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信客讀後感

信客讀後感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客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客讀後感

信客讀後感1

讀了《信客》這篇散文,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座橋樑——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而我認為信客這行業是鄉村與城市的橋樑,也是鄉人與遠行者心靈的橋樑。有人説,信客就是郵差,至少在我看題目時這樣想過。但讀完文章,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在我看來,信客的工作內容比那些郵差要有價值,信客要比郵差有着的人生經驗和經歷!

郵差是傳遞信息,但信客不只是傳遞信息,也在傳遞着一份份的感情!信客基於對鄉親們的一片奉獻之心,幫同鄉的人處理大小小的事情,大至處理後事,小至挽回一份感情,這也是城鄉之間溝通的通道。“這鄉間不能沒有信客”,我知道信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除了傳遞信息與情感之外,還有就是幫助那些在他鄉的同鄉人排除思鄉之情。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説句實話,信客真的`是不好當:要有過人的體力,過人的堅持,毅力,過人的信用,還要有過人的愛心。小至對同鄉的關愛,大至對整個社會的關愛。信客、信客,就貴在一個信字。這篇文章的“信”,我把它理解為誠信、信用。在讀完文章後,我覺得我們做人做事更要講信用,更要有誠信,要誠實。就算一個人一輩子都在做好事,做了無數件好事,但是因為這最後一件事,一次的不誠實,那這一生的名聲也就隨着這一次破敗了。文中的那們老信客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是因為一次的不誠實……

如果我去當信客,我想我應該是不能勝任的!先排除體力不説,光是那一項項繁雜的工作就不能勝任。不過,我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坎坷和磨難,但是我們如果要有信客這樣的精神的話,這些坎坷也會不攻自破。就像信客的奉獻精神感動了上天,他們的這一切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他們跋山涉水,但終可以見多識廣;他們周旋於喜事與喪事之中,但他們終富於情理!這也許就是對信客的回報吧!

信客讀後感2

餘秋雨的文化散文,總是有着一股力量,震撼着讀者的心靈,在靈魂的掙扎中體味那獨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這樣,《信客》也是這樣。

這是關於兩代信客的故事,這是關於信任與不信任的警醒。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對這份職業的責任感,甚至是無奈放棄後的深深依戀——在交接信息時的細聲慢氣,在“逼着”年輕信客講各個碼頭的變化後的唏噓聲裏。我着實感動,我不禁要想,是什麼讓老信客願意擔當起這份瑣屑和辛苦?這樣的事,放在現代,實在是不可思議。也許,老信客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丟失的人格。

令我心寒的是鄉民的反應。老信客的善良仗義,飽受艱辛,曾經帶來的喜悦和希望,全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宛若不曾發生。一生的信譽毀於一旦!

老信客失了信譽,懊悔莫及,帶着自殘後的手,獨自到外鄉看墳常信客的工作由年輕信客來繼續。年輕信客的`腳步就是他的腳步,一次次的重温漫山遍水的鄉情。年輕的信客謹遵老信客的血的教訓:要誠信!但耿直的信客因壞了同鄉的“好事”,被髮了財而拈花惹草的同鄉誣告為“私闖民宅的小偷”,將他扭送到巡捕房。這一系列的傷害和兇險令信客心灰意冷,他在老信客的墳前鄭重請求原諒,打算抽身而退。可笑的是,嚐到失去的滋味的人們,這才想起他全部的好。後來還請他當教師,死了還有很多人來悼念。我不禁為老信客鳴不平,同樣辛勞一生,這結局卻是慘慘淡淡,是藉着信客的光,順便修修他的墳!

這是為什麼呢?一個是全身而退,所以“贏得身前身後名”,另一個,是有了污點,從此被放逐,被打入無底深淵,直至被徹底遺忘。他只是個遊走於兩地的鄉村信客,他不是民族英雄,死後可以被平反,被悼念,然後永存世人心中,光輝照耀大地。但我慶幸,有這樣一段文字,記錄下了那個年代的那些人,一種原生態的喜與怒,堅守與不捨。讓我,可以去感受、思考那源於歷史的無奈和無奈背後的深沉。

信客讀後感3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裏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課都是相似的,好課各有各的精彩之處。

由於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動的教學。於是一段時間內教師就拼命在教學形式上做文章,好像學生越興奮,課堂越熱鬧就越好,把熱烈的課堂氣氛當成了語文課追求的主要目標,看似熱熱鬧鬧,實則華而不實。但是劉桂香老師執教的《信客》,卻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這節課無疑是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的一個精彩樣本!

首先,自主。新課標強調師生平等,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扭轉教師獨霸課堂的局面。在信客這節課中,無論是課前的備課,還是課堂上的新授,學生都真正的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劉老師在課堂裏充其量只是節目主持人,是節目的組織者、參與者和點撥者,起着啟發、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學生主人位置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自主學習又怎能是一句空話?

