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必備】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

【必備】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三國演義讀後感14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大批的文學著作。而我最鍾愛的一本文學作品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這是羅貫中根據陳壽的《三國志》而編寫的七十三需的三國故事。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振奮人心。起初我最喜愛的人物是關羽關雲長,相信大家對此人並不陌生,他就是五虎上將之首,義絕關羽。書中有關他的故事情節描繪的.也是有聲有色,就拿温酒斬華雄來説。十八路諸侯無一人敢戰華雄,這時關羽挺身而出要求出戰,曹操為其壯酒送行,關於説:“回來再喝也不遲!”不一會兒就提着華雄的頭進了帳。一摸酒壺還是温熱的,曹操大讚關羽的武藝高強。

還有一件家喻户曉的事件,那就是過五關斬六將,關羽得知兄長還在人世,義無反顧地帶着嫂夫人離曹。一路上遇到曹軍將領的百般阻撓,然而關羽越 戰越勇殺將了過去。最後曹操下令讓關羽與其兄相聚,這才免了傷亡與其兄弟相會。從這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關羽義絕沖天。然而在小説的後半部分關羽變得自傲自大以至於失了荊州,身首異處,一代武聖如此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另一位傳奇人物的出場讓我逐漸的喜愛上了他,他就是諸葛亮。劉備三兄弟三次恭請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諸葛亮被其誠意所打動,從此為劉氏江山奔走效勞。與他有關的故事情節實在太多了,咱們先拿草船借箭一事説起,那是赤壁之戰的一個相關情節。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故意擠兑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時間內交出20萬隻箭,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諸葛亮胸有成竹,並且告訴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諸葛亮其實早已暗觀天象 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霧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 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霧 諸葛亮問周瑜借來幾十艘船隻和百餘兵丁,鑼鼓齊備 並且在船上遍扎草人 開到曹營面前擂鼓吶喊明知曹兵在大霧天定不會出戰 ,只會射箭退敵,果不其然 曹操並不出戰,直命曹兵亂箭拒敵 在曹兵亂箭之下 幾十萬只箭全紮在草人之上 遍佈船隻倆邊,諸葛亮估計箭支早已20萬足夠有餘 命眾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上當來追時,早已返回江東大營了。從此事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諸葛亮對於蜀國的建立功不可沒。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力輔佐後主劉禪,後又出師北伐,對內又頒佈了一系列的法令。使蜀漢出現了興旺之象,然而不幸的是諸葛亮在北伐途中因疾而去客死五丈原。諸葛亮的離世使蜀國元氣大傷,蜀主無能,使蜀國走上了下坡路。

《三國演義》揭示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當時軍閥混戰下的人民的疾苦,人物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這也是我鍾愛《三國演義》的原因。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淨英雄”,有那一個個人物在歷史的竹簡中飄香,他們遭後世談笑,後人景仰。三國是一個説不完道不盡故事,引伶人起舞,騷客放歌。其中,我們可以看見呂布的英勇,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我們可以看見劉備的仁義,實則假仁假義;我們可以看見關羽的忠義,華容道縱曹操;我們可以看見貂蟬的傾世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鐵馬冰河入夢來,我們彷彿看見刀光劍影下的橫屍遍野,炮火強弩中的折戟沉沙。那一幕幕如膠捲般放映。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有着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它可以作為一面鏡子,看見那個時代的面貌;它也可以作為一杯香茗,香飄萬里惹遊人。我讀《三國演義》,情感激盪,有時悲,有時喜,有時驚,有時諳。那説不完的歷史,聊不盡的文化,讓我在夢裏與曹植詩文唱和,與曹操煮酒論英雄;與趙子龍一決高下。

我讀《三國演義》有幾個體會:

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漢朝至漢高祖打下江山已有幾百年,那時是“分久必合”,民生安泰,國富兵強,一片欣欣向榮。談不上極盛,但也沒有什麼戰亂,人民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好不痛快。這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考生熟讀詩書,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為求功名勤努力,思人生四大快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武將練兵磨馬,有了很好的國防事務。

但是到漢獻帝時,漢朝氣數已盡,經十常侍之亂,更是雪上加霜。漢獻帝被人玩弄於股掌之中,董卓稱自己為尚父;曹操竊國不留賊名;曹丕捅破了窗户紙,進而自稱為王,改朝換代;最後漢獻帝自殺,泱泱大國“合久必分”。

