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合集15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合集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合集15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本以為書中是花開蝶自來,清風伴歌聲,裊裊炊煙起,村頭孩童三四個,追着大黃狗到處跑。但當我讀完後,才明白魯迅先生用看似温和的語言,激烈的批判着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本因美好的童年,卻因為被籠罩在那個封建的社會,顯得格外的諷刺。

總是和藹可親的藤野先生,熱心而又嘮叨的阿長,慈愛而又嚴厲的父親,一個個有血有肉情感飽滿的人物,更讓我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冷酷。

阿長總喜歡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然而,在“我”極度渴望〈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長媽媽這一生雖然沒有什麼知識,且只是個封建最底層的婦女,可她也有顆善良的心。那些平靜的,往往是最有力量的。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這樣看似不相干,卻又在不經意中深深給予我們力量的人。

對於父親,從就醫到求神,魯迅懊悔自己兒時的荒唐行為,他覺得自己愧對父親,在父親臨終的時候叨擾了他,既要承受喪失至親的傷痛,還揹負了擾亂至親臨終前的安寧與愧疚。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魯迅對父親強烈的愛。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日本醫學導師,他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但對工作極其認真。“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仰。在那個封建的年代,藤野先生不分國界,傳道受業,令人肅然起敬。他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捨身處地的想一下,便可以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朝花夕拾》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對故人的懷念,對封建黑暗的憎惡。我不僅幻想到多年以後,我依舊在一個慵懶的午後,坐在書桌前,將自己前半生的歡笑與淚水記錄下來,然後將它好好的保存,等到記憶開始模糊的時候,再翻出來慢慢的品味着自己曾經的故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暑假裏,我從堆滿各式書籍的書架上選了一本略帶年代感的書籍讀了遍。那就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是他晚年的作品,寫的都是他少年時期的事。當他年邁時,再去回想童年的時光,那些日子猶如已經失色的花朵再次盛開,在夕陽的照映下,平添了獨特的風韻。

《朝花夕拾》又叫《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童年和幼年生活的十篇文章,完整生動的描述了舊社會時期的魯迅先生從幼年時期到青年的生活經歷。讀完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魯迅先生在文章裏寫到的在百草園的生活和在日本求醫時候的經歷。

當讀到他童年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時,我彷彿看到了舊社會時的孩童,以及他們簡單樸實但又不失童真的孩童生活。雖然當時有嚴厲的壽先生二十四小時無死角地跟蹤、看管,但是私塾的孩子們還是能趁大人不注意,鑽進百草園,與昆蟲相伴,與花草為伍,採摘着野花野果,享受着無憂無慮的天真。對於剛國小畢業的我,也難免被這樣的孩子氣的生活感染,讓我也回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家屬於農村,附近有一片田野,那裏就是我兒時的聖地。

春天裏,温暖的陽光照在田間,田野上滿目的油菜花,我能聞到油菜花的香氣瀰漫在我的身體周圍,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如果氣味是個小孩兒的話,大概就是他身着油菜花的衣裝擁抱着我。我總是會和我的小夥伴在花叢中穿梭奔跑。當我們探出頭的時候,總能看見那滿頭滿身的油菜花瓣。在那個時候總還會有一羣羣勤勞的蜜蜂陪伴着我們。

到了夏天,空氣變得悶熱,田裏面種滿了稻子。星空下,在家裏就能聽見田裏的青蛙叫,像是一曲無限重複的催眠曲陪伴着我進入夢鄉,甜甜的,讓人安心。

到了秋冬季節,大人們忙着在田間收割,而我和小夥伴最開心的就是到田間爬谷堆。大人們剛堆好的稻草,每每就會成為我們捉迷藏的藏身地。我的童年,完全深陷在大自然的温柔擁抱中。我也總能在飯後,找一羣夥伴一起玩耍。可是現在我和夥伴們都在為自己的未來不斷的努力着,努力的去讀書,去學習。因此,也不能再繼續沉醉於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心中似乎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而讀到《藤野先生》的時候,我是真的被打動了。魯迅先生在書中寫到,藤野先生他平日裏對生活粗心大意,漫不在乎,“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是他對工作態度認真負責。“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改過來,血管移了一點兒位置也會指出來”。生活的大咧與教學的嚴謹,一組鮮明的對比,足以看出藤野先生高尚的個人情操,以及魯迅先生對他的崇拜。不僅如此,藤野先生能夠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曾去歧視當時的中國學生。在舊中國落後的環境下,魯迅先生通過對藤野先生的回憶與記敍,展示了那個時代對人性解放的渴望;還有魯迅先生本人對社會進步的渴望和對高尚人格的追求。通過對文章的理解,我也切身地體會到了,當時的舊社會是多麼的封建,當時的祖國又是多麼的落後。今天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珍惜和平時期的美好。好好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善良好人。

