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精選11篇)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精選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象與騎象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精選11篇)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1

最近在讀《象與騎象人》,有個有趣的比喻。一個個體的情感與理智並不統一,而是分裂的。感性,或者情感的部分被作者比喻為大象,理性的部分被喻為騎象人。

大部分情況下,人類自認為自己行為主要由騎象人控制,但事實上,這是騎大象不是騎馬,大象可比馬難駕馭多了。騎象人會感到無法在違背大象意志的情況下行動。

大象,包含了我們內心的感覺,本能反應、情緒和直覺等。這些心理歷程大部分都是自動發生的,無需我們有意識地去注意或者控制它,甚至要用意識控制它是很難的'。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大部分行為都是由“大象”控制的。我們只有少數時間會開啟“專注模式”,大部分時間開啟的是默認網絡模式。我們的大腦會對很多情況進行“自動化處理”,而不是經過專注、仔細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説,習慣的力量強大。為何強大,因為那是你難以抗拒的默認網絡模式。要打破一箇舊的默認網絡模式,建一個新的,十分困難。

這與《認知覺醒》中提到的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人類的大腦有三重,掌管本能的原始腦,主管情緒的情緒腦,以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表面上看理智腦是最先進的,但實際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形成時間最晚,最年輕,因此在原始腦和情緒腦的面前往往會陷入雖然正確,但力量不夠的困境。

粗暴地將原始腦和情緒腦理解為“大象”,理智腦理解為“騎象人”。理智腦不是直接幹活的,幹活的應該是原始腦和情緒腦,但常常,反過來,原始腦和情緒腦會擺佈理智腦,因為它們“力氣大”。

人們常常認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希望通過意志力控制自己的原始腦和情緒腦,那你一定會收穫滿滿的挫敗感。

唯一的辦法是對原始腦和情緒腦深入瞭解,循循善誘,讓它們理解和認同理智腦的邏輯,巧妙驅動原始腦和情緒腦。就像團隊領導,雖然是發號施令者,但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和資源分配,隊員也很難配合。因此,訓練大象達到身心平衡統一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以後行動前可以試着多想想,這一刻做主的是大象,還是騎象人,還是他們一起。多去聽聽你心裏的那頭大象,它們想告訴你什麼。

希望你早日達到“人象合一”的境界,和你的大象一起跑到飛起。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2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

這本書的讀後感,醖釀了大半年,自己反思了很久,一直再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到底解決了我什麼問題?

最近幾個月我上班都提前半小時,喜歡繞辦公區後門走連廊到前門,跟隨上班的人流,從廣播中聽喜歡的音律,有時會觀察人流中的人,有時會反思自己,有時也會練習正念。

也就是走在連廊的某一瞬間,我明白了我為什麼喜歡書的內容,那是因為我一直思考的很多問題和書介紹的內容剛好匹配起來了,而且還在書中找到了令自己一直費解的很多答案。

最近兩年自己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越思考越知道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特別經歷了年初父親的過世和朋友的.突然病世,自己更想明白如何去生活。自己有努力的學習西方人的高效,但是又嚮往東方佛學的無常;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又總是疲憊的應付現實生活的蹂躪。

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實困難的勇氣。最後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實,經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通過生活體現,那生活也就有了意義,這應證了《活出意義來》的一段話: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於使人有機會了解創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閒而退隱的生活,則是人有機會體驗美,藝術,或大自然,並引為一種成就。至於缺乏創意、又不悠閒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機會提升其人格情操,並在備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選擇其生活態度。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3

重讀《象與騎象人》,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

10年冬天,章總和我説起這個的時候,自己還不太理解,

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到底在期待什麼樣的答案,要什麼樣的答案我才會滿意,

作者喬納森海特大學四年級時開始思考的問題,我今天才開始思考,這個我不嫉妒,他是學哲學的,我不是,並且,我也開始思考了啊,只是個時間點問題啊。

説句題外話,我是學生物的,生命美麗而神祕,所以最後達爾文也相信上帝造人了,

書中的內容,哲學的和心理學的,我都不太熟悉,讀的.時候,只是憑感覺,

開玩笑的講,我是有原則的人,你問原則是什麼啊,我的原則是。哈哈哈。

言歸正傳,書的開篇,就描述了我的困惑:我經常會有這樣的狀態,那就是理智上告訴我應該這樣,但是情感上就是沒有辦法接受,

喬納森把這兩者的關係,比作象與騎象人,情感是大象,理智是騎象人。他為了讓自己的這個觀點,更容易讓人接受,引用的佛陀,柏拉圖和弗洛伊德的話,

書的最後一章,得出結論:當人們肉體、心理和社會文化三個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4

有一股奇妙的力量牽引着我向前。情慾及理性各自朝不同的方向拉扯着我。我很清楚哪一條是正確的路,心裏也很認同,但我卻踏上錯誤的路。

這是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中描述女主角美狄亞夾在自己對伊阿宋的愛與對父親的責任之間的掙扎時所用的文字。正如美狄亞一樣,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進退兩難的境地。毅然向左走追尋衝動的情感,或是轉頭向右跟隨理智的車轍?

