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1

我讀過許多本書,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美國作家歐亨利的一本小説——最後一片葉子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懂得了“有希望之處,一切奇蹟皆有可能!”

在這本小説裏面講了一個故事:病房裏有個患了肺炎的小姑娘,她叫“瓊西”。她常常把自己比作常春藤上的最後一片葉子,代表自己的死亡。一位畫家知道後,便為他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翠綠的樹葉。就這樣,瓊西的病情奇蹟般得到了好轉,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葉,瓊西活了下來。

人生可以沒有許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再難的事情也會有成功的可能。但如果你在努力之前就放棄了希望,如果你在失落之後就一次的希望,那麼你將一事無成。相信自己是創造奇蹟的那個人,相信只要自己相信就一定會順利,相信信念可以實現你的夢想。

信念支持着一個人走向成功。周恩來,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在她只有12歲的時候,東北成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當他聽到大伯説“中華不振”的時候,他沉默了。當魏校長問:“為什麼而讀書?”時,他清晰而堅定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信念引導他一步一步成為中華之棟樑。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必勝的信念去克服它,我們一定要記住,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

加油吧!帶着滿心的希望,加油吧!帶着堅定的信念!與失落説永別,與成功緊緊擁抱。加油吧!有希望之處,一切奇蹟皆有可能!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2

前兩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最後一片葉子》的故事書。故事裏有一個可愛又美麗的小姑娘喬安妮,她不幸得了肺炎,生命垂危。

醫生無奈的告訴她的朋友,藥物已經失去作用了,只能等待奇蹟的發生。喬安妮的信念越堅定,她生存下去的希望就越大。這讓喬安妮很失落。

她病房窗外有一株長春藤,隨着季節的.變化,長春藤的葉子漸漸飄落。喬安妮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她甚至想:當最後一片長春藤葉子掉下來時,自己也將灰飛煙滅,隨它而去……

與她同住一個病房的畫家貝爾曼是一個極富愛心的老人,他觀察到喬安妮已經失去與病魔作鬥爭的勇氣了,當最後一片長春藤葉子掉下去時,喬安妮一定會絕望而死。

為了挽救喬安妮年輕的生命,貝爾曼老人不顧自己也命不久矣,用盡餘力在牆上畫了一片永不凋零的長春藤,這一片永不凋零的長春藤點燃了喬安妮心中的希望,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並勇敢的戰勝病魔,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以前我也經常和媽媽交流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曾對我説:“面對每一件事物,我們都應該想到它們積極健康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去挖絕它們消極的一面。”這個道理雖然我也懂,但並不是很清晰。讀了這篇故事,我對媽媽的話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生活中,只要心存信念,總有奇蹟發生。雖然希望很小,但它永遠存在。喬安妮的故事將伴隨我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坎坷,讓我們可以健康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3

讀完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禁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這篇小説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患了肺炎的瓊西姑娘把窗外牆上的常春藤葉子當作自己生命的守託。看着葉子一片片飄落,她絕望地想,那最後一片掉下來,我也要去了。同樣患肺炎的老畫家,善良的貝爾門在那片僅剩的葉子落下去的'晚上,頂風冒雨在牆上為瓊西畫上了珍貴的最後一片葉子。

貝爾門老人最終與世長辭了,只留下了他這“最後的傑作”——一片常春藤葉子。它原本就不是一片葉子,也算不上一幅畫,可它卻遠遠超越了葉子和畫的含意:它像一位神醫,治癒了瓊西的肺炎,給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它又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貝爾門老人善良的心靈,反射出偉大的捨己為人的精神光芒。

在整篇小説中,作者對貝爾門的描寫並不多,大都採用側面烘托,甚至連最感人的貝爾門畫葉子的鏡頭都沒寫,但我仍然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貝爾門火一樣的熱情的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可以想象到,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拖着調和黃色和綠色,在牆上施展他從未能施展的藝術才能,同時毫無把保留地奉獻了他的生命。

不過,瓊西的康復僅有貝爾門畫的那片葉子是不夠的,還需要靠她自己的力量來戰勝病魔。在瓊西患肺炎的時刻,醫生為什麼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癒,而説要看她自己呢?就是因為在這生與死的抗爭中,只有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獲聲勝。後來,瓊西果然完完全全康復了。由此我想到: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它,克服它。瓊西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在貝爾門用生命換來的最後一片葉子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來,直至康復。她是一位戰勝了困難的勝利者!