二《三國演義》是智力的'比拼

兵不厭詐。各國鬥智鬥勇,那天馬行空的計謀讓人蕩氣迴腸。

曹軍挑戰孫劉聯盟,要越過茫茫海域,可是曹軍只擅長陸戰,不熟悉水戰,更不幸的是,曹操中離間計錯斬水師統領蔡瑁,接受了部下想當然的計謀:把船隻連起來,如同陸地般寬闊,這樣豈不是成了陸地?這個消息傳到孫劉聯盟那裏,周瑜與諸葛亮喜上眉梢,兩人同時猜中它的要害:火。結果,藉着東風,讓那片領域成為了一片火海,啼哭聲,慘叫聲,聲聲入耳,風中飄散着焚木的味道。“火燒赤壁”讓智者指點江山,寫激揚文字。

《三國演義》中計謀很多,“空城計”嚇退浩浩司馬大軍;陸遜火攻,挫敗在山上紮營的劉備士兵;死諸葛亮嚇退活司馬懿......

三明主難求

軍師們足智多謀,但是難求明主。袁紹錯怪許攸,至許攸投曹,許攸告知袁軍糧草所在,這是交戰中的轉折點;呂布不愛惜將士,致將士叛亂,陳宮被俘。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三國演義》給予後人無盡的財富。

讓我們翻開手中書卷,品三國。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作為中國人,可以説基本都對這句古詩詞耳熟能詳了。這句詞出自明代楊慎的《臨江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小説的開篇詞。這句詩詞充分體現了三國那場精彩而又激烈的歷史大戲中眾多出場英雄們的最終歸宿,被淹沒在了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中。有人留下了精彩的一頁,有人成為了笑柄,也有人寂寂無名。但最終都敵不過時光的飛逝,逐漸被人忘卻。

三國中,我很佩服一位英雄,或許他稱不上什麼英雄,他沒有什麼耀眼的戰績,甚至沒有上過戰場。沒有像郭嘉一樣精於算計,也沒有諸葛亮那樣運籌帷幄,也沒有出過什麼奇謀妙計。他就是荀彧,曹操尊稱荀令君。沒有荀彧,曹操恐怕早在攻打徐州時,被呂布偷襲丟失根據地而敗亡了。荀彧作為一個文臣,在呂布偷襲陳留後,面對呂布大軍壓境,城內軍心不穩,內奸四處活動,他沒有絲毫慌張,穩軍心,除內奸,與呂布周旋。堅持到曹操大軍的回援,保住了曹操最後的根據地。

在漢獻帝逃到洛陽,向各大諸侯發出求救令後,各大諸侯無動於衷,曹操這邊羣臣也是極力反對,是他荀彧第一個站出來,提議前去迎接天子。然而他真是為了挾天子令諸侯才站出來支持的'嗎?從後來他反對曹操稱王,寧死也不願支持曹操來看,荀彧此時站出來不是為了曹操,不是為了擴大地盤,而是作為一名漢臣,看到大漢天子遭人追趕,四處躲藏,於心不忍。由此可看,荀彧與曹操其他手下的不同,其他人眼中只有主公曹操。荀彧,出身潁川荀氏,其父為漢臣,而他也早早入朝為官。董卓篡權,天下大亂,荀彧便棄官回鄉,同時四處尋找能夠平定亂黨之人,最終選擇了曹操。他的初衷並不是升官發財,謀取功名,而是心繫天下,還天下人民一個太平日子。所以在他心中,沒有主公,只有這個已經破爛不堪的大漢了,而他就是那個企圖將這個支離破碎的大漢王朝重新拼接起來的人,他知道自己無帶兵打仗之能,只好選中曹操,依靠他來維持並拯救漢朝。

然而,漢朝氣數已盡,哪怕那位自稱漢室宗親的劉備,想的也只是君臨天下。在曹操要稱王的那一刻,荀彧他內心是多麼的心痛,他知道漢朝已無力拯救,他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內心的初衷,極力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而此刻曹操,他是多麼希望荀彧亦臣亦友的人能夠支持自己,只要荀彧能夠支持他,荀彧要什麼他都會給。然而,文人的風骨告訴荀彧,我寧死也是漢臣,最終選擇自盡而亡。

