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1

讀了《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太婆。

我的太婆,是一位104歲的老黨員。曾經去看望外婆,我們推開一扇木門,吱呀——

外頭,是陽光明媚;裏頭,是燈光幽微。牀上坐着的是我那104歲的太婆。太婆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霜雨雪,卻從不叫苦訴愁。

現在,去看望太婆,我們打開的`是一扇密碼鎖門,哇——

明亮的水晶吊燈,鬆軟的沙發,還有太婆的笑容。兩個月前,太婆入住了新房。對嶄新的房子,太婆有孩子般的好奇心。

“孫兒,孫兒,這是什麼新鮮東西?圓不溜秋的,怪好玩的!”太婆指着地上。

“太婆啊,這是掃地機器人,嬸嬸幫您買的,它會幫您掃地拖地,以後就不用自己動手了!”我笑着,教太婆怎麼啟動機器人。

太婆眼中閃出興奮的光芒,説道:“哎喲,你看看,新中國真是越來越厲害哩!作為一個老黨員,我真為咱中國自豪啊!”我們一起開懷大笑,笑着笑着,我無意間發現太婆的眼裏閃着淚光。

坐下,大家拉起家常。太婆揉揉眼,對小輩們説道:“你們看現在的中國啊,多好!什麼飛機、機器人,新聞聯播裏面天天講呢!”她又輕輕地歎了口氣,説:“你們幾個孩子啊,沒有見過我小時候!餐桌上沒有一點肉,我們的衣服都是破破爛爛,住的也是土房子,每個人都過得膽戰心驚。

太婆説,她是1945年入的黨,黨齡76年了。“入黨第一年,我記得很清楚,美國先後給小日本投了兩枚原子彈……”

我們聽着太婆的話,思緒起伏。是啊!從前的困苦我們不能忘,未來的光芒應由我們努力創造。“還有啊,我記得最清楚的!”太婆混濁的眼睛明亮起來,“8月25日——抗日戰爭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太婆的眼睛裏閃着光芒,我好像透過那雙眼,透過一扇窗,透過一尺寬的鐵欄杆,看到中國的萬千變化,日新月異。

回望前程,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忘記從前的恥辱?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為美好中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更應從他們手中接過接力棒。我們,正值青春年少,我們,風華正茂!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2

我誕生在安慶市迎江區長風鄉的一個小村子裏。從小到大,從農村到城市,茁壯成長的同時也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回憶起來,令人感慨,令人振奮。

爺爺告訴我:以前,我們農民靠種地為生,沒有自來水,也沒有寬敞的馬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耕地,拉犁都是原始人力勞作,農作物產量低,收入少,整日辛勞卻只能勉強餬口。而我現在去農村看到的和以前有着天壤之別。現在講究科學種田,農作物品種多,產量高。耕種,收割,銷售一條龍,全部機械化。現在種田,不僅農業税全免,而且還有補貼,老百姓的生活在一天天變好啊!

現在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顯著縮小。村子裏也建起了農家書屋,農家書屋不僅是小夥伴們的樂園,還是大人們愛去的好處所。每次去農家書屋,我總會看到村子裏大人們的身影。有的在查找農業科普知識,有的在找編織毛衣的書,有的`在找學習做菜的書……農家書屋成了我們村的知識百寶箱。茶餘飯後也能聽到大人們在交流從農家書屋學到的知識。是啊,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村子裏的人啊,也都長知識了。

現在,孩子們都會用手機發微信聊天,看電影電視,瀏覽新聞,休閒娛樂……應有盡有。以前,想買個東西,都要跑幾裏的路程。現在好了,有了互聯網,不用出家門,買的東西就送到了家。真是既方便又快捷。

現在的老人們都很感慨,甚至會激動地説:“這些年,咱們國家富強了,農村發展好了,人們都富裕了。我們這些農民呀,現在都走上了水泥路,而且還能看上書。這些事啊,那是在一百年前的中國想都不敢想的哦!”

我為自己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而驕傲,我相信祖國未來更加美好。因為,我們擁有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時代,人民嚮往安寧;全面小康時代,我們更渴望成為小康生活的創造者。讓我們一起去擁抱全面小康社會,踏上新徵程去擁抱幸福。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3

什麼是愛國?用爸爸媽媽的話説,就是把國家放在心裏,能為祖國貢獻力量。但是,自從我讀了《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這本書,我就對愛國有了更深刻的看法。

其實愛國並不是簡單的“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國家就是愛國。這讓我想到了書中講述的“含山商會”的故事,“含山商會”是含山各行各業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士自發興起組建的,它的事蹟可多着呢!例如,修築大橋他們主動承擔起這個重任,在老橋的底下有羣人在那兒修築橋樑。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早上還沒到六點就起來工作。晚上直到天完全黑下來也會在那兒工作頭戴頭燈,不管是下雨還是降温,他們仍然在那兒工作。一次,天黑了,天上的月亮已被烏雲包裹着,眼看着就要下雨了。