<<最後一片葉子>>寫的只是一個小故事,既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也沒有更多華麗詞藻,但它卻以深奧的思想內涵震撼,教育了人們。這就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卻總覺得意猶未盡的原因。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4

編者按:小説《最後一片葉子》講述瓊西感染肺炎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從故事中,我們對生命的延續,也有了很多的看法。

在《最後一片葉子》中,整本書圍繞主人公瓊西和老畫家貝爾曼所展開的一系列故事,文章以瓊西感染肺炎為線索貫穿整個文章,同時也表達了主人公們對生命延續的不同意見。

故事發生在華盛頓,主人公瓊西來自加利福尼亞,由於一場肺炎,卧牀不起。但在那種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控制的時代裏,並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去拯救她,跟何況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她自己認為生命的已經快到了終點。窗外的那棵楓樹上的葉子如若她自己的生命掉下來一片自己的生命就會減少一分,她已經喪失了對生命的希望。無論是醫生的'好言相勸,還是朋友修給予她的希望他她都覺得只是冠冕堂皇的説辭,我認為瓊西是一個對生命毫不在意,把生命寄託在其他事物上,並且從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對自己和他人或這個世界有任何重要的作用,她對生命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生命可能對她來説是一樣可要可不要的物品,可以由他人來管,可以由他人來取決。因此,她可能認為生命的延續,沒有多大的意義,她只想把自己的生命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對生命的延續沒有任何的想法,並且對生命的渴望也不是那麼的強烈。

而老畫家貝爾曼卻對生命的詮釋是無論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他的生命有多大的意義,但也是應該去珍惜它並且延續它,直到用盡全力也無動於衷的時候。他的一生無所事事,畫了40年的畫,也無所成就。但他對瓊西和修卻照顧有佳,當他得知瓊西生病的時候義無反顧的去幫助她,為了延續瓊西的生命他做出的選擇是用自己所剩下的生命去延續一個年輕有力的生命。我想這就是他對生命的延續説做出的不同的理解和觀點吧。他是一個擁有高度的自我奉獻精神和自我奉獻精神以及一個有愛心善良的老人,同時也是一個為了延續生命而默默無聞奉獻的人。他對生命的詮釋,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的延續,在整篇文章也起到了一定的主導作用。雖然在文章中描寫他的情節不多,但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精心刻畫了老畫家貝爾曼先生,從而襯托出他與瓊西對生命的延續的不同觀點。

一片葉子,如果害怕烈日、風雨,怎能遮風擋雨,每一個生命都會遇到挫折,每一個生命都可能都有截止的終點,但在於你是否能將它延續,在於你是否能將它好好的利用。相信在老畫家貝爾曼在的心中,就有一片這樣的葉子,在他的身體內昇華,做一片充滿愛的葉子,做一片為他人而奉獻的葉子,做一片默默無聞的葉子,延續着生命……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5

守住枯葉下的新芽,那將會是一個嶄新的春天

——題記

涼秋已至,大雨、寒風也隨它接踵而來,大樹的葉子逐漸枯黃,隨着肆意的秋風在風裏顫顫巍巍地飄蕩,落滿一地的枯黃。

在這個與往年無差的秋天裏,我讀完了一個同樣發生在秋天裏的故事,一段枯黃的常春藤葉和一個像枯葉一樣的女孩,還有一個身患重病的年邁的藝術家的故事。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在華盛頓的小街裏,住着兩個因為興趣相投而聚在一起的姑娘,突如其來的肺炎襲擊了這個小鎮,她們也沒能倖免於難,有一個叫瓊珊的女孩,不幸沾染上了肺炎,她把自己的生命與窗外的一根常春藤聯繫在一起,幾近絕望,她彷徨在死亡的邊緣上,放棄了掙扎,甚至忘記了如何掙扎,一個年邁的老畫家,脾氣暴躁卻又心地善良,他不忍看到瓊珊就此死去,用他最後的生命給予了瓊珊生的希望——一片微黃的常春藤葉,他思來想去,那麼多年都沒能完成的傑作,終於在這天落筆了,一片葉子,一個嶄新的生命。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了很多,落葉飄零,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許多人看到落葉,都會頓生淒涼之感,熟不知,落葉的葉脈裏,藴含着多麼強大的新生的力量,葉落並不是因為它鬥不過上天,爭不過命運,而是為了捨棄該放棄的,迎來新一輪的重生,瓊珊將生命寄予落葉,孤獨失落,彷徨悲傷,最後順着藝術家的落葉攀到了希望,她終於讀懂,那是新生的力量。

