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熱]《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熱]《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1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一名天文學家,在他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要謙讓,在他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裏買了梨讓大家吃,結果哥哥姐姐都來搶梨吃,孔融卻沒有動,因此爸爸讓他來分梨,孔融先把兩個最大的梨給爸爸媽媽,然後把稍微小一點的給哥哥姐姐們,留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爸爸問:“你為什麼只吃小的梨子,而把大的梨子給我們呢?”孔融説:“我是年齡最小的,應該吃小的'梨子,而大的梨子,應該給你們吃。”

一次,爸爸帶着孔融和弟弟一起去郊外玩,走着走着,他們都渴了,於是爸爸就去買了一兜梨子讓他們吃,這次爸爸還讓孔融分梨子,心想:這次孔融要吃大梨子了吧。誰知,孔融挑了兩個大梨子,分別給了爸爸和弟弟,而給自己挑了一個小梨子。爸爸問:“這次你比弟弟大,為什麼你給弟弟一個大梨子,而自己吃了一個小梨子呢?”孔融説:“弟弟比我小,我應該讓着他,讓他吃大梨子。我比弟弟大,應該吃小梨子。”爸爸説:“孔融喲,真是一個好孩子哦!”

我們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謙讓、謙虛的人!

《孔融讓梨》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懂禮貌的故事》書,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東漢魯國時期,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來一筐梨,爸爸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讓給了爸爸、媽媽、哥哥們,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大家都誇他有禮貌。

我讀到這裏被孔融的行為感動了,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個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東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從來都沒有想別人。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羞愧,從今以後我要做一個懂禮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東西一定先讓長輩們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謙讓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心中永遠裝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會尊重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生命也會更加絢麗多姿。同時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孔融讓梨》讀後感3

孔融讓梨是個眾所周知的故事,我也早就聽過,但以前太小,只是聽一遍就過了,現在長大了,回想一下,還是有不少感悟。

在文中,年僅四歲孔融就懂得讓梨,別看這個小小的舉動,更能顯現出的是一個人的品質,連四歲的.孔融都懂得讓梨,當時的中國成為“文明禮儀之邦”也就不足為奇了。再看看現在的中國,雖然科技發達,但“文明禮儀之邦”的稱號早已蕩然無存,在一次學校組織韓國考察的活動中,校長和學生在經過一個地方時,看見一塊牌子上用中文寫着:請不要隨地吐痰。這讓大家都很生氣,於是去找來了當地的負責人,負責人告訴他們,因為韓國人很少隨隨地吐痰,大部分吐痰的都是中國人。還有一件事,也讓中國人抬不起頭,在某個國小舉行完升旗典禮後,整個升旗的地方成了垃圾的“海洋”,到處是果皮紙屑,讓人不堪入目,而在日本,幾千人在開完會後,整個場內沒有一點垃圾,引人注目,這就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所以文明禮儀是中國要面對的一大難體,所以08奧運會有一句話: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我們應該深深體會這句話,我就體會到了黨對我們的希望很大,所以我門都應該講文明。

讓我們一起努力,再度成為文明禮儀之邦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4

孔子曾説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説:不學會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你看禮貌是那麼的重要。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才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小孩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的家長對他們更是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讓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自己,當然不會像孔融一樣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就拿吃個蘋果來説好了,我們一般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別人,可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會第一個去拿,要把最好的蘋果給自己,一點也不知道要禮讓。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讀後感5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孔融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友愛和謙讓。在他四歲那年,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吃梨,母親把洗好的梨好在一個盤子裏,從中選了一個最大的梨,遞給孔融,孔融沒有接受,而是挑選了一個最小的梨,吃了起來。父親非常好奇,問他為什麼不吃大的而吃小的,孔融説:“因為我年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啊!”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很受感動,孔融這麼小就懂得尊敬兄長、友愛謙讓的`道理,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今後我一定要以孔融為榜樣,學會禮讓,在學校多幫助同學們,在家裏也不能什麼都自己佔有,有好的東西應讓給爸爸媽媽共同分享。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謙讓有禮的好孩子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6

