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認知天性讀後感8篇

認知天性讀後感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知天性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認知天性讀後感8篇

認知天性讀後感1

心理學家將學習/記憶過程中的三個階段分為:編碼(獲得信息)、存儲(將信息維持一段時間)、檢索(以後使用信息)。只要你成功地記起某事,這三個階段就完好無損。遺忘(或者説出現失敗記憶——檢索某事時發生的錯誤“記憶”,卻認為它是正確的)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階段。

今天的心理學家一般認為,人至少擁有兩種智力:一種是流體智力,指推理、發現關係、抽象思維,以及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頭腦中保留信息的能力。另一種是晶體智力,指積累的關於世界的知識,以及從過去的學習與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程序或心智模型。兩種智力共同作用,讓我們能夠學習、推理並解決問題。人在一兩歲時,突觸的數量會達到頂峯,比成年後的平均水平大約多出50%。之後,突觸數量的增長會比較平穩,直到青春期前後。經過了青春期的爆發增長後,大腦有一段時間會去除突觸,因此突觸的數量開始減少。在16歲左右,大腦發育成熟,這時,突觸大約能形成150萬億個連接。大腦中整合學習與記憶的區域——海馬體——可以終生生成新的神經元,這是大腦會持續改變的`另一個基本證據。這種現象被稱為神經發生,在大腦受創恢復和人的終身學習能力上發揮了很大作用。學習與記憶都屬於神經處理過程。檢索練習、有間隔的練習、演練、規則學習,以及建立心智模型都能提高學習與記憶水平。那麼有沒有策略或做法可以當作認知“乘數”,放大目前的智力水平呢?的確有三種:抱有一種成長心態、像專家那樣練習,以及建立記憶線索。你要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認知天性讀後感2

我們之所以努力,是因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們的能力。你所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了你有能力做什麼。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所以,我們要成為終身的學習者。通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的方式,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學習者。

首先,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挑戰自己。反觀自己以往的學習方式,傾向於反覆閲讀,並且進行集中練習,類似於“填鴨式”的學習。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這種方式達不到真正的精通,也無法產生長久記憶,只會給我們產生短暫的記憶。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自我檢索。給我們的知識鏈打個結,結繩才能記事。重複檢索能讓記憶更清透,而且它把記憶這條繩子又纏了一圈,使其變得更牢靠。正如學習越輕鬆,效果越不好。學習就是一個挑戰天性的過程,只有耗費心血的學習才是深層次的,效果也越持久。

習新知識後,還要“刻意”地去練習。人們堅定地相信,自己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拼命重複就能學得更好。但是,這隻能帶來暫時的.優勢,只會讓我們產生短時間記住的錯覺。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生短期記憶,它對於產生長期記憶及真正掌握某項技能來説無益。其次,間隔練習使知識存儲得更牢固。這大概是因為長期記憶中存放新知識需要一個鞏固的過程。另外,穿插練習有助於長期記憶。多樣化練習促進知識的活學活用,善用練習組合,形成成長性思維,我們便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所以,要成為一個更優秀的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找對方法,反覆回憶和複習從前學習過的知識,温故而知新,通過不斷地練習和鞏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便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

認知天性讀後感3

《認知天性》這本書是以羅迪格教授為主要負責人的團隊在項目上投入了10年時間,首次提出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繫,透徹解讀人類普遍的學習過程規律。

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推導出的最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本書提到的重要學習策略總結為:學而時習之。 學(提取練習:識別、關聯和總結)而時(間隔)習(闡釋)之。

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喻成一條細鏈,把知識比作一顆又一顆的串珠,那麼學習就是往細鏈上串珠的過程。重複閲讀就像反覆把珠子串上細鏈,卻任由它們從鏈條的另一端掉落。那麼怎樣才能讓串珠留在上面呢?沒錯,打一個結。

學習過程中,要為自己的知識鏈打上記憶結,你需要檢索。 檢索就是主動回憶某個事情的過程,最好的檢索其實就是考試。如果能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主動檢索,也就是多去做自我檢測,你的記憶就會得到強化。

