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13篇【實用】

紅樓夢讀後感13篇【實用】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讀後感13篇【實用】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紅樓夢》中寫了一大羣青春年少的女子,作品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酒和詩。史湘雲作為眾芳中的一員, 被喻為海棠的象徵,她有着林黛玉的聰穎和真摯,卻沒有她的憂鬱和褊狹;她有着薛寶釵的才思和醇厚,卻不像她那樣冷漠和矯情;她有王熙鳳的潑辣和爽利,卻沒有她的殘忍和貪婪,她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美女。

一、貌美

湘雲因其姿容瀟灑、高雅脱俗深得眾人喜愛。《紅樓夢》中並無對史湘雲相貌的正面描摹,但是卻從側面寫她和寶玉面貌彷彿。三十一回中寶釵提到:“他在這裏住着,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他站在那椅子後邊,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寶玉,你過來,仔細那上頭掛的燈穗子,招下灰來,迷了眼。’”寶玉的面貌書中是描寫過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曹雪芹描寫的寶玉的外貌,真可謂美極,湘雲和他相像,女兒的俊秀之外,也兼有男兒的俊朗。

二、才情美

湘雲才思敏捷,是個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她熱衷於創辦詩社,在詩歌評論中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羣芳宴史湘雲掣得海棠花籤,簽上的詩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這是蘇軾詠海棠的名句。吟詠白海棠,史湘雲來遲了,在別人幾乎已將意思説盡的情況下,她竟一連弄了兩首,且新穎別緻,另有意趣,贏得了眾人的讚歎和激賞,被評為壓卷之作。大觀園的.最後一次詩會,她的柳絮詞,寫得嫵媚清鮮,黛玉看後笑道:“好得很,又新鮮,又有趣兒。”湘雲詩興到來時,熱情洋溢,忘乎所以,被謔稱為“詩瘋子”。蘆雪庵聯詩,她一邊是忙忙的吃菜,句如連珠,詩如泉湧,力戰黛玉、寶釵、寶琴三傑。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公認的最有詩人氣度和才賦的少女了,作者寫她多次讚賞湘雲的詩,可見湘雲的詩才的確是出眾的。此外,第三十一回,湘雲與丫環翠縷拾金麒麟論陰陽,與翠縷的一問一答中,可能看出:湘雲較之寶釵,黛玉才華出眾,學識淵博,懂得周易之理,陰陽學説,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兼有寶釵的才思,又有着黛玉的聰慧、少女的活力。

 三、率真美

第一、她的笑。讀過《紅樓夢》的人,恐怕都不會忘記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的出場,無獨有偶,湘雲的出場也是先聲奪人的,她是和着笑聲出場的。湘雲是大觀園女兒國裏笑得最多一個少女,她常是“大説大笑”,“拍手笑”,“拿手帕子捂着嘴呵呵的笑”,有時笑得“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甚至笑得“連人帶椅子歪倒了”。……,她走到哪裏,哪裏的空氣就活躍起來,就有了歡聲笑語。

第二、她的説。這不是贊她説的妙,而是講她説的直,快人快語。而最能説明她心直口快的事,發生在薛寶釵生日看完戲後,當大家猜出戲中小旦活像黛玉,都不敢説時,湘雲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脂硯齋評湘雲“事無不可對人言”,可見口快口直是湘雲豪爽性格的另一突出表現。史湘雲的真率爽直,不只是説笑,在實際行動中也有不少表現。《紅樓夢》前80回,寫了史湘雲兩次酣眠,一次酣眠芍藥茵,醉後睡姿優美動人;一次酣眠桃花被,睡得痴酣而無所顧忌。這些日常生活場景,看似平淡無奇,卻把湘雲豪放爽直的獨特之美,通過生機盎然的意境,色彩協調的畫面,動人心魄的人物儀態,表現得令人陶醉、神往。

第三、為人、為事。她很少或者説根本不會為自己打算什麼,爭取什麼。即使後來勸説寶玉讀書,遭到寶玉的責備之後,她以後再也沒説過類似的話。並且對寶玉一如既往,毫無芥蒂。她就是這樣一個胸無心機,不用心機的姑娘。湘雲沒有林黛玉的尖酸小性兒,也沒有薛寶釵的世故精明。她是個直來直去,有話明講,從不因口舌齟齬而耿耿於懷的爽快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史湘雲與奴婢之間特別親密的關係,無論對平兒、襲人或者香菱、翠縷,她都一視同仁,從來不“拿小姐的款”。湘雲思想性格不與封建傳統一致的一面,是她人品美的體現,閃耀着人性的光輝。史湘雲的身世是悽悽切切的, 但她沒有黛玉的自卑心理,也不像黛玉那樣自怨自艾,悲天憫人,用眼淚和歎息來折磨自己,她總是以樂觀、曠達、寬宏量忘卻自己的不幸和不快,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她那豪情率真的可愛性格,更沒有扼殺她生活的熱情和活力。愛説愛笑,敢作敢為,率真和豪爽,這是史湘雲性格難能可貴的一點。

總之,人品美、才情美、性格美表現在獨具特色的湘雲身上,正是二百年來絕大多數讀者深深喜愛、熱烈讚歎這一藝術形象的主要原因。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如果説我們承認了蘇軾的這種自省是一種成長和成熟,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嘲笑寶黛的思想是幼稚的呢?

假期裏,去了一趟大觀園。

讀了《紅樓夢》,不去看看大觀園(雖然只是人為臆造的),多少有些可惜。雖然在“怡紅快綠”的匾下冒失地豎着“十塊錢點一齣戲”的牌子;雖然在瀟湘館的曲折遊廊裏不時傳來“這個便宜”、“那個合算”的吆喝聲;雖然黛玉的花鋤裏塑料鮮花盛開;雖然稻香村裏的紙窗木榻成了“稻香村茶室"裏的擺設;雖然《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瑰影已被抹煞得斑斑駁駁。但,還是應該去看看,好在怡紅院的海棠還蓬勃,瀟湘館的竹子還蒼翠。

讀《紅樓夢》是八年級下半學期開始的。那時候,明顯地感到自己的思想觀念在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前進。有兩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和鼓勵:一本是《紅樓夢》,另一本是餘秋雨的《山居筆記》。那時侯,也許是迫於學習的壓力,也許是受到了一點《威風凜凜進行曲》的靈感,我一下子很渴望自由一一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天,甚至只給我一分鐘,讓我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叫:“啊一一”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抓住了這個小小的想法,竟讓我思考起了我的生活,我的生命。讀書為了什麼?物質條件嗎?很多人都認為是這樣,那我呢?我想,我寧肯捨棄一切物質條件,我不要像大人們一樣被功名利祿所羈絆;我決定,我要按我的想法去生活,活在我自己的理想中。真實美好的時刻啊!但我仍小心翼翼,因為我不確定這種想法是否正確和合理。當讀了《紅樓夢》,不管是不是一廂情願,我驚喜地感到,我和寶黛二人似乎有着共鳴之處。我,一個正在為將來優越的物質條件而苦讀的學生;他們,被逼走仕途之路的叛逆者,同樣的十五六歲,同樣的愛和怨,喜和悲。我的這種想法至此便如一股激流從巖石中迸發而出。不論將來如何,至少它能奔騰一段日子。會考的那段日子令每個人難忘。幾乎每時每刻,我都激勵自己“抓緊時間”一一我像一頭餓狼一樣到處覓“食”。

