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孔融讓梨》讀後感15篇

《孔融讓梨》讀後感1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許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孔融孔文舉身上就體現出來了。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父親讓孔融分梨,結果孔融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為什麼你自己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説:“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最小,我應該讓他。”

後來,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户曉,大家都説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家長們也經商用這個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我們平時做到謙讓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讓我們分梨的話,我們會給自己留個最小的嗎?估計大多數孩子不會吧?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後,會怎麼做呢?

我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個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車,愛心座位被幾個年輕小夥子佔了,看見老奶奶上車,有的拿出手機玩,有的裝作睡覺,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謙讓了。

想一想平時,我們有的人上公交車爭先恐後去搶座位,有的人在學校發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是搶在前面,生怕自己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隊很長,就會擠到前面去插隊。這些行為都是不謙讓的行為。所以,讓我們學會做一個謙讓的人吧。

有人認為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我覺得謙讓也會讓人感覺快樂!讓我們一起盡情享受快樂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2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聽的,可是它卻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可是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誇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子時,媽媽把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他願意也毫不猶豫地將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為姐姐,卻比當弟弟的孔融還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挑,東挑西挑,必須要把,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疚與後悔,而且,不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裏。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可是我總將她説的當耳邊風。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可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裏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麼虛,為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現在想起,不禁後悔莫及及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着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麼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麼事都要為別人着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最使我深有感觸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説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這讓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我媽媽放假,這天中午的時候,爸爸不在家,我媽媽來做午飯,媽媽説:“兒子,今天我燒蛋炒飯給你吃,好嗎?”我説:“好啊。”過了十分鐘,我迫不及待得去盛蛋炒飯,可媽媽説:“等等,我來考考你,孔融三歲就會讓梨,不知道我們邵模偉十二歲會不會讓飯。”説完媽媽就拿出兩隻碗,一隻大地,一隻小的。媽媽讓我選一個,我選小的,我還以為小的可以盛幾碗,可媽媽一盛,飯都分光了。我不知所措,到了下午,我肚子很餓了,可我不想驚動媽媽,於是就下去找湯晨旭玩了,到了三點,我回來了,媽媽叫我來吃點心,我又選了小的。晚上,我媽媽去大統華。我沒去,媽媽幫我買了一件玩具,媽媽説是我今天讓飯和讓點心的報酬,我看了看商標,啊,要兩百多塊錢。我不經想起了一句諺語:好心有好報。我在今天學習到了一種知識,也學習到了一種品德: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回報。並且回報的東西會貴好幾十倍。

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淺。

《孔融讓梨》讀後感4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起朋友給我講的一件小事:他前幾年住院,親戚同事送了不少水果,吃不完的就拿回家,有的水果漸爛,他妻子就召呼兩個小子先把快爛的給處理一下吃了。大的很理解其母親的'用意,讓病人、讓給老爸吃好的。小的就不高興了,他説這太不公了,老媽偏心!小的就是要吃好的。小的對此一直耿耿於懷,一週後我這位朋友出院,小的還向他告了一狀。聽了小的告狀,我這位朋友無語了。子不教父之過啊!小的只想自己能吃好,根本沒有考慮別人。孔融讓梨的精神對他來説就是沒有這個概念,與孔融相比,太自私了!

從這一件小事中,我們應該學會怎樣教育下一代。要教育他們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我們,應該教育下一代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家庭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孔融讓梨》讀後感5

中國集郵總公司專門配合今年”六一“發行的《孔融讓梨》郵票,設計推出一款愛心郵冊。該套郵票由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岳母刺字、聞雞起舞、曹衝稱象、鐵杵磨針、囊螢映雪、程門立雪等8個著名的歷史典故組成,宣揚謙遜、智慧、好學、堅韌、互助、愛國的優秀品質,讓全國的青少年認識並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和諧社會風尚。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裏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就應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就應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明白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我經常和表弟為了一盤好菜,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自我能多吃一些,根本沒有思考別人。我覺得自我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後,要像孔融那樣,明白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就應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孔融讓梨讀後感500字的.傳統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能夠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生的我們,就應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完美。

《孔融讓梨》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深受啟發。

孔融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孔融是這幾個兄弟中最聰明的一個。孔融四歲時,母親買了一些梨,梨有大有小,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開始吃了起來。父親好奇就問:“孔融,你為什麼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因為我的哥哥們比我大,我比他們小,所以我要拿一個最小的梨吃。”孔融回答道。父親有好奇地問:“你還有一個弟弟,最小的因該是他吃才對呀?你為什麼要吃最小的'梨?”“因為弟弟比我小,我要讓着他,所以我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恩”父親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個故事讓我得到了一個啟示:孔融四歲的時候時就學會了讓梨,而我們現在還是不理解父母的苦心。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嗎?四歲的孔融把最大梨給他哥哥們和他的弟弟。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拿來就吃,可是孔融卻把梨給了自己的哥哥,説自己小要吃小的。現在時代是變了但是我們卻不能忘記我們先祖們的美德,我們要在發展的同時也要保留一些祖先們傳下的東西,美德是藏在心裏的我們要發掘它們把它們用到生活中去,那才能讓它體現出它那寶貴的價值。

所以我們做人要懂得謙讓,不要老是斤斤計較,這樣的日子會很無趣。如果你懂得謙讓,你會覺得生活是那麼的歡樂。我們還要向孔融學習,尊老愛幼,尊長的好習慣。

《孔融讓梨》讀後感7

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時,發現這個章節裏,有一段關於“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來,叫孔融先拿來吃,俄日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母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孔融説:“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哥哥吃。”

讀完之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孔融是最小的一個,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孩子,無比溺愛他,無比呵護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劇。我看了看錶,快七點了。糟糕!我最愛看的歷史記錄片快開始了,於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台,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的跑回了房間。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呀,怎麼能這樣呢?