書中提到了一個實驗案例:在伊利諾伊州哥倫比亞市的一所中學,實驗人員安排了兩組八年級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學習科學課的一些小知識。一組人仍採用老辦法,在老師的帶領下重複閲讀,但沒有測試;另一組人需要經常接受關於這些知識點的`小測驗。一個月以後大考,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測驗來學習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們的平均成績是A-;而在考察那些僅作複習但是沒有測驗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們的平均分數為C+。

雖然學生們反感考試,教育部門也在出台政策來減少考試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考試可能是提升學習效果的最好方式。檢索不需要高科技,卻對孩子們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認知天性讀後感4

《認知天性》是一本偏理論的書,如果你對純理論的文字感到厭煩或枯燥,那麼這本書你是不太容易堅持下去的,總結來看,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是通過自己的摸索,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斷的思考,來深化對某一個知識領域的認識和理解直至精通。

書中提到了很多學習方法,比如模擬現場法,這個確實是實戰性知識技能的最佳方法,比如你想學習PS技巧,看萬本書不如動手做一張圖來的印象深刻。

書中還提到了很多貫穿人世間的基本法則,比如二八法則,在這個商業社會,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你80%的利潤,是來自於你20%的客户。

那麼這本書給我自己的啟迪是,一本書,真的.需要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看完嗎?答案是確確否定的。因為這本純理論的書籍,如果你不是打算借鑑其中的實際例子,而僅僅是和我一樣帶着“認知天性究竟是什麼樣的天性,我們怎樣提高自己的認知和學習能力“的問題來閲讀本書,那麼,你完全可以跳開例子,看看每一章節的小標題,然後看看每一章節的最後一個小結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了。

而如果你想跳過所有的例子和闡述,直接翻開本書的第8章,開始學習絕對的實用乾貨。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章節是第七章的“學習執行力比學習技巧更重要“這一小節,在各行各業,任何一件事情,執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結合前文所述,所有事情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模式才比較好:深入而有效的思考——徹底而有效的執行。

認知天性讀後感5

本書給予我最大的衝擊力在於重塑學習方式,同時讓我認識到以前的學習方式是不合理或是錯誤的。在閲讀本書之前,我認為“重複閲讀”可以增強知識掌握程度,實則這種學習方式總是給人產生一種元認知的假象(自己學會)。本書給出一種比較通用的學習模式,細化、檢索、生成學習模式,同時輔助間隔性、穿插性和多樣性的練習,使得知識成為大腦中的記憶背景。

細化是理解新知識的過程,細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將新知識重新表達出來。越是能將新知識與已知的知識聯繫起來,越是能詮釋兩者關聯,越是能牢固掌握知識。檢索是學習知識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它是通過間隔性練習形成記憶路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檢索知識。生成用比喻或具象式將知識進行輸出,使得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知識是平面的,複合型知識是立體的。知識的搭建總是從簡單到複雜,由點到線再到面的一個過程,從而構建一個龐大的知識網。知識點像是一塊一塊的'積木,我們使用積木的方法構建知識網,知識網的骨架是將知識搭建起來的基石。這種方式為檢索知識提供紮實的檢索路線,使得知識被牢固的掌握,為了細化提供基礎,往骨架中添加積木,使用新的積木與已存在積木無縫銜接,進而為知識的生成提供紮實基礎。

本書主要闡述學習,然而”學習“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然而,我始終相信——你所做的事情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你有能力做什麼。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只要保持一種成長的心態,你就可以接受這個道路,終生受益。

認知天性讀後感6

早上無意中翻到了《認知天性》這本書,閲讀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效且有用的學習與思考的方法。

平常我們在讀書學習的時候,總是會對一個新的知識點容易遺忘,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可以踐行的實用的技巧,那就是學會擴展、比喻以及聯繫。

舉個例子來説,就像我要背誦李白的詩句,要了解他是哪個朝代的詩人,那麼我就回想一下自己讀過他的哪些詩,跟他同一個朝代代的還有哪一些著名的詩人,這樣就是有一個擴展和聯繫的過程。就如同我們知道杜甫,就是因為我們經常把他倆的詩句一起了解背誦。還有就是如果我們對詩仙有了解,就會對詩聖、詩鬼這樣的幾個稱謂也會去聯繫起來,就加深了我們的'記憶。