但是,當迷失在題海里時,一股更大的悲哀和困惑向我襲來:我這樣讀書到底有沒有價值?會考和我的理想有多大關係嗎?考完數學,對下來錯了許多。我忐忑不安地迎着媽媽略帶緊張的笑臉走過去。我尷尬地提着嘴角,勉強地笑着,笑着,眼淚卻不聽話地蹦了出來。晚上,我躺在牀上。考砸了,這輩子似乎也就完了。我想一陣,哭一陣,枕頭上濕了一大片。現實像白紙黑字般殘酷地擺在眼前。我茫然。我想:現實,離理想有多遠?我經歷了現實後。會怎樣?我,寶玉,黛玉,都還未經歷過最殘酷的現實:我呢,依靠着父母;他們呢,本身就居於“拂柳繁華地,温柔富貴鄉”的大觀園。至少我們從未脱離過相對富足的物質條件。也許只因為這樣,我們才敢輕視它?對它不以為然?一個大問號油然升起:我們自認為“高出俗流”的想法是否天真、幼稚、荒唐、不堪一擊?不知道。也不願想。我似乎已身處矛盾的旋渦中。矛盾越加白熱化,我稍一動就會下沉。

也在那時,我翻開了餘秋雨的《山居筆記》。當時我並不曾想到,裏面的某一篇文章,會像一道白帆,把我從這旋渦中拉了上來。至今我常要回味的,是餘秋雨寫關於蘇軾的那篇《蘇東坡突圍》。經歷了“烏台詩獄"後,蘇軾帶着官場文壇潑給他的滿身污水走近黃州。黃州的殘酷現實是:“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然而,他在這種現實中進行着自省。他無情地剝除了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哪怕它們曾給他帶來過官職、榮譽和名聲。他漸漸迴歸於清純和空靈,迴歸於一個完全的'自我。如果説我們承認了蘇軾的這種自省是一種成長和成熟,那麼我們有什麼理由嘲笑寶黛的思想是幼稚的呢?如果蘇軾因這場劫難經歷了一次整體上的脱胎換骨,那麼寶黛又何嘗不是封建大家族中的新人類呢?

如果蘇軾在黃州的殘酷中找到了自我,那麼我們又為何懷疑和“確信”現實會打倒我們自己呢?是的,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出生地出發,越走越遠,由此展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我會在現實中遇到很多異己的人,異己的事,異己的思想,但我越來越相信,我能保護這還未遭到打擊和扭曲的最理想的信念,我能把對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的這份執著、憧憬,保存、延續……“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這是十五六歲的黛玉的悲歎。“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這是四十出頭的蘇軾的惆悵。他們站在相隔二三十年的山頭上,遙相呼應:“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是宋朝赤壁下的深深歎息;“都言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是清初悼紅軒裏的孤獨無告。他們隔着幾百年的歷史,結為知音。風過,瀟湘館中那片竹海似又傳來了遙遠的低吟。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讀過《紅樓夢》的人無不驚歎曹雪芹先生對人物性格的傳神刻畫。黛玉的敏感、離愁;寶釵的温柔、賢惠;湘雲的憨厚、可愛……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氣質,不同來源於性格,來源於不同人的修養,對外物的看法或者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本月閲讀了由美國醫學博士斯泰拉·切斯與亞歷山大·托馬斯共同撰寫,譚碧雲翻譯的《氣質論》一書。本書帶領讀者從概念,包括氣質的定義及其擴展這項定義的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對氣質及其對於各類相關實踐與特殊羣體影響的具體探索之中。本書提出了九種氣質類別、三大氣質集羣、擬合優度等理論和概念,為許多方面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如兒童精神病學,心理治療,親子教育,學校教育,職業指導,兒科醫療護理等其他一些內容。可以説這是一本具有理論支撐的好書,它的專業性與實踐性是無可厚非的,推薦給父母和老師閲讀。但同時對於一些專業詞彙的理解與領域的認知還是讓人非常吃力的,在此我也只能談一談粗淺的認識。

個人比較喜歡第一部分,概念的產生和研究方法讓心理學變得更加客觀,結果的應用則讓他變得更加睿智和寬容。在閲讀各式各樣的調查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個體差異看起來在出生時就已存在,這些差異會受到後天個人經歷的影響,但卻不是由後天的因素決定。這裏需要我們明白“天性或教養”兩個概念,一種認為出生即存在差異,而另一面即與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的“白板説”不謀而合。其實沒有絕對的定論,畢竟研究的數據總是狹隘而並不全面的,只能説在成長過程中有先天存在的差異,也有後天個人經歷等因素引起的差異,無論哪種,都需要我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去做出及時的指引。

但是在閲讀書中有這樣一則案例震撼了我:案例中的母親因為精通心理學知識,所以在她的心理勾畫了一個所謂正常孩子應該有的模板,她在潛意識認為好動、喜歡爭辯的孩子才是正常的,所以她覺得非常苦惱,為自己安靜、不擅表達的孩子而苦惱,她努力想釋放兒子所謂被壓抑的攻擊性,事實上卻打擊了他保持自己行為的信心,好在這一切在幾次心理諮詢面談之後有了改觀,她開始欣賞這個安靜而上進的孩子,她也不將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了。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確實認可,很多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我們很直觀的感受到一個母親的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一直所説的原生家庭對於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的影響。但在切斯的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即便面對父母的嚴重失職,也有積極健康成長的孩子。相反在關係健康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也會出現許多兒童心理問題。在閲讀中,我深感心理學知識的重要性,它不是我們為了應對考試而去記憶的條條框框、理論知識,而應該是我們在面對一個個活生生個體時,可以透過行為的現象而能獲悉背後存在的問題,當然,現在的教育中也存在一個瘋狂的現象:

一個孩子只是一些行為異於常人,都會被某種心理學理論定義為病態,而且將這種病態怪罪到父母身上。結果孩子們並沒有得到適當的幫助,父母也受到愧疚感的折磨。比如案例中艾倫對自己的行為要求是近乎追求完美,雖然父母在諮詢前一度處於深深的自責狀態,但其實她的原生家庭並沒有過多的責任,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孩子固有的一些個人特質,這些孩子因無法接受成年人對他們的期望,從而產生過度的壓力和自我懷疑,最終導致問題行為的產生。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更應該慎重,不要輕易的'為一個孩子的行為貼上心理問題的標籤,也不要急於將問題規則上父母、家庭,更應該做的是對問題本身進行由淺而深的探究,聯繫孩子在成長曆程中的經歷來對問題作出及時的指引。