命裏有葉,葉裏有春。

有時候,不需要去守住那滿樹的綠葉,因為春天也許就在那待綻的葉芽裏。

有時候,不需要去肯定結果,放棄希望,因為新生也許就在那希望裏悄悄萌芽。

落葉,那是為了新一年的新芽,新芽裏那是透徹的新生,新生為的是存留希望,而希望,正是夢的根源。

在任何時候,都要心存希望,正所謂“心若向前,無畏悲傷”。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6

《最後一片葉子》這篇文章是我在《兒童文學》上看到的。當我讀完了這篇文章時,我深深的敬佩那位老畫家的才智和那種捨己為人的精神。

事情是這樣的:蘇的好朋友瓊斯不幸染上了肺炎,在他們住所的窗外有一叢常春藤,經過風雨的洗禮,它的葉子已經所剩無幾了。瓊斯認為當常春藤的最後一片葉子落光後,她的生命也即將結束。

蘇為此絞盡腦汁也不能打消她的想法,只得向樓下的貝爾曼先生求助。貝爾曼是一個畫家,他知道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常春藤的葉子落光的時候,當女孩認為自己必死無疑的時候,這個老畫家為了讓女孩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他冒着風雨把葉子畫在了牆上,為此他染上了肺炎去世了。

讀了它,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想到了這個老畫家多麼偉大。他,一個普通的畫家,為了救一個本身已經放棄了希望的女孩,付出了生命。我彷彿看到他畫完葉子以後臉上那燦爛的微笑。他終於可以了卻了他的心願。

那就是,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驚世之作。在我看來他做到了。我想如果他還活着的話他也會這樣認為的.。

我從心底佩服貝爾曼先生,同時也為瓊斯先前的心理感到可悲。人在什麼時候都不可以放棄希望。像我們班的一個女同學,她對自己很不自信。在一次跳山羊中,她靠着老師和同學們的不斷鼓勵下,她最終跳了過去。

所以説,在我們身邊,也同樣需要像貝爾曼先生那樣的人來隨時為我們點燃希望之火。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蒸蒸日上。

從每一件小事,從每一句話語,從每一個眼神中,我們正在一點一點地建立我們的自信。所以,我們要小心地做事、説話、不要為此打消了別人的信心。一個人都沒有了自信,什麼事也做不好。

在讀這篇文章時,我一直疑惑:為什麼貝爾曼先生會死呢?因為我當時還不知道他是為了畫一片葉子而死的,更不知道那竟是他畫上去的。

直到我看到了文章的最後一段話。這段話觸動了我的心。這句話是蘇對朋友説的,她説:有些事我得告訴你,小白鼠(瓊斯)貝兒曼先生今天在醫院裏死於肺炎。他只病了兩天。

第一天早晨,看門的人發現他在屋子裏病得很厲害。他的鞋和衣服都濕透了,冰涼透骨不知道他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裏幹什麼去了,只發現了一盞燈籠,還亮着;還有一架梯子顯然是剛用過;還有幾把丟在一邊的刷子;一個粘滿黃、綠兩種混合顏色的調色板,還有親愛的,你看一看窗外吧,牆上那最後一片常春藤葉!你難道沒想到麼?為什麼風吹雨打它都一動不動呢?噢。親愛的這就是貝爾曼先生的驚世之作??那天晚上最後一片葉子落下去時,他又把它畫在牆上。

我想如果像老畫家貝爾曼先生這樣的人再多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有更多的驚世之作。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7