在今天,這個花花綠綠的中國,有多少人能夠堅持自己內心的初衷,敢説一句無愧於心呢。而荀彧他做到了,他敢説。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自從三年級,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就對它愛不釋手。羅貫中根據三國史,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複雜、生動的人物形象。我對那些英雄人物的智謀、勇猛、忠誠讚歎不已,同時也為書裏所展現出來的人性的貪婪、驕傲、自私感到震撼和惋惜。從三國的一個個故事中,我學習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寬廣決定了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曹操在當初以較少的軍馬打敗了袁紹之後,搜查了袁紹的大本營,發現自己的部下和袁紹有過私下的溝通的信件。可是他沒有處罰自己的這些部下,而是一把火把這些信件全部燒掉,他的寬厚大量讓這些部下對他感激不盡,後來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他也因此獲得了軍心,在這個混亂的時期站穩了腳跟。

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關羽和張飛並不信任他,認為他只是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對劉備如此看重諸葛亮很是不滿。沒多久,夏侯惇帶了幾萬大軍殺到了新野,諸葛亮神機妙算,預料到了敵人的'每一步動向,調兵遣將,提前做好了埋伏,最終殺得敵人落荒而逃。他這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本領讓一開始瞧不起他的關羽和張飛對他刮目相看、佩服至極,從此對他馬首是瞻。關羽和張飛沒有因為諸葛亮的本事大就嫉妒他,而是大家齊心協力地輔佐劉備成為一方諸侯。

然而周瑜心胸狹隘,在打赤壁之戰時,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屢次想殺害諸葛亮,但諸葛亮怎麼會想不到周瑜的這些心思呢,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還有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而周瑜最後也因為他始終容不下諸葛亮,認為既生瑜,何生亮,最終氣鬱而死。

再比如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不僅自己會敗得一蹋塗地,還會給其它人都帶來巨大的麻煩。

在諸葛亮北上伐魏時,需要守住漢中咽喉街亭,馬謖自告奮勇,立下軍令狀,擔此重任。然而馬謖到了街亭後,掉以輕心,剛愎自用,認為把營寨安在山頭,便可居高臨下,打退敵人。王平極力勸阻,認為敵人一旦把山圍住,斷了他們的取水之道,並用火攻,他們就不能逃脱了。可馬謖自認為自己飽讀兵書,想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蜀兵將決一死戰,以一當百,置之死地而後生。後來,果不其然,蜀兵大敗。馬謖的驕傲自滿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蜀兵失去了糧道,大勢已去,只能退回漢中,失去了繼續北上,討伐魏軍的絕好機會。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更激發了我學習歷史知識的熱忱。唐太宗李世民有説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通過歷史這面鏡子,可以讓我們通過前人的故事總結得失,明白是非善惡,從而做更好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而心生嫉妒,自己不去努力奮起直追,還不擇手段地設計陷害,這樣的嫉妒之心實在不該有啊。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就是這麼一個小人。在《草船借箭》中,心胸狹窄的周瑜因嫉賢妒能,看到諸葛亮處處都比自己技高一籌,心裏很不是滋味,於是就心生一計,以“公事"為由,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軍立狀,由此,周瑜的心胸之狹隘可見一斑。而諸葛亮竟然説只需三天即可。只見第三天時,諸葛亮竟使用“草船借箭”的辦法從曹操那兒真的"借"來了十萬多支箭,這才使周瑜的陰謀落了空,技不如人的他只能暗暗自歎不如,氣得半死。

“嫉妒"因何產生?又為何人們會嫉妒別人呢?當別人努力學習,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受到了身邊人的肯定和讚賞時,就有這樣的人,覺得自愧不如,自己有些懊悔,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繼而生出嫉妒的恨意,他們不探究別人成功的原因與方法,不知道取長補短,只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不思進取找藉口。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在背後詆譭、譏諷,甚至設計傷害,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可最後又於事無補,殺敵一千必自損八百,有時甚至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見,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

生活中,你可見過因嫉妒別人而自己成功的嗎?如果清華學霸武亦姝,在學習生活中只是嫉妒別人,你認為還能否成就網紅才女一一詩詞大會的擂主?如果小飛人劉翔,在訓練中只是嫉妒別人的.成績,還能否多次打破世界記錄,成為世界短跑飛人?如果鍾南山院士在工作中常常嫉妒別人,還能否成為引領中國抗擊疫情的英雄?