時光慢慢遠去,這個暑假我第一次接觸了《朝花夕拾》。感謝它,讓我的童年再現。那些險些被我遺忘的快樂日子,就這樣伴隨魯迅先生的文字回到我的眼前。我一下明白了文字的神聖。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還會細細品嚐《朝花夕拾》,因為這些文字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朝花夕拾》這本書,早已是如雷貫耳,只是百聞而不得一見罷了。

其實我是很喜歡讀魯迅先生的書的。因為他的書中藴含着許多我們無法在現代所能夠尋覓的到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還有那令現代人所向往的童年生活。

而《朝花夕拾》卻正好包容了先生所有的寫作特點。

美好,天真,稚嫩,對愛的領悟,對現實的安慰凝結成了這一代着作。其中,也讓我們領悟到了不少文字以外的東西。(短文學網)

碧綠的菜畦,輕捷的叫天子,讓我們感受到了先生童年的美好。

相信傳説,相信“怪哉”蟲的存在,讓我們理解了孩兒的天真;長媽媽把心愛的小隱鼠踩死,小魯迅對長媽媽的不滿,也都使我們沉寂在兒童的童言無忌,兩小無猜的幸福當中。

而我們民族的巨人,對於愛,對於現實卻又有另一番獨特的看法。

愛,無非就是對朋友的愛,對親人的愛。朋友,這本書裏我是沒看到幾個先生很好的朋友,只是在日本留學時作為先生老師的藤野先生和被先生“討厭”的範愛農罷了。但是作為先生的老師和同伴,先生對於他的老師倒是相當的尊重的。因為他們都是與先生奮鬥在同一戰線的夥伴,戰友,都為中國的光復而努力着。

藤野先生,作為一名日本人,相信了一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並對先生特加關照,着表示着他相信和信任的不僅僅是一箇中國人,而是相信和信任整個中國,整個中華民族。所以先生對他侍奉有加。

範愛農同志,作為先生的同志,也應該算是一位愛國人士,為了一名中國人的尊嚴而死,先生也對其十分的想念與尊重。

而對於家人,魯迅先生又是極其的傷感的。

伴隨他一起長大的長媽媽,給他講了許多許多的故事,又為了先生的成長買了一本連自己也不知名字的書,時時刻刻都在關心着先生,愛護着先生。雖説有時被先生所厭惡,但終究還是有感情的。

先生以熾熱深沉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對往事的追憶,對已故親友的真誠的懷念。

但“我們的青春年華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過去”,先生擦乾了淚水,為他的青春年華,為中國的未來而惜別過去。

先生在日本留學中看電影所受到的啟發,是無法衡量的。在長媽媽的“教導”下,先生也受益匪淺。

本書在任何篇章都在抨擊着當時社會的黑暗。魯迅先生的仇貓,對“名教授”,“名人”的抨擊也不見少處。

《朝花夕拾》,飽含對過去的惜別與對未來的奮鬥!描畫賣掉了,可先生的鬥志沒有賣掉;長媽媽過世了,可先生的希望沒有消失;老朋友死了,可先生沒有頹廢!仍然為未來而奮鬥着!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魯迅的名字,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讀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關於他的文章,並不是我不喜歡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寫的哲學。但他的文筆,總讓人感覺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樸實,真誠,平易近人。

當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總是很多感慨。它真實的記錄了魯迅的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經歷。回憶那些清末的生活習慣。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有很多人説,寫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現實世界受到的種.種坎坷跟曲折,還要在自己的文字裏,創建一個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裏它是無價的,在我心裏,它就是一個曲折老人記錄童年的回憶錄。