關於比喻,就如同我們教小朋友認識圖畫,看一個圓圈,問他像什麼,他會説像籃球,像太陽,像餅一樣,這樣就更容易讓他對各種形狀加深認知。

這本書中還有一點讓我覺得很受用的就是要去主動地思考。

當我們對於一道題想要迫切地解答出答案的時候,一種是直接給你答案,一種是讓你思考十分鐘解答之後再給你答案。如果有這樣的經歷的人一定了解,肯定是第二種方法會讓你對答案有更深刻的印象。因為你有過主動的思考,才會對於之後給出的解答有更深刻的認識。

通過這本書,我瞭解到其實學習是有技巧的,同時也是需要我們發自內心主動地去求知,這樣才會把學過的一個個知識碎片集結成一個知識體系,無形中就提升我們的知識面以及學習能力。

認知天性讀後感7

這是一本講訴高效學習方法的心理學書籍。

對於學習這件事,我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臨時抱佛腳,考試之前猛烈突擊,迅速背誦,就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我大學畢業,甚至延續到工作以後一時興起參加的導遊考試。

但是不得不説,這種能讓我一路取得好成績的學習方法,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當考試結束,我會迅速忘記那些拼命背過的書,以至於那些即使當年成績優秀的科目(比方説地理、歷史),我都沒有留下什麼印象。過去的那麼多年,我的所謂學習,都是在以一種符號的方式機械的記憶的。

於是,最近我開始重新審視學習這件事。有沒有一種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呢?有沒有一種可以讓學過的東西不容易忘,或者更容易記住的方法呢?

這本書就是運用各種事例、心理學實驗(美國人寫的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好像都是這個套路)來講訴高效的、能夠更容易記憶和更長久記憶的方法。這本書中否定了我們一直以來信奉的要反覆閲讀和背誦的方法。並且書中的很多內容打破了我們的'固有認知。

此書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智力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大腦會隨着你的學習而改變,智力也可以提高。簡單粗暴地説就是——越學習越聰明。

如果你想掌握一種更輕鬆、更高效的學習方法,那麼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

認知天性讀後感8

閲讀時間拿出牛津樹的英文書,起先讓姐姐讀,讀完之後問她:“你記住了什麼?”姐姐很茫然,好像什麼也沒有記住。媽媽對其解釋原因:“重複讀但是讀完就忘,只是給自己製造掌握知識的假象,回憶起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積累的知識,你讀完沒有記住,那書還是作者的,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也沒有達到。你讀完這本書,記住了主要信息,如果在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那才是你真正獲得的財富。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道理。”又拿五本書,每讀完一本立刻合上,因為在讀的時候就開始用心記憶,在合上書之後檢索記憶的內容,5本都輕鬆的背出來。等再過幾天拿出這幾本書讓姐姐回憶,在腦中檢索出來的那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收穫。接下來每天給她幾本書去記憶,循環往復一點點向前推進練習。

選取書的難度是逐漸向上推進的,對姐姐來説是簡單的合意的`困難。起先給予姐姐成功的喜悦和掌控感,發動內在學習的動力。讓姐姐體會到只要我想一定能做到的感覺,接受這種學習方法的好處。即使檢索有錯誤,也給予肯定,再翻開書檢查自己錯誤的地方,印象更加深刻。錯誤的地方只是我們更加需要努力的地方,在修正積累的過程中不斷的向上突破。

接下來會加入中文繪本讓姐姐複述故事內容,一起分析討論故事情節。穿插多樣性的進行檢索練習。刻意練習是循序漸進的,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還會發生問題,媽媽會及時進行反思尋找問題的根本,嘗試不同的辦法將計劃再向前推進。抱着一顆成長的心態在學習,上升的通道是不易的,做個自律的媽媽,言傳身教,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勇敢的面對困難與挑戰。

標籤: 讀後感 天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w1j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