反觀自己,我不由得心中一顫,嫉妒的心理我不是也曾如影隨形嗎?曾經,因為沒當選班幹部而嫉妒當選的同學,也曾因為沒被推薦參加比賽而嫉妒參加比賽的選手。可是,到最後,我除了嫉妒,又能收穫什麼?自己依舊在原地踏步,這樣不思進取的小我還是那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我嗎?有這閒情逸致,又何必浪費時間?還不如虛心請教,奮起直追,成為自己內心真正想成為的那個可愛的模樣,那時,還有什麼值得你勞神費力地嫉妒呢?

看看他人,瞧瞧自己。我們一定不要成為第二個因為嫉妒最後把自己氣氣死的周瑜。我們要杜絕嫉妒,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因為只要你肯努力,去拼搏,你就可以變得夠優秀,最終成為那顆內心無比強大的最亮麗最耀眼的明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説,它不同於一般是史書,也不同於一般的小説,它是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同時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它既帶有真實性又帶有情感性。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不但可以回顧了三國戰亂時期的歷史,也體會到那時代的一些思想文化意識。

我也閲讀了一些關於《三國演義》的評論著作,發覺大多數都涉及到有關這本書的思想主題,而且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此也一直爭論不休,主要體現在幾大學説當中,如:“正統”説,“民本”説,“擁劉反曹”説,“忠義”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説,“理想人格悲劇”説,等等。

我認為,以上所述的各種學説,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不可以全盤否定,也不可以全盤肯定。但無論那一種學説,他們都只是從自己所認定的一個角度出發,不能全面的概括《三國演義》的豐富思想意藴。如果將各種學説綜合起來,或許可以形成具有整體性的文化內涵。

雖然《三國演義》沒有一致的主題,但它所展現的總體思想傾向是一致的.。我覺得上述繁多的主題當中,絕大部分都是與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關係,可以説是儒家思想的一種表現,如“正統”説,“民本”説,“忠義”説等等。從作品中對英雄人物的行為事蹟可以體現出來。

我們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創始者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曾經説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而孟子在倫理學上提出了“性善”論,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並提出了君主“保民而王”、“與民同樂”的思想。這些在《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來。

劉備常懷匡扶漢室之心,雖然佔不了“天時”與“地利”,卻佔穩了“人和”。孟子曾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人和”也就是得人心,是否能得人心,就取決於是否“得道”。在作品中,説到劉備“得道”之處比比皆是。

我覺得“劉玄德攜民渡江”這感人的一幕是最能顯示劉備寬仁愛民,慈善寬厚的品德。劉備屯住樊城之時,兵寡將少,抵擋不住曹操強勢的攻打,只好棄城而走,卻又不忍心拋棄百姓,於是“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劉備在船上看見眾民倉皇逃難的悲慘景象,痛心疾首,想投江自盡,幸好左右急忙勸止,“聞者莫不痛哭”,這可見劉備愛民之深,救民之切,做到了“保民而王”,但絕對不是為了“買民心”而做作的。其仁義之心,人臣共知,日月可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今年暑假,我認真閲讀了《三國演義》一書,頗有感慨,故作此篇。

《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作。小説寫的是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小説取材於像《三國志》之類的史書和民間的三國故事。《三國演義》前八十回敍述東漢末年,各個軍伐之間的混戰,後四十回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他們之間互相吞併,明爭暗鬥,致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曹操、劉備、孫權在這段時間裏招兵買馬,廣納賢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從而統一了北方。孫劉聯軍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魏、蜀、吳三國之間爾虞我詐、互相爭鬥。後來,司馬懿奪取魏國政權,他的兒子司馬昭建立了晉,相繼滅掉蜀吳兩國。

《三國演義》的作者通過對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備忠義仁慈,諸葛亮足智多謀,呂布有勇無謀,曹操陰險狡詐,周瑜氣量狹窄,司馬懿詭計多端,關羽忠誠正直,張飛脾氣火爆,劉禪昏庸無能等等。我認為在故事中作者對劉備和曹操的人物描寫最具有特點。

