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尊老愛親讀後感

尊老愛親讀後感

  尊老愛親讀後感1

作為離開家鄉,不能每時每刻陪伴在父母身邊的工作人員,我談一下我的感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尊老愛親讀後感

一是要常回家看看。每逢佳節倍思親,咱們惦念着家裏的老父老母,同時老父老母也在惦念着我們。在逢年過節、非工作日,如果不忙有時間,就應該多回家去看看父母,時間過得很快,時間也不知道都去哪了,買張高鐵票,常回家看看!

二是要常帶父母出去轉轉。父母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用來照顧孩子,省吃儉用,也沒捨得到外面去看看,世界挺大的,時間卻是有限的,趁着父母還能走動,耳聰目明,買張高鐵票吧,到繁華都市、名山大川去走走、去看看,就像小時候他們帶着咱們一樣。

三是自己家庭要和睦幸福,平安健康。孝敬父母首先要讓父母放心,如果家庭不和睦、經常吵架,父母放不下心還要操心,勞神受累,衰老地會更快。其次是我們要注意飲食、加強鍛鍊,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人類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一個人要是缺少了健康,他的幸福一定會大打折扣,也難有精力、體力去照顧父母。

四是要有穩穩的幸福,走好人生路。生活上應“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害了自己,害了家庭,也害了父母。

  尊老愛親讀後感2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提起母親,我想你們一定有説不完的話語。從嬰兒呱呱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什麼時候能離開我們的母親呢?父母的愛柔柔如水,輕輕如煙,深沉如海,恩重如山。面對這種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我們又能體會多少?我們又能報答多少呢?翻開歷史的畫卷,孝親敬長的故事一一浮現在眼前。

春秋時期,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僅以勇敢聞名,還以“孝”為後世稱頌。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米缸中沒有一粒米。為了滿足父母這點小小的要求,他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才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當他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時,竟然忘記了疲勞。雖然辛苦,但子路甘之如飴,孝敬之心,始終沒有停止過。是呀,一個人一輩子做幾件孝親敬長的事情容易,但要做一個一輩子孝親敬長的人,確實很難!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子路這樣一輩子都孝親敬長的人,又何止一個呢

我生活當中的一些感人的孝親故事,就讓我很受感動,我的姥姥,在姐弟六個中排行老大,在姥姥10歲的時候,太姥姥就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癱瘓在牀,這時候的太老爺在船上掙錢維持家用,姥姥就這樣用稚嫩的雙肩擔起這個家,姥姥無微不至的照顧着癱瘓的太姥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到太姥姥去世,15年裏,姥姥都不曾抱怨過,是啊,有媽在,家才算個完整的家啊!現在每每説起,姥姥都會説太姥姥生病所受的苦,卻從不説自己所受的累。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中國曆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讓我們銘記父母恩情,感恩父母的養育;(讓我們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優良品德)讓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代代相傳!讓孝親敬長與你我永遠同行!

  尊老愛親讀後感3

話從一九九九年的除夕夜説起,春節聯歡晚會的《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它唱出了父母深藏的心事和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使多少父母留下期盼的眼淚。它告訴人們,父母都希望得到子女的關心和慰籍。子女對自己父母的關心和照顧,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百善孝為先”,《孝經》裏曾説過:“夫孝,德之本也。”孝敬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烏鴉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翻開歷史,黃九香温暖草蓆,花木蘭替父從軍,元帥陳毅為母親清洗尿褲......

孝老愛親,佳話流傳,天道人倫數不勝數。

孔子説:“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以稱為孝。”

孝是傳遞“道”的載體。子貢,孔子的優秀學生之一,大儒商人。孔子過世時,子貢在外經商,那時候通訊不便,子貢不知道老師去世。後來得知消息,心中萬分悲痛,他放棄經商事業,急忙趕回曲阜,到孔子墓前長跪不起,痛苦的昏天昏地,他手裏握着的兩根木棍,深深地埋進土裏,第二年長出兩棵柳樹。他在孔子墓旁親手蓋起一間草房,從此在孔林為其老師守孝六年,以報恩師。敬是發自內心的感情,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長篇小説《李自成》的作者,九十歲高齡的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一生有一個幸福的家,晚年生活舒心快樂。他的兒子,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室主任姚海天,兒媳王淇老師都非常孝敬父母。兒子兒媳在單位愛崗敬業,在家勇挑生活重擔,力盡孝心,創造出歡樂祥和的`家庭氣氛和親密和睦的人間親情。姚老先生八十歲的妻子突然中風,癱瘓失語。六年來,兒子和媳婦為老人接尿接屎,換洗尿布,按時為老人翻身,節假日還推着輪椅帶母親到樓下、河邊、公園散步。後來,九十歲的父親姚雪垠也中風,生活不能自理。在他倆的精心照顧下,老人恢復的很好,連醫生都説是奇蹟。一九九九年春天,姚雪垠先生含笑而去。在他的桑榆暮景裏,他的兒子和兒媳讓他享受到了人間的最真摯倫理親情。為人子女,修己以敬,履行責任,安樂他人,以內心能量放射人倫光芒。

我們學校的同事,“事父母,以竭其力”不乏其人。許慎飛老師,父母因高血壓心臟病等老年性疾病,長期卧牀不起,女兒尚小,可是徐老師夫婦從未推卸過責任,每天伺候老人吃飯穿衣,擦拭身體,從無怨言,一堅持就是八年。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像韓燕老師、王俊芳老師,平時關心、照顧父母,在父親重病與辭世期間,給予無微不至關懷。在物質方面,承擔必要的生活費用;在精神方面,安慰、體貼,噓寒問暖,陪伴老人聊天,消除心理孤獨,使老人晚年幸福、愉快。這比起新聞報道中老人死在房間半月兒女不都不知的現象,不知要高尚多少倍。誠然,生命越是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能夠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對自我生命力的歡呼,一種做兒女的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滿足。

由於我對生命的正確理解,我的積極向上的生命活力,我對生活的熱愛,我那不求回報的真誠,感染了我敬愛的人,使他們回覆了勇氣和信心,產生出新愛,以欣慰給世界留言。

標籤: 讀後感 尊老 愛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o3mn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