看了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我被感動了,這篇小説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患了肺炎的姑娘瓊西把窗外牆上的常春藤葉子當作自己生命的守託。看着葉子一片片飄落,她絕望地想:等那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來,我也要去了。同樣患肺炎的老畫家貝爾曼知道後,在那片僅剩的葉子落下去的那晚,冒雨在牆上為瓊西畫上了最後一片葉子……貝爾曼老人最終與世長辭了,只留下了他“最後的傑作”——一片常春藤葉子。它根本就不是一片葉子,也不算一幅畫,可它遠遠超過了葉子和畫的含意。在整篇小説中,作者對貝爾曼的描寫並不多,大都採用側面烘托,甚至連最感人的貝爾曼畫葉子的鏡頭都沒寫,但我仍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貝爾曼火一樣熱情的精神。。我能想象到,在那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拖着調和黃色和綠色,在牆上施展他從未施展的藝術才能,同時毫無保留地奉獻了他的生命……不過,瓊西的康復僅有貝爾曼畫的那片葉子是不夠的,還要靠她自己的力量來戰勝病魔。在瓊西患肺炎的時刻,醫生為什麼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癒,而説要靠她自己呢?就是因為在這生與死的'抗爭中,只有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獲勝。後來,瓊西果然康復了。由此我想到: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它,克服它。瓊西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在貝爾曼用生命換來的最後一片葉子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來,直至康復。她是一位戰勝了困難的勝利者!

《最後一片葉子》寫的只是一個小故事,既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也沒有更多華麗詞藻,但它卻以深奧的思想,教育了人們。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8

漫漫人生長路,哪能沒有挫傷,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也許有些困難我們永遠也戰勝不了,但哪怕只是一線希望,我們也要奮力一搏,這是讀完《最後一片葉子》給我的啟示。

我想多年以後,我仍忘不了這篇短篇小説,忘不了那個真摯可愛一心一意對朋友的蘇艾,忘不了那個雖然開始想放棄自己生命,但後來在與肺炎的鬥爭中勝利了的瓊珊,也忘不了那個重燃起瓊珊活下去的希望而自己卻不幸感染了肺炎而死的貝爾曼,也忘不了那片永遠不會掉落的“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篇幅不長,但字字珠璣,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文中的最後一片葉子,瓊珊把它當作自己的生命盡頭,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瓊珊就會放棄生存的渴望,因為她以為自己一定好不起來,於是把生命寄託在那常春藤上,而當貝爾曼知道後,他悄悄地在牆上畫了一片葉子,全然不顧自己年老體弱的身體和外面惡劣寒冷的天氣,後來以至於他自己患上肺炎,不幸離開了人世,貝爾曼一生都在渴望畫一幅世界大作,以便離開他現在窘迫的處境,遺憾的'是他沒完成自己的夢想就離開了人世,但是,在我心中,他完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傑作——最後的一片“葉子”。這幅傑作,甚至可以超過世界上的很多名畫,至少在我心中,我是這樣認為的,我會永遠記住這位老先生,記住他那美好的品質。

文中另外一位主人公——蘇艾,我也很喜歡她,她會在瓊珊得上肺炎時,好好照顧她,陪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瓊珊後來病情好轉也少不了蘇艾的陪伴。

至於瓊珊,這個開始想要放棄生命的女孩,我不是很喜歡她的性格,稍遇一點苦難就放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會再來,為什麼不趁最後希望奮力一搏呢。

在每一次曙光破曉之前,一定是要快窒息的漫長黑夜,所以在每一個快要放棄的時刻,要記得對自己説:“要加油,不放棄!”

我們一定要堅強,即使受過傷,流過淚,也要咬牙走下去,因為,人生是你一個人的人生。

最後一片“葉子”,它挺立在枝頭,永遠不會落下去,因為它沒有選擇選擇放棄。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9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在華盛頓廣場西邊的一個小區裏,住着不少的畫家。這是個古色古香的老城區,也是所謂的“藝術區”。蘇和瓊西就住在這裏,她們是在一家小餐廳吃飯時碰到的,她們發現彼此的愛好都非常一致,便合租了那間畫室。

在十一月,瓊西得了肺炎。她正天躺在牀上,一動也不動,凝望着窗户外面的那株老極了的長春藤。一天早晨,醫生把蘇叫到走廊上,醫生説:“我看,她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復希望,而這一份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希望。”醫生説完,轉身便走了。蘇聽見屋子裏傳出低微的.聲音,於是蘇快步走到屋裏的牀邊。

瓊西的眼睛睜得很大,她數着騰上的樹葉,不過是倒數的。瓊西説:“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之後,我也便會隨着那片葉子去天堂。”到了傍晚,瓊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她們樓下住的也是一位畫家,名叫貝爾門。蘇在和貝爾門談話中,把這件事告訴了貝爾門,貝爾門非常在意這件事。晚上,貝爾門拿着畫筆和畫板出去了......