喬納森.海特的《象與騎象人》一書中。象與騎象人——人類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頭桀傲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是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簡單點説,我們的“心”,是頭放任的大象;我們的.“智”,則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

生活中它們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比如,平日裏很多俊男美女多次下定了狠心想減肥,但由於種種原因極少成功,鍛鍊身體和戒掉美食本身就是違反慵懶的人性的;又例如與朋友和同事之間的相處,心理的大象讓大家習慣於把自己看作是永不犯錯的皇帝,喜歡聽好話,聽順耳的話,優點和功勞全是自己的,缺點和過錯都是別人的。我們有必要時刻點醒自己,譬如在家裏我們夫妻和孩子的關係,唱紅臉白臉的都要有,友誼的小船才不會翻;在出入院處工作中遇到刁蠻的患者怎樣理性對待,不讓情緒化的大象將我掀翻...

這本書啟示:理性與情感必須協同合作,人才會表現出睿智的行為,中國人的中庸之道里有大智慧。我們應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讓積極的心理學給予我們樂觀向上的生活!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5

《象與騎象人》把人的“心”比做一頭放任的大象,把“智”比做騎象人。大象和騎象人的協調,感性和理性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認知與感受,影響我們去體驗和判斷,要使大象與騎象人協調必須對大象進行良好的訓練,並日積月累,不斷重複,方可湊效。訓練大象騎象人必須參與其中,這樣騎象人才能駕象前行,終達幸福彼岸。

讀《象與騎象人》一書和以前讀的書不同,我讀起來有些吃力,儘管我一字一句的讀,總覺得讀時清楚讀後又講不出來。我仔細地讀了兩遍還有讀不懂的地方。但是讀後還是感想挺多的。這裏我寫三個方面:

一、本章第一部分,講了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的,我懂得了人的心理是若干部分組成,它們會相互衝突。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有它自己的情緒和主張;左右大腦各司其職,左腦專司語言處理及分析,右腦比較善處理立體圖形;人的理性其實非常依賴複雜的情感,因為只有充滿情感的大腦運作順暢時,理性才得以運轉;控制化系統的功能就像一名顧問,它就像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可以幫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選擇;騎象人和大象只有配合良好才能創造傑出的人類,但是兩者的'合作關係總是狀況百出。所以導致出了影響幸福的三個障礙,即:無能的意志力,心理干擾,冠冕堂皇的理由。

懂得了人對於自己經歷的一切事情都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反應,即使在下意識的情況下也是一樣的。

懂得了人都有負面情緒的偏好,對壞事的反應要比對好事的反應更快更強烈更持久。

懂得了人的個人特質基因有一定貢獻,腦波的不對稱的現象跟人積極及消極情緒有關聯。

讀後感受到自己過去對一些人所做的一些事不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差的太大,還有一些人動不動就發脾氣有時想不通會生氣、憤怒、情緒不好,我也會對自己的親人發脾氣。現在明白不要再想不通不要再生氣憤怒。因為人各有異,人人都有壞脾氣。也感受到也不必對自己的一些壞情緒以及改掉自己的壞脾氣這麼難而內疚了。因為,自我是分裂的而非一體的,都有消極情緒和不同情感。想改掉並非易事。我要用“冥想”的方法去改掉原有的需要放棄的不好的情緒。只要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慢慢改一定能改掉的。

二、本書第二部分講了我們如何相處。用了兩章分別講了互惠和自以為是。讀後懂得了人跟人之間彼此互惠是一種深埋在我們心中的本能,也是羣體生活的基本往來之道。人有一種無心自發的互惠本能反應。

懂得了人腦中有對互惠應用的“策略”:(一)以牙還牙,就是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怎麼對待對方。而“以牙還牙”裏還有報復與感恩的道德情緒。“知恩圖報”及“有仇必報”這兩種心理可以説是一體的兩面,二者缺一不可。一個知恩圖報但不會報仇的人最容易會變成被人利用的犧牲品,而一個有仇必報但卻不知道感恩的人,則很快就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擠。(二)語言造勢。在別人背後説長道短是人得以建立羣居社會的關鍵因素,人類只所以會進化出語言是人要靠語言説長道短。讀後更驗證老人們説的一句話:誰人背後不説人,誰人背後不被人説。