喜歡追光的人,充滿朝氣與蓬勃,在迷茫中給人光明的希望,魯迅便是其一。魯迅的童年生活奇趣繁多,少年時憤然棄醫從文,揮筆鑄文章,以期喚醒精神上蒙病之人。而《朝花夕拾》是最能詮釋魯迅心路歷程的作品,我尤為喜愛。

《朝花夕拾》,此書原名為《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前七篇主要寫了魯迅的紹興家庭與私塾生活,後三篇敍述了魯迅遷居南京、留學日本、回國從文這一過程的所見所聞與感悟。當然,本書不只是回憶往事那樣簡單,此書還飽含着魯迅對親友師長的懷念、揭露社會的醜惡現狀、愛國憂國的情懷……內容豐富,情感真摯。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篇章莫過於《藤野先生》了。平易近人、樸素偉大的藤野教授,魯迅心裏是十分敬佩他。還有魯迅棄醫從文轉折點的著名事件——幻燈片事件。此事為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與同學看日俄戰爭的影片,其中有一位中國人給俄國人當偵探,而被日本軍捕獲。正要槍斃時,在場的一些中國人與日本人,除了魯迅,都拍手叫好。此時,魯迅的心一陣刺痛,中國人的病其實不在身體而是在精神上,於是棄醫從文。

看到此,讓人焦慮萬分。身為一名中國人,怎麼能為自己同族的人被殺而感到快樂呢?真為以前飽受欺辱的中國而感到悲傷。曾經的中國,是那樣的腐朽不堪,有戰爭,有封建舊俗,都壓迫着苦不堪言的人民。於是中國人也自暴自棄,麻木不仁。魯迅用文字,就似鋒利的刀刃,直擊人們的靈魂;就似一盞濁夜的明燈,告訴新青年們光明的所在。我敬佩魯迅,敬佩他那“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超然境界。

手中的樹葉被風吹亂,我的思緒也翻轉不止,回想現今,中國已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人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再看《朝花夕拾》,不禁為之感動。轉過頭來,望向前方,心裏想着魯迅的名言——青年應當有朝氣,敢作為!向着光明奔跑,永不止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5

曾讀過《西遊記》,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嫉惡如仇讓我崇拜;曾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

柯察金的頑強不屈,追求自由亦讓我崇拜;還曾讀過《水滸傳》,魯智深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更讓我崇拜。

讀過許多名著,也有過許多感悟,但最令我難忘的卻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寫過許多名著,這《朝花夕拾》。便是他的一本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性的文章,成書於927年7月日。此書中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文章,但並不是對往事的單純回憶,而是用嫻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散文精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是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書共有十篇文章,充滿了清新樸實的氣息。這其中最吸引我的要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

作為被國中課本選用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自有它的獨到之處。本篇文章的第二段中的景色描寫: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頁里長吟,肥胖的蜜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一段的排比及擬人的修辭用得是極為巧妙。這一段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更為百草園增添了一分神祕色彩。

文章的寫三味書屋的部份,似乎是用來批判封建教育的。從作者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回事然後先生生氣便可看出封建教育對人思想的束縛。不過那時的魯迅先生確實是有些調皮,在上課畫畫兒,不過卻是讓人覺得封建教育的無趣及落後。

説實話的,魯迅先生的文章我有許多都讀不懂,這或許是我的文學修養抑或是我的思想水平高度不夠吧。

不知十幾年後,我們是否能向魯迅先生面對昔日忘事,快樂而又憂愁。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6

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比較熟悉的一篇文章。七年級學這篇課文的時候,真的是表現出了百分之百的精神。綠油油的花壇,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金合歡,紫色的桑葚,蟬,黃蜂,帝王,至今記憶猶新。美人蛇的故事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講的野蠻婆婆,説晚上不睡覺的孩子會引來野蠻婆婆吃孩子的手指。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睡不着,很害怕,真是幼稚。

和老師一樣,我也一直嚮往冬天下雪。乍一看,一望無際的白色總是讓我感到幸福。和老師不一樣的是,拍雪人更有趣,因為現在朋友多了,但是偶爾六七歲的孩子也可以用麪包屑抓鳥。

魯迅到了三池映月,不能亂問,和現在不一樣。當時魯迅的老師博學多才,嚴於律己,總是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好好教書,體現了封建教育對孩子思想的束縛。至於描摹繡像,我小時候做過,但沒有像魯迅那樣堅持描摹一本大書。

