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日》《月》讀後感

《日》《月》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日》《月》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日》《月》讀後感

《日》《月》讀後感1

剛剛看完盜墓筆記,説不出來的感覺。最初決定看的時候,是抱着一種瞭解個大概的心態去看的,就是覺得那麼多人都看了就我沒看,純粹跟個風趕個時髦。所以看開頭也就沒什麼感覺,在看的過程中慢慢慢慢地就有些明白這部小説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有一種魔力吧。

不容易,三叔確實不容易,我也終於理解為什麼每一個作家寫小説寫到最後都覺得自己不是在寫小説,而是在締造一個一個的靈魂一個一個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正如三叔説的他們是真的存在,只是不是跟我們同一個世界罷了,我甚至相信他們是真的存在與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只是不同名同姓而已。我也切身體會到這部小説裏所包含的各種各樣的感情有多麼強烈多麼熾熱,多珍貴。

很感謝三叔給了一個比我預想中好的結局,吳邪胖子小哥還是當年的鐵三角,只是小哥要去完成他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他們一次一次分散,但經歷這麼多磨難挫折,還是一次又一次聚在了一起,這也是讓我堅持看下去的動力之一吧。對於小哥和吳邪,我只能説他們之間是太深的羈絆,至於基情什麼,我倒是沒看出什麼來如果一定要説他們的感情的話,我認為更多的是兄弟之間的感情吧。最後,我還是要推薦這部小説,儘管很多人早就都看過了…但真的非常精彩,反正沒看的都去看吧。最後的最後,三叔辛苦!

《日》《月》讀後感2

五月三十五日?一聽到這個名字,看了肯定會想:咦?好奇怪,五月只有三十一天,哪兒來的三十五日啊!不僅名字奇怪,連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也讓人驚奇不已。

這一天是星期四,按常理,林格爾胡特叔叔今天對什麼事情也不會感到驚奇,他把侄子康拉德接回來吃中午飯時,康拉德愁眉苦臉地説:“哎,老師要我們數學好的人寫一篇關於南太平洋的作文,其他人只要寫一篇五層樓的作文。這麼不公平!”就這時遇到了一匹已經在馬戲團退休的大黑馬,向林格爾胡特叔叔借糖,接着大黑馬把他們帶到了一個櫃子邊,指着櫃子,説:“打開櫃子,就是一條通往南太平洋的近路。”他們連忙鑽了進去。一路上,經過了滿是大胖子的懶人國,住着趾高氣揚的將軍的城堡,大人上學,小孩上班的顛倒世界,全都是自動控制的自動城……

這本書雖然是本想象小説,但每個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一定的道理。自動城,它是全自動的,要是出現一點差錯,後果不堪設想。肉類加工廠,讓所有的奶牛進入一個大洞裏,出來的卻是皮箱、皮鞋、黃油……各種各樣的物品。不一會兒,由於尼亞加拉瀑布大水氾濫,使電力比以往強了100倍,導致整個自動城陷入一片混亂。

這本書充滿想象力,看了讓人回味無窮,能讓我們身臨其境,帶給我無限的奇思妙想,讓我好像插上了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日》《月》讀後感3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5月35日》。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書中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叫康拉德和他的叔叔林格爾胡特在去南太平洋的路上遇到的奇特而有趣的事。每到星期四的時候,男孩都會去他的叔叔家——一個藥劑師。在這一天,他們都會吃一些古怪的飯:奶油蛋糕加英國芥茉,或者肉丁蛋糕加果醬。吃完飯後,他們就出去散步,遇到了一匹愛吃方糖的黑馬,後來,在這匹黑馬的帶領下,他們進入了一個古老而神奇的櫃子,踏上了去南太平洋的路。一路上,他們經過了:都是胖子懶人國,那裏的人如果體重不超過250千克就會被趕出國家,所以那裏的人個個都是大胖子,然後他們又經過了住着趾高氣揚的大將軍的古堡、一切全都是自動化控制的自動城、大人上學、小孩上班的顛倒世界,最終到達南太平洋。

