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做教書匠》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1

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教師是人類的工程師,培育着祖國未來的希望,教師是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近期讀了《不做教書匠》,感受頗深。他給我的教師成長路上點亮了一盞盞希望的燈,書中一共有八個章節詳細的講述着怎麼做一名成功的教師。我想先從以下兩點開始做起。

做一名自信的教師。書中引用蓋叫天先生的一句話“凡事總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擔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沒有勇氣了。”想着自己的行為,回憶起我每去做一件事情,我總會怕,總覺得自己不是很會,怕自己做錯,所以,我決定當不確定的時候,就去問,問確定了再做,這也使我發現,我的問題越來越多,做事的速度也變得慢了。管建剛老師的一句話提醒了我“缺點不是問題,缺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抱住自己的缺點不放。”所以,不能再畏懼每一件事,你越怕它,它就會越強大。而當你把“怕”它的精力放在努力完善自身上,使自己變得更強大,那麼,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

做一名微笑的教師。“有人説,是金子總會發亮的。但金子被埋在沙裏久了,就不認為自己是金子,而認為自己是沙子,從而自願地過起沙子的生活。這樣金子也就成了沙子。更何況,學生正處於一個從沙子到金子或從金子到沙子的可塑期呢?”當看到這段話時,我的心被震了一下,教師,這真是一個“可怕”的職業,你的教育過程、甚至是微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你批評他、教訓他,或是誇讚他、鼓勵他、欣賞他,都會左右他的成長。教師們,我們在學生面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讓教師成為“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讓我們微笑着欣賞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像卡耐基所説的:“微笑,它不花費什麼,但卻創造了許多成果。”

《不做教書匠》這真的是一本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的勵志書,管老師,我想我也不要用手去做老師,而要用心做好老師,我會明確教育的方向,相信自己,我行,我可以的!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2

責任心是一個人必備品質。社會學家戴維斯説:“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着放棄了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機會。”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心,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於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敬業。

教師更需要責任心。沒有教育責任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的工作是憑良心的工作,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對待教育,不做機械重複的事,作出靈氣來,不做不動腦子的事,做出思想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

同時還要對家庭負責,對學生負責。對我們教師來説,也許一屆學生未教好,還會有下一屆,還可以重頭再來;而對於家長,只有一個孩子,根本不可能重頭再來。也就是説一個學生對於我們來説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對於家庭來説他就是百分之百。

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就對我們報有希望。我們要想贏得家長的信任,贏得社會的讚譽,實現學校的發展和老師的自身價值提升,就必須把我們的責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的日常教學每一個細節之中去,讓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手中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成功。

學生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誤,因此,我們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在改正錯誤和缺點過程中的反覆和反彈,要能細緻觀察到學生的變化,那怕是細微的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對學生體貼入微的愛心、寬廣的容人之心和鍥而不捨的耐心。或許很多人只把教育當做職業來做,而不能當成事業來從事。但是“在其位某其政”這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當我們走在校園,站在講台上,面對着孩子純淨如水的雙眸,我們一定要謹記自己是一名教師,清楚自己應該説什麼,做什麼,不能説什麼,做什麼。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3

這些日子我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感悟頗深,今天應該怎樣做教師?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裏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質資料作保證,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大多數人來説,精神是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師在物質上的生活已經超越衣食足,大多數教師的收入在本地區已進入中上水平,發達地區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籌劃購買私家車。但,我還是必須告訴年輕的你,教師這個工作是以精神追求為主的。我們的物質由國家保證供給,有了它,不是圖安逸,而是能使我們更好發沉下心來,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永遠地迷失,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不斷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來怎樣變遷,暫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於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動。而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那個時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並非是無病呻吟的讚譽。

知識都像人的衣服一樣,會舊,會過時,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知識和信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爆炸過。作為教師,如果你不睜大眼睛,不以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就會被淘汰。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4

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管建剛老師的'著作一共分為8章,每一章都是精髓、至理,生動精彩的故事,精確的解讀,留戀於每一章,這是一本指引我們教師的著作,如同燈塔照亮遠方的船舶,使我們行駛到大洋的彼岸,我們不止是教書匠,我們也是學生學習的啟明燈。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奮鬥感、專業感……的教師,才符合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要無怨無悔,誨人不倦,甘為人梯,關愛尊重學生。我們對教育充滿憧憬,可能教學中遇到坎坷,但是教師要有理想,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管建剛老師的著作,使我對教學充滿了信心,一段時間的教學,雖有歡聲也有苦惱,教學就是這樣,班級裏那麼多的學生,每一個都是一個哈姆雷特,他們好奇的面對着老師,老師需要理解他們,而不能一味的批評,以老師的標準去呵斥,這樣學生的叛逆情緒會加重,累了老師苦了學生,一節課效率大打折扣,只因部分同學的批評,影響了全班同學的上課。