在本書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擬合優度”,即當一個有機體的能力、動機與行為風格和外在環境要求與期望一致時,結果就是達到擬合優度。這個概念的界定讓我想到了“慾望與現實”的一種專業表述。比如案例中的格勞麗亞,父母總是在一些問題上妥協,從而來尋求“世界和平”的局面,但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父母也決不妥協,但其實這的問題指引是有偏差的,好比説在嬰兒時期的時候只要保障孩子最基礎的需求,即營養、清潔、健康,只需簡單順應孩子的氣質個性,但隨着孩子的成長,她的需求又會出現不一樣,所以作為父母在擬合度差的時候經常發生權力爭鬥,這是毫無益處的,只有符合擬合優度的日常安排,才能起到真正的良心作用。這種安排不僅恢復了父母的權威,孩子的氣質個性也重新獲得尊重,教會了她適合其成長階段的社交經驗,而且使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的成長步入了積極的軌道。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更深知擬合優度這個概念可以使我們設計通過父母指引的方式來對孩子的問題進行預防、早期干預和治療的方法。

當然,父母指引的案例有成功也有失敗,因為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同理他內在的性格與外在的氣質也是獨一無二的,並不存在氣質有無好壞之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現,也不可強求和誰的一樣。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紅樓夢是一部了不起的電視劇,同樣也是一本了不起的書,這本書彰顯了對古代女性的讚揚,對古代女性的尊重,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歌頌,又是女性的悲劇,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故事環繞着三人而進行——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同樣還有一羣少女少婦,青春一人的史湘雲,出家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的是賈迎春,遠嫁的是賈探春,悲觀絕望青春出家的是賈惜春,含冤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鴛鴦,跳井而死的是金釧兒,撞壁而死的是司祺,斥逐羞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強盜搶走的是妙玉……他們都是故事中短命人中註定沒有好結局的`人。

全書最中心的人物還是唯一的男性——賈寶玉,他為女性唱頌歌,唱悲歌……全書一共有900多個人物,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抱憾而死的林黛玉,首先介紹一下,黛玉進榮國府,除外祖母外,還見了大舅母,即賈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賈政之妻王夫人,年輕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賈赦兒子賈璉之妻王熙鳳,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銜玉而生的賈寶玉。常聽人評價黛玉“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醖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寶黛二人初見有似曾相識之感,但寶玉因見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便砸自己的通靈玉,惹起一場不快。紅樓夢中黛玉葬花那個情節是我最喜愛的,林黛玉把自己的自卑,女性的尊嚴,還有她的可憐都展現在了《葬花詞》中:“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林黛玉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

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鋭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脱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故事十分淒涼,雖然文中的主人公們人物小時候都是無憂無慮,生活在大觀園中,賈寶玉心中深深地愛着林黛玉,但他們終究沒能成為終身眷屬。

林黛玉抱憾而死,賈母和賈寶玉的老祖宗作出決定,決定讓薛寶釵與賈寶玉結婚,賈寶玉中途還因為丟了他的命根子——那塊玉,所以變得傻傻的,老祖宗就説,把薛寶釵嫁給賈寶玉,可以沖沖喜,而且薛寶釵的寶物——金鎖也可以壓一壓邪,不料,賈寶玉真的恢復了,但賈寶玉還是心中一直想着死去的林黛玉,最後,無奈之下,賈寶玉準備出家,他告別了家人,去了寺廟,不久,兩位仙人帶着賈寶玉來到賈父賈政居住的船上,賈政立即走了出來,只見賈寶玉對着自己的父親三叩九拜,旁邊一位仙人説,俗緣已完,走吧,在青埂峯下,你可以來找我們。原來,賈寶玉是青埂峯下的一塊寶玉化身成人,來到凡間,現在該回去了,紅樓夢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便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紅樓夢》不愧是一部鉅作啊!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説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我認為《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説,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點曹雪芹絕對不同意。

紅樓女子個個美麗,這不是他們的特別動人之處,個個有才華,這才是曹雪芹要講的重點。

大觀園裏起詩社,頗有蘭亭雅集之韻,這裏面最耀眼的是林黛玉和薛寶釵,論文采,二人不分伯仲,不同在於林黛玉的生命裏,詩是萬萬不可缺少的,於薛寶釵卻不盡然。黛玉的文字全部是個人生命的表達,寶釵的詩作無一例外是經世致用的指導。黛玉奪菊花詩魁,寶釵就來一首詠螃蟹絕唱。黛玉的《葬花吟》一字一滴血,寶釵的《海棠詩》幾乎可以作為人生座標。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薛寶釵的柳絮詞就是她個人價值觀的直白表達。二人合體共用一詞一曲,雙雙登頂女主寶座。論外貌神韻、綜合素質實力,其它的人物都要遜色一籌了。這裏面的核心支撐就是二人在文化上和眾人的距離。

紅樓女子第一梯隊的林黛玉和薛寶釵,之所以是第一梯隊,恐怕二人文化上的優勢是重中之重的。

再看第二梯隊,這裏面的人物包括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和妙玉。

元春同樣才華橫溢,血緣上,她是寶玉的大姐,文化上,她是寶玉的啟蒙老師。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的文采把靠文化吃飯的那些個酸腐相公們秒成了渣。小説老是在講寶玉不喜歡讀書,不求上進,一副草囊飯袋的樣子,這一回算是賈寶玉的正傳,給他平反了,是曹雪芹的春秋筆法罷了。讀者正叫好,元春省親誇完寶玉果然是進步了之後,就將他的題聯一一作了修改。這裏至少有一個用意就是為了表現元春的文采是高於寶玉的,如此也就呼應了小説開篇説:

“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哉?”

