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廣播稿 >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

如果你是廣播站的主持人,肯定會知道廣播前一般都會預先做好廣播稿,一份漂亮的廣播稿能提高節目效果,那要怎麼寫好廣播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1

知"足"與"不足"

知足,好理解,容易會意。不足,則可分為"知不足"與"不知足",一時便難以理會清楚,且慢,請聽我慢慢道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外科醫學奠基人裘法祖有一個"座右銘",是這樣寫的:"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在幾十年人生旅途上,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裏,他一直忠實地踐行着這個"座右銘"。他對"知足"與"不足"的理解太好了。

"做人要知足",也就是説一個人在做人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物質享受,生活待遇,名利地位方面要知足,不能過高要求,不要貪得無厭。裘法祖先生,他曾擔任同濟醫科大學校長,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一直住着50平米的房子,用着上世紀50~60年代的舊傢俱,過着簡單樸素的生活。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中,裘先生很知足,他覺得這樣就足夠了,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他從來不向組織,不向單位張口伸手要這要那。

"做事要知不足",就是説在做事中,工作中知道自己的不足,方能改進,完善,創新,提高。裘法祖先生是我國外科醫學的`開拓者,先行人和技術權威。上世紀50年代就名滿天下,但他"知不足",不滿足,不斷開拓進取,勇於創新,先後改進了20多種普通外科手術。直到91歲高齡,他還在不懈工作,帶研究生。

"做學問要不知足",就是説在做學問中,不知道什麼叫滿足,什麼時候到頂了,什麼樣子就足夠了。才能勵精閣治,排難而進,繞過崎嶇山路,向光輝的頂點挺進。裘法祖先生是留德醫學博士,是著名的我國外科醫學專家,外科醫學教育家,可謂學富五車,但仍苦學不輟,努力鑽研,從事外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60餘載,發表醫學論文200餘篇,主持編寫醫學教材40餘本。

人生在世,千忙萬忙;人生旅途,千頭萬緒,歸結起來,不外手做人,做事,做學問這三件大事。如何把握這三件大事的尺度,"足"與"不足",何長何短;三件大事做到什麼程度為好,孰寬孰窄,裘法祖院士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楷模。裘先生的"座右銘"因其人格的魅力而彰顯光輝,啟迪後人,昭示人生。

做人,知足才能常樂,淡泊方可明志;做事,標準不斷提高,目標不斷遠大,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做學問,須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而且也無捷徑,不可僥倖取勝,輕易成功。

也有一些人在做人上,生活上從不知足,超標準享受,過豪華的生活;在做事上,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偷懶要滑,稍微辛苦些,則叫苦不迭,牢騷滿腹;在做學問上,浮躁淺薄,不學無術,只知皮毛,不往深究,或東拼西湊弄幾篇應景文章做做樣子,淺嘗輒止,不求進取。與裘法祖先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的精神相比大相徑庭,真有天壤之別。

應該説,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是按裘先生的"座右銘"行事的,按"三標準"要求自已的,是我們中學生學習的榜樣。我們青少年學生現在就要刻苦學習,不斷創新進步。長大了,向裘院士那樣"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努力為祖國拼博,奮鬥,奉獻。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2

期會考試過後,不少同學只是看看考卷分數就了事,也不分析自己考試情況。看到分數高,成績好,有的心裏美滋滋的,很滿足;有的沾沾自喜,心花恕放;有的則趾高氣揚,非常得意。孰不知,一個學生在一次考試中分數再高,成績再好,也只是一個小勝。我們還要走出很遠,我們還要不斷成長成熟,走向人生成功,取得大勝。

我們的先賢説: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智者,智慧,才能也。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要對自己有一個真正的瞭解,才能不斷前進,進步,所以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我們做到這一點。