第二天早上,瓊西讓蘇拉開窗簾。“哦,真是不可思議!”瓊西驚訝地叫着。她説:“我錯了,上帝讓那片葉子留在那裏。我想,你應該給我拿點雞湯來,再拿點牛奶來。”下午醫生來了,醫生對蘇説:“她有五成的希望。”

第二天,瓊西能下牀了。蘇對瓊西説:“貝爾門先生在今天得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兩天。今天在他的屋裏,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濕透了,冰涼冰涼的。後來,我知道了,他在那棵樹上畫了一幅他最滿意的一幅畫——一片最好的葉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成功。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10

讀完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禁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這篇小説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患了肺炎的瓊西姑娘把窗外牆上的常春藤葉子當作自己生命的守託。看着葉子一片片飄落,她盡看地想,那最後一片掉下來,我也要往了。同樣患肺炎的老畫家,善良的貝爾門在那片僅剩的葉子落下往的晚上,頂風冒雨在牆上為瓊西畫上了珍貴的最後一片葉子。

貝爾門老人終極與世長辭了,只留下了他這“最後的傑作”。一片常春藤葉子。它原本就不是一片葉子,也算不上一幅畫,可它卻遠遠超越了葉子和畫的含意:它像一位神醫,治癒了瓊西的肺炎,給了她生活下往的勇氣和希看;它又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貝爾門老人善良的`心靈,反射出偉大的捨己為人的精神光芒。

在整篇小説中,作者對貝爾門的描寫並未幾,大都採用側面烘托,甚至連最感人的貝爾門畫葉子的鏡頭都沒寫,但我仍然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貝爾門火一樣的熱情的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可以想象到,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拖着調和簧色和綠色,在牆上發揮他從未能發揮的藝術才能,同時毫無把保存地奉獻了他的生命。

不過,瓊西的康復僅有貝爾門畫的那片葉子是不夠的,還需要靠她自己的氣力來戰勝病魔。在瓊西患肺炎的時刻,醫生為什麼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癒,而説要看她自己呢?就是由於在這生與死的抗爭中,只有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獲聲勝。後來,瓊西果然完完全全康復了。由此我想到:每一個人都會碰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往面對它,克服它。瓊西也曾陷進失看的低谷,但在貝爾門用生命換來的最後一片葉子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來,直至康復。她是一位戰勝了困難的勝利者!

最後一片葉子,寫的只是一個小故事,既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也沒有更多華麗詞藻,但它卻以深奧的思想內涵震撼,教育了人們。這就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卻總覺自得猶未盡的原因。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11

因這我想看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脱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了的葉子那樣。——引自《最後一片葉子》

其實,我想對你們説,別再這樣無聊下去了,學點吧,至少讓你們覺得並非無事可做。我想對你們説,抓住青春吧,別讓它從你身邊飄走。

國中三年,應該是殘酷的三年,因為它只來一次,而它來的時候,我們還不懂得人生,還沒有做好迎接它的準備。我不想你們在走出這個大門後,回首的瞬間,有着太多的失落、後悔與心酸。或許因為一次次地失敗,你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你們認為這一切太難太難。但即使如此,我們就可以放棄嗎?

不,為什麼要放棄!一直以來,我就以為自己的命運就得自己來主宰;一直以來,我就認為這世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一直以來,我就把自己當作一個勇士,任何的驚險,我都要去嘗試;一直以來,在每一次失落、失敗後,我命令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你們想過嗎?不需要別人來畫上那一片葉子,讓我們自己對自己説:永遠都不放棄,在任何時刻!選擇:給我自己貝爾門,一個偉大的畫家。雖然他的大半生都窮困潦倒,走得是一條失敗之路。但他始終有個響亮的目標;畫一幅偉大的傑作。

四十年,他都沒有因自己的失敗而放棄作畫,他一直等待着時機。

與把自己的生命寄託於一片飄搖的葉子瓊西相比,貝爾門更像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他,和他用生命畫成的傑作,我們任何人都不得不肅然起敬。