小説雖然沒有突出探春的文學才華,但她在書法上的造詣在眾姐妹裏是最好的,尤其是她的理家之才還有家國情懷,那個年代對於女子的稱謂加個“小”是很正常的,但探春顯然不屬於這一類,她是實實在在的“大女子”。探春贏得人的敬重,就得益於她的“才具”。

史湘雲在文學水平上是可以比肩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她得曹雪芹偏愛,實在沒有給她什麼像樣的缺點,十二釵裏,她的讀者緣極好,幾乎沒有誰討厭甚至不喜歡這個姑娘。海棠詩,探春做得稍有吃力,寶玉乾脆弄了個磕磕巴巴,湘雲一來輕鬆兩首,把寶玉都驚呆了。每次詩會,史湘雲都是最積極的那個,她和黛玉中秋聯詩,黛玉每有奇句,她必定要壓一頭才罷,讀者卻不會認為她要強,只會覺得她太愛作詩還有這樣的活動,而且更突顯她性格的可愛。湘雲最出彩的幾處無疑都是她大展才華之時。

妙玉是十二釵裏的異數,妙玉是黛玉的`一個分身,高潔孤僻比黛玉更甚,文采上,她只有一次展示,就是76回的中秋夜聯詩,她對黛玉湘雲的聯詩給予了認可,卻認為太過悲慼,於是妙玉續詩將此詩氣氛來了一個大反轉,由悲慼轉為歲月靜好了。妙玉面對黛湘完全是長姐對待小妹的態度,很有長者訓導幼者之感,而且黛玉湘雲對妙玉十分的佩服,説我們守着這樣的詩仙卻不自知。妙玉列十二釵第六位,是因為她完全不是四大家族之人,感情上,她與寶玉的關係比前幾位也遠得多。

十二釵裏的第三梯隊是迎春、惜春,迎春善弈,惜春的筆墨丹青是最好的。雖説二人在詩詞上比不上姐妹們,也沒有什麼大才幹,但是每次詩社,迎春惜春定韻做裁判,沒有一定的鑑賞能力是不行的,加上黛釵湘探等人太過光芒萬丈,顯不出罷了。

巧姐從頭至尾都是一個小孩子不細説,鳳姐不識字,曹雪芹寫她所費筆墨超過黛玉寶釵,而且她的出類拔萃的治家能力哪一個不佩服,就因為不識字,她就落到了第十位。李紈是能作詩的,只不過文采略遜,李紈孀居能入列十二釵,她出身書香絕對是她的加分項。論美麗和頭腦清醒,秦可卿在十二釵裏都是佼佼者,但對於她文化學識,根據她的出身,大概率和鳳姐差不多,而且秦家也談不上書香。秦可卿在私德上有失,對於她的學識曹雪芹一字不提,甚至不給於她文化上的認可。

金陵十二釵的排位遵守一個原則,就是和寶玉感情糾葛以及血緣的遠近為標準。可是曹雪芹可能是潛意識,更可能是故意,讓賈寶玉用心的程度,就是這個女子的文化水平的高低為依據。金陵十二釵的排位可以看作是一個文化水平的排座次。這在《紅樓夢》所處的那個物化女子的時代是極其不容易的。

讀者讀紅樓,對於讀書愛書和不讀書不愛書的女子,曹雪芹所給的待遇截然不同,延展到小説裏,體現在賈寶玉所敬所愛的程度與之一脈相承。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俗話説得好,“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其意白見。但礙於《水滸》、《三國》等從牙牙學語起就閲讀,再讀已無多大意義。無奈之中,捧起那“石頭”硬啃起來,倒別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幾條真(天真)知拙(笨拙)見,以供茶餘飯後消遣。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並不只是單單一本愛情小説所能概括。作者為寫此書,寒窗幾十載,對醫藥、園林、建築、書畫、詩詞、烹調、服飾、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書對研究探討青朝風俗民情很有幫助,它彷彿是當時生活的小百科,無所不包,無所不有。怪不得至今還有許多紅學家專門研究此寶。此書所現之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在今天都屢見不鮮內涵之深,可真謂看一遍兩遍不少,讀十遍八遍不多。對於我精讀此書是對吾之文學素養起鞏固、提高,以致於昇華之用,大有相見恨晚之情。

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

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

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

還有要説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説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説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説話從不造次,不該説的話絕不多説,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説,説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説;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説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説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説説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

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

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歎,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又託百家講壇的福,有幸觀看了著名作家劉心武的講壇《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一系列電視節目。觀後有感,故由感而發寫下如下文字。其實,我是一個很幸運和有福氣的人。雖然我連《紅樓夢》這樣著名經典文學都沒有讀過,但是我卻真的很幸運。因為百家講壇為我要閲讀這本名著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和信息,通過這些學車五斗知識淵博且超智慧的大師們老前輩們的講解,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細節,和享受閲讀的興趣,也讓我們80年和90年代後生們學習和掌握中國國學和傳統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瞭解;還通過他們為我們提供寶貴的信息,對我們閲讀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和理解。

所以對我們來説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比如説《紅樓夢》,或許有很多人沒有讀過,讀過沒有讀透,或有很多地方也沒有讀懂。如果看了劉心武老師這系列的講解,或許你才會留心,才會十分關注它,才會抱着好奇的心去重讀它。然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子的。當你再讀的時候,是那麼舒服和愉快,並不會感到困惑。

所以我覺得百家講壇是一個很好的電視節目,它正好很合適的符合我們這些愛好和為這一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信息和資料,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基礎知識。然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再去認真閲讀它,也就相當輕鬆了,

閒話少敍,現在來聊聊我對劉心武老師(暫這樣稱呼)這一系列的看法和個人觀點。我覺得劉老師,他講的非常好,非常細,和大膽,有的地方也非常感人。比如説關於賈迎春身世之謎那一集就特別讓我感動。在這一集他首先講到關於賈迎春出生的幾種版本,由這幾種版本提出他的質疑。因為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可是古本有幾種不同的説法,賈迎春到底是誰的女兒成了書裏一個謎?而經過劉心武的探佚、分析、梳理和細讀,終於找到了答案,告訴了很多迷惑的觀眾和讀者。他説出的真相也使我們讀者驚訝!一般的讀者誰會在乎這句話了,可見這個信息對我們讀者真的很寶貴。

接着,他又講了我們讀者兩處很容易忽略的細節。第一處就是賈元春歸省榮國府,他讓姐妹們作詩內容的細節處。賈迎春作了一首詩,還題了一匾額,她題的匾額叫“曠性怡情”。劉心武從她題的詩裏讀出了賈迎春是一個生活理想十分單純,她只要求踏踏實實,安安靜靜過日子,能“暢神思”(她提的詩有一句“游來寧不暢神思”?)就非常滿足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何不希望這樣安安靜靜過自己的生活和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安靜的生活呢?

可是,現實很殘酷。賈迎春不可能實現這樣的願望,現實中的人也很少能實現這樣最簡單又幸福的願望。因此,她最後的命運很悲慘,她嫁給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並且被蹂躪而死!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的心都震撼不已!