懂得了人的“自以為是”,人性本自私或只要知道自己不會發現,人有時就是會騙人。人一講道理就頭頭是道,但可悲的是人自己總是誤用道德,最慘的是誤用道德後還渾然不知。我們對別人的評價其實相當精確,而自我的評價卻常常扭曲失真,因為我們往往透過玫瑰色的眼鏡去觀察自己。

懂得了人都有天真自我的態度,即“天真實在論”,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感覺到的世界是最真是的世界,我們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每個人也都看到,所以別人應該跟我一樣的想法。人還有“強做判斷”的內心毛病,每個人都看到對方眼中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讀後深深的知道了這都是人的本能反應,由於自我的“強做判斷”而會使自己憤怒、苦惱以及會發生衝突。要改變自己的自動化反應,用冥想的方法。讓自己靜下來,學會從哲學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以前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裏發生大的憤怒和苦惱時,我常常會將此記錄下來。冷靜的找出自己不對的做法,去合情合理地思考,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看事情,這樣就化解了我的憤怒和苦惱。但我不知道其道理。讀後才懂得只要我們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就不再會那麼受自身偏見所困,不再會那麼容易與人爭論與人衝突。只要我們懂得人都有這樣本能的反應,都有自私偏見的天性,都帶有玫瑰色的眼睛觀察自己。就不要去計較別人挑剔自己眼中的刺,對於任何人做出的任何不順心事都不要太在意。但是我也懂得了這個道理。改變很不容易。我們要冷靜,要堅持用冥想的方法讓自己學會從哲學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三、學習了一、二部分後,我瞭解了接受了大象的力量,我就理解懂得了如何駕象的一些道理:

(一)不求事如己願,但求凡事順其自然。

(二)我們的生命需要別人才完整。

(三)人生最重要的道理不是用“教”就學得會的。智慧不是別人給的,一定考自己去發現。

(四)人只要活的快樂就一定有明智、高貴、公正的人生,同理,人只要活的明智、高貴、公正就一定有快樂的人生。

總之,讀這本書收穫感受很多很多,我懂得了象和騎象人就是我們本身,我們心理健康取決於兩者的協調合作、互取所長。結論很簡單:幸福之道在中庸。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6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坦普爾頓獎旨在鼓勵科學和宗教對話,因獎金比諾貝爾高而著稱。)

這本書的讀後感,醖釀了大半年,自己反思了很久,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本書,這本書到底解決了我什麼問題?

這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實困難的勇氣。最後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實,經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內容介紹:如果單獨來看書的每一章節內容,甚至每一小節的內容,它們都沒有太多的聯繫。但運用象與騎象人的比喻貫穿整本書就比較容易看到書的主線。從象與騎象人的'比喻開始,瞭解他們的相處,如何追求快樂,心理層面和道德層面如何成長,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

作者知識面太廣,所以內容多且雜,我第一次閲讀的時候還被卡在心理和道德成長的章節,第二遍閲讀才把全部內容勉強讀懂,而第三遍閲讀的時候才知道整本書內容是如何渾然一體的,這還不包括我不時的翻開隨便讀讀。

而內容的廣也導致不好寫本書的總結,加上書中翻譯後組織的語言是我喜歡的,任何一章節似乎已經是濃縮後的精華,想單獨去提任何一個我喜歡的內容,都需要從文中摘抄整段出來,否者我提的任何一個內容點,最後都只是浮在水面上冰山的峯尖。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快樂假設應該是:快樂之道在中庸。關於“綜合”這個觀念最深刻的一個見解:當人們肉體、心理及社會文化三個生存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個人在做決定時,往往處於自私的動機,但是如果有一羣人持續不懈地想改變這個世界,那麼他們的願景。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7

人類以外三類具有超強羣居性的物種,其共同特徵就是:以基因為導向、為了家族的生存願意犧牲自己。羣居性超強的動物進化出家族性超強的特性,家族性超強的.動物則自動衍生出高度合作的行為模式與大規模的分工。

一報還一報,以牙還牙,別人怎麼對待我們,我們就怎麼對待對方。這種策略是在雙方第一回合互動時產生。在和善地對待對方之後,則是依據對方在第一回合對待你的方式來回應對方。這種一報還一報的對應模式,讓人類走出犧牲自己以利家族的限制,開啟我們與陌生人互助合作的契機。

知恩圖報及有仇必報這兩種心理可説是一體兩面,兩者缺一不可。一個知恩圖報但卻不會報仇的人,和容易會變成被人利用的犧牲品,而一個有仇必報但卻不知感恩的人,則很快就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擠。