然而,如果冷靜地思考一下,像貝爾門這樣幾乎盲目的執着卻並非可取。若沒有最後的偶然,他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可憐蟲。在這個世界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既然他在畫畫方面沒有什麼天賦,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那就應該明智些,在活下來的前提下,更換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努力使自己活得更出色,而不必拘泥於那沒有發展的繪畫。

學習,就像一棵樹;或許生活也是。我們不可能將每片葉子、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就像我,不可能完全地參加所有競賽,不可能把我曾經喜愛的笛子、二胡練得樣樣精通,也不可能和每一個同學交成好朋友。

於是,我選擇放棄,我放棄了許多的葉子,放棄了二胡、笛子,放棄了我不能取得成功的數學競賽,但我不放棄自己。放棄一些葉子,只是為了讓有限的水分和養料開出我想要的花,結出我想要的果,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根枝長得更粗壯,讓自己有一個更有發展餘地的未來。

於是,我放棄我應該放棄的,但絕不放棄自己。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12

“等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我也該去了!”“因為我想看最後一片葉子掉下去,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脱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葉子那樣!”這是美國作家歐—享利《最後一片葉子》的一個淒涼畫面。

主人公是瓊西、蘇、貝爾曼。它描寫患肺炎的窮學生瓊西看着窗外對面牆上的常春藤葉子不斷被風吹落,她説,最後一片葉子代表她,它的飄落,代表自己的死亡。

貝爾曼,一個偉大的畫家,在聽完蘇講述完室友瓊西的故事後,在最後一片葉子飄落,下着暴雨的夜裏,用心靈的畫筆畫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長春藤葉。《最後一片葉子》充滿了感傷氣氛,讀了它,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細細地回味一下,我發覺其實不是藤葉的'數量決定瓊西的生命,而是她的心理決定着她的生命。她原本消極的心理讓醫生也對她沒有信心,當她把自己消極的心情改為積極的心態後,醫生和蘇都對她抱有了生的希望。果然心態決定了她的生命,她活了下來。

原來,心情的不同可以改變一切,相信在生命中如此,在別的方面也是這樣。面對困難,只要我們正視困難,滿懷希望,就可戰勝困難。就好比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健康成長,從心開始,國小生時期正處於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於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不足,國小生很容易產生不健康的心裏,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

在這一時期,我們要在開展賞識教育的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視眼前的困難,教育他們學會在摔倒之後如何站起來,如何在摔倒中吸取教訓,汲取力量,使摔倒的地方成為重新站起和前進的起點。

這樣,摔倒越多,吸取的力量也就越多,就像小溪東流,越流越寬廣,最後成為大海。通過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使自己心理上逐漸強健起來,心中萌生希望之嫩芽,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心若在,夢就在!人生如夢亦如歌!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13

朋友們:讀過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小説《最後一片葉子》的人,想必還記得這句話: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時,生命就都結束了,我也得離開這個世界而去了。

酷愛生活的女畫家約翰西,患了肺炎瀕臨大限時,害怕在她輕輕抓着這個世界的手越來越乏力的時候,她會真的像一片輕輕的、纖弱的葉子那樣,隨深秋的寒鳳飄逝而去。初讀這篇小説時,少年不識愁滋味,對主人公那彷彿病態的痴語我並不以為然,而正是在人類對綠色頂禮膜拜,綠色食品,綠色能源、綠色電腦、綠色冰箱,綠色建築被人們廣為崇尚的今天,重讀小説《最後一片葉子》,才感悟到,這分明是一個寓言故事,約翰西的心語,分明是谷世之言,大籟希聲。

就在歐·亨利自己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的土地上,不是就有過深刻的歷史教訓嗎?著名總統羅斯福對梅花鹿可謂情有獨鍾,從這點小小的總統私人利益出發,他便下令對北利亞桑納州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進行大規模掃蕩,大批鹿的天敵----獅子、狼等食肉動物被捕殺殆盡。四千多隻鹿於是生物爆炸一般,呈幾何級數迅猛增長,十幾萬只伸特長脖子的可愛精靈們,吃光了樹上的葉子,彷彿只在轉眼問,著名的大森林就從地球上消失了,最後剩下的,只有凡頭病鹿。