第二處就是賈迎春獨在花陰下拿着花針穿茉莉花的細節。這一處非常重要,也非常感人。劉心武老師講到這一段的時候,特別動情,特別真摯,如果有看到劉心武老師講到這段的朋友,一定和我一樣被他一起感動,並能默默地浮出眼淚來。在這一段他動情的講到“在宇宙天地間,在那個秋日,在那樣一個空間裏,有一個柔弱的女子,她與世無爭,她對生活沒有更多的要求,她也沒有競爭力……迎春就是這樣一個社會上相對強勢階層之中的一個弱勢成員。但是呢,在那一刻,在那個秋日,她在花陰下,她拿着一根花針,默默地穿茉莉花……這是一幅格外優美的`仕女圖。我們讀《紅樓夢》往往只記得寶衩撲蝶,黛玉葬花,湘雲醉卧。那麼現在我建議你,要補充上這樣一個很重要的畫面,叫迎春穿花(迎春穿花,體現了一個小小的脆弱的生命,在宇宙天地間,在那個短暫的時間段,她的全部生命的尊嚴,她生命的快樂。”

開始我在手機上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被他被賈迎春這個女性人物角色所流露出那樣的真摯情感感動無比。後來再在網絡上看到他用那樣深情的語言向無數觀眾表達出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隨着他的情感一下子徹底就崩潰了,講得真太感人了!你想想看,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此刻講到這個人物的時候,而能流露出這樣真摯的感情,並講得是那樣深情,這多打動人的心啊!最重要的是,在這裏他還聯想到實際生活,心中時刻關心社會上那些弱勢羣體,這又多難得啊!他那富有同情心和無私大愛的情懷,也一下子展現在每個觀眾和讀者的面前!

劉心武老師一向提出對《紅樓夢》要文本細讀的理論,在這一系列講座裏你就會發現他就有很多細微的細節你沒有發現,卻被他一一講出來了。或許你感到驚訝吧,可你再要細細折磨一下,還真是那麼一回事。比如説《李紈之謎》那一集講到我沒想到過困惑處,聽了他的講座,我才算明白。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小説人物有名有姓的有四百多個,許多人一看小説那麼多人物,背景強大,關係複雜,就不敢看了。被這陣勢嚇倒了,加上文化、歷史、詩歌、詞曲、傢俱、陶瓷等等包羅萬象的知識,就更是不敢閲讀了。我爺爺就是如此,我説可以看看,他就搖搖頭,説看不下去。其實,小説一寫完,就定型了,不會再增加新的東西了。只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看懂的。好比愚公移山,只要山不增加,堅持移山,總有一天山被移走。這時你就可以大聲唱:好嗨喲!感覺身體已經被掏空,感覺人生達到了高潮,感覺人生達到了巔峯。讀小説也是如此。看一遍不懂就看兩遍,看兩遍不懂就看三遍。這次着重看人物,下次着重看結構,第三次着重看故事。每讀一遍,就有收穫,時間久了,就成為行家了。如果我不看幾遍,哪裏那麼快就寫出來了。這就是個積累的過程。事情都是如此,開始做了,就成功了一半。

小説中的老女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賈母,一個是劉姥姥。一個生於官宦之家,一個生於平民百姓之家。兩者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在劉姥姥進大觀園後,賈母要求劉姥姥小住幾日,順帶講講鄉下的一些新鮮事情。劉姥姥第一次進來攀交情,得到了些小好處。而這次,是送來許多新鮮瓜果蔬菜,讓老祖宗、祖宗、太太、小姐、姑娘們嚐個鮮,瞧瞧劉姥姥多會説話。其實,劉姥姥這種互動是非常好的。人與人的交流就是如此,有時帶點東西,順便來看看人家,再説説好話,關係自然就漸漸提升上去了。這個人生啟示就是,有機會就要爭取,多到外面看看,多走動走動,不要老是呆在家裏或是辦公室裏。而且去的地方、見的人,要是比自己厲害的人,那樣才有意義,也讓自己得到較快的提升。向強者學習,永遠是一條快速晉升之道。

賈母這個大家長,舉止、談吐、言行讓人欣賞。劉姥姥卻是鄉土氣息濃厚,讓人感覺接地氣。大家對賈母這個人都是印象比較好的,雖然手中有權力,卻不濫用權力。只要王熙鳳之流不用陰謀詭計,賈母還是能秉公辦理的。而且,大家對於這種有權力在威望的人,心中還是羨慕的。劉姥姥與賈母相比,就顯得土氣得多了。賈母在劉姥姥在大觀園小住幾日,更多是為了讓大家笑笑,也就是説,把劉姥姥這個鄉下人,當成一個笑話來看。大觀園中的人,除了薛寶釵真正沒有在心中鄙視過劉姥姥,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想法。特別是出身在官宦之家的妙玉,一個那麼好的杯子,只要被劉姥姥用過一次,就要扔掉。王熙鳳更是為了討賈母的歡心,一直調戲戲弄劉姥姥。劉姥姥也願意,能讓大夥樂樂就好。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對這些打擊早已習慣,甚至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已經達到了不要臉的境界。劉姥姥第一次來攀親戚,不就是如此,沒事都能説得有那麼回事樣,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大觀園中的人,對劉姥姥雖然有取笑之意,但卻並沒有惡意。妙玉起初要扔掉劉姥姥用過的杯子,那是成化杯,放現在值好多錢,哪怕在清代也值不少銀子。寶玉勸説了以後,妙玉還是把杯子送給了劉姥姥。劉姥姥要離開大觀園時,許多人又是送銀兩,又是送衣裳,又是送小玩意的,都覺得是非常自然之事。讓人的心裏也暖暖的。其實,人們普遍更能同情弱者,幫助弱者。這個人生啟示就是,人不要太強勢,適當示弱有時效果會更好。

劉姥姥給人最温暖的地方。當賈家沒落了,多數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樹倒猢猻散。而劉姥姥卻主動地尋到關押賈家人的`監獄裏,逐個探視。給錢給看守人,讓看守人對他們好點。送吃的,送穿的給賈家人。特別是,當王熙鳳跪下求劉姥姥去救賈巧姐時,劉姥姥二話不説就答應了。為了這個承諾,為了救賈巧姐,劉姥姥去了當時的南瞻部洲,那是一個很遠的地方。結果,不讓贖,説是錢不夠。劉姥姥沒法,只得給錢,求煙花巷巷主寬限時日,給她時間湊錢,不要在湊錢的階段把巧姐再次賣出。而這次,劉姥姥可是賣房賣地,這對於莊稼人的劉姥姥來説,就是她全部的生活資產了。為了一個其實不相關的人,把自己全部生活資產都花完了,這筆人情可真是比天還大。有鑑於此,巧姐最後嫁給了劉姥姥的孫子板兒。讓人覺得好人有好報,心理上也完全接受。劉姥姥本意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為了娶孫媳婦,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搭上了,這也值得。畢竟,巧姐可以説是貴族血統,時不時跟貴族血統攀上關係,你家基因也會有貴族血統,你也會有貴族氣息。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房子土地,雖然也重要,但卻不是唯一的,那都可以想辦法再弄。所以,你看到劉姥姥的厲害之處了吧。在大家都能接受的情感範圍之中,聲情並茂,淚流雨下,把事情就給辦好了。這種人你不佩服,你佩服誰去?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篇主角就是劉姥姥。