其次,合作。合作性學習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花樣翻新,而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中學生閲歷淺,存在不足,需要相互補充,相互取長補段,只有共同查閲資料,收集信息,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只有互相討論,各抒己見,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劉老師將學生劃分成解題小組、主題小組、人物分析小組、作業小組等,從課前備課到課上的知識的新授,專題小組都積極參與。不僅發揮了羣體化優勢,改善了語文課堂模式,強化了小組學習形式,提高了學生互動的'頻率,而且還能夠互相交流思想,使學生認識豐富,思想深刻!

再次,探究。課堂探究有別與科學研究。它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求知,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在課堂上,劉老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質疑問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堅持用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和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力圖使學生的認識既全面又深刻。

總之,劉老師的課精彩之處不容置疑。但是能夠達到自主合作探究這一要求,並非易事,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好一個精確的度。課改之路必定是曲折而艱難的,但我會努力的!

信客讀後感4

信客,是一種職業,在這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裏,已經消失了。

信客,一種高貴的精神永遠也不會消失。

曾有一次為客户送給女兒的紅綢,而老信客也要為一遠親送一分禮,就裁下了客户窄窄的一條紅綢扎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一個人給家裏帶來口信,説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着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老信客沒有想到,一個“信”字,竟讓他丟掉了自己一輩子的名譽。而後,他明白了。當他把棒交給年輕的信客的時候,他千叮嚀萬囑咐,做信客,關鍵就是一個“信”字。

然後,每次的風雨中,總會有一個全身濕透了的年輕人,在凹凸的石板路上來回地奔走,懷抱中抱着一個包裹,像孩子般緊緊依偎在媽媽懷抱裏,緊緊的,緊緊的……

讀完此文,我一片迷茫,這樣不堪入目的人生,為何卻還有着奉獻,他的人生值得嗎?

我尋找着答案,他僅僅是為了生存嗎?不,他一無所有,伴隨着他的.只是那間破舊的草房。

他是為了所有人,為了所有在苦苦等待的人,更是為了擁有誠信。

也許他的付出,往往不被人理解,面對村裏人的説長到短,面對那不被人信任的目光,面對世人的唾罵。多少個黑夜,他獨自坐在破草房的燈前,他想念老信客,他明白了老信客的心情,他的心中頓時滿是辛酸與淒涼,誰會注意他?誰會感謝他?凜冽的寒風劃過他的面頰,望着窗高高在上的明月,沒有人,沒有人會相信他,他或許會想念以前的日子,但他明白,“鄉間不能沒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那一份難忍的孤獨誰會了解?也許他只是一個運輸的交通工具,也許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信差,可以揮之即來,揮之即去,註定這一輩子孤獨終老,值得嗎?

誰會了解?誰會用心去感受?可他卻依然執着,依然堅持……

每一次讀過後,眼簾中,我彷彿有看見了,看見了那個單薄的身影在風雨中來回地奔走,懷抱中抱着一個包裹,像孩子般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裏,緊緊的,緊緊的……

信客讀後感5

其實有些人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很平凡,但卻很重要。就像文中的那個老信客,他連着那個小鄉村與外面的聯繫,可他犯了一個信客最不應該犯的錯誤,這個錯誤對他來説是致命的,他再也無法做一個信客了。

因為這件事,他失去了儘管苦,但他卻非常熱愛的工作。事後他很後悔,但這一切都晚了,只好把這個既讓他熱愛又讓他痛苦的工作交給了一個年輕人,因為他深深地知道,這個鄉村不能沒有信客。老信客很不放心,詳細的為年輕人講解着,年輕人沒有拒絕,當起了這個村與外面聯繫的新信客。

漸漸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年輕的信客也變老了,在他當信客的十幾年中,他對工作從來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大意。但是有一次送信發生的那件事,讓他傷心極了,回到家,他當即到老信客的墳頭燒了香,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墳頭請老人原諒:從此便不再做信客。

信客已不再是信客,他只是有時間帶別人寫信,掙錢養家。

幾年後,村裏建起了學校,正缺一位地理老師,人們想到了信客。果然,信客講的繪聲繪色。不久,他就脱穎而出,成為了這個國小的校長。

後來,信客死了,前來弔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還是從外地特地趕來的。根據他的遺願,他的墓就築在老信客的墓傍。此時的鄉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與這位校長有什麼關係。為了看着順心,也把那個不成樣子的墳修了一修。

很多年過去了,在現在的社會裏,所謂的'信客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我們有了許多完全可以代替信客的高科技產品。但在那個時代,信客很重要,但常常受人們誤解,做信客要講究信字,老信客就是例子。雖然這些人身份非常的卑微,但我們離不開他們。

就像現在的乞丐,隨處可見,雖然他們無法和信客相比,但是他們就一定要受到人們無情的鄙視和冷嘲熱諷嗎?