現在想起這些事來,心裏真不是滋味,《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應該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應該尊重別人,這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們國小生應該具備的傳統美德。

養成這樣良好的禮讓習慣與美德,你才會受益終身。

《孔融讓梨》讀後感8

一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篇短小精煉的歷史故事中,僅有5的小孔融,竟知道要尊老愛幼,他的這種高尚的舉動和優秀的品德深深的教育了我。

6 歲的時候,我就能將三字經背下來。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融四歲,能讓梨。意思是説,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了給哥哥吃大的梨,自己吃小的。 讓我來説一説這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孔融,他聰明好學,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個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孔融有四個哥哥。一天,父親帶回來一籃子的梨。看上去又大又好吃。哥哥們都捨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孔融把籃子裏的裏挨個看了一看,最後他高興的'拿起那個最小的梨,説‘我要吃這個。’爸爸看到了,笑着問孔融: ‘這麼多的梨,又讓你線條。你為什麼拿的是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給恥笑的,大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吃。’只有四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

尊老愛幼,是多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讀後感9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着,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羣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着一幕,我心裏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説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

“妹妹難道你想站着,不想坐着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為樂呀!”我認真地説道。“妹妹,妹妹你説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説着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眯眯地連聲説:“謝謝,謝謝呀!”“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着,偷偷的看着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為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國小生!

《孔融讓梨》讀後感10

三字經這篇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今天,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看看,讀着便琅琅上口。其中,我看到“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這句話,我刨根問底,終於查到。

原來,孔融是一個四歲,有孝心的孩子。一天,和藹可親的爸爸面帶笑容從市場上買來一帶黃澄澄的鴨梨。他讓孔融先吃,他左挑細選,拿了一個小鴨梨,大人們都疑惑不解,孔融説自己年齡小,應該吃小的。看着文中的孔融,我不禁慚愧起來。他才四歲,就知道自己年齡小,就應該吃小的。多麼一個孝順的孩子啊。看我四歲時,我每天都撒嬌地跟爸爸媽媽要這樣要那樣,每回去飯店吃飯,也是自己先吃。想到這兒,我不禁歎了口氣。於是,我下定決心,要做向孔融一樣的孩子。每天早飯時,我總把大的雞蛋剝了殼,開心地給了媽媽,媽媽欣慰地點點頭。晚上,我打開電視,搖了搖媽媽喜愛看的電視劇,和她坐在一起有説有笑,對電視上的人物指指點點,媽媽笑得好似一朵絢爛多姿的花朵。

哥哥生日會上,服務員端着一盤我情有獨鍾的烤鴨卷盤。我眼疾手快,拿了一個麪餅,這時媽媽踱了踱自己的高跟鞋,臉色陰沉,可我不管不問,拿起筷子,到了一片又大又脆,香噴噴的烤鴨,放上幾根小葱,井井有條地包了起來,媽媽的臉好似一隻兇猛的老虎,差點想把我“咬了”。我把包好的.烤鴨卷遞給媽媽,媽媽頓時煙消雲散,差點露出了淚花,開始不緊不慢地吃了起來,我的心裏甜滋滋的,在場的人都説我很孝順。

現在,我好像一名小孔融,孝順父母親,給他們帶來温暖。關心一下身邊的人。孟子説的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後,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讀後感11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着許許多多的人物或事蹟。他薰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養,它感染了多少位偉人的心靈他點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這個假期,在老師與家長的配合下,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民俗精神的傳統故事。其中最讓我感觸頗深的,還是《孔融讓梨》的經典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孔融四歲的時候,父親買來了許多梨,當孔融挑梨時,他卻把最小的`留給了自己。父親感到十分驚訝,孔融確認為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弟弟一起吃才對。

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意義深遠。給我的感受,卻十分深刻。我們也要學習孔融這樣的精神,遇到事情要處處想着他人,為他人着想,而不是為了一點點眼前的利益,與他人發生爭執,這樣一來,你損失的不僅是表面的物質利益,但是精神品質上的“破產”,而孔融,因為具有這一良好的品質,如同挖到了金礦一般,從此便步步高昇,得到了皇帝的重視。

再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是否與四歲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無缺損的書,正在和妹妹展開激烈的“拉鋸戰”呢!這本完好的書,在我們兄妹倆手中,奪過來,搶過去。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書便落入我的手中。正當我洋洋得意之時,妹妹卻趁機從我的懷中搶來過去。我生氣了,緊緊的抓住書,用力不放。但是,只聽見“咔嚓”一聲,書被撕成了兩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書的“屍體”,再看看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讓梨了,我都這麼大了,還為了一本小小的書,與妹妹爭奪,實在不應該。

“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希望大家像孔融一樣,時時處處為別人着想。到那時,爭執便沒有了,吵鬧也消失了,人生都變得有愛了,世界變得多麼和諧!