作者能把賈母和劉姥姥都寫得入木三分,是因為作者經歷了大富大貴和清貧的生活。好比費孝通寫《鄉土中國》,能把城市和鄉村的不同寫得那麼深入,書籍內容是他的一篇博士學術論文。因為費孝通是出生於城市,對城市的生活非常熟悉。而他又深入農村考查調研,有許多時間都是在農村度過的。所以,對農村他也非常熟悉。對於我來説,我有農村的生活經歷,所以農村我非常熟悉。而讀書後,就在城市裏紮根生活工作了,所以,對城市也熟悉了。這樣,《鄉土中國》這本書,我讀起來就非常快,也非常能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我十有八九都能立馬領會,這需要生活體驗。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對於《紅樓夢》這本書,如果非要我説什麼,我只能很誠懇地説我喜歡,我欣賞,喜歡這個愛情悲劇,縱使它讓我流淚,可我還是很喜歡,原諒我只能用這個很普通的詞表達我對紅樓夢的喜愛之情。紅樓夢想要表達的不僅是男女的愛恨情愁,更重要的表達的是對當時晚清封建制度的抨擊。後人多從這些愛情故事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可是我不想去深究什麼,我只想單純地看看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

林黛玉,人們所説的病美人,多愁善感、小心謹慎,可是我不喜歡,很不喜歡,我覺得她太懦弱了,可以説我沒見識,畢竟她生活在那個時代,那個時代不允許這樣的女人存在,那個時代不需要標新立異、獨樹一幟的女人存在,需要的是在家安穩過日子,謹遵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女人,很顯然黛玉並不是很符合可她很注意,在外人面前她儘量注意。黛玉的性格註定了她的命運,用盡一生都無法獲得真愛的悲慘結局,淪落到慘死的地步。她有時候很小心眼,很會嫉妒,她的猜疑也為她的愛情墊下失敗的伏筆。用她的猜疑、嫉妒與寶釵的善解人意進行對比進一步暗示了她的愛情悲劇。可是我們又能讓她怎樣,去反抗,有用嗎,註定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去善解人意、去改變有用嗎,她的家庭背景註定了她在這愛情裏的失敗,所以其實不怪她,要怪只能怪她沒生個更好的人家,做不到門當户對,怪她生在這個時代。她只是那個時代女性的代表之一,作為制度的犧牲品,作為時代的犧牲品。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亦許很多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來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林黛玉,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黛玉是叛逆的,亦是孤獨的,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宛如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信念,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富不僅有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有絕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裊娜風流的外形之美,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曹雪芹而且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奇特的想象和詩意,創造了亙古未

有的“還淚”之説,以象徵林黛玉是帶着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藥,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賈府。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語言,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於是她無奈着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結局。

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驚歎於他的卓絕的文學才氣,讚美這樣一個請棋書畫、天文地理無不精通的偉大文學家;歷史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痛快於其黑暗的統治註定了其必將敗亡的慘烈結局;自由主義者讀到紅樓夢,讀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級制度對人們的壓迫和壓榨,對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貴賤的劃分令他們義憤填膺;也有人悲歎於文學的流傳必將因為其從盛到衰的歷程,除去《紅樓夢》,縱觀中國其他淵源流傳的古代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似乎其發展的趨勢正是與如今的經濟企業等的發展盛衰趨勢如此吻合,似乎從聰明的古代人眼裏,我們早已可以看見未來……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不錯!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紅樓夢》。

在這本書中,有心狠手辣的王熙鳳、博覽詩書的薛寶釵,才華橫溢的林黛玉,聰明靈秀的賈寶玉,智慧靚麗的晴雯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閉上眼彷彿看見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被埋藏了的美女--薛寶釵

春夢隨雲散,花飛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着相當高的地位。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説,“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脱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説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説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説話從不造次,不該説的話絕不多説,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説,説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説;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説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説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説説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痴痴歎,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愚見,也許冰山一角都未觸及,還搞錯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臧克家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誠不我欺矣。當我隨着紛至沓來的村民走進嶄新的農家書屋,看着愛不釋手的摩挲着書架上的每一本圖書,尋找着自己心儀已久的精神食糧的鄉親們,在這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的氛圍裏,忍不住激動起來,我又重逢了我的良師益友———《紅樓夢》。

婦孺皆知的她,伴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年少的我首先接觸的名著就是她,此後,她就常伴在我的身邊,塑造了我的人格,教會了我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方法,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平凡、充實、快樂、自然。陪我度過人生最失意的幾年,又見證我一步步從低谷走出,以致於成為我本科畢業論文的首選。

也許有人會煩於《紅樓夢》只不過是些家長裏短的日常瑣事。為報答三生石畔神瑛使者的灌溉之恩,下世為人的絳珠仙子決定把一生的眼淚償還給他。這一感人至深的引子,使得字裏行間洋溢着古典美的哀婉和感傷。華麗唯美的描情繪景、工整嚴謹的詩詞行文,無邊的現實主義的寫作規範……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曹翁都將古典文學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開談不説《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誕生伊始,她就以強大的魅力征服了無數的心,而寶玉無疑是曹翁寄託最深,塑造最成功的藝術典型。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的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是女媧補天的“通靈寶玉”,是日趨衰亡的賈府希望之所在,但卻走上了與封建家長期望截然相反的叛逆之路。

無論棍棒相加,還是温情規勸,都不能使他回頭。是他,在禮教幾千年囚禁和虐殺女性的牢獄中,第一次發出“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兒便覺濁臭逼人”的吶喊,又是何等振聾發聵。

關於他的結局,很多人都説是當了和尚。其實不然,原因有四:

其一曹翁多次點出了他的結局,第一回寫到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峯下,初見通靈寶玉,更有詩為證“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百二十回,士隱更明確對雨村説出了寶玉的下落“前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帶下凡,如今塵緣已滿,仍是此二人攜歸本處,這便是寶玉的下落”。

這歸本處,就是他真正的結局。他又説“仙草歸真,焉有通靈不復原之理?”絳珠仙子已歸太虛幻境,通靈寶玉自當復原為頑石。同一回又説“空空道人見那補天未用之石仍在那裏”,這都説明他最後又回到青埂峯復原為無用的頑石,出家當和尚只是高鶚安排的結局,不是曹翁原意。