都説國中生有三怕,周樹人是其中最怕的。但就我而言,我所擁有的只是對這位偉大老師的尊敬。他總是用最平實的語言寫出最真實的感情。我覺得這就是寫文章的能力。甚至諷刺“一個紳士”的《狗貓鼠》也讓我產生了共鳴。我們應該學會同情弱者,但永遠不要原諒暴君。而《阿長與山海經》裏的指揮官讓我想起了奶奶。小時候,外婆的形象和阿昌幾乎一模一樣。她善良、單純、迷信。她總是不信任我,嘮嘮叨叨,但她為我付出了很多。她願意到處借我西遊記的圖片。《二十四孝圖》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故事,她把我抱在腿上,打開橘黃色的枱燈。雖然當時不懂,但也知道孝道的重要性。今天回過頭來看《二十四孝圖》,發現有些行為真的很殘忍,封建孝道不懂得照顧後輩的生死,讓人心寒。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的童年漸行漸遠。關閉《朝花夕拾》,心中湧出對童年的無限嚮往。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再也不會浪費曾經發呆的任何一秒。《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7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8

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詞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朝花夕拾》就是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魯迅先生説,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朝花夕拾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敍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最初讀《朝花夕拾》是在兒時在國小課本里便出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至今還不能忘記百草園裏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英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裏去了的模樣。也記得三味書屋的壽鏡吾先生會用戒尺和罰跪懲罰不守規矩的學生們的嚴厲。同時,百草園便也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向往,總希望自己也能在那個樂園裏玩耍,以至於後來在爺爺家的院子裏的青石牆上,我也寫下了“百草園”三個大字,從此,我也有了自己的百草園。每每來到那方土地,我也十分歡喜,玩的不亦樂乎。

也是因為這篇國小課本里的文章,我也買來了《朝花夕拾》閲讀,那個時候看文章,總對《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這類文章感興趣,因為魯迅用温柔細膩的筆觸寫故人,寫故鄉,寫大自然的微小世界,寫生活中我們注意不到的那些靈性。這些文字每一篇都是一首詩,都是一件藝術品。一個有文學天賦的人,才能具有的發現自然的眼睛和對温情的敏感。哪怕已經過去快100年了,三言兩語就可以將彼時彼刻作者的眼見和心境完全地送達讀者的心底。所謂躍然紙上,指的就是這樣的文字吧。而當世人提起他時,多半的印象是一個鬥士。在這本書中清晰體現這種矛盾的存在,《狗·貓·鼠》《後記》一改記人記事那温柔的筆觸,諷刺並不幽默,也並不一針見血,只讓人覺得偏激和刻薄。可見魯迅先生的確是愛憎分明,性情剛直。

他以筆為刀,刀刀刺痛要害,痛徹地解剖着諸病纏身的中國。他棄醫從文,卻是民族精神的醫生。他所揭露的中國人的虛偽醜陋,至今仍然振聾發聵。

這次有幸可以來到周老師的工作室上課,放眼望去,周老師的工作室不大,但是於我而言,裏面的每件物品充滿了樂趣,比如喝茶就可以看到嶗山的茶杯,古典又沁人心脾的音樂,再比如周老師一直在做的紙上種花系列和用燒紙來製作的拾紙救夫系列。剛好在這次周濱老師的課程中,他提到“玩紙”這個概念,讓我體會到了紙的大不同。就是用紙這個材料來表達書的意境,而讓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兒時就讀過的《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用紙來表現存在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於所收集的文字並沒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共性和主題,因而可能是瞭解魯迅的這種兩面性最適合的一本書了。魯迅同時有着敏感温柔和暴戾刻薄的天性,在面對不同的人時,他便表現出不同的樣子。然而,他帶着愛去寫時,字字生動,筆筆含情。帶着恨去寫時,便成了文人相輕,偏頗尖刻。

他這剛直性格和以筆為刀的犀利言語讓我想到了用直線和折線的的元素來表達整本書的性格。首先想到的是把“朝花夕拾”這四個字做一下字體的再設計,用直線組成的三角形的元素貫穿到朝花夕拾之中,線條利落,稜角分明,代表着魯迅先生剛正不阿的性格,在拐角處有曲線的元素代表着他最初的赤子之心。