在那裏,康拉德和林格爾胡特叔叔還遇見了土著人,他們能用烤蘋果趕走鯨魚,還能做出雜燴蚊子、奶油椰子鯨、蝸牛粥等奇特的食物,最後,在拉巴拉絲的幫助下,用咒語變出了櫃子,他們又回到了家。男孩和他叔叔的奇妙之旅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很喜歡顛倒世界,因為小孩每天都要上課、寫作業還要考試,真煩人,假如我也能去顛倒世界當回大人,讓大人每天去上學,體會一下我們的煩惱,這樣我們之間就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矛盾,就能更好的溝通。

《日》《月》讀後感4

今天,我們學了《釣魚的啟示》這一課。課文裏面講了一個十一歲的小男孩,在釣魚日開放前兩個小時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小男孩的爸爸看了看大鱸魚,然後要小男孩把大鱸魚放回湖中。可是小男孩不願意,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他這麼做。可是後來他還是把魚放了。過了三十四年,這個小男孩當上了一個建築設計師。此時他也明白了,父親讓他那麼做的道理。

小男孩的父親為什麼讓小男孩把魚放回湖裏?這可能也是令大家不解的奇怪問題。有人説是因為釣到魚的時間離開放日還有兩小時,所以還不能釣魚。這時很多人的看法,因為父親不能讓孩子做這樣的“壞事”。而父親卻有更深的一層觀念,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簡單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説到這裏,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這位父親為什麼讓孩子那麼做。如果父親不阻止,這個小男孩第二天上學時就會帶個玩具,第三天就可能帶件衣服回來。慢慢地,這個小男孩長大以後,就可能開始偷大東西,如錢、商品等。再過一段時間,這個小男孩就可能搶珠寶店、搶劫等,因為他成為了一名匪徒。

啟示,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説巴:闖紅燈。我想大家都闖過紅燈吧。可是大家明明是知道的,紅燈停,綠燈行,可還是有那麼多人在闖紅燈,還是有人遭遇交通事故。

這些,都證明了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簡單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日》《月》讀後感5

本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美就在身邊”,共由四個課時組成。

第一個課時,劉洋來到了現場。這一節有許多圖片,非常漂亮,非常有趣。姚明在非洲給我們帶來了自然之美。76歲高齡的韓美林也讓我們見視了筆下的動物。

第二節課,焦劉洋和葉詩文來到了這裏,焦劉洋説自己曾一口氣遊了一萬米,而葉詩文也一口氣遊了八千米的好成績。鄧麗老師和兩名學生也來。山村裏教育是那麼落後,到了現場,除了一個校長,沒有一個常駐的老師,鄧麗就當了全科老師,還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給學生們捐款。

第三節課是創造美。有一些孩子。用手錶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緻。焦劉洋從五歲就開始學習游泳,一直不放棄夢想,終於成為了奧運冠軍。她説:“堅持就有可能實現。”劉大成也來了,他拿來了水管、注射器、小藥瓶、梳子、花生殼,樹葉,都吹出了聲音。他又表演了口技《農家的'早晨》有趣極了。

第三節課是傳遞美。吳斌為了一車人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被飛來的鐵塊擊中時,堅持停下了車,然後搶救無效死亡。于丹也來了,她講了什麼是大美,小美的關係,一個合唱團的指揮來演示了什麼是團體美。指揮合唱時,大家都要發出一種聲音,這就是團體美。

第四節是和諧美。中國男子團體體操隊成員們來了,他們得了金牌。“沒有一個人的完美,只有一個完美的團隊。”

《日》《月》讀後感6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青銅葵花》,這本書將愛寫的充滿了生機與情意,我的心靈收到了深深的震撼。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緣分讓城市的女孩葵花和鄉村的男孩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互相幫助,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在女孩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帶回了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葦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銅以及家人對葵花無微不至的關愛深深地打動了我:青銅一家人為了培養葵花,放棄了自己親生兒子青銅上學的夢想,把上學的唯一機會讓給了葵花;為了讓葵花不再受苦,青銅想多掙點錢,在寒風刺骨的雪地裏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本資料來自);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有燈點,青銅費盡心思捉來最大螢火蟲精心的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讓葵花安安心心的看一場好戲,青銅默默地頂着葵花站立了一個晚上;為了等葵花回來,青銅天天提着紙燈籠去碼頭,就為了晚上怕黑的葵花不再害怕;為了葵花演出報幕時的動人美麗,青銅嘔心瀝血終於鼓着腮幫子做了一串世界上獨一無二,絢麗多彩的美麗的冰項鍊。同樣葵花也是懂事的,為了給家人減輕負擔,不再為她而擔心,次次都考全班第一······