劉備是一個愛民、仁慈、忠義、能任用人才的人。他愛戴人民,也深得人民的尊重,他始終堅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與曹操作戰失利後,他帶着滿城百姓一起出逃,百姓也很願意跟着他。劉備待人仁慈、寬厚,在劉表病危,想把荊州讓給劉備時,劉備卻不忍接受。由此可見劉備的愛民和仁慈之德。在劉備幾十年的征戰中,他打的都是興復漢室的旗號,只要有人投靠,他基本上都接受,人們對此都感慨萬分。由此可見劉備的.忠義之道。劉備求賢若渴,在第二次去諸葛亮的草廬之後,他的部將都以為諸葛亮沒有才能,認為諸葛亮不敢見劉備,勸劉備不要去了,但劉備執意要去,才得到這個百年不遇的奇才。由此可見劉備的任人唯賢之心。劉備不愧為一代賢君。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典型的反面人物,被寫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人,大家都稱他為漢賊。曹操一生幹盡了壞事,但他總是要千方百計地去掩蓋自己,把自己裝成一個好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是為了得到天下,取代漢朝,但他卻説自己是為國家除害。他為了防範別人行刺,在侍者給自己蓋被子時,殺死了侍者,卻假裝不知道。他還是一個奸詐的人,他的軍隊因糧少而抱怨,就把倉官殺了,並説他盜竊官糧,就此來安定軍心。這些都體現了他“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思想。但從歷史上看曹操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後來晉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曹操堪稱為一代梟雄。 我們現在雖然距三國時期將近有20xx年,但三國的歷史還是很值得我們研究,《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仍然值得我們去借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寒假裏,我利用課餘時間,完完整整地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政權瓦解後三個國家三足鼎立,相互牽制併發生戰爭,最終司馬昭結束三國分裂狀態,統一中國。在這本書裏,有很多人物都是人中龍鳳,聰明並且驍勇善戰,但是,我最佩服和欣賞的人是諸葛亮。我對他真是讚歎不已。

諸葛亮是個將才,在軍隊中起到很好的領導作用。有一次他帶着五千騎兵去送糧草,突然斥候趕來報道説,司馬懿帶領了15萬大軍,向西城蜂擁而來。諸葛亮身邊沒有可用之大將,只有2500名老弱殘兵駐守城中。他身邊的幾位文官聽到這樣的緊急軍情急得團團轉,不知所措。但是諸葛亮卻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打開四個方向的城門,每個城門裏派20名老兵打扮成農民的樣子打掃街道。”他自己便攜帶着古琴和兩位琴童,微笑着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的軍隊來到城門前,看見大門敞開,反而起了疑心,懷疑諸葛亮是誘敵深入,不敢進城,他們擔心城內有埋伏,於是反而退兵40裏地。這就是著名的三十六計之一——“空城計”。“空城計”是諸葛亮利用司馬懿多疑的性格特徵,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重要的是,這次空城計考驗了諸葛亮和司馬懿所能承受的心理壓力,諸葛亮完勝司馬懿。

諸葛亮不僅聰明,而且還非常忠誠。《三國演義》中白帝城託孤這段故事説的是當時劉備病危,召諸葛亮和李嚴託孤。名為託孤,實為禪讓,君王之位有德者得之。諸葛亮哭着説發:“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裏展示了諸葛亮對劉備以及他兒子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在我看來,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有能力一統天下的人才,但是他沒有野心去取代劉禪,反而是一心一意地輔佐劉禪,他的忠心日月可鑑,這讓我非常佩服。

最後,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也讓我大開眼界。古代沒有汽車飛機可以快速運輸各類軍需用品,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 ,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書上木牛流馬的介紹: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着於腹,載多而行少。從書上的敍述來看,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設備,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相當於汽車的車廂。在蜀地行路難的實際地理環境中,木牛流馬為蜀軍運輸糧草做出了很多貢獻。諸葛亮還自己設計了諸葛連弩,平常的弓箭只能一次射1支箭,諸葛亮改裝設計後的連弩,可以連續發射10支箭,大大提高了蜀軍的戰鬥力。

諸葛亮聰明又忠誠,而且有很強的統帥指揮本領,他是千古以來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流芳百世,值得我們後輩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麼讀書便是耕耘,想收穫生活的人,要學會讀書;若人生是一個海洋,那麼讀書便是舟楫,想到達生活彼岸的人,要學會讀書。因為一本書,是一種人生。人生即滄海。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世最重要的——義氣,百萬史書,我選擇了經典的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了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戰鬥。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矛盾衝突。它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導致天下大亂,羣雄紛爭,黃巾起義爆發。在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又重新混戰。不久以後,董卓當了丞相,殺了許多大臣,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除了董卓。之後,諸侯混戰,漸漸地形成了三股鼎足的勢力,三國鼎立後,又經過了一次次的戰爭,最後,魏國滅了蜀國,西晉代魏滅了吳國,統一了天下。