《孔融讓梨》讀後感12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我在很久很久以前聽的,可是它卻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可是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以前,有個小孩叫孔融。每個人都誇他很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子時,媽媽把最大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

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在生活中的種種。孔融他願意也毫不猶豫地將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與弟弟搶東西。我身為哥哥,卻比當弟弟的孔融還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挑,東挑西挑,必須要把最大,看起來最美味的拿來吃,堅決不留給父母或弟弟。我不禁感到一絲絲的內疚與後悔,而且,不僅如此,吃飯時,總會有一些很美味的東西吃,只要飯菜一端上來,我就會毫不猶豫,急匆匆地去把好吃的東西全部夾在碗裏。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讓梨”的精神,可是我總將她説的當耳邊風。

有時候在坐車時,有些比我小的小朋友和老奶奶站在我旁邊,可是我卻看了她們一眼,就坐在那裏了。有時,這些小朋友會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着我,就算我的心再怎麼虛,為了我個人的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現在想起,不禁後悔莫及及自責。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自己着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那麼小的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做什麼事都要為別人着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讓位置給老少;將好吃的留給別人等等。

讓我發揚孔融的精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吧!

《孔融讓梨》讀後感13

今天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孔融讓梨》。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户曉。從小我們就被父母教導,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守孝悌知禮義的人。而從這篇文中我們也能看出孔融的聰慧。孔融小小的年紀就懂得為其他人着想,為其他人考慮。我讀完之後心中一種佩服之情油然而生,這種高尚無私精神,是多麼可貴呀!

有一句名言説的是:“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其他人。”

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要首先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謙讓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寬容,高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是快樂着,謙讓讓我們的生活和諧快樂,同時也能化解人與人的矛盾。

在生活中,尊重並不常見。

餐桌上,兩個小朋友為了一盤很好吃的菜而爭得面紅耳赤。

公共汽車站裏,許多人為了先上車搶一個好位置而瘋擁而上。

這些都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但生活中又不乏尊重。

同樣是餐桌上,同樣是兩個小朋友,卻為了讓對方吃得更好爭得面紅耳赤。

還是在公交汽車站裏,許多人為了給一位老人讓座,都紛紛站起身來讓座。

其實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的政治思想修養好的表現,是一種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順利開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的基石。

孔融在這一方面就做到了我們同齡人所不能做到的。

我們通常是搶先吃那一個最大的雞腿,是搶先坐上那一個空餘的位置,沒有尊重過其他人。

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圍滿是鮮花,種刺的人身邊都是荊棘。

所以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向他學習尊重他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

《孔融讓梨》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後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説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誇他懂事。

看到這裏,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麼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麼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書,便纏着爺爺跟我去,但爺爺因為在燒開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爺爺燒完開水就要去照顧弟弟。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着爺爺。爺爺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後悔啊!爺爺是多麼疼愛我啊,我卻那麼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我十歲了還那麼不懂事,慚愧啊慚愧。

尊老愛幼,是多麼偉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一種美德吧!這樣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讀後感15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着許許多多的人物或事蹟。他薰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養,它感染了多少位偉人的心靈他點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這個假期,在教師與家長的配合下,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民俗精神的傳統故事。其中最讓我感觸頗深的,還是《孔融讓梨》的經典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孔融四歲的時候,父親買來了許多梨,當孔融挑梨時,他卻把最小的留給了自我。父親感到十分驚訝,孔融確認為大的應當留給哥哥,弟弟一齊吃才對。

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意義深遠。給我的感受,卻十分深刻。我們也要學習孔融這樣的精神,遇到事情要處處想着他人,為他人着想,而不是為了一點點眼前的`利益,與他人發生爭執,這樣一來,你損失的不僅僅是表面的物質利益,可是精神品質上的“破產”,而孔融,因為具有這一良好的品質,如同挖到了金礦一般,從此便步步高昇,得到了皇帝的重視。

再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是否與四歲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無缺損的書,正在和妹妹展開激烈的“拉鋸戰”呢!這本完好的書,在我們兄妹倆手中,奪過來,搶過去。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書便落入我的手中。正當我洋洋得意之時,妹妹卻趁機從我的懷中搶來過去。我生氣了,緊緊的抓住書,用力不放。可是,只聽見“咔嚓”一聲,書被撕成了兩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書的“屍體”,再看看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讓梨了,我都這麼大了,還為了一本小小的書,與妹妹爭奪,實在不應當。

“退一步海闊天空。”我期望大家像孔融一樣,時時處處為別人着想。到那時,爭執便沒有了,吵鬧也消失了,人生都變得有愛了,世界變得多麼和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3nl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