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正確的克服困難,一家人歷盡坎坷,但是,他們很快樂。我認為堅強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品質,失去了堅強,就是失去了奮鬥的意志,自然會失敗,如果你克服困難,堅持不懈,成功的道路就不遠了。

《日》《月》讀後感7

開學了,大家正在熱火朝天的聊天時,開學第一課開始了。

這一次的主題是幸福在哪裏。大家可能常常想,幸福是擁有無盡的財富?是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是受人注目的地位?我想,這些可能都不重要吧,其實,幸福就在身邊,只是你沒有感覺到。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位共產黨員和女兒的對話深情的開始了開學第一課。這位黨員的幸福是想盡快結束戰爭,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而女兒的幸福是想沒有戰爭,過上好日子。我想,既然戰爭時代的孩子想要的幸福實現了,那我們就應該珍惜,去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節目現場,國際巨星成龍、航天英雄楊利偉、世界冠軍鄧亞萍、著名學者于丹、鋼琴家郎朗都就“什麼是幸福”、“怎樣擁有幸福”發表了自己的觀念,並教給了我們擁有幸福的一些方法。法網冠軍李娜還發表了幸福宣言,她教會了我許多怎樣向幸福出發。

這一堂“幸福”課,還重點講述了重慶跳太空舞步的校園師生和帶着養母上學的“最美女孩”孟佩傑的故事,温馨感人,震撼人心,讓我為之動容。

最讓我感動是鋼琴天才盲童——劉浩,他憑藉着自己熱愛音樂,成為國際鋼琴比賽冠軍。我想,就是普通孩子也達不到劉浩這種境界吧。看到他和媽媽堅持不懈,僅憑200元錢在北京拼搏,我留下了淚水。我要向劉浩學習!加油!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經常看看太陽,你就會感到幸福就在身邊。

《日》《月》讀後感8

今天放學回家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觀看《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自2008年開播,已有四個年頭了。每一年也都會有個主題,今年的主題就是“幸福”。

那麼,“幸福”又是什麼呢?我想:人只要有個快樂的內心,為了在什麼環境下,無論身處什麼樣的逆境,也無論是貧窮或是富有,只要他內心充滿了快樂,那麼,他就是幸福的。

看了撒貝寧老師和陸子藝班長主持的第一節課,我知道了:幸福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幸福是一份好心情。快樂的成長比成績更重要!自信,樂觀,努力,超越……只要今天比明天有進步,那麼,你就是第一!

後來,我認識了一位“最美女孩”她叫孟佩傑,她的經歷讓我非常感動。可能“幸福”對她來説,就是感恩!孟佩傑五歲父母雙亡,養母收養了她,然而,老天總是與她作對,三年後,養母癱瘓了,養父也走了,這個家的重擔就全到了八歲的孟佩傑的身上,而她卻不嫌苦,不嫌累。勇敢的挑起了這個擔子,一邊努力學習,一邊辛苦的照顧母親。她説:“媽媽幸福,我就幸福!”這是一個多麼堅強的女孩啊。與我們相比,爸爸媽媽總是那樣放縱着我們,我們還不愁吃,不愁穿,口袋裏還經常有大把的零花錢,我們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的經歷也向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世界上最強大的不是苦難,而是愛,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我最大的感悟是:幸福是快樂的分享,幸福是無私的奉獻,給予越多,得到越多;分享越多,快樂就越多!