所有關係一開始時,都處於非常微妙的階段,付出過多(似乎給人一種不顧一切之感)或付出太少(好像有點冷漠且拒人千里之外),都會毀掉彼此的關係。健康的關係來自平衡的施與受,尤其是適當地互送禮物、互相幫忙、互相關心、互吐心聲,都是培養那個彼此關係的重要技巧。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8

《象與騎象人》這本書中所提論點,與我一直秉持的觀點有着許多共通之處,可以説這本書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一本。今天藉此機會,我也把我的論點,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認為,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跟一個人的原始性格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原始性格即為本心,不可逆轉,“心”之所向便是幸福所在。性格行為體現則是實現“心”之意向的唯一途徑。

我們稱之為智。“心”與“智”之間的關係猶如國王與丞相。

國王無善惡之分,只有好惡之別。喜歡便是喜歡,不喜歡便是不喜歡,誰也無法左右。丞相的決策,都只是為了滿足國王的需要而存在。

國王有着極為強大的吸收力,需求也會不斷的提升,丞相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夠繼續滿足國王,如此,人便能持續的感到幸福。

國王一般不直接發號施令,然而當丞相無法滿足他的需要時,它便會跳過丞相這一關而直接行動,如此國王便可以獲得短暫的幸福感。丞相的'作用力越來越小,國王便越來越沉淪,不幸便會隨之接踵而來。

因此,人是否能夠擁有持久的幸福感,全在於“智”是否能夠滿足“心”,而非控制“心”。若只是一味控制,是行不通的。控制得住,則心不甘,控制不住,則心無度。故而,我們所下的功夫,與其説是控制“心”,不如説是培養“智”。

所以,人只要能夠認清“心”,肯定“心”,接納“心”,並用恰當的方式滿足“心”,便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一切便是“智”的力量。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9

這本書可謂是一本高級雞湯——首先説一下,雞湯這個詞現在有點貶義,稍微高級範的都不屑於撒播,甚至反雞湯還往往更方便博眼球,因為很引起人們心中的憤懣不平,而憤怒恰恰是最容易傳染的情緒。

但無論什麼東西,一旦高級了,就有了不同的趣味。譬如説路邊攤一碗蛋炒飯,以前五塊錢,現在漲價了,但一碗好吃的的蛋炒飯也不會超過十五塊。而食神戴龍的一碗蛋炒飯可以賣到五千塊。所以一碗雞湯如果燉出了風雲變幻,水簾洞天,也是值得期待的。

這就是雞湯心理學哲學倫理宗教社會人類學的集合——積極心理學。雖然有人信上帝,基督愛每個人;有人信佛陀,眾生皆苦四大皆空;有人是無神論者,唯物主義至上。但無論是誰,找尋人生的意義,是每次吃飽飯之後都有可能想到的問題——我們大概是國內不需要考慮温飽的第一代,所以社會折射出的各種生存危機理論上都是如何適應生活品質對比的競爭問題。

這本書一開始説明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和《思考快與慢》裏系統1系統2的概念差不多,很多我們以為是理性的系統2做的決定,大多都只是系統1確定之後,系統2來做個自圓其説;接着從互惠和道德虛偽的角度來分析羣體生活中的規則;接着講述幸福的來源,而無論是想要的東西,還是隻來自內心,都不能徹底解決——除了極少數在某個方面達到極致又不困惑的幸運兒,大多數人是很難純粹從外部或者內部來平和的(從我的理解,是出世與入世都得有)。

最後講美德與人生的意義,作者提出了神性的概念——在社會空間裏,有三個維度:親密度,社會等級,以及神性。而神性為何如此重要,是可以帶來一種提升感,讓人產生一種歡欣的衝動和暖流,從而達到敬畏/超越/自由的狀態,產生巔峯體驗。不可避免地談到宗教在這方面的作用,但其實很多重複的動作和儀式,都是可以讓人產生這樣的提升和歸屬感——譬如軍隊的訓練也是一樣,一些匠人不斷重複達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是類似。