自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達到明的程度更不容易。我們的同學要了解自己,就要從一件件小事入手。比如,期會考試或者月考結束了,考的好與不好,勝與敗都是平常事。就是考得好,分數高,也是小勝一樁,不要自鳴得意;考差了的同學也不是一無是處,同樣有自己的長處與優勢,無需悲觀失望。考得好的同學並不是十全十美,在分數高,成績好的後面,取得小勝的同學還可以發現自己在學科方面的不足與弱點,還可以看到自己的短處與劣勢。所以不要盲目驕傲與自滿。

新時代的中學生,僅僅知道自己姓什麼名誰,讀了幾年書,學歷如何,得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幾,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看到自己的短處與弱點,知道自己知識結構的缺陷與不足,與優秀同學的差距,特別是未來競爭中自己的地位如何。

德,道德,德行之謂也。德是一種境界,德是一種追求;德也是一種力量,是一種震懾邪惡,淨化環境,純潔思維,吸納知識的動力。德能使自己內功強勁,不斷成長進步,走向成熟,取得人生的成功,無往而不勝。所以,大勝靠德。一個人的人生成功是與他的德行養成成正比的。一個學生要健康成長,必須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必須把自己的'道德修養搞得紮紮實實。

朱熹説:"義,天理之所宜"。用我們現在的話説,可有兩種意思:一是從小處理解情誼,恩誼,人要有情有意,不能忘恩負義。二是從大處講,是"正義",是"人之正路,是天理之所容"。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潔,扶危濟困。而不能損人利已,巧取豪奪,傷天害理。

德,是總説,是高度濃縮之點晴,是品行的精髓。細化起來,有行事的品德,做人的道德,社會的公德。各行各業也都有其道德規範,道德遵循,而這些職業道德,都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師有師德,醫有醫德,官有官德,商有商德,但萬變不離其宗。

大勝靠德,一定要以德潤身。中國人民的優秀道德。一直傳承至今,中華美德光芒四射。尤其在今天,人們更重視從小培養青少年學生的高尚品德。青少年學生便要從小做起,多學習,多涵養,以優秀的文化,公認的美德去潤身,充實自己,健康茁壯地成長,穩穩立於不敗之地。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3

素質是什麼?素質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整體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意義上來説,民族間、國家間的競爭,就是國民素質的競爭。

素質,最初是生理學的一個專門術語,指人體總的生理特點、條件和狀態,以及人體各個組成部分的心理基礎和質量。

將這一概念擴大到人的社會行為和社會屬性,就是個人或組織進 行各種活動所要憑藉的自身內在條件,是導致自我或組織優劣強弱、活動成敗得失等結果的所有內在條件或內因的總稱。人的素質也有着化學元素那樣的基本構成,主要包括:知、信、德、美、樂、健、情等。

知,是人的素質中帶有基礎性,前提性的'重要方面。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知”,認為不知就是愚昧。一部《論語》,用到“知”字處竟達116次之多。“知”的重要,可見一斑。

信,即信仰、信念,它是人生的航標和燈塔。人是信什麼才去追求什麼,無信不成人生。“信”,對人的行為選擇、力度起着根本性的決定作用。很難設想,無信仰、無信念的人能走向成功。

德,是一種社會關係。人我關係的合理判斷和軟性規則,其中重要的就是“知尊”、“知恥”。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道德也是可靠有效的一種資本。誠信便是美德。

美,是人的一種天性。美,使人類有了藝術,有了儀表,有了範式,有了約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以何為美,則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別。人的相貌、儀表、手勢、風度都能給人以美的感受,若不辨美醜,也是“是非不分”。

樂,是人的一種本能。樂有“娛樂”、“愚樂”之分。樂在心神性情之上,使人健康、歡喜;樂在蠻野宣泄之上,則愚蠢無聊。快樂是一種沸騰的情緒、情感。樂看似外表顯露,其實展示內心,體現素質。樂在高雅情趣,幸福心間。

健,是指心理與身體的健康、健全。心身健康對人的思維、情感、態度、行為、精神都起着重大而根本性的作用。所以説,心身健康是一個人的本錢,是人的重要素質,也是人的基本追求。