其二,高鶚在結尾也多處含蓄的點出了寶玉的結局。他沒有經歷曹翁“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艱難窘迫,自然達不到曹翁的思想高度,但他又無法違背殘酷的社會現實。思想上的矛盾反映在書中,就造就了寶玉結局的矛盾。一方面“蘭桂齊芳“,讓寶玉被封“文廟真人”,成為寶玉自己痛恨的“祿蠹”;他又無法左右寶玉按自己的.性格發展,他含蓄的指出了寶玉的真正結局,百二十回士隱對雨村説的“寶玉下落”和空空道人青埂峯下再遇寶玉的描寫都説明了這點,而且通過寶玉最後裝束的描寫我們也可看出他的結局,“光着頭,赤着腳,身上披着一領大紅猩猩氈的斗篷”,我們不能見了光頭就罵禿驢,如是和尚,他應身着袈裟才對,而不應是這樣不倫不類的裝束,他的結局應該是歸彼大荒才符合實際。

其三,眾所周知,宗教是統治階級的工具,出家為僧與他留在賈府振興家業有何區別?都是“祿蠹”。更何況這與他性格是相悖的,他歷來對和尚道士深惡痛絕,冷嘲熱諷,甚至嫌和尚們髒,恐氣味薰了尤三姐,又豈會自己當和尚?雖然他稱和尚為師,多次求和尚帶了他去,也只是求帶他回太虛幻境,而不是進廟出家。

其四,寶玉結局無非兩種,即“真寶玉”還是“假寶玉”,曹翁塑造了一個面貌、身材、思想、舉止甚至脾氣言語都一樣的甄寶玉,他最終“浪子回頭”未辜負“天恩祖德”,成為日趨沒落的統治階級補天的“真寶玉”,寶玉口中的“祿蠹”,以致於“有了他,我竟要連我這個相貌都不要了”,從心儀已久到深惡痛絕,他對甄寶玉失望透頂。

曹翁為什麼要塑造兩個完全一樣但結局不同的寶玉呢?很顯然,是為了真假對照。這個統治階級寄予厚望的補天寶玉,始終是塊“假寶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的“無材補天”的真頑石。因而,作為“真寶玉”對立面的“假寶玉”,結局也必然是迥異的,他不可能出家當和尚,因為和尚在某種意義上來説也是塊可以補天的“真寶玉”。

但是,他是真正的“山川日月之精秀”。

千紅一哭,萬豔同悲,曹翁用美麗女性的淚水釀出了芳醇甘冽的藝術之酒,剔除時代的侷限,其藝術性和思想性即使在幾百年後的今天,細品起,仍是熠熠生輝。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這樣,讀着《紅樓夢》一路走來,只覺頓悟頗深: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紅樓夢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簡介

賈母王夫人商議給史湘雲還席。李紈準備遊園東西,劉姥姥上大觀樓綴錦閣觀看了一番。賈母揀大紅菊花簪於頭上,鳳姐給劉姥姥插了一頭菊花。

劉姥姥誇大觀園竟比畫兒還強十倍,賈母叫惜春畫大觀園。劉姥姥誇惜春能幹。

賈母領劉姥姥先來瀟湘館,劉姥姥誤認為是公子書房。來到蘅蕪苑,賈母誇寶釵太老實,要為寶釵收拾房子,叫鴛鴦取東西來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劉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時無意説“牡丹亭”、“西湘記”中兩句詞曲。

紅樓夢第四十回讀後感

賈母得知劉姥姥來了大觀園,邊讓人留住她,在秋爽齋設宴招待.參加這次宴會的除賈寶玉和板兒外,都是女性.賈母特別讓人搬來一張小楠木桌子給劉姥姥用,讓她靠近自己的桌子坐着.賈母帶着賈寶玉、史湘雲、林黛玉和薛寶釵一桌.薛姨媽是吃了飯以後過來的,只靠在一桌子旁吃茶.王夫人領着迎春、探春和惜春姊妹三人一桌.飯前,王熙鳳和鴛鴦商量,想捉弄一下劉姥姥.鴛鴦便把劉姥姥叫出去,悄悄的囑咐了她一席話,還説:“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若錯了我們就笑話呢.”並叮囑劉姥姥“別忘了”.劉姥姥答應着:“姑娘放心.”

入座後,劉姥姥先是拿起王熙鳳和鴛鴦早給她預備好的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感覺沉甸甸的不伏手,便説了一句:“這叉爬子比俺那裏鐵杴還沉,那裏犟得過他.”大家知道是王熙鳳和鴛鴦在捉弄劉姥姥,一聽都笑起來.不過這“一 笑”還比較平淡,曹公雪芹先生在此沒有多注筆墨.

接着上菜,一個媳婦端來兩碗菜,王熙鳳專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到劉姥姥的桌上.賈母説了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説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劉姥姥這一喊,眾人先是吃了一驚,不知劉姥姥説這話是啥意思,接着大家都回過味來,知道是鴛鴦提前囑咐了她的,是鳳姐和鴛鴦在捉弄她,於是,“上上下下便哈哈的大笑起來”.

上一次劉姥姥拿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和他家的鐵杴相比時説的那句話,引得眾人都笑起來.這次的笑着真真是“一笑而過”.而劉姥姥在飯前説的鴛鴦教她的那句話,“上上下下便哈哈的大笑起來”,作者在這一次的笑上作了細緻地描寫,每一人的形態栩栩欲生,躍然紙上.

“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扶着桌子噯呦;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得摟着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鳳姐兒,只説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裏的茶噴了探春一羣子;探春手裏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

當劉姥姥用那雙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家萬里的鴿子蛋吃時,只覺得那筷子怎麼也不聽使喚,因沒見過鴿子蛋,便説道:“這裏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此時大家剛剛住了笑,聽他這麼一説,又笑了起來.這時賈母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琥珀就在賈母后邊給她錘着.劉姥姥夾蛋時,因那鴿子蛋發滑,筷子又重,怎麼也夾不起來,好不容易夾了一個,伸着脖子剛要吃,那蛋偏又掉到地上去了,便歎道:“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就沒了.”這時“眾人已沒心吃飯,都看着她笑”.

這一段,作者把設席排座位時提到的十個人中的史湘雲、林黛玉、賈寶玉、賈母、薛姨媽、王夫人、探春、惜春的笑態都作了簡潔而具體細緻的描寫,合卷閉目,如臨其境,那場面宛如一幅笑的畫卷.

作者這一段笑的描寫,十分經典,令人百讀不厭.奇怪的是,席間的兩個重要人物薛寶釵、迎春又是如何笑的呢?我讀遍前前後後的文字,始終找不到二人的笑態描寫,對那薛寶釵不但沒有笑的描寫,吃飯的整個過程中也不過在設席安桌時提到一句“賈母帶着賈寶玉、史湘雲、林黛玉和薛寶釵一桌”,其他整個吃飯過程再未提及.賈母這一桌中,賈母、賈寶玉、史湘雲、林黛玉各有各的笑態,唯獨這薛寶釵不知如何笑法.而王夫人那一桌中又唯獨沒有對迎春笑態的描寫.是作者漏掉了,還是作者有意為之?