《日》《月》讀後感9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這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超多,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説:“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裏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説:“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説“父母叫我們,就應及時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此刻,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日》《月》讀後感10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親人的真摯感情,所以成為膾炙人口的名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王維獨自一個人在他鄉做陌生的客人,每到佳節的時候,就加倍地思念家鄉的親人。重陽節他站在遙遠的地方,料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大家都插上了茱萸,只少了他一個人。讀了這首詩,讓我想到了,一年四季在外打工的爸爸,他很辛苦,一年很少回家,即使過節也回不了家,在外面想念親人時的情景。記得有一年過年前,因為下了很長時間的大雪,路上雪很厚,山體滑坡、道路被大雪封鎖,火車、汽車等無法行駛,爸爸在深圳打工,回不了家。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悶悶不了,大家臉上都沒有笑容,飯也吃不下,年都沒過好,爸爸在那邊給我們打電話時抽噎着,我和媽媽在電話這邊給我們打電話時也淚流滿面,我大聲哭喊着:“爸爸,您快點兒回來,我和爺爺、奶奶、媽媽都很想您”。

讀完了這首詩,我掩卷沉思着:願天下所有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

《日》《月》讀後感11

又到了重陽節,每到這一天,我就不由想起詩人王維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獨自離開家鄉,到他鄉做客,每到佳節到來之日就加倍思念親人。遙想親人們登高的情景,都插着茱萸卻唯獨少了他一人。是啊,一個人獨自出遠門,到外面去打拼實在不容易,而且每逢到了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更想家了!

我的故鄉在徐州,爸爸媽媽年輕時就在常州拼搏了。他們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終於為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並在這兒買了房子,長期住下來。我可謂是身在常州心在徐州,做夢都見到自己的親人,特別是在中秋重陽佳節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家便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這時,想必遠方的親人也在思念着我們吧!

如果一封信能代表我的心聲,寄給家鄉的人們,我想説:爺爺,您的眼睛好了嗎?可以看見了嗎?要多休息。奶奶,您的風濕病有所好轉了嗎?有空的時候,到醫院去看看。外公外婆,你們雖有“良田萬畝”,可你們都已年過七旬了,家裏的糧食也夠了,在家裏好好過晚年,我有空會去看你們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鳥,帶着興奮激動的心情,飛回故鄉親人的身邊……願天下所有人的遊子能和家人早日相聚,共享團圓!

《日》《月》讀後感12

今年暑假,濟南市教育局、文化局舉行了“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並聯合向我們國小生推薦了一批好書。

這些書,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書目,像我們四年級的同學適合讀的有伍美珍的《我們班的狗仔隊》,楊紅櫻的《櫻桃溝的春天》等,這裏面還有國外的少兒文學讀物,像是《五月三十五日》就是一部優秀的圖書,它是一部很有吸引力的書,像是一扇窗户,讓我們對異國文化有了瞭解,雖然陌生,但充滿了魔力。《五月三十五日》作者凱斯特納是一位可以與格林兄弟相提並論的德國兒童文化作家。被成為20世紀最出名的德國兒童小説家,這部一半幻想,一半現實的滑稽童話小説描寫了一個奇怪的日子:五月三十五日。小男孩康德拉和他的叔叔在一匹戴帽子的大黑馬的帶領下,從家中的櫃子出發,經過了懶人國、古城堡、大人上學小孩上班的顛倒世界、自動化控制的自動城,最終來到了南太平洋。

這裏面的情節生動有趣,在《顛倒世界》中,一個有玩具組成的森林中,一羣木馬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吃草。樹上掛滿了五彩的氣球,小鳥在快樂的歌唱,城堡門口寫着“只准兒童入內”。大街上都是漂亮的男孩和女孩。真是一個孩子的世界。在《懶人國》總統為避免穿衣服的麻煩,就把衣服畫在了身上。

讀完這篇童話,那一幅幅美麗畫面深深印在我的腦中,我體會到作者的奇異構思。要是有機會,我也一定去看看,來一次奇幻旅程。

《日》《月》讀後感13

很小的時候,記得背過一首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背的時候,不甚了了,前面就好理解,茱萸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今日隨爸爸登白雲山茱萸峯,一邊吃着茱萸果,一邊聽導遊講這首詩的意境,才知道什麼叫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你知道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寫的嗎,厲害吧!當時王維在長安考取功名,遠離故鄉,又逢當年重陽節,京城內外家家户户,呼朋喚友,成羣結隊登山祈福。作者卻一個人呆在客棧裏,想想故鄉的朋友都去郊遊爬山,興高采烈的神情,此時自己想念朋友,相信故鄉的父母朋友也會想念自己,真是無限傷感!

從未遠離家鄉和父母的我,似乎很難理解鄉愁,恰好又讀到一首台灣的小詩,成了最好的解析。“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後來呀,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p341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