情,是一種熱能。感情會發熱,激情能燃燒,無情則冰冷。人生的太陽會不斷變化。情感有投向問題,這一“投向”對一個人的“人生路向”、“價值取向”猶如一個自動開關。

由眾多“個體”素質的提高和影響,能夠形成一種氛圍、一種環境、一種磁場、一種引力、一種境界。這便是一個組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整體素質。

黨和政府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明確要求“中國小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教育,就要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現代社會,乃至未來社會都是以個人素質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社會。素質,對於我們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學生十分重要。我們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大力提高素質,不斷增強素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些都在警示我們,注重從一點一滴上去積累增強素質,去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範文4

中學生心理健康廣播稿 完美性格的基石

當有人表揚小梅梅是個善良,誠實的好孩子,好學生,誇獎她待人熱情,彬彬有禮時,小梅梅都會謙虛地説,我做得還不夠。這時,她就會想到父親,母親言傳身教的示範,以身作則的教誨,潛移默化的影響。

梅梅她把父親,母親教的待人接物處世的"家訓"稱為"黃金規則"。她説,"黃金規則"是爸媽生活中最重要的準則。他們讓我清楚地知道,"黃金規則"是建立完美性格的基石。

數十年的記憶一齊湧現在腦海中。朦朧中,時間會變得模糊,然而那些優秀的思想卻仍然清晰如初,感覺真切。

那是三十年前的一天,四歲的小梅梅與鄰居三歲的小園園之間發生了一場小糾紛。小園園頑皮地抓起了小梅梅喜歡的一隻小雞,不懂事的小園園掐着小雞的`脖子,小雞難受地叫着。小梅梅一看,着急地大叫:"不許傷害我的小雞,放下它!"

"偏不!"小園園回過頭,頑皮地回答。

"園園,放下我的小雞,不然,你會後悔的!"梅梅哭喊着。

這邊,小園園就是不放下小雞。那邊,小梅梅急得直跺腳,説:"你等着,看我收拾你"。

小梅梅衝進媽媽房間,找到一枚縫衣針,拿了針,就衝到小園園身邊。她瞪着眼睛再次警告小園園:

"放下我的小雞,園園,要不我就要用針扎你。"

見小園園就是不放下心愛的小雞,小梅梅真的就用縫衣針扎向小園園的右胳膊。

小園園終於放下了小雞,哭着,喊着跑回家,一邊跑,還一邊用手捏着被縫衣針扎傷的小胳膊。

小梅梅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用桃樹枝狠狠地抽打了小梅梅。媽媽是想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之法讓小梅梅明白,傷害他人的行為是錯誤的,以皮肉之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傷害他人。

媽媽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過份,不近情理,太嚴厲了,可小梅梅牢記着的是——我錯了。

因為媽媽抽打小梅梅後又對小梅梅説:"你用縫衣針扎園園,她會傷得很重呢!梅梅,即使別人做錯了事,你也應該尊重他,而不能傷害他。"媽媽説:"我會告訴你爸爸的。"

我從沒闖過這麼大的禍,也沒想到會讓爸爸為此特別難過。梅梅回憶到這裏,仍然心裏難過。

後來,爸爸是這樣教育小梅梅的。小梅梅坐在爸爸身邊,爸爸手裏拿着縫衣針説:"梅梅,你摸摸這根針的針尖,你就知道它有多尖利,來,輕輕摸一下,小心點。"

小梅梅搖着頭説不,又哭起來説:"會痛的,爸爸。"

爸爸接着説:"你不能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兩個錯誤永遠不能製造出一個正確。"爸爸説:"如果我錯了,別人也同樣地錯誤待我,我會高興嗎 如果你不樂意別人這樣對你,你就不應該這樣對人"。

爸爸,媽媽教給我的第一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完美性格的建立,他們教我要寬以待人。我明白了這個道理,——你願意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要怎樣對待別人。

小梅梅成長成大梅梅了,卻小能忘記爸媽的教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gbogao/v707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