在三國那麼的人物裏,大多數人都喜歡孔明,認為孔明是英雄。孔明算得英雄,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遇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我認為他完全可以有更大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他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孫權則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所以,三國英雄,曹操莫屬,而我最欣賞的也是曹操。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才能使晉國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不可避免的寫到了戰爭,在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中,作者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等戰爭,描寫得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使讀者驚心動魄。

這部史詩鉅作,無論是在藝術構思,還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是我國古代小説的里程碑,是中華文庫裏不可多得的瑰寶。

讀《三國演義》還教會我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如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做事要三思而後行,為人要心胸寬廣……也許這就是名著吧,能給予人精神上的食糧,也能經得起反覆的推敲。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我來推薦一本好書,沒錯,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中國最早的章回體小説——《三國演義》。不過,今天我推薦的並不是平常人手一本的白話文版《三國演義》,而是嶽麓書社的文言文版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於是出現了許多的割據勢力,其中實力最強的分別是北魏、東吳、西蜀,進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後,隨着一次次的'戰爭,一次次的實力消長,三國合為一統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百看不厭,首先是因為這本書裏的人物個性十分鮮明:在官渡之戰中,你可以看見鬥志昂揚的曹操和高傲自大的袁紹;在赤壁之戰中,你可以看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心胸狹隘的周瑜;在長阪坡之戰中,你可以看見英勇殺敵的趙雲和氣勢洶洶的張飛;在濮陽之戰中,你可以看見匆忙逃竄的呂布和英勇作戰的六將;在夷陵之戰中,你可以看見懊悔無比的劉備和有勇有謀的陸遜……這些人物無不各極其態,即使拋開書,這些人物仍讓我牽腸掛肚,難以忘懷。

如果只有人物個性十分鮮明,那還不足以讓我如此之喜愛,它的語言也很優美生動,光是描寫人物外貌就有一大串:劉備是“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脣如塗脂”;曹操是“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孫權是“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諸葛亮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司馬懿是“鷹視狼步,目能自顧其背”;周瑜是“資質風流,儀態秀麗”;關羽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如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陸遜是“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似凝酥”;張遼是“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呂布是“身高七尺開外,細腰扎背膀,雙肩抱攏,面似傅粉,寶劍眉合入天蒼插額入鬟,一雙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懷”……這些文言文詞句,言簡而意味深長,讓人浮想聯翩,書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模樣,各有各的特點。讀過之後,彷彿他們就出現在你的面前,活靈活現。

最後,它的情節也非常精彩。連環計、苦肉計、美人計、詐降計、空城計以及三氣周瑜、七擒孟獲……這些故事都婦幼皆知,十分經典。

那麼,聽我介紹完,你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了?快和我一起拿起《三國演義》,去暢讀經典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一部十分經典的古代名著,為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內容令人流連忘返:戰爭的場景讓人彷彿聽到了兵器相擊的鳴響;人與人的對話充滿了無限的情意……就是在這樣的一部令人古今中外的人稱讚的`經典名著,我尋找到了許多……

割須代首

曹操有次帶兵路過麥田,讓兵管好馬,不能踩踏麥田,違者砍頭。可是,曹操自己的馬在走的時候,一隻斑鳩飛過,收了驚嚇,踩到了麥田。曹操立即要人用軍法處置自己的踩踏之罪。眾人大驚:沒有這個將領以後怎麼打天下?於是曹操就用頭髮代替自己的頭割了下來。

其實,曹操用頭髮代替頭的方法是一種象徵而已。因為頭髮會長出來,可是頭只能砍一次。所以看起來是以身作則,實質是逍遙法外。就像現在某些犯罪的人,他們自首,交出贓款,去除權利,甚至消除黨籍,就可以減輕很多罪行了,難道不是和“割須代首”同種性質的嗎?所以我們要學會辨別那些總是“割須代首”的人,那種人不能讓人信服。

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在劉備身邊當謀士,曹操想拉攏徐庶,知道他是一個孝子,找到了他的母親,仿冒徐母的字跡寫了信,讓徐庶離開劉備。徐庶臨走之前給劉備推薦了更好的謀士。徐母知道了這件事,自殺了。徐庶在曹操這裏一生都沒有為曹操做什麼。