不一會兒,雨下得很大。第二天,含山人士所搭建的橋樑都被昨晚下得雨給淹沒了,這下橋樑被淹沒了,那怎麼辦呢?只見一名指揮員大聲叫着:“大家不要慌,橋樑沒了可以再建,但是如果我們偷懶一下,那在這座橋上的人民就要危險一點!你們也知道這座橋很不牢固,遲早會塌的!"含山人士一聽,動力立馬就來了,又重新修築橋樑。含山人士的那種捨己為人,為人民利益的品質,值得被我們尊敬。

我身邊的`人也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着愛國。在去年的疫情中,有很多醫生都趕去武漢支援,我的舅媽也不例外。他們奔往前線,不顧生命危險,不求回報,只為救人,每天二十四小時都穿上工作服,那工作服脱下來便全是汗水;每天中午僅有的十分鐘可以用來吃飯,但他們創造了新的希望。我們要向白衣天使們致敬!

我生在和平年代,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沒有經過苦難的我,只能從爺爺奶奶和電視電影中知道舊社會的苦難和黑暗。如今,我們住的是高樓,學校美如公園,上課用的是多媒體設備,穿的是各式各樣時尚漂亮的衣服。我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把祖國建設的更好。

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這是中華民族的夢想,能為這個夢想貢獻自己的一點光和熱,不都是愛國嗎?作者:許文涵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4

100年的風風雨雨,100年的奮鬥不息,才有了今天的盛世中國,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人民的日子紅火起來了,我的家鄉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風景如畫的華橋,瞧,眼前是一片金黃的油菜花田,一陣風吹來,是不是像波濤在翻滾呢?遠處是這裏著名的“華橋桃花園”,樹上的桃花有的綻開了笑臉,猶如穿着禮服的少女;有的還是含苞欲放,不肯讓別人看見它美麗的面貌!旁邊,那是農民廣場,到了晚上,上燈了,勞作一天的人們,有的在悠閒地喝茶聊天,有的伴着優美的'旋律在跳廣場舞。

家鄉如此美好,聽爸爸説,以前這裏還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五十多年前,成百上千個勞動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建起了一個小村莊,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地下地種田,累了就靠在樹下休息一會,繼續去幹活,種菜、除草、挖地,每天來來回回重複地做着這些事。那時候,孩子們放學了,就上山去砍柴,自己還要揹着沉重的木柴回家,餓了,有的只能用水泡剩飯吃,條件好一些的最多配點青菜、酸蘿蔔。晚上,人們就睡在稻草鋪的牀上,蓋一個單薄的布,冬天冷得直髮抖。

如今時代不同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華大地,祖國改舊貌,家鄉換新顏。大人們可以在辦公室裏工作,夏天、冬天都有空調吹,很少是幹苦力活的。小孩除了上學、寫作業就可以休息,每頓飯差不多都有肉吃,晚上睡覺,都蓋着柔軟的被條,四個季節有不同厚度的,既温暖又舒適。在人們的努力下,環境也越來越好。大家出門幾乎都是開汽車、騎摩托車,科技走進了千家萬户。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村民紛紛走出家門,有的長期在外務工,有的則利用家鄉豐富的資源勇敢創業。呵!短短的數年時間,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過上了殷實的小康生活!

讀過《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我的心中激動不已,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會更加努力,時刻準備,為中國共產黨、為今後騰飛的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5

夢想要激發力量、鼓勵奮鬥,離不開現實的深厚基礎;夢想要開花結果、落地生根,更有賴於現實的強力支撐。

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_的重要講話,闡明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徑。

偉大的夢想,源於現實的土壤。中國夢逐漸成形的過程,也是中國不斷髮展前行的過程。上世紀初,愛國學生只能空自發出“奧運三問”;進步青年只能在小説裏幻想舉辦萬國博覽會。戰亂頻仍、民生凋敝、經濟蕭條,何敢言夢?從新中國“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再到新世紀“強起來”,奧運夢、世博夢終於夢想成真,我們聽到中國夢漸行漸近的鏗鏘足音。

只有通過不斷髮展,才能讓夢想成為現實。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體現在國家物質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上,體現在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等實打實的民生紅利中。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旺盛活力,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這是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礎,讓我們能充滿自信地向着現代化建設目標穩步前行。

我們深知,前行的道路上還存在各種風險挑戰。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成為全球發展“新引擎”,但環境壓力、資源瓶頸也日益凸顯;整個社會活力湧動,但也要處理好轉型過程中種種難題。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國際地位“三個沒有變”,中國夢依然在路上。