小孩世界的成人化,失去了本有的天真爛漫。稚嫩的心靈過早接受世俗而變得成熟,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做法得到了父親的肯定;把大梨也讓給了弟弟,這種做法也得到了父親的肯定,總之自己吃最小的才是正確的'。這種教育方法存在着嚴重的弊端,小孩子受到了世俗的感染。為了受到表揚説出一些虛偽的客套話。心靈的土壤逐漸有了成人的足跡,天真沒有立足之地。

對比一下西方的兒童受教育的方式確實和中國有很大差別,他們通過競爭,誰贏了就可以吃到大梨,家長們從小就給孩子樹立競爭意識。可是,細想一下,本質是一樣的,還是過早的把孩子帶入成人世界,過早社會化。

這是可悲的,把天真還給孩子,家長們何必一定要讓小孩子計較梨的大小呢?就讓他們隨意的去吃吧,只要他們開心就好。

家長們要把天真還給孩子,敢於對傳統作出批判、質疑!

《孔融讓梨》讀後感7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他分梨子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孔融聰明好學,大家都誇他是奇童,他四歲時,已經能背很多詩句了,而且懂得禮節。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子給大家。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剩下的按年齡大小的順序分給兄弟們。孔融説:“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的應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高興,又問:“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回答:“因為比我小,所以我要讓着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中國,我讀完這個故事後在想:“我有沒有謙讓兄弟呢?”希望大家向孔融學習,尊重長輩,謙讓兄弟。孔融是我們的榜樣,我更加希望我們身邊有更多的孔融,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8

20xx年01月03日 《孔融讓梨》讀後感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們都知道,就是一位客人來串門,帶來了一藍鴨梨,讓孔融先拿一個,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鴨梨,客人問孔融:“為什麼不拿大的?”孔融説:“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應該讓着他。”爸爸回來後,連誇他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我們可不可以做像孔融一樣懂得謙讓的人呢?我們也要做像孔融一樣的好孩子,這樣,在以後搏擊商海時懂的謙讓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兩家同類大企業,都是有能力一些承受打擊的那種,這兩家企業是拼個你死我活好呢?還是各掙各的錢好呢?當然是各掙各的錢好。如果兩家企業選擇拼個你死我活,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但是,你要看對方在你讓他之後是否得寸進尺,要是他得了便宜賣乖你就要打擊他了,謙讓也是要有限度的.。

我們要做一個會謙讓的好孩子,但是不能謙讓過頭。

我自己感覺這篇作文寫得有點遠。媽媽説有點不好説,看老師怎麼評吧。

老師的評語 如果是你自己寫的,那就很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9

在二年級的時候,我把《三字經》一字不漏地背下來了,可我不知道《三字經》的真正含義,這天,我又讀了《三字經》,讓我最難忘的一句話就是“融四歲,能讓梨。”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有一天,父親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個兄弟中從最小的`弟弟開始挑梨,弟弟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説:“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好、吃吧。”父親又問:“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説:“因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給他大的。”這個故事,傳遍了世界,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孔融很小就有這種謙讓的精神,這種傳統美德已經在世界上流傳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其實,在我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做,比如: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坐;吃飯時,我們可以讓小的或年長的人先吃;在看電視時,我們可以先讓小的人看……還有,在我們的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受傷、缺水……我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使他們都感到了温暖……

這次,我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作文

《孔融讓梨》讀後感10

在我小時,我經常聽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裏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裏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着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説,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麼説,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我聽了十分感動,孔融這麼小都會讓利給別人吃,為什麼我們還要斤斤計較。我沒應該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把祖國建設發展的更加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11

我是家裏的獨生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從小,好吃的東西總是留給我,任何要求都儘量滿足我。我就像家裏的.小太陽一樣,全家人圍着我團團轉。慢慢的,我養成了自私的壞習慣。