學生上課走神,課後作業不完成……作為老師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教師的愛是無私的,教師的付出是值得的,教師的責任是艱鉅的,學生的成績有着老師辛勞的汗水,學生知錯就改的態度有着老師的諄諄教誨。

管建剛老師的著作深深的觸動了我們讀者,他是教育的精華,使我們感到自身有許多的不足,是我們教學的啟明燈!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5

拿到《不做教書匠》的那刻起,我的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麼?”但隨着閲讀的深入,漸漸明白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正如同樣的匠人,一個説在工作,一個説在建房子,第三個説自己在蓋教堂。如此看來,第三人就不僅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懷的老師也不是教書匠了。

這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個章節是——教育是朵帶笑的花。作者認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的確,微笑是筆財富,每個人都能容易擁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麼重要。管校長説得好:“我們對孩子微笑,生活就對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對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師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師的微笑可以給孩子增添信心;老師的微笑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其實,老師的微笑還可以打開孩子封閉的心扉;老師的微笑同時也讓自己收穫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着傾聽孩子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撫摸孩子的頭,那對孩子來説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着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裏。

作者還説:“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所謂“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向着我們心中理想的目標進軍吧!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6

《不做教書匠》一書,對我有很大的感觸。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

教師的快樂在哪裏?冰心曾説,在她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最使她眷戀和感到快樂的是學生們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這多年的教師生涯,自己卻總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為了孩子們那些微不足道卻又反覆重演的磕磕碰碰嘮叨來嘮叨去,似乎總也沒個頭。煩瑣,嘮叨,似乎成了老師的代名詞。同行閒聊開玩笑説,做教師的每天從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得板着臉,不苟言笑,要不,那幫調皮的傢伙鐵定沒大沒小,一發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嗎?不然。管老師説“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美好,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因為他缺乏熱情和自信。

教師的快樂在哪?當我獨自在燈下細細回想,其實為人師者無時不在享受着孩子們給我們帶來的無限快樂。當我們喉嚨嘶啞時,孩子會給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潤喉片,這是感動的快樂;當你看見課桌歪了,準備動手排一排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着眼線在跟着你一起幹,這是一種欣慰的快樂;當你給孩子的作業圈上個笑臉或畫上個大拇指時,孩子們歡呼雀躍,銀鈴般的笑聲不時傳進你的耳朵,這是被感染着的快樂;當你帶着孩子們郊遊的時候,他們會從自己的包裹裏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喜愛的零食塞進你的手心裏,那是被寵的快樂……和孩子相處慣了,也許只要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小小舉動,孩子都會會心地瞭解你的心中所想。這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呀。

不做教書匠,做一個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教書匠!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7

粗粗讀完前四章,對第三章中的“第三種態度”感觸頗深。文中説到教育的三種態度:第一種態度,把教育的事當作學校的事來做;第二種態度,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第三種態度,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種態度。

説起態度,我對一些老教師總是充滿敬意。記得徐善英老師退休前夕,將一套口算卡片贈送給我。那完全是手工製作,原本潔白的卡紙經過多年使用已泛黃。可以想象得出有多少小朋友曾使用過,徐老師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可見一斑。我們除了要繼承上一輩人認真踏實的優良傳統之外,還需要發揮年輕人愛學習、愛不拘一格的特點,“不做機械重複的事,做出靈氣來”“不做不動腦的事,做出思想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這是作者向我們提出的四條建議。

在學生時代,時常聽到老師這樣批評人:端正你的學習態度。以前也曾聽人説: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的確,態度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個教師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並且能朝着這個方向矢志不渝地進行探索、堅持下去,終將有守得霧開見日出的一天。

我們每天和學生打交道、授課、批改,周而復始,天天如此,看起來很機械瑣碎的事,但在有想法、敢作敢為的老師手裏,每天的精彩就會各不相同,而在另一些老師手裏,就是別有滋味在心頭。

要試着去改變自己,做一些嘗試。嘗試,並不總會成功,但失敗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如同愛迪生在一次次電燈實驗失敗後的態度,他説:“至少我知道這是不適合做燈絲的。”擁有超然、豁達態度的人怎會和成功失之交臂?

威廉·詹姆斯説:“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生命”。這句話為所有準備具有第三種態度的教師揚起希望的風帆。

標籤: 讀後感 教書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w5yy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