關於神性,想起《少有人走的路》裏面提到的`恩典一章,提到兩個很有趣的案例:一位出生宗教家庭的人,始終無法感知到上帝,而另一位出生科學世家的人,卻能不斷感知到神的召喚。最後前者離開教會,而後者加入,都找到了心安。所以,之前看到某句名言,講述他並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只是相信上帝。而關於提升感,這恰恰是藝術裏常常出現的——為什麼好的藝術作品能有如此強大的魔力,靠得就是這種提升感,讓人能從俗世中解脱出來,達到神的境界。而集合了音樂與美術等形式的電影在這上面的感染力是最強。受《千面英雄》啟發的盧卡斯所製作的星戰系列,是個中典型。而《千》裏面提到的各種古代神話,也都是這樣的作用。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如果就這麼清晰明瞭,那些人生問題不就太容易解決了?根據這麼簡單的設定,解決方案必定也清晰很多——就好比那些分析企業戰略問題的案例,如果都很容易解決,還要那些高價諮詢公司做什麼?另外,如果就這麼簡單,人生不也很無趣麼?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10

這是一本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書。作者把我們的心理用人駕馭大象來做比喻,象就是那個本我,它怎麼想,怎麼做,騎象人無法控制,但可以適當引導。這種比喻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常常下定決心想減肥,但又抵擋不住去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悦感。

但其實“象與騎象人”只是描述我們為什麼會自我分裂打的一個比喻。

全書討論的話題有如何認識自我、如何彼此相處、如何追尋幸福、心理和道德層面如何成長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義。與雞湯文不同的是,本書通過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詮釋如何活得更幸福,告訴讀者背後的原理及具體的做法。

比如説,作者提到一種人類的情緒——“提升感”,它不只是一種快樂的'感覺,而是會讓我們心中充滿愛及信任感,自覺地想去幫助他人或讓自己變得更好。實際上,這是具有安神鎮靜作用的迷走神經和荷爾蒙、催產素一起作用產生的感覺。通過閲讀名作,觀看經典電影,或是去教堂參加禮拜,我們都可以產生這種“提升感”。

雖然我會逐漸淡忘這些概念、原理和案例,但這本書卻帶給我一種信心——無論未來我遇到什麼樣的情緒,我都可以更加平靜地面對、接受,並運用這本書的內容去嘗試適當調整。這可能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穫。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11

《象與騎象人》是一本積極心理學方面的書,在這本書中,作者把我們的心理用人駕馭大象來做比喻,象就是那個本我,它怎麼想、怎麼做騎象人無法控制,但可以對本我進行適當的引導。這種比喻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常常下定決心想減肥,但又抵擋不住去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悦感。除此之外,作者用一個騎在大象上的人來比喻“自己”,我們的潛意識時刻都會對外部世界作出各種直覺判斷,而意識也就是騎象人則為直覺判斷編造出各種合理的解釋。作為騎象人其實很難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導者。

全書討論的話題有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彼此相處、如何追尋幸福、心理和道德層面如何成長以及人生的目的和意義。與雞湯文不同的是,本書通過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詮釋如何活得更幸福,告訴讀者背後的原理及具體的做法。我們説大象是一種自動程序、是一種本能,大象使用的語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歡,不喜歡。我們對人生的想法都是在無意識中快速形成的,沒有什麼道理,就是喜歡不喜歡。但我們往往把簡單的事情想複雜了,因而產生了很多煩惱。而大象不然,它就是簡單的,是快樂的.。快樂是可以及時反映的,喜歡就快樂,不喜歡就不快樂。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每達成一小步快樂就會出現一次,換句話説,快樂在於過程,而我們人類更喜歡結果。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提到一種人類的情緒——“提升感”,它不只是一種快樂的感覺,而是會讓我們心中充滿愛及信任感,自覺地想去幫助他人或者是讓自己變得更好,實際上,這是具有安神鎮靜作用的迷走神經和荷爾蒙、催產素一起作用產生的感覺,通過閲讀名作,觀看經典電影,或是去佛堂拜佛求經,我們都可以產生這種“提升感”。

通過本書的閲讀,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本能和意志、行為與心理、左腦與右腦、感性與理性撕扯着我們,使我們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渦,被各種衝突的慾望和想法折磨着。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變通,在遇到許多問題時,雖不能“興之所至,步之所及”,但至少也要嘗試“興之所至,心之所安”。

現代生活壓力重重,不少人期盼着迴歸自然,拋棄功名,簡單的活着。終南山上興起的"隱居熱",李子柒視頻點擊量上萬,都可以説明問題。只是,閉上眼睛、閉上慾望之門的活着就是幸福了嗎?作者海特先生明確表示――這種冷靜漠然,不費力追求的人生態度,基本上是為了避開激情……沒有激情起伏的人生,根本不是人應過的生活。所以,正是因為我們的人生起起落落,因為豐富所以特別。沒錯,人類對慾望的執著會帶給我們悲傷痛苦,但是,猶如一把雙刃劍,執著也會給我們帶來幸福。

向陽而生,陰影便都會被拋在身後。

標籤: 讀後感 騎象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w53rr.html