記得有一次,姑姑帶我和妹妹出去玩,回到家,我們已經口乾舌燥了。媽媽拿出一瓶飲料,讓我們解渴。我搶過飲料,咕嚕咕嚕地喝起來。妹妹看見了,大聲嚷道:“我也要喝,我也要喝。”我趕快仰起脖子將飲料喝個精光,並且得意地説:“這是我家的,就不給你喝,”結果弄得妹妹大哭一場,我也受到了媽媽嚴厲的批評。

事後,媽媽給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媽媽端出一盤甜津津的大黃梨,讓孔融分給家人吃。他把大的分給兄弟,自己卻留下一顆最小的。我當時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給別人大的,留給自己小的啊?”媽媽告訴我:“因為他懂得尊老愛幼、謙讓他人。媽媽相信你也能成為這樣的好孩子!”

這學期,我們全校學習《弟子規》,老師再次給我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今後我要以孔融為榜樣,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謙讓、和同學們友好相處的優秀少先隊員。

《孔融讓梨》讀後感12

有一天,我看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看完覺得。故事主要講的是魯春秋時期一個很懂事很聰明的四歲小孩孔融。有一次我媽拿來一盤梨,讓孔融先拿。孔融帶了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孔融道:“哥哥比我大,大梨該給他。”

看完之後,心裏升起一種敬佩之情。一個四歲的孩子如此懂事,他的一舉一動和巧妙的回答深深地迷住了我,真的讓人印象深刻。簡單句洋溢着尊老愛幼的珍貴品質,藴含着謙遜的'美德。).孔融和我的童年相比,是天壤之別,一件可恥的事情浮上心頭。事情發生在我五歲的時候。有一天,哥哥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我看了看鐘。太可怕了!電視劇大結局。我馬上拿起遙控器換頻道。哥哥突然變了眼神,跑過來和我爭辯。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奶奶從一樓走了過來。瞭解情況後,她説:“傑仔,作為哥哥,讓弟弟先看看。也可以在一樓看看。為什麼一定要看這裏?”我説:“沒有!”“聽話!”奶奶説。我盯着奶奶,氣沖沖地回到我的房間。晚上奶奶看電視的時候,我故意在電視機前左右搖晃,又踢又踢。奶奶叫我讓開,我裝作沒聽見。奶奶最後也沒説什麼,出去了。

看了短篇《孔融讓梨》,明白做人要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讀後感13

這天,我讀了一本《懂禮貌的故事》書,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東漢魯國時期,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來一筐梨,父親讓孔融給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讓給了父親、母親、哥哥們,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大家都誇他有禮貌。

我讀到那裏被孔融的行為感動了,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個懂事又有禮貌的好孩子,但是我以前很自私,吃東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從來都沒有想別人。我讀了這個故事覺得很羞愧,從今以後我要做一個懂禮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東西必須先讓長輩們吃,玩玩具也必須要懂得謙讓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幫忙,必須伸出援助之手,做一個心中永遠裝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只要你尊重他人,他人也必須會尊重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生命也會更加絢麗多姿。同時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人間……

《孔融讓梨》讀後感14

三字經內有一小段話:“兄則友,弟則恭。”有的意思是有愛,恭的意思則是恭敬。整句話的意思為:做哥哥、姐姐的愛護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要尊敬哥哥、姐姐,聽從哥哥、姐姐的話,兄弟姐妹之間要親相愛、和平相處。

現在我要來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再他四歲時,客人送了一籃令人垂延三尺的梨子,孔融的父親便把孔融叫來跟,向他説:“融兒,你挑一個梨子去吃吧!”孔融便挑了其中最小的梨子。父親見了絕得十分奇怪,便詢問孔融原因,孔融答到:“因為我是老幺,所以要選小的,大的給父母及哥哥、姐姐們吃的。”大家聽了都稱讚了孔融一番。

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四歲的小孩都懂得尊重哥哥姐姐了,更何況是已十幾歲的我們呢?我們要以孔融為榜樣,向他學習!

《孔融讓梨》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説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裏,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書,便纏着媽媽跟我去,但正在刷碗,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着媽媽。媽媽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媽媽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她。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2gdy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