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集錦4篇】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集錦4篇】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集錦4篇】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1

“若有一場手術,能將你變為世所罕見的天才,你願意接受嗎?”

《獻給阿爾吉依的花束》中就有這樣一場手術,原本先天智障的查理一躍為卓越的天才。擺脱了智力缺陷的他,是否逃離了被人捉弄的生活,擁有了更多的快樂?

這是一部了不起的科幻著作。(原先以為是一本探討人工智能方向的書籍,但並不是。)

作者以第一人稱第一視角將查理八個月跌宕起伏宛若一生的旅途展現給讀者。這是一本進步報告筆記,短短八個月時間,主人公查理從一個智能低下一無所知想要“便匆明”的人快速學習汲取知識成為眾人眼中的天才”,最後又歸於沉寂。查理最初的進步報告中存在語法錯誤和錯別字,對自己和周遭世界沒有清晰的認知。他是生於“黑暗”中的人,沒有過去也看不到未來,只是會有來自記憶深處引發的無端的恐懼。他渴望被人所愛也渴望學會愛人。儘管生理年齡已經30歲,但心智上仍然是一個純粹的、未經世事、對一切抱有美好期待的稚童。

查理通過實驗智能得到飛速提升,他開始對自己和世界產生思考,但也對他人產生懷疑。他開始以更加客觀的角度審視世界,童年的不幸,“朋友”的欺凌,作為試驗品的可悲都無數次沖擊着他的世界,他的世界一次次崩塌又重新建立。他曾以為當他變得更加聰明時,童年的陰影會被驅散,越來越多的'人會更加愛他,他會像所有人樣擁有思想並感受愛。但世界予他的第一課是冰冷殘忍的現實。

書中還討論了愛與性的話題。儘管作者有些男凝視角的問題,但這個話題確實引人深思。

在智力迅速膨脹達到頂峯的一段時間,查理成為了一個孤傲蔑視他人的機器,誠如文中所言,“如果沒有人性和情感的調和,智慧和教育根本毫無價值”。從中我體會到德育的重要性。

理性確實可以讓人攀登頂峯與神比肩,但感性卻讓人區別猛獸保持初心。

一個人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都應當儘可能保持謙遜,否則又與陷於無知黑暗的人有何差?

我很難理解最終查理是如何接受智慧一點點流逝的現實——在見過光明後又退於黑暗,他無疑是不甘心的,萬分渴望擁有智慧的時間多一點再多一點。而當最終迷宮的終點來臨時,他與過往和未來和解了,在阿爾吉依的墓前放下花束。

這是一種超我的聖人心態。

萬物喧囂又歸於寂靜。

查理從始至終都是孤獨的。他漸漸不再渴望“便匆明”以祈求他人的愛,而是大徹大悟後去愛世界,愛自己,愛所有。

查理八個月非凡的經歷恰似凡人一生,作者以絕妙的筆法為大家呈現出人生百態。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2

四星的感覺,打了三星,因為自己愚鈍,好像讀懂了什麼又好像沒懂什麼。書的結局平和卻壓抑。讀罷,不知從何説起,好像一直想從書中探尋什麼。

一個人的心智從一個極低的水平,經歷到一個罕見極高的水平,繼而再以一個和從極低走向極高相同的速率從極高再走向極低,逐漸衰弱。這讓我想到兩年看的一部兩個半小時(如果沒記錯的話)的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有相似卻又不同。

如果説,“0”可以表示一個人最開始的狀態,歸於本真或一無所有。“1”可以表示一個人較為完整的狀態,有所一定經歷和認知。那麼,書中通過智商的變化,查理經歷的`是0-1-0。電影中的主人公經歷的是從出生時生理特徵的老年,再到壯年,繼而變成嬰兒,最後走向死亡,也是0-1-0。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但在這裏,我並不想感歎二者人生有多麼曲折,只是想到了二者人生的相似性。

回到書中,我想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大概就是查理在進步報告中多次寫到的相似的內容:“我是一個人。”由此得出:不管是那個痴愚的“查理”,還是智商過人的“高登先生”都從未被看作一個真正的人。

也是,在查理的童年,母親羅絲從不承認自己生的小孩是一個低能的孩子,她一遍又一遍不耐煩的教查理應該怎樣像其他正常小孩一樣自理,一次又一次不心死的帶查理去看了不起的名醫,一回又一回地為自己兒子感到羞恥而斥罵。噢,可憐小查理,腦海裏都是不好的回憶,他什麼也不懂,他只有從櫥窗瞭望,他只有一面温暖的牆。可是他也是個人吶。

即使查理變成了智慧過人的高登先生也無一例外。他是試驗品,他就是阿爾吉儂,在被某些名譽利益的搗鼓下,他承受着冒險失敗後的一切後果。可是那些被與己利益驅使的人又有什麼錯呢,他們説查理是為未來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可是他們忘了,查理是個人,高登先生也是個人吶。

一個人從痴呆愚笨變成一個智商一百八的天才,那麼他看這個世界的眼光是否會有所改變呢?作者通過查理的改變以一個悲觀的態度向我們展現了人性的醜惡。查理,愚笨,善良,受盡欺負,有很多朋友(或“朋友”)。高登先生,聰慧,傲慢,敏感,沒有朋友。難以想象,當我們常人的智商陡然間變成一個天才的智商,我們是否會將人性中所有一面都洞察透徹,是否會變得尖鋭敏感,是否會變得孤獨呢?