看起來,徐庶想做到忠孝兩全,但是其實是誤人誤己。他的初衷是救母,可是最後母親自殺。曹操手下除了徐庶還有其他謀士,徐庶的一言不發卻使他的才華被自己埋沒了。就像現在的工作者,有些不滿足自己的工作,就以為自己不可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於是埋沒了自己,工作也做不好。所以我們要樂業,要積極實現自我價值。

攜民渡江

新野之戰後,劉備逃到樊城,曹操打到樊城。劉備在棄城逃跑之際,説:“現在這城已經撐不住了,願意追隨我的和我一起過江。”全城人都帶着老老小小來了。劉備奔向江陵,眾將叫劉備棄下百姓,因為百姓耽誤了時間,劉備不肯。在當陽,曹操追到,劉備抵敵不住,獨自逃走。

這段故事後人覺得體現了劉備“愛民如子”。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劉備在真正的危機襲來的時候,獨自逃跑。那麼“攜民渡江”應為“挾民渡江”,愛民實為害民。現在,一些官員要處理城市污水,讓市民捐款,市民覺得合情合理就捐了,他們拿錢去揮霍,正事從不做。這也是“攜民渡江”。所以,我們遇事不要意氣行事,要用理性來看到事情的本質。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是古代的經典名著,我們可以在裏面學到很多。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能在我們以後的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幫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書好像一盞明燈,能照亮人生的大道;書好像一股清泉,能滋潤你我的心靈;書好像一陣微風,能舒緩疲勞的身心。我就有過努力追求一本書的經歷。一年級的一天,聽説我的哥哥會來到我們家,我高興壞了,準備好我所有的.玩具,只想和哥哥玩。誰知,哥哥這次不但不跟我玩,還不理我,一直看着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我因為已經做好了和哥哥玩的準備,可他沒跟我玩,所以很生氣。我一把奪過“害人不淺”的《三國演義》,便翻開看了看。可當時我很小,沒看懂幾個字,便只看為數不多的插圖,不久插圖看完了,我便對《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讓媽媽買《三國演義》,可她不願意買,説因為我太小了,等我三年級再買。我很性急,不願意等,便想了一個辦法——威脅她説如果不買,就“絕食”。這個計劃很快就不攻自破了——聞到飯香,我就剋制不住了。很快,我又有了一個辦法——“裝認真”。就是去圖書館,裝作在認真看《三國演義》的樣子感動她。這天下午,我讓她帶我去圖書館看書。她同意了。我捧着書,“認真”地看着。她看我這樣,讚許的點了點頭。她同意下個學期買,可對我來説還遠遠不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我寫了一篇“作文”,雖説是“作文”,但只有兩句話:“老媽,我想買《三國演義》。求你了。”老媽被我的死纏爛打給感動了,同意買《三國演義》了。得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細讀了很多遍,產生了一些感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常讓我為三國英雄人物所陶醉。讓我們走進羣雄爭霸的三國吧!

一代奸雄——曹操

記得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謀士千萬,戰將無數,卻在赤壁大戰時,折兵百萬;記得當年招賢納士時,豪言壯語無數,在華容道時,卻是無限歎息;記得曾經兵多糧廣,卻被司馬家族吞併了國家,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呀!

羽扇綸巾——周瑜

記得當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風流周瑜,卻因為嫉妒而死;當年做為孫策最好的干將,卻因為毒箭氣急攻心而死;嫉妒真是害人害己呀!這就是羽扇綸巾的周瑜。

卧龍天神——諸葛亮

記得當年收孟獲、氣周瑜、草船借箭十萬的神算師諸葛亮,卻被年輕的司馬昭統一天下,當年破曹兵百萬的卧龍諸葛卻因跟隨昏庸的阿斗,所以累死結束一生。這就是卧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一部經典名著,可以改造一個個人的心性,創造一個個英雄豪傑,這本著作的人物刻畫極為成功,能不斷的激勵和鞭策有夢想的人,讓人進步,不畏艱難險阻,明白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提起曹操,人們腦海裏便會浮現出一張這樣的京劇臉譜:水白底,上鈎青紋,眉心紅點,典型的奸詐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我以為,曹操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