薛寶釵和迎春同寶玉、黛玉等人不同,特別是薛寶釵,為人處事較為世故,如果在這裏出現一個笑得前仰後合的薛寶釵,便會與全書中的薛寶釵的形象發生衝突.那迎春生性怯懦,事事小心,又與“笑”字相去較遠.所以,我想,這段描寫裏沒有寶釵、迎春二人的笑態,不是作者的疏忽或遺漏,而是作者有意為之,正是“不寫之寫”.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紅樓夢》第49回題: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羶。曹雪芹所著前80回到這裏已經過半,各種背景已然交代清楚,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赫然是一座無比尊貴,享盡世間富貴榮華的大家世府,而第49回描寫無疑是把賈府無比顯赫無比熱鬧的生活描寫到了極致。 第49回寫到,香菱學詩已然有所成,香菱做的第三首吟月詩得到了眾人的一致好評。邢夫人之兄嫂帶了女兒岫煙進京來投邢夫人,李紈之寡嬸帶着兩個女兒也進京,寶釵之堂妹寶琴也進京待嫁,大觀園裏新添了姊妹,更加熱鬧。眾人商議在蘆雪庵賞雪作詩。寶玉第二天起來,出站見雪色皎潔,在櫳翠庵賞玩梅花。湘雲和寶玉向賈母要了一塊鹿肉。眾人吃鹿肉,平兒丟了一個鐲子。

首先來談談香菱的詩。香菱原為甄士隱老爺家的小姐,原名甄英蓮,三歲走丟,被人牙子拐賣,後被薛蟠看中做了妾室,,夏金桂進門後,百般折磨香菱,香菱心裏有苦無處訴,只好寄情詩歌,所以出現香菱作詩之説。香菱本有慧根,又經黛玉指點,不多久便做出了一首又一首好詩,本回所寫是香菱第三首吟月詩:精華欲掩了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鳴五更寒。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蛾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首聯寫的是寫得正是幼時的香菱單純可愛,精華難掩,所以才被人販子瞄上拐走,從此孑然一身,影殘魄寒,不勝淒涼。頷聯描寫明月照千里,這本是詩人雅士所喜的自然世界。但在香菱的眼裏卻依舊是淒涼的。這影射出了香菱在賈府裏的生活,為正室所陷害刁難,又暗示表面上賈府殷實豪奢,但實則卻已如“五更雞鳴”般將沉淪毀滅。頸聯描寫秋日笛聲,蕭索之氣躍然紙上,可見香菱的內心是悲傷和寂寞的。尾聯道出了“緣何不使永團圓”的哀歎。可見在曹雪芹的預期世界裏。香菱註定是一個漂泊無依的流浪符號。這也就難怪眾人都紛紛認可香菱這首詩作的好了。

這時,丫頭的到來打斷了大家評詩,原來是大觀園內又來了好些姐妹,使平素熱鬧的大觀園更加熱鬧。這裏作者寫到親戚進園的主要作用還是突出賈府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特點,任何一個大家族都會有許多外親,更何況賈府這四大家族之一的望族,之前雖已多次進行描寫,但終有如邢夫人這樣尚未有親戚出場的人物。所以這一次一次性寫入這麼多人物,大大彌補了原有人物在家族上的單薄。

這一回重點推出了一位佳人,這就是薛寶釵的妹妹薛寶琴。這位小姐總共説了一句話,卻受到所有人的喜愛。這裏,曹雪芹用側面烘托的手法表現薛寶琴的性格和才華,從寶玉見到她以後對襲人的“魔意”感慨;到賈老太君的愛好而逼迫王夫人認她作乾女兒;從探春的不吝讚美到寶釵對親妹妹的自我觀賞;以至於素日心高氣傲的林黛玉,喊起寶琴妹妹的親熱勁,連姓都省了。在這樣一羣高貴富有才華的美麗小姐們面前毫不遜色,甚至得到了小姐們和長輩們的一致喜愛,薛寶琴不可謂不氣質高雅,不可謂不滿腹詩書。

這一回中還有一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這就是史湘雲。本回中她和寶玉兩個人商量着烤鹿肉,舉止行動竟全不像女兒,倒像風度翩翩的公子,及至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其坦蕩頑劣的氣度竟是尋常男兒所不能比的,更無論一眾嬌滴滴的小姐。史湘雲是我在紅樓夢中最喜愛的角色,她的憨直豪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紅樓夢》有一個特點,這就是無論女兒們在哪裏,都會出現主人公賈寶玉的身影。作為大觀園中唯一的公子,他極為敬重體貼女子,甚至曾説:“紅樓夢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第49回中,賈寶玉繼續做他的“富貴閒人”。興詩社,社長探春還沒有説什麼,他倒急的跟猴兒似的,被探春批評才知道自己急躁了。他對黛玉百般體貼,看到眾姐妹進園,自然體會到黛玉孤身一人的苦痛,百般安慰,

又不放心黛玉和寶釵的關係,着意提醒,及至黛玉醒悟方罷。在整個園子中,最親近照顧黛玉的,非寶玉莫屬。黛玉説:“近來我只覺心酸,眼淚卻像比舊年少了些的。心裏只管痠痛,眼淚卻不多。”這句話很有深意,既指黛玉看到別家團圓心中酸澀,又暗示着黛玉身體大不如從前,很快便將大去,我們知道,黛玉前世為一株絳珠仙草,為報寶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投胎轉世,此生便是為了寶玉流淚,淚流盡了,生命也就消逝了,這句話是對黛玉未來命運埋下的伏筆。 本回另有特色的就是曹雪芹拿手的暗筆手法,側面烘托了書中人物的性格與關係,例如鳳姐安排刑岫煙與迎春同住,然後鳳姐發現“岫煙心性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確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鳳姐又憐惜她“家貧命苦,比別的'姊妹多疼她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論了”。這裏短短几句話就看出了迎春的好脾氣任誰都可以跟她處得來的。即使刑岫煙是一個如邢夫人那樣刻薄多事之人,與迎春住也是不能惹出事的。而且還看出了鳳姐的心機縝密和她與邢夫人的不睦和岫煙的為人確實温柔可人。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賈府便是如此。大喜之後必是大悲。往日繁華如浮雲,轉瞬而逝, 《紅樓夢》前頭交代: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是賈府最終的結局。同樣是雪天,大觀園中眾姐妹吃鹿肉評雅詩的日子彷彿還在眼前,卻早已人去樓空,死死傷傷,徒惹得一片心酸無處訴。

個人不太喜歡高鶚版結局,私以為曹雪芹開篇便寫出賈府的最終結局正如當年曹府,一朝破落,再無翻身之地,但是不幸無法看到曹版結局,此乃憾事!

標籤: 讀後感 紅樓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wwqkp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