魯迅先生説過,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我省南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她向來就被人們稱為鑲嵌在我們這個植物王國皇冠上的一顆綠寶石。她的美麗,當然是綠色賦予的。可是,就在這綠寶石之上,有8家紅磚廠的..囱,不分晝夜地噴吐着氟化物和二氧化硫嚴重超標的濃煙,致使1262畝的天然橡膠林受害,三萬零五百株橡膠樹為之枯死,膠民們雖然怨氣沸騰,卻眼睜睜地奈何不了它,無獨有偶,在同一緯度的廣西某地,也上演過驚人相似的一幕,如果説那一幕還有點不同的話,就是紅磚廠的廢氣除了使大面積膠林枯死外,還造成50多畝芒果只開花不結果,出現果荒。

我們知道,天然橡膠是目前地球上極為少有的自然資源,僅生長在赤過附近,我們也知道,芒果是公認的水果之王,那麼何以會出現上面那樣的情況呢?----因為紅泥巴變成磚塊,只需要幾天的時間,遠比橡膠芒果來錢要快!綠色是和平和生命的象徵。在很小的時候,我的心便融進了一個綠色的海洋。穿了十凡年國防綠的我,在老山戰區那片陽光充足,綠色位濃的亞熱帶叢林中,度過了人生位美好的一段年華。就是在那樣一個空氣、陽光、風雨充足的天然大氧吧裏,我步入了而立之年。此生最難忘的,能維繫裁生命的,大概就只有那特殊的一片綠色了。而事實上,那片我魂牽夢紫的土地至今還不富裕,一些地方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發育程度不高,邊民的農事,至今還離不開刀耕火種,縱火燒荒。

我曾目賭過兩個邊民合夥買一盒火柴平分的事,開始想當然地以為他們太窮,買不起一盒囫圇的火柴,後來才發現,在他們的生活裏,四季灶膛火不斷,一根火柴燒一年,大樹小樹變成灰。我能給他們的,就是一個毫無用處的忠告:可別把咱的林子都燒光了呀。我的一個同事的辦公桌上,擺着個木製的水杯,是什麼木呢?紅豆衫。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從世界珍稀植物紅豆杉樹皮裏,提出了燉度達99.9%以上的抗癌新藥紫杉醇,可沒料到的是隨後發生的事,竟會令這些專家們痛心疾首,老淚縱橫,滇東北相當數量的紅豆杉被人剝光了樹皮,砍光了枝葉,連樹根也被拔走。

因為一個商業祕密被公開,1克紫杉醇在國際上可賣到1萬美元,那些人還相信一個神話,紅豆杉做成的水杯、容忍,甚至根雕可以防癌。在99昆明世博會期間,談論這樣沉重的話題,或許不大會時宜。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們知道,當今世界性的十大環境問題,即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森林鋭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等,這其中就有9項是因綠色植被遇破壞直接導致的。樓房越益越高,生活越來越好,綠色卻越來越少,越來越遠,有感於此,我曾寫下過這樣的詩句:煙囱長成了森林/鋼筋和混凝土切斷了視線/我的瞳孔裏就再沒有了綠色/那天空的湛藍呢/那海水的碧綠呢/那河流的清亮呢/那空氣的爽朗呢。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對這個星球上的生態系統有着永遠擺脱不究的依賴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斷地提供植物和動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夠厚度的大氣層,來保護人類不受過高成過低氣温,以及過量紫外線的傷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夠量的水和氧氣來維持生命的存在,而沒有了綠色,這一切豈不成了無本之源,好比毛長在皮子上,沒有了皮,毛又咋生根?綠色鋭減,吞噬綠色的,正是人類自己,是人類發展模式中那種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破壞性開採。

人類對綠色的無盡索取仍在威脅着生態平衡,破壞着生態的結構。據(一個保守的數字)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000萬公頃森林橫遭盲目砍伐,這是5700個昆明市的面積啊。這已經造成了全球性的温室效應,與之相連,全世界每年有近5萬個物種瀕臨滅絕,有近2700萬公頃的農田蒙受沙漠化之災,就連海底也日趨沙漠化,就不必再説那令我們痛心的去年在華夏大地發生長江、鬆嫩大災了吧,也不必説我省的泥石流,山體滑坡了吧。如此盲目的行動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改變,勢必爆發可怕的生態危機,而一旦它的`爆發起出了人類控制的極限,其後果不堪想象。那時,我們都會明白,最後一片落葉將帶走人類的命運,也決不是危言聳聽。