答案無從知曉。我只知道,當我聽到阿爾吉儂的故事時,我知道那是一個令人有些悲傷的故事。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3

這本書流行了很久,因為講了一個好故事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出版於1966年。

49年過去了,這本書講的故事依舊非常吸引人:

查理是一名智障。他的父親臨死前將他託付給朋友,父親的朋友提供給他一份賣麪包的工作。無論是麪包房的同事,還是前來買麪包的顧客,對查理都很親切。

可是在32歲那一年,查理接受了一次試驗性的手術,他居然從智障變成了極度聰明的人。

隨後,查理髮現了很多一直存在卻一直被忽視的事實。比如麪包房的同事和顧客聯手欺騙麪包房的老闆。

與此同時,變聰明的查理開始失去原本對自己親切的“朋友”。大家都接受不了查理變得聰明。

查理不甘心如此生活,開始去尋找自己的父母,開始嘗試愛情。

然而屢次失敗的查理在還沒有完成自己的願望時,由於手術傷及大腦,他重新變成了傻瓜,默默死去。

——朋友,以及簡單生活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中,最讓人感慨的,也是長久以來存在的'命題有兩個。這兩個命題都告訴我們一個相同的道理:理論上和現實中,往往相差甚遠。

一個是:究竟什麼是朋友?

查理在身為智障的時候,有很多朋友。他們喜歡和他聊天、照顧他。

按道理來説,查理變聰明之後,這些朋友應該很高興。可惜沒有。

他們不再願意當查理的朋友。

因為生活中的朋友最大的用處就是襯托自己的好形象。

所以人人都需要一個智障朋友,而不是一個聰明朋友。

另一個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揭發嗎?

當查理看到麪包房的同事想辦法欺騙老闆的時候,他選擇了揭發。

而老闆卻接受不了,因為查理明察秋毫,讓麪包房的全體員工都忍受不了,威脅老闆集體辭職。

最終的結果是,查理被辭退了。

所以,當發現別人做不好的事情的時候,你還敢站在大多數的對立面嗎?

——作者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作者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1927—20xx)出生於紐約,擁有布魯克林大學心理學學位。

他非常了不起地創作了讓人難以忘懷的幾本書。比如講述多重人格的《24個比利》,最近中文版又再版了。

但是從《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中不難看出,丹尼爾對人性的定位還是挺悲觀的。

書名中出現的“阿爾吉儂”是查理最後的朋友、一個和他一起接受試驗性手術的小白鼠。

只有小白鼠,是查理的朋友和陪伴者。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4

首先,我很想寫寫關於查理前期想要變聰明的感受和後期學習時總是忘掉的事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愚蠢和智商不夠,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於是很努力地去追趕別人去想要變得跟別人一樣敏捷。這是多難的事情,只是旁觀的人是不懂的。這樣説可能好像是把自己跟查理強行地連在一起了,不是的,我是可以感同身受的。我説一百次閲讀並不是背誦並不是背書也改變不了我總是忘掉我看過的內容的事實。説多少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我也能把事情做好也改變不了我確實反應不夠敏捷的事實。這種狀況只是還沒嚴重到令我無法生存,我還能保護自己能夠不受到太多的.嘲笑。一顆想要變得更聰明的心,這是查理與眾不同的地方之一。最近第四季奇葩説鬧出的事情中,馬薇薇説:“都第四季了你還不知道誰是朋友。”這類的話語,是查理們以及像我這種不夠聰明的人卻想企圖捉住點什麼好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聰明,卻受到嘲弄時的難過之一。聰明人弄出了一個綜藝節目愚弄愚蠢的人,我想我永遠忘不了這個。有的人有天賦也努力,所以她們就應該那麼厲害。而我很努力才保持了正常人的水平,不值得稱讚,但也絕不能因此受到恥笑。因為每一個向上的人,ta的任何努力,都比一個恥笑別人短處的人,更值得尊敬。

事實很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惡意,卻也很自然地有着善意。這是一個能量守恆的世界。我很心疼查理們所遇到的遭遇,也希望所有查理們都能遇到真心為自己着想的人。即使一個人帶着目的的舉動,但是能授惠他人,也是好事。就像尼姆教授、伯特等人,就算是再功利的目標,也是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一步。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為什麼我從來都不會想這些問題,是不是隻有聰明人才會想到?我知道我曾遭遇的一切,我知道我繼承了誰的性格,我知道是什麼變成了現在的我。這樣會顯得很盲目自大嗎?為什麼要思考那麼多關於自我本身的事情,究竟是有什麼樣的奧祕在這樣的思想裏。我見過那種人,他們顯得特別不一樣,為什麼?

或許,讀一本書,讓自己產生懷疑,是邁開了思考的第一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155o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