人們啊,請多給他們一點他們僅有的自尊,只是一個微笑也好,因為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我們的關愛,僅此而已。

信客讀後感6

何為人性?

《信客》講的是兩代信客的命運,字裏行間能體會到作者對信客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善良寬容等優秀品質的讚美,即使在我讀完,也不禁在心裏為他鼓掌,可合上了書本,我心裏又出現了疑問:何為人性?

這世上有多少種人,就會有多少種性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品質,可又有幾個人敢正大光明地説,自己是最美好的呢?

“人之初,性本善。”誰不想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偉人,迎接別人讚賞的目光,可這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現實的殘酷,各種利益的誘惑致使了多少人走上遠離“善”字之路。在這個無比現實的社會,即使是心靈美好的人們也會終將被現實的殘酷所擊垮。不安於現狀,想更前進一步固然是好,但也是隻有自己付出多於別人的精力與時間後才能做到的。有些人不願如此,想法設法地“找竅門”“鑽空子”,殊不知,那樣做等同於在自己的.心靈上刷了一層層永遠也無法褪下的黑色。

當今的社會是有許多無奈與殘酷,可那並不能作為使自己心靈扭曲的藉口,這世上好人畢竟是多的,為何別人能做到的,自己做不到?

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有罪惡的事情發生,但同時在某個地方也會有一些不知名的人做着善良、有愛心的事。一個心靈美好的人必定會給身邊的人帶去無限光明,一個心靈罪惡的人必定會給身邊的人帶去無限黑暗。為了自己也為身邊的人,儘量讓自己的心靈美好起來吧!

“人性向善”。沒有不想做心靈高尚,品質善良的人,所以,從今以後,開始改變自己吧,在做一件缺乏“善”的事情之前,認真想一想自己這樣做究竟對不對,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哪些傷害,會使心靈變黑幾分,然後,停下你的腳步和行動。

像這位信客一樣,保持自己的良好品質,讓心靈亮起光彩!

人性為何?——善。

信客讀後感7

餘秋雨的化散,總是有着一股力量,讓人深深的沉入歷史,在靈魂的掙扎中體味那獨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這樣,《信客》也是這樣。

這是關於兩代信客的故事,這是關於信任與不信任的警醒。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對這份職業的重視、責任感,甚至是無奈放棄後的深深依戀——在交接信息時的細聲慢氣,在“逼着”年輕信客講各個碼頭的變化後的唏噓聲裏。我着實感動,因為,不論從現在還是當時來看,信客絕對是個吃力不討的活兒,老信客幹了一輩子,窮困潦倒,連一個家室也沒有,還要遭受無端的.懷疑,憎恨和誣陷。可以説是身心俱疲的來往於城市和鄉村,做着那個“最敏感的神經末梢”。是什麼讓老信客願意擔當起這份瑣屑和辛苦?這樣的事,放在現代,實在是不可思議。也許,老信客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丟失的人格。

後來老信客失了信譽,懊悔莫及,帶着自殘後的手,獨自到外鄉看墳場。信客的工作由年輕信客來繼續。而他,只能“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裏,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着眼,迷迷亂亂地回想着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這是他幹了一輩子的事,走南闖北,過山過橋,找尋熟悉的身影,那心情,一如在外風塵苦旅的遊子期盼他腳步聲的急切。亦或是他從來都不曾離開過,年輕信客的腳步就是他的腳步,一次次的重温漫山遍水的鄉情。年輕的信客謹遵老信客的血的教訓:要誠信!但耿直的信客因壞了同鄉的“事”,被扭送到巡捕房。這一切的傷害和兇險令信客心灰意冷,他在老信客的墳前鄭重請求原諒,打算抽身而退。這時,嚐到失去的滋味的人們,才想起他全部的。請他當教師,死了還有很多人來悼念。我不禁為老信客鳴不平,同樣辛勞一生,這結局卻是慘慘淡淡,是藉着信客的光,順便修修他的墳!

這是為什麼呢?一個是全身而退,所以“贏得身前身後名”,另一個,是有了污點,從此被放逐,被打入無底深淵,直至被徹底遺忘。他只是個遊走於兩地的鄉村信客,他不是民族英雄,死後可以被平反,被悼念,然後永存世人心中。但我慶幸,有這樣一段字,記錄下了那個年代的那些人,一種原生態的喜與怒,堅守與不捨。讓我,可以去感受、思考那源於歷史的無奈和無奈背後的深沉。

標籤: 讀後感 信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y941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