要解決問題、應對挑戰,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只能始終把發展放在第一要務的`位置,以發展解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從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到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從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到保障人民基本權益,不斷夯實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實踐證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就一定能在攻堅克難中,讓“中國號”巨輪駛向更開闊的水域。

1902年,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這樣描繪他的“中國夢”: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崑崙絕頂來。實現民族復興,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百年夢想,經歷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奮鬥,中國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發展才能自強,實幹才能興邦。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讀後感6

這本書,伴着悠揚的小調,把我的思緒帶回那無憂無慮的時光。

槐夏涼

很小的時候,總感覺姥姥有魔力,上山割草,下河摸魚,無所不能。

早雨喚醒了紫檀窗,滋潤了老垂楊,姥姥帶我去爬村旁的小山,撥開路旁雜草,踩出一條小路來,清晨的風微涼,混着青草味兒,遠處不時傳來幾聲低沉的牛哞。草莖粗壯,沾着些許晨露,有些高我一頭。春意未滿,魚兒歡脱,我伸手,溪流水涼絲絲,沁入心口。那現實的日子裏,只可惜我沒有一次登頂,撒潑打滾半途而廢,累得由姥姥抱着下山。趴在姥姥肩上偷偷地回望青山,只悄悄拱一拱鼻子,貪戀幾秒這獨屬鄉間的潮濕意味。

老垂楊

後來匆匆,忙來忙去,僅幾年前回去過一趟。

新修的水泥路上塵灰漫天,嗆得人直睜不開眼。一輛裝滿石子的大車呼嘯而過,地面都震得抖三抖。媽媽不確定地開口:“這麼多石子,是從咱村運出來的?”我沒敢出聲。我不希望是,卻又被現實打醒。順河道而上,可哪還有水的影子?只有垃圾遍地,荒草叢生。回望青山,卻只剩半塊斜坡,採石機晝夜不停地運轉,轟轟,轟轟……

走到院裏,簡陋的自來水設備格外突出,老垂楊委屈的擠在角落,姥姥蹣跚的迎出來:“村裏前兩年來了個挖河水的`,説咱這水好,泉眼就給賣了,咱這下游,這幾年一點水都沒了。説是換個大設備,”朝院子裏努了努嘴,“就那個,還沒有咱井水好喝,每個月交的錢,咱也算不明白。”“那大山,早賣了!大機器天天轟轟地轉,山都挖了一半咧,晚上睡不好踏實。”頭頂簡陋的舊風扇聒噪地響着,汗水洇濕了我的後背,姥姥緩緩垂下頭。頭髮白了,臉上皺紋深了,不再是印象裏的笑容,強顏歡笑,略顯憔悴……老垂楊在院中,萎靡地蹲在地上。

我想帶姥姥去城裏住,過過好日子。姥姥一把攥住我的手,緊緊、顫抖,熱淚在眼眶裏打轉:“不了,你們好好過,不用惦念我,好好學習,這一畝三分地,我舍不下啊…。”

難忘

去年回家,走上新修的柏油路,平整地伸向遠方。一進門姥姥卻匆匆忙忙地往外走,邊走邊喊,“回來啦,屋頭新安了空調,去歇一會吧,村頭你那個張嬸叫我去跳廣場舞呢。”我哭笑不得,怎麼有種失寵的感覺呢?姥姥興高采烈的三言兩語,大體意思是:村裏原來的村支書落馬了,來了一個年輕小夥子,把採石場停了,泉水弄回來了,每週講村民政務講座,還有社區活動中心,我姥姥還是常客呢。

“書記説了,要走那個綠色發展,要保護俺的山水,這,這就是咱的命根子啊。”姥姥滔滔不絕地説,激動地紅了眼眶。我一直想不明白,那位年輕的村支書是如何把固執的老頑童們改造成走在時代前沿的“靚仔”。用姥姥的話説:“把俺們的東西拿回來,為俺們的生活好,俺們自然是要聽的。”這幾年發展成了果園小鎮,採摘、物流、出口,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我又再一次打開了這本書,心頭豁然震撼:留住了綠水青山,便留住了他們對這片土生土長的地方,不一樣的眷戀與熱愛。這,便是我們祖祖輩輩的命根子呀,是永遠也舍不掉的鄉土情懷。

轉眼花落蝶惆悵,舊地重遊知秋涼。

我一步一步,登上了那復青的小山坡。站在頂端用心感受,張開雙臂閉上眼睛,揹包裏裝着這本書,風吹來,裹挾着清甜的果香,裹挾着遊人的笑聲,飄進心底,散入遠方……

河水清亮亮,漫山遍野的綠草油亮亮,我的心底明亮亮,姥姥眼睛也是明亮亮的。

未來,一定也是明亮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q3pm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