在最初的設計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圖形設計太具象,人物體現太鮮明。同時,感謝周老師在比較迷茫的時候給我靈感,找到了摺紙這個方法,度過了瓶頸。摺紙這個方法在排版上是個難題,經過後來不斷的嘗試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把製作分為兩次,首先用第一張紙折後作為排版的參照,然後導入軟件中進行設計排版。最後打印出來進行二次摺紙。

在設計排版的過程中,對某些小章的標題也進行了微妙的設計,比如在《阿長與山海經》的標題上就把“山”字在原有的字形上把兩邊切掉,使得它呈現一個三角形的形狀。一則是讓字變得更形象,二則是與這次在整個作品中都貫穿的三角形元素相呼應。

在材料的選擇上,選擇了比較古樸的道林紙,有原始的質感,比較符合朝花夕拾的回憶感。在封皮的選擇上,選擇了紅色的特色手工工藝凹凸紙,體現了回憶的熱烈和魯迅以筆為刀,刀刀帶血的文字的鋒利。在封皮上也有三角形元素的設計,與內頁進行呼應。

設計和打印環節都製作完畢,剩下的就是摺紙和裝訂這兩個環節了。摺紙是一次充滿樂趣的體驗,與以前摺紙的不同在於不在漫無目的的去摺紙,而是更深刻的瞭解了紙和整個作品的內容和表達的涵義從而去進行摺紙。沿着設計好的文字把每一張紙都折起來像是重新賦予了他們靈魂一般神奇。我想這就是“玩紙”的樂趣所在吧。

最後,這次《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製作過程讓我從認識“紙”到了解“紙”再到“玩紙”,對紙產生了興趣,感謝周老師的悉心指導與最後的裝訂,可以説是我們共同完成了這次的作品。通過這次課,也開拓了我的思維,讓我在創作階段有了更多的靈感,獲取了更多的知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朝花夕拾精彩片段,這故事,當時,中國在鄰邦日本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沒有來由地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讓我想起在郁達夫先生的《沉淪》中,那個在心中默默呼喚着“祖國啊,你怎麼不快點強大起來,你的兒女在這裏受苦那!”的留日少年。

這種國人,希望祖國強大而不去努力,只是無助地祈禱,讓人不僅憐憫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作者在此則中更着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朝花夕拾精彩片段。

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事實上,魯迅先生留日學醫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着實可敬朝花夕拾精彩片段!

在文章的末尾朝花夕拾精彩片段,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

再次,"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

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謠,回憶着你扎兩根辮子,跳橡皮筋的時光。

孩子們嘲笑無忌,享受青草的芳香。

那一年,我們往井裏扔石頭。那一年,我們還不明白ABCD為什麼讓我們十幾歲的兄弟姐妹皺眉頭。

晚上看花是當時和現狀的寫照。魯迅,回首幾十年前的漫漫長路,看到了根下的歲月。

那段時間文言文和白話文的鬥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魯迅痛恨阻礙白話文的守舊者。正如他所描述的,即使是世界上最毒最黑的詛咒也應該強加給他們。我對魯迅的拒絕不寒而慄,為了尋找前因後果的根源,去看了他寫的《二十四孝圖》。書中提到,當時中國的兒童讀物比較粗糙,與歐美的兒童讀物相差甚遠,但不知何故又圖文並茂,有些無知。討厭文言文浪潮的到來,彷彿洪水猛獸,沖掉讀書的樂趣。此刻我不禁為那些年幼的孩子哀悼。時至今日,教育的發展已經是過去無法比擬的,甚至連國外那種寓教於樂、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也逐漸被接受,連課本上的習題都點綴着五顏六色的漫畫。如果你去圖書館,那感覺就像一個比一百朵花還多的多彩海洋。我來讀讀《荀子》,古韻悠長。不僅會讓封面嚴肅簡單,還會讓內容中晦澀難懂的文字難以適應。想想當時七八歲的孩子,每天一個一個背。他們的`心裏會充滿痛苦和憐憫。

七八歲的我,應該是在用拼音讀《西遊記》,模仿插畫中的奇天盛達,暗暗期待那些英雄人物的得意成就;七八歲就應該和同伴在院子裏玩耍,或者偷偷跑到大自然的天地裏,把學習當成一種未知的小説。