英雄表現一:治世之能臣

人們之所以認為曹操“奸”,是因為它“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在我眼中,這只是他在亂世中的英雄所為。眾所周知,漢獻帝軟弱無能,東漢後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後,採用嚴格的法律法規,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此外,他唯才是舉,廉潔奉公,社會風氣日益好轉。在此基礎上,他實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如屯田制,户調製等,不僅很快地恢復了農業,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還有效地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試問,若無曹操的“強硬”,何以平天下?連毛主席都曾經説過:“曹操是白臉奸臣,那是封建正統制造的冤案,這個案要翻”。儘管曹操權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終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孫權派使者向曹操稱臣,並勸他做皇帝。但曹操將其書信給羣臣看,説“是兒欲據吾著爐火上耶!”羣臣也乘機勸他,但是他卻説“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足見其為人真摯,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實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現二:亂世之奇才

“説曹操曹操到”,其實説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僅是一位能臣,還是一位軍事奇才。官渡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操之軍事之才在戰役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是袁紹。當時,袁紹後方穩固,兵精糧足;而曹操處於四戰區域,兵殘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懼。面對袁紹大軍的白馬之圍,他親自上陣。用計佯攻,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調轉方向,打得袁軍措手不及,曹操初戰得勝。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持久戰中,曹操處境極為困難。袁軍作高櫓,起土山,挖地道,無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設投石機,挖掘溝壑等法破解。最終決定勝局的戰役是烏巢之戰。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曹操,獻計偷襲。曹操在分析了形勢後,果斷地採納意見,最後打敗袁紹。想想看,許攸可是袁紹的人吶,曹操的膽識和用人,真讓人歎為觀止。縱觀官渡之戰,曹操雖身處劣勢,但他有膽,有謀,有文,有武,不愧為“非常之人”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本三國演義,一羣英雄人物。我獨愛曹操———有道,有義,有治,有度,有德,有膽,有謀,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説到書,大家會想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到用時方恨少……等名言警句。讀書不僅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還幫我解決了許多難題呢!下面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書的收穫吧。

平時經常聽爸爸媽媽説:《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可我總是沒有時間好好看看這本書,因此感到很遺憾,終於等到了假期,我拿出爸爸的《三國演義》翻看起來,閲讀了許多章節以後,果然,真像爸爸媽媽説的那樣好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回《空城計》。這一回表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遇事不慌、機智勇敢的.特點。

話説南方安定之後,諸葛亮終於可以開始伐魏大業了。幾場戰役打下來,蜀軍勝多敗少,形勢非常樂觀。可麻煩事來了:司馬懿正率領十五萬大軍向這邊逼近!因整個城裏只剩下了兩千五百名士兵,而對方卻擁有十五萬兵力,所有人都嚇得臉色慘白,大吃一驚,但諸葛亮卻穩如泰山,並且下令:“第一,收起所有軍旗;第二,所有站崗的士兵都回到營裏,大家都不要出聲,凡有大聲講話者,一律斬首;第三,四面的城門都打開,每個城門前留二十個軍士裝扮成老百姓的模樣,清掃街道。魏軍一到,大家都不要驚慌,我自有防禦敵人的好辦法。”大家雖然聽得有點摸不到頭腦,但都相信諸葛丞相的能力。等一切都安排好之後,諸葛亮披上鶴氅,帶好綸巾,走上城樓,憑欄而坐。又令童子點上香爐,抱來古琴,他神情自若撫起琴來。

司馬懿大軍趕到,一看敞開的城門、掃地的百姓、先是大吃了一驚,再看見城樓上自得其樂的諸葛亮,又吃了一驚。心想:諸葛亮能這樣悠閒,肯定早有防備,我一攻打必定會輸得很慘。想到這裏,司馬懿還是撤退了。就這樣,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轉危為安。

你看,諸葛亮多聰明呀!他遇事不慌、沉着冷靜、能隨機應變,我們也應該向諸葛亮學習,遇到危險、困難要靜下來想辦法,不能慌張,勇敢的面對,做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我不由的想起,有一天我放學回家,走到家門口習慣性的摸口袋拿鑰匙,突然發現鑰匙不見了,家裏又沒有人,我也沒有電話,急得我團團轉。但是我知道只是着急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我站在門口四處張望,想着辦法。突然看到了前面不遠處的小區超市,對了!我可以去小區超市裏,讓裏面的阿姨幫我給媽媽打個電話,我自己就暫時在那裏等媽媽回來。主意拿定,我抬腿就向小區超市走去……後來這件事還受到了媽媽的誇獎,説我沒白讀課外書,能動腦子解決問題了。

呵,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不僅讓我瞭解了歷史,還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1wy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