讀教學之風悄然潛入孩子們的習作,又從生活的源頭活水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既有“潤物細無聲”的細膩,又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厚重。讀此書,你會大徹大悟,好課堂、好語文老師,必須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像於永正老師那樣躬身實踐,那麼,你的課堂也會更加鮮活、更具有感性。

標籤: 讀後感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l3k4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