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先秦諸子選讀》讀後感

《先秦諸子選讀》讀後感

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先秦諸子,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從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再到老子莊子和韓非子,所有學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全都是風神獨具,美不勝收。它反映了各家學派的思想以及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是一門高尚的藝術

《先秦諸子選讀》讀後感

既然是百家爭鳴,那麼他們在觀點上必然是不同的,會產生矛盾。矛盾最尖鋭的一對就是儒家學派和法家學派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愛”。因為孔子生活的時代正值亂世,孔子又想拯救天下混亂無道的局面提出了這一思想。而韓非子卻不這麼認為,韓非子卻反對孔子這一觀點,韓非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一提到“法”字,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法律這個詞,但韓非子認為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商鞅(同法家學派代表人物)的看法,在商鞅變法的內容中,商鞅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人們的法律意識,這一點足夠能説明問題,與孔子的儒家思想中的“愛”的矛盾最明顯。韓非和商鞅也同處於戰亂時期的人物,而這一戰亂是儒家學派所帶來的惡果,韓非子説,儒家學派的思想是毒藥,救不了天下,孔子提出的“愛”是害人的,害社會的。

在現在看來,一些年輕人的做法確實需要用韓非子的觀點來實施。例如,遲到現象,有些人認為遲到是無所謂的事情,也有些人是故意遲到,他們認為反正遲到又不影響。有些嚴格一點的單位會扣錢,不太嚴格的單位,最多也就是讓老闆批評説兩下也就完事了,這確實使得有些人根本就不在乎這些。我告訴你,這在秦朝時要殺頭的。也許這些人平時的習慣就很差,在家裏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人會説他做錯的事,這就反映出了孔子“愛”的思想的危害性,難道有“仁愛”就一定會有“道”嗎?這正是社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家庭方面來看,有些富人家庭裏的孩子最終會學壞。他在家裏想要什麼父母就給他什麼,長期這樣下去的話,他就會產生一種思想,我家有的是錢,我幹什麼事情不對的話有我父母和錢給我撐着腰呢,這就使得他學壞,會對個人及家庭造成不利影響。父母這樣對他,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這時候父母就不能在這樣了,而是應該對他進行嚴加管教。我認為,父母還是應該對孩子嚴厲一點。現在的哪個知名的人物不是靠父母對他嚴加管教而成名的,沒有今天的苦,哪能有以後的甜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rvev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