我們欣喜地看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納入了我目的政府行為,我國已頒佈了10多部環境保護法,200多項環境標準,綠化財政,正威為人們的自覺意識,天人合一.更是我們千年的願望,我想我們應該叫響這樣一個口號:綠色就是生產力!我省的金沙江等流域,炊坑代木兮,豆之河之幹兮現象也已悄然消失。

你可能問我,這一切還保不住你那最後一片葉子嗎,那麼,我要説的是,你還是去問問我們的《國歌》裏,為什麼至今還要唱中華民族到了位危險的時候這一句吧。誠然,正像我們的抗洪收災能取得決定性勝利所昭示的那樣,我們堅信,人類的本事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但是,常言説的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要防患於未然。我們怎麼能夠等到頭上見不到日月星辰,滿目酸雨紛紛,腳下洪浪滔天,汪洋恣肆,人間無處不飛沙,等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時,才悔不當初呢?聰明的作家歐·亨利是以其歐·亨利式的結尾著稱於世的,那最後一片不凋的葉子,帶來的是一個危亡病人的新生。

我想,我們也會創造出另一個歐·享利式的結尾,迎來人類新生的。坐以待斃,從來就不是人類的選擇,人類既已覺臣,就會在危機面前積極行動起來,把握歷史機遇,化壓力為動力,保衞綠色,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圈。面對現實,我們迎接挑戰,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14

讀完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禁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這篇小説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患了肺炎的瓊西姑娘把窗外牆上的常春藤葉子當作自己生命的守託。看着葉子一片片飄落,她絕望地想,那最後一片掉下來,我也要去了。同樣患肺炎的老畫家,善良的貝爾門在那片僅剩的葉子落下去的晚上,頂風冒雨在牆上為瓊西畫上了珍貴的最後一片葉子......貝爾門老人最終與世長辭了,只留下了他這“最後的傑作”——一片常春藤葉子。它原本就不是一片葉子,也算不上一幅畫,可它卻遠遠超越了葉子和畫的含意:它像一位神醫,治癒了瓊西的肺炎,給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它又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貝爾門老人善良的心靈,反射出偉大的捨己為人的精神光芒。

在整篇小説中,作者對貝爾門的描寫並不多,大都採用側面烘托,甚至連最感人的貝爾門畫葉子的鏡頭都沒寫,但我仍然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貝爾門火一樣的熱情的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可以想象到,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拖着調和黃色和綠色,在牆上施展他從未能施展的藝術才能,同時毫無把保留地奉獻了他的生命......不過,瓊西的康復僅有貝爾門畫的那片葉子是不夠的,還需要靠她自己的力量來戰勝病魔。在瓊西患肺炎的時刻,醫生為什麼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癒,而説要看她自己呢?就是因為在這生與死的抗爭中,只有自己樹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獲聲勝。後來,瓊西果然完完全全康復了。由此我想到: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看自己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對它,克服它。瓊西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在貝爾門用生命換來的最後一片葉子的鼓舞下,她重新振作起來,直至康復。她是一位戰勝了困難的勝利者!

最後一片葉子寫的只是一個小故事,既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也沒有更多華麗詞藻,但它卻以深奧的思想內涵震撼,教育了人們。這就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卻總覺得意猶未盡的原因。

讀《最後一片葉子》有感15

最近我一直在網上看勵志故事,《最後一片葉子》是一篇關於希望的勵志故事,這個故事令我感慨頗深。

故事主要説了: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着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説:“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爸爸曾經和我説的`一個故事。那時候,我還在媽媽的肚子裏,爺爺患上了肺癌,這可怕的癌症似乎馬上就要的爺爺的命。爸爸專程請了假,帶上懷着我的媽媽,回到家鄉陪爺爺。有一天,爸爸不知道從哪裏聽來一個消息,説治這種癌症的要已經研究出來了。爸爸第一時間告訴了爺爺,爺爺聽了也是高興得不亦樂乎。從這天開始,爸爸就天天盼着這神奇的藥物推出市常爺爺也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三年過去了,爺爺始終是沒有等到這種藥推出市場就病逝了,醫生説,爺爺患上肺癌,能活這麼長時間,已經是個奇蹟了。醫生們原來推測爺爺只能活到我出生後一年,這個結果已是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為生命畫一片樹葉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蹟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標籤: 有感 葉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2npm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