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阿q正傳讀後感兩篇

阿q正傳讀後感兩篇

關於阿q正傳讀後感大家瞭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阿q正傳讀後感範文 ,一起來看一下吧。

阿q正傳讀後感兩篇

阿q正傳讀後感篇一

今天,我看了魯迅先生寫的《阿Q正傳》,他筆下所描述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的墮一落的中國人民的典型。

《阿Q正傳》主要寫了一個叫阿Q的流浪農民,他身受剝削和壓迫,處在社會的最底層。阿Q沒有家,只能住在土穀祠裏,每天只能給人家做短工。

我 有時候很可憐阿Q,因為他總是受人欺凌,而有時又很討厭他,因為他很不爭氣。對阿Q滿足於現狀,魯迅先生在文中的字裏行間都體現了他對阿Q的哀其不幸,怒 其不爭。阿Q每次被人打了之後,就幻想是“老子被兒子打了”,鬥不過假洋鬼子時他就把氣全都撒在了小尼姑身上,或挑釁比他更弱小的小D;這就是阿Q的“精 神勝利法”,即人們所説的“阿Q精神”。

説到“精神勝利法”,其實我也不該去嘲笑阿Q,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例如有一次在學校,我跟 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因為打籃球爭地盤而吵了幾句,就開始打了起來,打得不可開交,你一拳,我一腳,可兇了!突然,那個人使勁推了我一把,我的腳沒站穩,重重 地倒在了地上,大哭了起來。隨後,那個人便溜之大吉了。我一邊擦眼淚一邊心裏想:“哼!太可惡了!不就是年級比我高,力氣比我大嗎,還比我矮大半截呢!説 不定年齡還比我小,弟弟打哥哥,不成體統!”現在想來,也覺得自己很可笑!

這篇《阿Q正傳》就是魯迅先生為解剖中國人的國民精神而做出的努力,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環境下一些中國人的病態。可悲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個病根依然未除。

阿q正傳讀後感篇二

晚時分,落日的餘暉透過窗户斜斜地照在了我的書上。我微微側躺在椅子上,手裏捧着一本散發着墨香味兒的——《阿Q正傳》。

阿Q不但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工作略長久時,他也或住在臨時主人的家裏,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們忙碌的時候也還記起阿Q來,有時人們會説:“阿Q,你真能做!” 阿Q也不管是褒還是貶,總之很高興。阿Q很自尊,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裏。最惱人的是在他的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於何時的癩瘡疤。

作者用寥寥幾筆給我們刻畫了一個質樸、老實、勤勞然而又流裏流氣、投機取巧的人物形象。對於阿Q,魯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阿Q本質是一個勤勞淳樸、老實的農民,但由於當時社會的黑暗,造就了他懦弱麻木的病態的心理。當被一些閒人欺凌的時候,他的一句“兒子打老子”的話,充分體現了他的無奈、可憐,側面也襯托了那個社會的愚昧和落後。

此時,窗外已經是花燈初上,偶爾有幾顆星星在空中熠熠生輝。遠處的點點燈火微弱卻温暖,給人一絲温馨。我想,阿Q的“精神勝利法”應該是他在那個冷漠麻木的社會中給自己帶來温暖的唯一方式吧!

“阿Q精神”在許多人眼裏是不被肯定的,因為它代表着自欺欺人、喪失鬥志,認為它是阿Q在被欺負之後一種無能的表現。但我卻覺得“阿Q精神”有時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在受到挫折卻無法改變現實的時候,“阿Q精神”可以幫助我們驅散失敗的陰影,緩解心理壓力,幫助我們重新樹立信心,不斷進取。

在當今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一場比賽只有一個金牌獲得者,其餘的選手則慘遭淘汰,這時“阿Q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高手過招也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這種“阿Q精神”可以讓我們獲得比冠軍更重要的東西——良好的心態。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阿Q正傳》讀後感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標籤: 讀後感 正傳 兩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y9l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