那麼,如果魯迅七八歲的歲月在倒帶,命運之輪該低吟什麼曲子呢?我用心聽着。

在白草花園歡快的孩子們的聲音和三個水池反射着月亮的沉悶的隆隆聲之間,應該是一系列快速的琶音。旋律的起伏讓我想起了記憶中的塵霜,在泛黃的書頁裏看到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境。徜徉在蟬鳴、黃蜂蹲伏、雲雀翱翔的天堂,與泥牆根部的蟋蟀、何首烏藤、木蓮花依偎在一起。魯迅的童年就像生活在伊甸園裏的天堂裏的寵兒,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中。可惜伊甸園的天堂很容易被打破,孩子們被關在老師做的籠子裏,再也不能每天在田埂上唱童謠了。重重的摔了一跤,想起過去是多麼難過。

我看着時光機器裏的沙漏,聽着一首古老歌謠的呢喃。

突然一首詩湊在一起,於是無聲的歌聲響起:

拿着高腳杯聽着“水調”聲,雖然中午喝醉了,雖然醒着擔心還是沒醒。

送走春天,春天什麼時候回來?在晚鏡裏,很傷風景。

在過去的後期,這個省是空的。

鴛鴦在黃昏後的池邊睡去,花枝在月光下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形象。

厚重的窗簾遮住了燈,風不確定,人剛開始很安靜。

明天的日落應該充滿了小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朝花夕拾》,就像它的別稱一樣,這部名著是魯迅在彌留之際寫的。老了,累了,追憶童年的點點滴滴,心裏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所以我覺得我沒有味道。清晨綻放的花朵會隨着黎明更加嬌嫩。夕陽西下,它們會被採摘,失去剛剛綻放的嬌豔和芳菲。然而,夕陽的照射使它增添了一份魅力。在風的指引下,人們可以想象。就像品嚐一道美味,細細咀嚼。年輕的時候,稚氣的味道留在心裏,慢慢溢出。魯迅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童年並不無聊

。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1

這幾天,我閲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勾勒了一幅幅令人觸目驚心的封建社會畫面,理性的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種。種不合理制度。回憶起孩童時代發生的往事,把內心深處的情感藴含在文章中,以濃厚的時代氣息來警示社會、諷刺當時的黑暗社會。其中有一篇《父親的病》,更是讓我回味無窮、不禁拍手叫好。

這篇文章對“名醫”進行了細緻的勾勒,於是,在我們面前便出現了一位唯利是圖、貪圖利益,沒有盡到自己職責的虛偽的“名醫”,他看病時極為不耐煩,待人冷漠無情,病人不適時,還百般推卸責任,致使作者到最末尾時發出了“覺得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錯誤”的感慨。

是呀!那個時代的人們,心靈都被黑暗所籠罩,他們貪得無厭,為利益矇蔽了雙眼,不擇手段,使很多人都深受其害,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在父親臨死前,作者眼睜睜看着親人受到煎熬,卻無能為力,使得作者加深了對庸醫的憎恨,同時也加深了對黑暗社會不公的怨恨。

再看看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吧!現實社會中,種。種的陰暗面層出不窮。大到一項工程被商家偷工減料,謀取暴利;小到學生寫作業不認真,丟三落四,自欺欺人。我們一定會因為作業寫不好,卻不放在心上,對父母、老師的批評不屑一顧吧?這些事情,如果任其發展,那終會釀成大錯。如果每個孩子都這樣做,那10年以後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呢?20年以後呢?那與以前的封建社會又有什麼區別呢?所以説,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要絕對的認真與負責,幹一件事情,就不要滿腦子的想着偷工減料,那樣最後只有自食其果,悔之晚矣!

在讀《朝花夕拾》的時候,緊緊的跟隨作者,重新的回味着那黑暗舊社會的點點滴滴。我們要慶幸自己生活在新社會,生長在紅旗下,所以我們更應該以我做起,拋下自己的種。種不良行為,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讓明天更加美好。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2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在自己的心裏大多數會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裏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裏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裏與一隻仇貓的敍事。作者與貓的關係和對貓的討厭。這説明魯迅在童年裏的無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隻貓的搏鬥好勝心。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着美好的回憶。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3

翻開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一行行文字映入眼簾,那些文字彷彿有神奇的魅力,把我帶進那一幕幕逼真的畫面裏,令我浮想聯翩。

書中,我得知魯迅先生通過對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時代的回憶及恩師和故友的深情懷念,真實反映了自身的心路歷程。然而,這本散文集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魯迅先生那些對當時腐朽的封建社會的一個個諷刺,一個個嘲笑,形象刻畫了那時的封建社會的腐朽,政府的無能,人民的麻木。作者也從一個個側面描繪了從清朝到辛亥末年時期的社會現實。作者對俗及文化的深刻揭露、諷刺和批判,正表達了作者對像現代一般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這些,都讓我充滿了驚奇與無奈。因為當時的社會,是如今的我們無法想象的黑暗,腐敗,與無能。

《朝花夕拾》中,《五猖會》這篇散文中提到的:父親要求魯迅背誦《鑑略》,背熟了才能去看五猖會,作者兒時天性愛玩,對什麼都好奇,又不愛學習的孩子來説,是十分痛苦的,當然魯迅也不會例外。因此,背完書後,魯迅看會的心情也沒有原來那麼好了。這表現了魯迅對當時強制的封建教育的不滿以及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的強烈控訴。可見,當時的封建社會是多麼死板呆滯。而相對於我們現在來説,如今的教育制度,學習方法,可是比魯迅小時候要好得多了。

無獨有偶,魯迅曾到三味書屋去學習那枯燥無味的四書五經,每一天都是搖頭晃腦地去背許許多多的古文、詩經。這,同樣説明了封建教育的呆板。

書中還有一篇散文令我記憶猶新,那就是《父親的病》。文中提到了兩個所謂的“名醫”,為魯迅的父親開了“妙方”。一位是紹興城中的“名醫”,開的藥方是““生薑”兩片,竹葉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三天,梧桐葉。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奇怪的是,父親的水腫卻越發嚴重,這位名醫卻“極其誠懇”(此處打雙引號)地説:“我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這裏還有一位陳蓮河先生,本領比我高。我薦他來看一看……”而陳連河的藥方,也是稀奇古怪:“蟋蟀一對,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還有平地木十株,普通都稱為“老弗大”。然而,還有一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顯然,這兩位名醫,都只是虛有其表,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當第一位名醫手足無措時,卻假似好心介紹了另一位庸醫陳連河。由此可見,當時的封建年代,有多少這樣的徒有虛名而實質上卻是勒索錢財的“名醫”,不像現在,大部分的醫生都有自己的醫德,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病人。可先,我們所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年代啊!有如此好的教育環境、學習氛圍,那我們是否應該不再抱怨學習科目太多,內容太無趣了呢?因為與那個封建年代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環境實在是好的太多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得起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魯迅先生兒時在那樣枯燥無味的學習環境下,未來依然創作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書籍,那我們就要以他為榜樣的基礎上,少點抱怨,珍惜我們難得的大好時光勤奮努力的學習,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珍惜當今的學習機會,勤學勤問,才對得起這些難能可貴的改革教育啊!有句話説的好:不會抱怨的人才是智者。還有一句話也説得妙: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不要再抱怨,珍惜現在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4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脱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敍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説:“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5

國慶放假期間,我無聊的沒什麼事情幹,於是,我打算讀一本好書。在國中,學了許多有關於魯迅先生的文章,我突然想看看他的作品,於是,便閲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

裏面有一篇散文是我們學過的,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了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中乏味的讀書生活,在上個學期,老師已經帶着我們深深地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一些段落我還可以背出來,對於這篇課文來説,我已經十分熟悉。

其他的九篇文章都分別敍述了不一樣卻都同樣有意義的事情,我很想把我我每一篇的感想都寫下來,但是還是決定挑出我最深有感觸的那一篇?

阿長是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這篇散文記述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當時善良、樸實的特點,但她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嘮叨着?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當她知道魯迅先生一直很想看《山海經》的圖畫後,過了十幾天或者一個月,她就把魯迅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買來送給了他,我還記得她當時的那句淳樸的話語:?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句話讓我感動了,這是多麼可愛的保姆啊。我體會得出魯迅魯迅先生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魯迅魯迅先生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從長媽媽身上,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筆相當之好。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故事寫出了魯迅先生的小時的生活,讓我受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ggv1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